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北省 > 荆门市 > 东宝区旅游

东宝区文物古迹介绍

花子岭烈士墓
  花子岭烈士墓位于原盐池西南方,约4公里,现上泉村境内,四面环山,西面峻峭陡壁,枝叶茂密,其前方岗岭相传埋葬一有名叫花子而得名。一九四六年八九月间。我中原北山新四军游击支队长叶云,根据原江汉区党委关于扩大解放区在北山根据地外围创建基地,建立若干“歇脚点”的指示,率领部分武装人员到栗溪、永盛等一带开辟西北基地,以便更广泛地发动群众支援军队,为过往部队筹集给养,配合鄂西北主力行动。叶云率领的游击队在荆北地下党组织的配合下,发动群众,集结力量,开展-工作,争取知名人士,歼灭了国民党栗溪、永盛两个乡公所的部分武装,镇压了地方恶霸,在栗溪建立了小块根据地,在永盛建立了盐永中心乡,开辟了西山基地,与北山呼应,使北山的坚持斗争有了回旋余地,营造了中原突围后的大好形势。西山基地开发,激怒了凶残的敌人,他们集结……[详细]
荆门龙泉书院
  龙泉书院位于荆门市龙泉中学内,龙泉书院建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荆门知军舒成龙集资于书塾旧址兴建。书院有堂三间、厦四间,莲沁有泉数孔自地涌出,故题名龙泉书院。道光六年(1826年)、同治六年(1867年)两次修葺。主要有育德堂、洗心堂、东山草堂、春华馆、秋实馆、敬业斋、群乐斋、寄畅轩、会心轩等。配以小桥流水,植以青松翠柏,颇富园林之胜。光绪十二年(1886年),又增建文明楼、尺木楼等。檐角飞翘,金碧辉煌,更具规模。再后改为龙泉中学。现存文明楼等建筑与南侧文明湖等景观,明丽古粹,映衬如画。龙泉书院内的白鹤亭(原名听泉亭)、洗心亭、育德堂、东山草堂、春华馆、秋实馆、敬业斋、乐群斋、方塘书屋等。从龙泉书院仰望象山腰,有仰止亭、观德亭,龙泉的后坡建有泉神、西山两祠,远望与象山对峙的雨山,有甘雨……[详细]
荆门烈士陵园
  荆门烈士陵园位于荆门市东宝区龙泉街道办事处陵园路2号。荆门是一块红色革命沃土。中国共产党创立不久,就在荆门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荆门是湘鄂西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贺龙多次率红-战荆门。抗日战争时期,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荆门留下了光辉的战斗足迹。解放战争时期,荆门为支援中原突围和解放大军南下发挥了特殊作用。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数千英雄儿女血洒疆场。为纪念革命先烈,1957年,荆门县人民政府在象山脚下文明湖畔修建荆门烈士陵园。1979年11月,分设荆门市(县级)。1983年8月,荆门市县合并升格后由于城市发展需要,1992年,荆门市人民政府将荆门烈士陵园迁至象山顶峰,修建烈士纪念碑、革命烈士墓、烈士名录墙等设施,并成立荆门市烈士陵园管理处,专门负责烈士陵园的管理和维护。烈士……[详细]
上泉寺
  王法贵 位于荆门城北15公里处的灵鹫山东麓有古泉,因其水呈上涌之势,故名上泉。上泉始见于何时,今已不得而知。相传东晋时(317—420年)远公禅师曾于泉畔建寺,寺因泉而名上泉寺,可见上泉历史久远。 南宋绍熙三年(1192年)夏、秋之季,荆门大旱,知军象山先生撰《荆门祷雨文》,将上泉与东之百顷、南之龟山、西之玉泉、中之蒙泉并列,谓“皆丙灵效异,为此土之望。旱干水溢,实与守臣同其责”。紧接着,象山先生又撰《上泉、龙潭取水祷雨文》。读象山二文,可想上泉与上泉之水在宋人心目中的神圣地位。 清《荆门直隶州志》记载,上泉在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8年),有纺车等物流出,盖泉与蜀通也”。上泉有池。池址倚山临壁,石峭突兀,周长10余丈。岸上林木参天,间有几株古树,叶如冬青,果实殷红,形……[详细]
龙王山遗址
  龙王山遗址位于荆门市东宝区子陵铺镇美满村与南桥村交界处,南距荆门市城区约15千米。遗址地处汉水西岸,面积约20万平方米。遗址于20世纪90年代发现。2007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发掘了遗址的墓葬区。发掘面积1700平方米。清理大溪文化至屈家岭文化时期的墓葬203座,墓葬的分布呈现以大墓为中心、周围分布着中小型墓。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陶器和大量的玉器和较多石器。其陶器主要有鼎、杯、罐、缸、曲腹杯、细颈壶、盆、器盖、纺轮;玉器有璜、环、壁、坠、管及其他饰件。龙王山遗址时代属大溪文化晚期至屈家岭文化时期。墓地保存完整,是长江中游汉水流域目前所见同时期墓葬中规格最高的。因此,该遗址(墓葬)对研究长江中游地区史前时期大溪文化与屈家岭文化的关系,探索长江中游早期文明的起源、特点、进程、动因乃至中华文明……[详细]
偏观寺山
  荆门市北郊栗溪镇新华村有一座海拨673米的大山,是荆门最高的大山,山体范围3平方公里,东北距罗集小镇55公里,西南距西河3公里。相传道教祖师爷路过这里,一脚踏偏了这座大山的山头。在山顶建庙宇,人们便依据这个传说取名为偏观寺,这座山也就与寺同名,叫做偏观寺山。现在,山顶古寺早已毁没,但遗址墙基还存在,碑碣、石磴都遗留着。 偏观寺山上遍布松树、栗树、山竹、灌木丛。山地特产有野山葡萄、桃子、杏子,特别是大量的野生芭王草,是造纸的优质原料。还有柴胡、玉竹、天冬、麦冬、何首乌等多种贵重药材。山上还蕴藏着丰富的铜、铁矿。石灰石又多又好,所以山下有一座年产万吨的石灰窑,产品畅销市内和沙市、襄樊等地。……[详细]
陆夫子祠
  在象山东麓。为祀陆九渊而建。陆九渊(1139-1193),南宋哲学家、教育家,字子静,号存斋,抚州金溪(今属江酉)人。乾道八年(1172年)进士。曾讲学于贵溪象山,时称象山先生。哲学主张“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等。绍照二年(1191年),主管荆门军,请准筑城,整军习武,革除陋习,减免税捐,“设象山书院,听讼于此,讲学于此”。政绩甚著,人多爱戴。明弘治年间(1488-1505),就其书院改建词。后多次维修整饰。占地500余平方米。四合两进,有门厅、正殿、后殿、厢房、耳室等。正殿高大宏伟,雕梁画栋,瑰丽无比。寺北邻文明湖,南靠烈士陵园,门前有雕栏石桥,其下流水潺潺,柳松掩映,古雅不群。……[详细]
洪山古寺
  洪山古寺,坐落于湖北省荆门古城西约20公里的东宝区漳河镇陈井村洪山余脉。这一乡村名刹,它有两百余年的历史,历经沧桑岁月,仍保持完整,寺、僧俱在,香火旺盛,被列为荆门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洪山古寺古称关帝庙,又名柏树庵,始建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占地2000平方米,座北朝南,分前后两殿,两殿各由三间砖木结构的大堂组成,高两丈有余,屋顶脊梁上,饰佛罐龙头,寺门的门楣上,镶嵌着“洪山古寺”四个魏体大字,展示了佛宅古刹风格,寺庙的周围,青松茂密,郁郁葱葱,与寺庙相映,风推松涛,给人以一种神游仙境之感。……[详细]
东山宝塔
  东山宝塔位于荆门市东宝区东宝山主峰太平顶。始建于隋开皇十二年(592),明代重修。八角七层楼阁式空心砖石塔,通高33.3米,石砌塔基,边长3.83米,高0.6米。八角各雕托塔力士一尊。底层西北辟门,高1.95米,宽1米,额书塔铭“长林头角”4字,有半圆形拱券甬道通内室。第一层不设窗,高3.45米。二、三层各高3.25米,四至七层各高3.15米,隔面设券窗。均用五层条石叠涩出檐,再用四层大青砖收分。自底层有100级青石阶梯盘旋至顶。葫芦形塔刹。塔一、二层内壁嵌明代修葺碑记。(第一批)……[详细]
象山四泉石刻
  象山四泉石刻位于荆门市东宝区城西区象山东麓。共4处,分别为蒙、惠、龙、顺四泉题铭。“蒙泉”石刻,共5方,最大石刻高2.30米,宽1.35米,厚0.24米;最小石刻高0.93米,宽0.72米,厚0.19米。2方楷书,3方行书。记蒙泉形成时间,颂扬蒙泉之利。分别有宋黄鲁直、张垓、黄囗、李龙书及民国七龄童书;惠泉碑,青石质,圆首,方座。通高1.7米,宽0.83米,厚0.17米。中部行书“惠泉”2字,碑文记惠泉开凿时间及经过。(第三批)……[详细]
11、赵王墓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赵王墓
  赵王墓位于东宝区烟墩镇车桥水库库底。传为宋赵王之墓。封土底径约26米,残高9米左右。暴露出砖砌墓室,为仿木建筑式样,由甬道、墓门、前室、过道、后室组成。墓门前后两到大门用高1.8米、厚0.08米大石雕成。前室方形,转角砌高2米的半圆形柱八根。后室平面八角形,也有八根柱子,室内有黄、绿、紫、黑色壁画。斗拱为一斗二升的互交斗拱,分柱头转角铺作和补间铺作两种。墓顶砌成藻井,并用青灰色瓦砌成檐椽。(第一批)……[详细]
荆门魁星阁
  荆门魁星阁位于城区南门内,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1984年7月14日荆门市人民政府公布为荆门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清道光13年(公元1833年)为当时文庙配套而建。魁星,是我国神话中主宰文章盛衰的神灵,也是读书人崇拜的偶像。建筑石木结构,青石板台上筑三层楼阁,通高18米,是台、阁、楼的综合体。……[详细]
荆门岳飞城遗址
  岳飞城遗址位于荆门市东宝区团林铺镇莲花村,汉代遗址。因相传岳飞屯兵于此而得名。面积约24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5米左右。采集陶片以泥质灰陶为主,纹饰有绳纹、弦纹、网格纹,器形有罐、壶、缸、瓮、盆及筒瓦、板瓦等。(第三批)……[详细]
子陵岗遗址
  子陵岗遗址位于荆门市东宝区子陵镇子陵村,汉代遗址。面积约18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米左右。采集陶片以泥质灰陶为主,有少量泥质红陶;纹饰有绳纹、布纹、斜方格纹、几何纹;器形有盆、瓮、罐、钵及筒瓦、板瓦等。(第三批)……[详细]
荆门白云楼
  白云楼位于荆门城区青龙山西麓,坐东朝西,西接白云大道,东枕焦枝铁路。它是一处宗教性建筑物,相传唐朝道教著名人物吕洞宾曾-于此。其建筑群体宏伟,风格独特,保存至今的石雕、石刻作品,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1992年省人民政府颁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云楼建筑群体由读书台、白云楼、三皇殿、抬鹤亭、仙人道馆、四合院等组成,为洞、台、楼三位一体的建筑格局,历时已久。白云洞,又名太平洞。东汉张角创立太平道,道徒习诵太平经。因此,其始建年代由太平洞一名可上溯到东汉时期,据碑刻文字,白云楼定型于嘉庆年间(1796-1820)。洞内一共三间,拱形顶,前室开阔,中室北侧另辟“斜月”洞,后室供奉吕洞宾神像,后室西壁设龛,雕刻青龙宝剑松鹤图,“斜月”洞迂回曲折,静谧异常。白云洞口之上楷书石刻“卧云”,字下两侧……[详细]
  朱家墓遗址位于东宝区仙居乡新坪村,年代为新时器。类别为古遗址。1998年12月9日,荆门市人民政府公布为荆门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百亩岗遗址位于东宝区栗溪镇马集村,年代为新时器。类别为古遗址。1998年12月9日,荆门市人民政府公布为荆门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鬼大堰遗址位于东宝区子陵铺镇枣店村,年代为明代。类别为古遗址。1998年12月9日,荆门市人民政府公布为荆门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百当铺遗址位于东宝区子陵铺镇何院村,年代为东周、宋。类别为古遗址。1998年12月9日,荆门市人民政府公布为荆门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谢家院遗址位于东宝区团林镇新档村,年代为新时器。类别为古遗址。1998年12月9日,荆门市人民政府公布为荆门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