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许昌市 > 建安区旅游

建安区文物古迹介绍

  射鹿台遗址位于建安区陈曹乡袁庄村北,古时许田一带林木茂密,獐鹿成群,曹操迎献帝来许后,曾在此筑台建亭,陪同献帝常来此游猎,世称此台为“射鹿台”。台周围方圆百余里,除许田古镇外别无人烟,据《建安区志》载:“射鹿台,在许田西三里,是曹操与献帝射鹿台。”台前曾有石碑两通:一通为清康熙年间许州吏目滕之瑚所书“射鹿台”。另一通碑于清乾隆十二年立,碑文曰:“许田射鹿台其事,不见于经史陈寿辈为曹讳也!然关侯尝语先主曰:“许田猎下,若从某言,必无今日之厄,是则实其事矣”。后人有诗云:“游畋为有阿满陪,遗迹犹留射鹿台”。该台虽历经风雨,却依然气势雄伟,巍峨壮观。台呈不规则的长方形,原高10米,占地1500平方米,上有小径,登台可望许田全景。射鹿台不仅是三国文化遗迹,对研究三国历史,开发三国文化具有重要价值,而……[详细]
  寺台庙遗址位于建安区蒋李集镇寺台庙村,故名寺台庙遗址。该遗址居于村中心(偏东南),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遗址地势较高。文化堆积为三层,上层耕土层中发现有唐代绿釉瓷瓶一件,中层是汉代墓群,出土文物有陶壶、钵、瓶、釜、鼎约三百余件,下层是龙山文化,发现有大量的黑色磨光陶片、鬲腿、鼎腿、石斧和大量的灰土层堆积。它的发现为研究龙山文化、汉代、唐代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2017年被许昌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43、郄虑墓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郄虑墓位于建安区张潘镇郄庄村西,墓高5米,围长100米,占地960平方米。郄虑是汉献帝御史大夫,汉献帝亲信,曾与中护军韩浩友善,因郄虑与献帝密谋曹操,韩浩知情,向曹操告发,事泄后,郄虑被曹操杀害葬于此。郄虑居官时,府第即在郄庄,韩浩府第在潩河东韩庄。韩浩告发后,郄虑家灭九族,挖地三尺。现在郄庄门大坑即使当年抄家时所挖。自此,郄、韩两家结下时代冤仇,至今还互不通婚。2017年被许昌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被许昌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蔡孝子碑位于建安区椹涧乡椹北村,蔡顺、字君仲,西汉末年汝南人,是我国封建社会二十四孝子之一,顺少年丧父,侍母至孝。据明代弘治十三年(1500),河南按察司副使车玺所撰《蔡孝子祠堂记》碑文记载:“明朝颁降孝顺事实,以化天下,凡二百七人,汉孝子蔡顺其一也”。椹北村一带村民遂在椹北村建了一座“蔡孝子祠”祭祀蔡顺。原祠堂已无存,现仅剩遗址。遗址内碑刻有明代的《汉孝子蔡公题祠》和《蔡孝子祠堂记》,道光十七年(1837)的《重修蔡孝子祠记》。碑刻依然存在,字迹清晰。2017年被许昌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贾庄上龙王庙位于建安区榆林乡贾庄村,据碑文载上龙王庙始建于唐代,始建时有两进院落,明、清多次增修,庙舍百余间,碑碣近百通。该庙五十年代被破坏,现仅存大殿一座,石碑6通,该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抬梁式结构,悬山式建筑,灰瓦布顶。该建筑的存在为研究明清建筑和当地人文历史有一定的价值,2005年被核定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被许昌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河街白兔寺位于建安区河街乡白兔寺村南。据所了解始建于唐。原寺为五进大院,占地27亩,房舍53间,规模宏大,建筑雄伟,香火旺盛。解放初期,该寺院仅剩三进院,四进院的大殿及东厢房,八十年代,三进院的东西厢房及四进院西厢房被拆除,现有建筑为三进院大殿及四进院大殿和东厢房,占地为3000平方米。前大殿坐北朝南,面阔三间,单檐硬山建筑,灰瓦屋顶,有前檐廊,檐下有两根木柱,柱础为覆盆形,后大殿为单檐硬山楼阁式建筑,坐北朝南,面阔三间,灰瓦覆顶,砖雕正脊,二层有三个拱形亮窗,东厢房面阔三间,硬山楼阁式建筑,灰瓦屋顶,两层有三个亮窗。2017年被许昌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刘庄歇马店位于建安区蒋李集镇刘庄的申李黄杨村,据考证是关羽与刘备、张飞在下邳战败失散后,单骑千里寻兄,行到黄杨村时天晚在此歇宿。后来,黄杨村人为纪念关羽,在其住宿过的小店附近建起了一座庙宇,专祀关公,庙名就叫“歇马店”。这座庙院坐北向南原总面积有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平方米,前有山门,中有卷棚、拜殿,后有大殿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庙内建筑大多被毁,现庙内仅存大殿一座,石碑六通,碑额两个,碑座一个。大殿清代建筑风格,面阔三间长9.6米,进深7.2米,单檐硬山式建筑,灰瓦覆顶,六通石碑中有两通较完整。一通是清嘉庆元年重修祖师关帝洪山庙诸殿创塑关帝骑马像二位皇娘坐车像并金粧诸殿神像记。另一通是清顺治拾肆年创建白衣阁并创塑地仙水仙神像记。2011年被建安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白庙黄村白衣阁位于建安区榆林乡白庙黄村,清代建筑,面阔一间,长4.5米,宽3.9米,高约9米,单檐硬山楼阁式建筑,屋顶原为灰瓦盖顶,2002年维修时,屋顶换为筒瓦,门头上有砖雕花纹,门前有七个台级,拾级而上进入阁内。阁门上楣嵌一方形青砚石碑,镌有“白衣阁”三个大字。屋外立有在清光绪十年重修菩萨堂碑,清乾隆八年重修白衣阁碑两通,2005年被建安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49、马腾墓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马腾墓位于建安区苏桥镇塚许村,现墓高6米,占地1000平方米,呈椭圆形。据《三国志》载:“马腾,字寿成,东汉右扶风茂(今陕西兴平县)人,少年马腾以打柴卖柴度日。汉灵帝末年边民反乱,马腾应募从军,屡建战功,后被封为西凉太守。马腾及其儿子马超在西凉称雄割据,举兵反对曹操,待曹操在许都得知后,就假意派人邀马腾来许议事,并设计将马腾杀死在许都,马腾死后,葬于此。2017年被许昌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无厢寺遗址位于建安区张潘镇无相寺村东,当地老百姓讲此高地称为米面冢,如果谁家有红、白喜事只要到冢前焚香祷告,第二天就能在冢前取到所用的一切餐具,待事情办完后应将如数返还。后来,不知是哪家办事后没有还,至此再也不灵了。70年代大生产中,农民将墓冢周围的土拉走,平整了大面积土地,并且在冢上发现了许多战国、汉代时期的古墓,出土有许多空心砖和陶器。1989年,县文物部门在文物普查时,发现所谓的米面冢,原来是龙山文化时期的遗址,当场发现了几个灰坑 ,拣到龙山时期的石器、陶片和红烧土块、动物骨骼等文物标本,由此确定为龙山文化遗址。该文化遗址面积约10亩大,由于人为的毁坏,目前保存面积约有1000平方米,中心地高出周围约3米,文化层厚约4米,平面呈椭圆形。 2005年7月被建安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详细]
  张村赤眉城遗址位于建安区椹涧乡军张村北熊耳山顶部,系西汉末年农民起义军(赤眉军),樊崇部在此驻扎所建城池的遗址,俗称红土寨,原来规模有亭、台、楼、阁和一些房舍,并建有山神庙,自汉代以来,历史沧桑,城上和城内建筑荡然无存,现有古城墙500米长,高2.5米,占地约2000平方米。2005年7月被建安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52、桧树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桧树位于建安区椹涧乡水潮店村桧树庙小学院内,据传桧树下有一座古庙宇,庙以树名,曰:‘桧树庙’。现庙宇无存,仅存遗址。遗址上有一颗桧树,据传此树距今已有五百余年,为纪念蔡孝子而植。2005年被许昌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黄侍郎墓位于建安区陈曹乡岗黄村西,黄侍郎墓又名皇四郎墓,黄氏祖先之墓,该墓呈圆锥形,高4米,周长30米,占地面积350平方米,四周松柏环绕,十分庄严,据县志载,黄氏祖先乃元世祖的第六代后人,元末因农民起义“杀鞭子、灭元朝、八月十五起动手”,他带领全家蒙古族人藏在岗黄村黄伯草丛中躲过了起义军的追杀,救了全家性命 ,为感谢黄伯草的救命之恩,他们就改姓为黄,在此落户为民。后来,黄氏祖先和他的三个儿子埋葬于此,故称黄四郎墓。黄氏祖先曾做过大官,后世子孙为敬祖先,又称黄侍郎墓。目前黄氏后人于2000年将墓冢封土用砖砌严,水泥抹面,东、北、西三面砌有1米高的围墙,墓南有通往墓冢的砖路。墓园上还存有石人一个(残),石羊两只(残),石碑一通(残)。该墓葬目前保存完好。2005年被核定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泉店张家宅院位于建安区灵井镇泉店村,是一处清代建筑风格的宅第民居,该宅院原为东西两路四进院,现西路大部分损毁,东路保存相对完好。东路院长54米,宽13米,东路倒座三间,东侧屋宇式金柱大门,一进院为过渡空间,现通往二进院的小门楼已不存,二进院东厢房已改建,仅留西厢房三间及厢耳房一间,均为硬山灰瓦盖顶。二进院通往三进院的券门已无存,三进院只有东厢房三间,硬山灰瓦顶,主房过厅为两层三间阁楼,硬山灰瓦顶。四进院西厢房为三间两层阁楼和两间厢耳房阁楼,为硬山灰瓦顶,东厢房三间和厢耳房两间为硬山灰瓦顶,过厅后墙和西厢房南山墙之间有一小门楼。西路仅存主房三间和东厢房三间,主房为硬山灰瓦顶,前檐廊,檐柱两根,东厢房为硬山灰瓦顶,厢房两侧和正房相对处有一单间小门楼。该宅院保存较为完整,对研究中原地区清代民居建筑……[详细]
  黄村白庙位于建安区榆林乡白庙黄村,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据当地老百姓讲:“颍河两岸白家庄,一名白姓的姑娘被选为娘娘,一年颖昌府大旱,白娘娘冒死进言,得到朝协赦,免去税赋并放赈济民,乡人得知感其功德,便捐资在中南坡地中建庙一座,以示纪念”。该庙始建时一进院落,元代毁于兵火,后乡人建一草庙,明朝正德十二年富绅白氏倡导并捐资改建为砖木古刹,清乾隆年间增修为两进院落,房屋百余间,碑碣近百幢,民国时大部分被毁,现存建筑仅剩殿宇三间,有明代石碑一通,大殿长11.5米,宽8.5米,为抬梁式结构,三梁九檩,悬山灰筒瓦盖顶,现椽、檩糟朽,屋顶已坍塌,西山墙椽檩糟朽,2005年被建安区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司堂农民暴-动-遗址位于建安区苏桥镇司堂村南,1928年2月12日,建安区西北乡的司堂村一带出现了一支有组织的农民队伍,他们颈系红布,手持大刀、长矛,打土豪,焚地契,开仓分粮,向反动势力猛烈进攻,这次暴-动-是中共建安区委直接领导下进行的。2月12日这天,磨李村地霸于金池、合全保地主豪绅向农民摊派粮款,企图破坏农会,县委得知这一消息后,马上决定举行暴-动-,先发制人,并组成领导暴-动-指挥部,队伍进村后,迅速包围了于金池的住宅。县委书记李杜揭露他的罪行,并责令他把掠夺来的钱粮分给农民,于不听且恶言攻击农会,于是群情激怒,众人把于架到谷场枪毙,并把于家的粮财分给了贫苦农民。农民暴-动-旗开得胜,激发了农民武装斗争的积极性,暴-动-队伍猛增到二千多人,所到之处,恶霸地主望风而逃,指挥部就将其粮财……[详细]
  黄庙村玉皇庙位于建安区椹涧乡黄庙村,玉皇庙始建于清顺治十八年,清康熙六十一年扩建,雍正十三年重修,乾隆六十年再次重修,道光三年(1823年)重修。玉皇庙经多次扩建修复,房屋已达一百多间,占地三十多亩,解放后成为黄庙村学校,在文革-期间,玉皇庙遭到严重破坏,庙内大量文物流失,古建筑、古碑刻被毁。改革开放后,黄庙村村民自发捐款捐物,维修了庙内部分屋顶,收集了部分残缺不全的碑文并加以保护。现庙内存有玉皇殿一座,面阔三间,东配殿四间,单檐硬山式,灰瓦顶。2005年被建安区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校尉张中王家祠位于张潘镇校尉张村,现存房屋2栋,共6间,均为硬山灰瓦台梁结构顶。据明代嘉靖《许州志》记载及村民讲述,张孝基不贪外财,劝人为善的高风亮节为人们广泛传颂,尊为楷模,他死后不久,群众就把他演化成“神”,说他还产的事上达天庭后,玉皇大帝封他为中岳崇山之神,人称为“中王爷”,其妻王氏也随之成神,封“中王奶奶”,因此,当地居民在村中建庙供奉,常年香火不断。2005年被建安区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59、古患树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患树位于建安区小召乡屯里村屯里观音寺遗址中,始建年代不详,观音寺原规模宏大,有大殿,厢房等,解放初期作屯里村小学使用,“文革”期间破四旧,拆除了寺内原有建筑,又在原址上建了新校舍,1998年屯里村小学迁出。2000年以来,当地村民捐资,拆除了校舍,又在寺原址上新建了大殿、厢房等,现占地面积4800平方米。现观音寺内保存有清代的石碑六通,古患树一棵,六通石碑均为清代重修观音寺各殿碑记。寺院内的古患树植于清康熙年间,又叫木莲树,此树为佛教圣树,佛教界认为这种树能辟邪魔,故又名“无患树”。据考证此树已有近300年的树龄,树果实叫无患子,可做念珠,佛教信徒都期望得到它的果实,2005年该树被建安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双塔寺遗址位于建安区蒋李集镇双塔寺村,村因寺而得名。双塔寺始建年代不详,原规模宏大,解放初期还保存有古塔一座,山门、大殿、厢房数十间。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寺内建筑相继被毁。现遗址上还存有清代重修双塔寺山门、广生殿、大悲殿、七星殿,大星殿等八通碑,碑座两个,石柱础一个,古井一口。2011年被建安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