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渝水区旅游

渝水区文物古迹介绍

中共分宜中心县委旧址
  中共分宜中心县委旧址位于田心村江北组,原为谢家祠,建于清末民初。坐南向北,砖木结构,面积约181平方米。1931年5月,中共苏区中央局为适应新的斗争形势,粉碎反革命“围剿”,决定撤销中共赣西南特区委,成立赣东、赣南、永(新)吉(安)泰(和)三个特委,直属中共苏区中央局指挥;在赣江以西地区成立湘赣省委。8月1日成立中共湘赣临时省委,将北路分委改为北路特委。属赣西南特区委所辖的分宜划归新成立的中共湘赣省委北路特委所辖。由于蒋介石的第三次“围剿”又失败后,调整进攻策略,增加兵力(为第三次“围剿”的2.1倍),达到63万,集中进攻湘赣苏区,以解除“围剿”中央革命根据地核心区域的侧翼威胁,使湘赣苏区北面北路特委首当其冲。在苏区被割裂、苏区面积缩小、北路特委也被切割为两部分(一部分在分宜,一部分在安福)……[详细]
新余昼锦堂
  昼锦堂座落在今新余市仙女湖区观巢镇汉泉村。系明兵部主事张均海私宅,又称“张均海官厅”。张鼎(1344-1413)字均海,新余市观巢镇汉泉人,进士,学问渊博,擅长词章,洪武十五年(1382年),以人才荐授兵部驾部主事,推贤让能,廉干有声。《明胡兵部主事张公均海墓志》云“……张主事之为政也,上不负于国,下不病于民,在职六年,举无过事。”昼锦堂,为明国兵部驾部部主事张均海兴建,是一座典型的明代官厅建筑。据《汉泉张氏家谱》载:“汉泉在县西北长乐乡,地名汉下,山隅巨大屹立,中虚如屋,乡人呼为‘石屋’,其下水泉与汉泉通,虽大旱流溉不竭,张均海主事居此也……。”载二:“明洪武二十八年乙亥也,学士解缙先生亲笔书‘昼锦’二字以赠行,故后名其祠曰‘昼锦堂’。至今子孙世世相传,于勿替云”。昼锦堂建于明代洪武年间,……[详细]
拾年山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拾年山遗址位于新余市渝水区水北镇拾年村东面,其西南10里之地为蒙山之阳,东南北三面有蒙河水系环流,是一座台地型古文化遗址,分布面积约6000平方米左右。该遗址系1984年10月考古调查发现;曾先后三次进行考古发掘,出土遗物石器有:钁、锄、斧等;陶器有:鼎、缸、簋、杯等器物4000余件;清理墓葬136座等。通过大面积揭露和发掘资料表明,拾年山遗址是一座具有一定布局特色的原始村落遗址,整个遗址以高出周围数米为自然壕沟,它的北部为居住区,南部为公共墓区,东部系作坊区。其文化特征第一期文化与马家浜文化、大溪文化相似,年代测定距今约5500~6000年;第二期文化与薛家岗三期文化相似,年代测定距今约5000~5500年;第三期文化与石峡文化、筑卫城下层、樊城堆下层、尹家坪下层有联系,年……[详细]
洪阳洞
  洪阳洞位于袁岭第七峰的山腰,因晋代大医学家、道教祖师之一葛洪以及娄阳在此修道炼丹,为民治病,故名“洪阳洞”。又因明代大学士严嵩曾在洞中勤学,又称“严嵩洞”。洞口呈弧形,高、宽各20米,洞长达4公里。洞身蜿蜓曲折,忽而像市井小苍曲折幽深仅容一人行走,忽而如穹形大厅,豁然开朗,可纳千人-。洞中有洞,大洞套小洞,洞洞相通,宛若地下迷宫一般。洞内石笋、石钟乳、石幔、石柱、石花、石塔琳琅满目美不胜收。钟乳石表面光滑亮丽,造型奇特,形态生动、栩栩如生,置身其中,仿若进入了一座雕塑园,形似人工,实为自然,让人不得不赞叹大自然的造化之功。洞内石笋、石钟乳、石幔、石柱、石花、石塔琳琅满目美不胜收。钟乳石造型奇特,形态生动、栩栩如生,置身其中,仿若进入了一座雕塑园,让人不得不赞叹大自然的造化之功。洪阳洞因其深邃……[详细]
新余崇庆寺
  自古以来,江西新余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它既有着比建县更长的佛教传播史,又产生了悠久的佛教文化传统。随着佛法东渐,佛教在赤县神州遍地开花,新余地区也沐浴在法雨兰香之中,以致高僧大德、法门龙象相继而起,名山古寺、宝刹禅林凌云烁汉,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其中最著名的便是饱经沧桑的千年古刹——崇庆寺。崇庆寺原位于新余县城西门外百步许(即今新钢总厂苗圃内)。隋朝大业(611年),邑人唐兴舍宅为寺,名唐兴寺。宋开宝(968-976年)间改为安和寺,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赐“崇庆寺”额。因近龙泉,故称龙泉山。元代中后期,崇庆寺进行了维修。诗人傅若金在他的两首纪游诗中,盛赞新修的崇庆寺“绀柱明蛛网,青莲映玉台”、“半岭晨飞锡,诸天昼夜花”的庄严妙景。元末壬辰年(1352年)寺庙毁于战乱。明洪武三年(13……[详细]
新余孔庙
   新余孔庙  孔庙,东吻魁星阁,南拥袁河之水,位于新余市二中校园内。 唐大历间(766-779年),知县杜臻创建,有大成殿五间,中虚八楹。此后屡有兴废,为崇学尊孔,宋至清共十九次维修,李大有、谢谔、章颖等十二人先后有记。孔庙包括棂星门、状元桥、泮池、大成门、东西两庑、大成殿、廨舍、明伦堂等建筑,环以宫墙。基信体建筑大成殿,前置牌匾,中揭“大成殿”三字,殿中楣高悬康熙至同治七帝御书的“万世师表”、“生民未有”、“与天地参”“圣集大成”、“圣协时中”、“德齐帱载”、“圣神天纵”七匾。 宫墙两门,分挂“道冠古今”、“德配天地”二匾。清末以来,孔庙日趋朽败,1982年文物普查时,除大成殿、大成门及两庑残存外,附属建筑及文物毁灭殆尽!为使孔庙免于泯灭,1987年4月,开始维修孔庙。修复后的孔庙通面阔……[详细]
水西红三军团指挥部旧址
  水西红三军团指挥部旧址1930年9月底,红一方面军从打长沙回到江西,向袁水流域转移,其中彭德怀率领的红三军团于1930年10月1日解放江西新喻(现新余市)县城,并在新喻地区开展土地革命斗争。此后,经水西向罗坊、樟树临江等地进发。1930年10月25日—30日,红一方面军总前委与江西省行委在距此10公里远的新余罗坊召开联席会议,史称:“罗坊会议”。期间,红三军团指挥部曾驻扎于此。因此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罗坊会议与兴国调查会旧址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研究红三军团的革命活动具有重要价值。旧址为清代祠堂建筑,砖木结构,硬山顶,三进两天井,面积561平方米。其廊道与厢房设置独特,是江西祠堂建筑的代表性之一,有较高的建筑艺术和民俗研究价值。地址:新余市渝水区(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水西镇沙陂……[详细]
檀步桥
  檀步桥位于渝水区水北镇水北村,年代为清代,类别为古建筑。檀步桥又名老人桥,位于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水北镇胡家村东北面,元初建造,清雍正七年(1729)重建。南北向跨蒙河支流,两墩三孔石拱桥。拱券以长方形花岗石纵联砌置,桥面铺石板。桥长32米,宽5.1米,单孔跨6.1米,桥面厚0.4米。桥面原置有石栏,桥墩立有石狮一对,均已毁失。2023年8月,被公布为新余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主体建筑实际计算面积为界,东5米,南15米,西15米,北10米。……[详细]
蓉泉桥
  蓉泉桥位于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水北镇排江村东面。始建于明万历八年(1580),2006年12月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桥为东西向跨蒙河支流,单孔石拱桥,桥长7.2米,宽2.1米,孔跨4.4米,桥面厚0.35米,桥面至水面高1.7米,建筑面积15.12平方米。孔券以长方形花岗石纵联砌置,桥面铺石板。桥拱券中刻有简叔辂石刻题诗“排江之东,蓉泉流带,月石中隆,永世咸赖’”河两岸筑有护坡三合土。该桥为明代贤臣简霄为便利乡民耕作而修建。……[详细]
10、官溪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官溪桥
  官溪桥位于渝水区水北镇慕江村,年代为清代,类别为古建筑。官溪桥又名官陂桥,位于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水北镇官陂村西南面,清代桥梁建筑。东西向跨蒙河支流,两墩三孔石平桥。桥长14米,宽3.1米,单孔跨3.4米,桥面厚0.5米,桥面至水面高约2.7米。拱券以长方形花岗石纵联砌置,桥面铺条石。2023年8月,被公布为新余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主体建筑实际计算面积区为界,东5米,南10米,西5米,北15米。……[详细]
昌氏宗祠
  宗祠,是宗法族权的缩影,是宗法封建制度下团结、约束、奖惩、教育族人最高权力的象征,是维系一个家族兴衰荣耀的精神纽带。因此,族人修建祠堂时,集中了民间的智慧和力量,无论从建筑规模、选址、设计、用料到工艺等都匠心独运,十分讲究。 昌氏宗祠始建于明朝英宗5年(已未年)即公元1439年,为昌坊村祖公昌余庆建造,当时称家厅。……[详细]
罗坊会议和兴国调查会旧址
  罗坊会议和兴国调查会旧址位于中国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罗坊镇,包括以下4个点,即:罗坊会议旧址(毛泽东旧居)、兴国调查会旧址、红一方面军总部旧址(朱德旧居)和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旧址(曾山旧居)。2006年国务公布了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余市的罗坊会议和兴国调查会旧址名列其中。这是新余市首个荣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称号的文物遗址。……[详细]
上高会战中国军队第19集团军总司令部旧址
  渝水周家上高会战中国军队第19集团军总司令部旧址位于渝水区珠珊镇潭口周家。1939年4月,为进行南昌保卫战和备战长沙保卫战,中国军队第19集团军总司令罗卓英率总部到达新余,至上高会战进行前,一直驻扎于此。中国军队第19集团军,是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重要力量。因此旧址是中国抗战史重要的历史见证。……[详细]
渝水八斗桥
  八斗桥位于新余市下村镇江东村东面,建于清嘉庆年间,长11.2米、拱跨6米,属高单跨石拱桥。桥面显现的一道道独轮车车辙,印证了当时的繁华景象。2023年8月,被公布为新余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主体建筑分布实际计算面积为界,东5米,南6米,西5米,北10米。……[详细]
15、八百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八百桥
  八百桥位于渝水区良山镇八百桥村,年代为清代,类别为古建筑。八百桥位于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良山镇八百桥村北面。元至正七年(1347)里民李义肃建造,明景泰三年(1452)章久敬重修,清乾隆年间李茂业重修,清道光二年(1822)李颜倡捐资重建。南北向跨八百桥水,两墩三孔石拱桥。桥长29.7米,宽4.1米,单孔跨6米,桥面厚0.7米,桥面至水面高约4.5米。拱券以长方形花岗石纵联砌置,桥面铺石条板。2023年8月,被公布为新余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主体建筑分布实际计算面积为界,东15米,南8米,西8米,北15米。……[详细]
仙女湖圣集寺
  圣集寺,位于仙女湖风景区舞龙湖钟山峡南岸莲花谷,背山面水,是由五台山佛教协会会长妙江大和尚亲往主持的佛教静地,于2009年开山动工兴建。地址:仙女湖风景区内……[详细]
傅抱石故居
  傅抱石故居位于渝水区罗坊镇北岗樟塘村。清代民居建筑。1938年2月,为避战乱,抱石先生携妻儿老小来到老家,在此居住达半年之久。傅抱石故里,著名国画家艺术大师傅抱石先生的故乡,座落在距新余市城区东部50余华里地的罗坊镇北岗章塘村。据[傅氏族谱]载:“北宋咸丰年间傅氏由清江(今樟树)石头迁此,因村处塘边樟树旁,名樟塘,后简称章塘”。近千百年来,经过傅氏祖辈艰苦创业,眼前的章塘村已是一片明山秀水的田园景色,那显耀高贵的“傅抱石故里”门牌楼,为章塘村人感到自豪和骄傲。傅抱石的作品在国内外名声响亮,他的画屡创中国书画市场价位新高,1996年在中国嘉德的拍卖的一副《丽人行》以1078万元成交,创下中国现代绘画拍卖最高价位。2003年11月在北京举行的中贸圣佳秋季拍卖会上,傅抱石的一套《毛泽东诗意山水画册……[详细]
  斜里遗址位于渝水区珠珊镇洋津村斜里村。为夏代台地型聚落址。1992年发现,出土直内--和泥质红陶挂黑衣陶觚等遗物。出土泥质红陶挂黑衣陶觚、泥质灰陶豆、泥质灰陶簋、罐、鬲足及泥质挂黑衣陶片,以及石凿等。斜里遗址是江西较早发现的夏代文化遗址,它的发现打破了夏文化不过长江的传统论断,具有重大的考古学意义和历史价值。……[详细]
  罗坊镇章塘村棋盘山遗址,属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周代的古文化遗址。为江西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棋盘山遗址位于新余市渝水区罗坊镇北岗章塘村委章塘村小组北面100米处的丘陵台地上,为一方形台,高出四周10—15米,四边呈阶梯状,台周围有壕沟,因其状如棋盘,故名棋盘山。棋盘山遗址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其中中心区域3000平方米。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南北短,从遗址上采集的文物标本有常型石锛、段石锛、石斧等,陶器有夹砂红陶、夹砂灰陶、泥质红陶、泥质灰陶等,器形有梯形纺轮、扁管式、扁平式、扁平带圆窝式、凹面带圆窝式等均为新石器时代晚期遗物,其它有印纹硬陶等,器形有釜形器、直口尊、盆形器、豆等,纹样有菱形纹、方格纹、菱形回字纹、漩涡纹、回字纹、三角窝纹等,为商周时期遗物。从采集的标本看,其上层的西周遗物与新……[详细]
  北伐军仰天岗战场遗址位于仰天岗。1926年9月13日至16日,国民革命军第二军、第三军与北洋军阀5省联军总司令孙传芳第一方面军邓如琢部,以仰天岗为主战场,激战3昼夜,北伐军重创敌人,击毙俘北洋军邓如琢部两万余众。北伐军取得了自广东出师以来的首战告捷,共产党代表李富春参与了战斗的组织、指挥。战斗中有1500余名官兵和200多参战农民壮烈牺牲。1928年,江西省国民政府在仰天岗山麓曾建有“国民革命军北伐战争新喻之役阵亡将士纪念碑”,1968年被毁,碑体存于新余市博物馆。北伐军仰天岗战场遗址现有狗熊坡和樑山脑遗址两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