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西省 > 赣州市 > 龙南市旅游

龙南市文物古迹介绍

关西新围
  位于江西省龙南县关西镇新围村和杨村镇鲤鱼寨,是客家人聚族而居的两座大型土堡。其中,关西新围始建于清嘉庆三年(1798年),占地2.7万平方米,有建筑20栋,建筑面积7898平方米。围内有祠堂、厅堂、内花园、戏台、小花洲和梅花书院。燕翼围建于清顺治七年(1650年),围屋四层,平面呈“口”字形,占地3700平方米,建筑面积3741平方米。围屋四角设有炮楼。关西新围,是关西名绅徐名钧所建。徐名钧在兄弟中排行第四,故又称老四。徐老四曾经营木材生意发了大财,后又开药铺、当铺,资产越滚越大,成为一方富豪。因为子女增多,原居家围屋日显拥挤,于是耗资百万,费时十多年建造了这幢围屋,因未正式命名,与老围“西昌围”相对映,俗称为“新围”。关于关西新围,有下面这样一个故事。关西新围占地总面积7700多平方米。依……[详细]
关西塔
  在龙南县城东北面距县城约二十公里的关西镇,有一座清代早期所建的关西塔,关西塔耸立于程口、邹坑两村交界的田螺坑尾山顶上,因为建塔的缘故,当地群众把山称之为“宝塔山”,宝塔山是典型的笔靠山。关西塔是一座六角形、外砖内木结构的风水塔,通体为红褐色,塔高五层,逐层缩小。第一层为封闭式,边宽3米,对边距离约6米,高2.5米,无门无窗;第二层高2.3米;第三层高2米;第四层高1.7米;第五层高1.5米。塔高10.5米,塔顶装有铁制避雷器,成“Ф”形,层与层之间有交错飘出约20公分的双层平卧斜檐角砖。从第二层开始每面都有拱形门,其中有一扇为通透拱门。塔中原来架空有梯,可攀登至高层,今已损毁。此塔建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第二层拱门上的有一行阴刻碑文清晰地记载着:首事徐北圣、头人徐洪榜、塔师朱文帮、塔师……[详细]
罗坝塔
  罗坝塔位于距龙南县城25公里的汶龙镇罗坝村境内罗坝岽顶,故名,是由汶龙镇罗坝村蔡氏家族集资建造的风水塔。罗坝村地处发源于岿美山的罗溪冲积而成的小盆地里,罗溪自岿美山发源后蜿蜒数十里至罗坝岽山谷口,拐弯流入相邻的里陂村,再流至临塘乡水口汇入渥江。罗坝村里除邱姓、李姓人外,大多数人为蔡氏裔孙。罗坝蔡氏始祖蔡七郎原迁居福建长汀,后移居上杭,三世孙蔡斌、蔡兴随母刘氏于明景泰七年(1456)迁安远徙寻乌又徙龙南罗坝定居,至今传20余代。蔡氏族谱记载蔡氏先祖斌、兴二公相阴阳,观流泉,于罗坝建蔡氏宗祠一座,门朝罗溪水口。为补全风水,蔡氏裔孙逊清等倡议于水口建塔以补蔡氏宗祠大门朝向之缺憾。众人纷纷解囊捐资,不数月而大功告成,罗坝塔像一支尖峰雄踞罗溪水口,塔形峥嵘拱护、祠宇势欲摩空,使罗坝地形风水0-。罗坝塔……[详细]
沙坝围
  沙坝围坐落在龙关公路旁,距龙南县城12.5公里。是龙南县里仁镇境内的一座小围屋,结构严谨,造型美观。由于围屋四周无村舍屋场,更显得鹤立鸡群,引人注目。此围建于清代雍正年间,均为李姓,围屋始祖从里仁粟园迁入。至2017年,已有14代。围屋的规模较小,只能住十几户,100多人。此围正方形建筑结构。围屋四角有4座三层炮楼,居屋均为二层。纵横约30米。大门左侧,用一间屋位,通往地下室地道及炮楼。右侧居屋3间,炮楼1间。左栋、右栋6间居屋,后栋5间。屋中心,只有一间小厅厦。其余皆为院落。围屋坐北朝南,背靠青山,南朝雷峰山,门前濂江河。正是这样,每年春水、洪水猛涨时,沙坝围的老人、小孩、妇女,可在围屋大门前的坪子里坐着聊天看大水。而男人们守在河岸看濂江河里是否有柴、竹、木淌下来。据老人介绍:先前,他们不……[详细]
红岩烟园围及其红军标语
  烟园围位于龙南镇红岩村,处县城东北面,此围由唐永聪由本地河岸头迁此开基,建造于清代道光年间。因当地人们盛种晒烟,围屋四周均为烟园地,围屋建好后一直没有命名,后来人们就把围屋叫做“烟园围”。围屋进深63米,纵深55米,占地3500平方米,围屋内有一门三进厅,围内有一门三进厅厦一栋,分有上、中、下厅,房屋近200间。围屋内房屋整齐,西南面有三层炮楼两座,北面有炮楼一座,院落宽敞,阳光充足,鹅卵石铺就院落地面,石灰纸筋粉刷墙壁,均为二层楼房,似近代建筑。1932年7月,中央苏区红一方面军南雄水口战役后,红军进入休整期。红四军第十一师从信丰崇仙经全南的龙下等地向龙南进发。7月18日,数百名红军战士进驻在烟园围,并在围屋内驻扎了10天。期间,红军领导当地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帮群众收稻子、插秧,教群众识……[详细]
杨村燕翼围
  杨村燕翼围位于江西省龙南县,建于清顺治年间,距今已320多年,为杨村赖福之所建,取山海经中“妥先荣昌,燕翼贻谋”中“燕翼”二字为围名,是深谋远虑、荣昌子孙之意。燕翼围高14.3米,墙厚1.45米,长41.5米,宽31.8米,外墙厚实坚固、笔直矗立,如千仞陡壁。墙上布满火枪眼,东南西北四座炮阁交相呼应,可形成无射击死角的火力网。进围内须经过唯一的围门,围门设有外铁门,中闸门和内木门,只要围门一关,外人莫想进来。楼上有米仓,院内有水井。相传,墙面是用糯米粉、红糖和蛋清搅和粉刷上去,没东西吃时,可剥下来用水煮充饥。墙根离地约1尺多高处,有一喇叭形漏斗,是用来排污水的。进围门后,只见此楼分为四层,每层有34个房间,各层有骑楼回环相通。卧室、仓库、过道、回廊、门窗、楼梯等多变而又统一,疏密有致、通风讲……[详细]
田心围
  田心围位于龙南县武当镇大坝村,建于明末清初,整体结构前低后高、前方后圆。杨太围是房间最多的客家围屋,达600多间。围屋中心是一栋三堂式祠堂,外有三条围拢屋环抱,正面设有角堡,除正中大门外,两翼各设一侧门,侧门设计成城楼样式,兼作围屋的炮楼,门前有禾坪和半月形池塘。整座围屋高两层,外墙均用鹅卵石和三合土筑成,内墙多用土坯砖砌垒,围内皆用自然卵石铺地。田心围是当地最古老的一座大村围,建筑面积一万多平方米,围内最多时住过900多人,是赣南现存年代最早、面积最大、居住人数最多的一座围拢围式围屋。该围对研究赣南围屋的早期建筑形式和围屋的发展演变具有重要的实物参考价值。2005年赣州市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一批市级不可移动保护名录。2008年被龙南县人民政府列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围内屋面漏雨、……[详细]
杨太新围
  杨太新围位于龙南县城南西面52公里的杨村镇杨太村,据《赖氏族谱》考证,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年)由赖世柱始祖所建,于嘉庆十八年(1813年)完工。属二层砖石砌外墙方形封闭式民居建筑,坐东朝西,随山势而建,逐级递高,东西长53米,南北长70余米,占地面积约3710平方米,由院落、门厅、正厅、及两侧住房组成。内建三进式青砖木结构祠厅,前为一个面积1070平方米大院。围内共有居室120间、祠堂5栋、守阁4座,四周外墙为封火山墙,留五条石门出入。祠堂的中栋为核心,大师壁(天子壁)设有神龛,其上额及左右镶有漆金镂空精雕画屏五块,正面镀有木刻浮雕五块,上厅有底流金阳刻板联一对,厅内精雕鎏金龙形雀替、驼峰等木刻,是明清建筑构件中的艺术珍品,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价值。2008年被龙南县人民政府列为……[详细]
小武当山祖庙及崖墓
  小武当山祖庙及崖墓 武当祖庙始建于明代崇祯年间,清朝乾隆三十四年重修。现尚存重建武当的新碑等文物古迹,就在武当祖庙佛堂上,王阳明题写了楹联“武力不如法力力修力行力作善,当仁不如让仁仁心仁德仁为宗”。取上下联首字合并又现“武当”。小武当崖墓(钟有能法师墓)是一座位于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武当镇石下村武当山风景区将军峰西面50米处悬崖中的一孔穴,该孔穴坐东向西,深宽各2米,是武当山开山祖师钟有能(法号映莲)之墓,穴中有青石墓碑,上面刻有:“开山祖师钟有能法师之墓”,两边刻有对联:“二山中三心了脱,能如悟道,七旬外九转丹成”。据传他幼年出家,静心养性,布善施医,习武研佛,于西崖坐化圆寂,后葬于该西崖岩洞中。夕照西崖,是武当山的一景,称为“佛光映莲”景。此崖墓在赣南地区仅有,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详细]
下南门城楼
  下南门古城楼,又名向明门,位于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龙南镇文化社区,建于明崇祯九年(1636年),清顺治七年(1650年)重建,是我县唯一保存较完好的具有明代穿梁木架结构二层天面古城楼。楼宽12.5米,青砖砌筑,门洞高4米,进深为7米,上为穿斗式梁架结构的楼阁,通高10米,歇山重檐,四角起翘,楼阁建筑面积约为30余平方米。在古城墙上还发现有“嘉靖九年六月龙南县城砖记”铭文砖,由县博物馆收藏。较近一次维修时间是清代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由龙南知县杨苏成主持倡修。2014年县文物部门会同当地居委会对城楼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的修复,更新了瓦面,更换了部分因漏雨而腐朽的木结构。此城楼对了解明清时期龙南县城的布局情况有重要价值。1982年县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石莲耀三围
  石莲耀三围汶龙耀三围位于龙南县城南面25公里的汶龙镇石莲村,建于民国丁巳年(1917),由王成耀、王鼎耀、王昌耀三兄弟合建,故称为“耀三围”,该围坐西朝东,为三层外砌石墙方形围屋建筑,长43.7米,宽38.5米,占地面积1682平方米,四角设四层石砌炮楼组成,墙厚0.8米。围内中央建二进式土木结构祠厅,四周边建三层土建民房,共计106间,二层设走马楼相通。整座围屋高大坚固,造型优美,为研究清末民初社会史和建筑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载体。2005年被赣州市人民政府列为第一批市级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名录,2008年被龙南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2、猫柜围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猫柜围
  猫柜围位于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里仁乡新里村,由吴明柱所建。呈正方形“口”字,占地361平方米,墙每边长20米,厚0.8米,高6米,四角有炮楼。因建于清代同治末年,时间不久,又因其细小,故当地人称“新围子”,或称“细小围”。围屋坐东朝西,建筑布局为“口”子形,四角建有三层炮楼,住房二层,楼上、楼下各有住房6间,两层住房共12间二楼设有走马楼。有小厅厦一栋,天井一个,水井一口。围屋建造坚固,严谨、石灰浇浆,石头结构造型古朴。猫柜围是最小的客家围屋。于2008年被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关西福和围
  福和围位于关西村以东,与关西新围仅一河之隔的杨屋场村,始建于清朝咸丰、同治年间(公元1860 年前后),系徐氏第十六世徐绍禧所建。福和围平面呈正方形,面阔、进深均为39 米,占地1521 平方米,外墙高9 米,设有正门和后门。二层还有走马廊,以正门为界,左右两侧为内走马,前后为外走马,地面四周檐阶相连。祠堂为三进式,其斗拱、雀替、楼梁、雕刻用料考究,做工精细。福和围集家、祠、堡为一体,讲究通风、采光、排水、保温、防潮、抗震和防水,是一座设计精湛、保存完好的客家围屋。……[详细]
罗坝村头围
  罗坝村头围村头围位于龙南县汶龙镇罗坝村,清代由蔡姓始祖所建,正门坐西朝东,整体为“口”字形,长宽各40米,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石砌-墙,高三层8米,厚约1米,坚固异常,墙上遍布射击孔和炮眼。四角分设炮楼,炮楼高处加建外挑式防御堡垒,全面覆盖射击死角,防御功能完备。围门分内外两层,外层牢不可破。围内辟有水井,储备有粮食。围屋三层土坯砖砌民居依墙而建,内设走马楼环通,围屋中轴线西面辟一房间做为简易祠堂。2012年12月被龙南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大稳陈氏祖墓
  大稳陈氏祖墓陈氏古墓(又名狮子颈古墓)位于龙南县县城南面,距县城约6公里,地处东江乡大稳村。此墓系大稳村陈氏家族的祖墓,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为开基祖陈大宾与夫人黄氏的合葬墓,于民国十年进行过重修。 陈氏古墓占地面积较大,装修精致,建筑整体构思仿照客家围屋,较为完好的体现了客家建筑的文化特色。陈氏古墓平面上呈圆形,立面上呈矩形,并且将赣南客家围屋和粤东围龙屋的建筑元素有机的融为一体,再加上其技艺精湛石雕艺术,堪称赣南客家墓葬营造的代表之作。……[详细]
玉石岩石刻
  玉石岩石刻自从明朝都御史王阳明于1518年在当地亲笔楷书5首七言律诗,摩崖刻字开玉石岩石刻先河起,后人陆续在此刻有43方石刻。内容丰富书法精湛、保存完好被确认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玉石岩石刻位于龙南县北面龙南镇井冈村,自从明朝都御史王阳明于1518年在当地亲笔楷书5首七言律诗,摩崖刻字开玉石岩石刻先河起,后人陆续在此刻有43方石刻。玉石岩因此也以石刻众多、内容丰富、书法精湛和保存完好而于1987年被确认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乌石上新屋围
  乌石上新屋围上新屋围,又称光裕堂,位于龙南县杨村镇乌石村,清末民初由赖姓所建,系三层石砌外墙结构建筑,平面呈“回”字型,朝向东南,面宽68米,进深60米,占地面积4080平方米,四角设四层石砌炮楼。内建三进式青砖木结构祠厅,沿周边三层土建民宅,二层设走马楼相通。大门于2006年重修,砖混结构,歇山重檐,四角起翘,门楣上 书-写“光裕堂”。2012年12月被龙南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乌石矮寨围
  乌石矮寨围矮寨围位于龙南县杨村镇乌石村,座落矮寨山脚下,清末民初由赖姓始祖所建,呈二层石砌封闭式方形民居建筑,围门朝东,面宽28米,进深15米,占地面积420平方米。围中央建一门进砖木结构祠厅,两侧为二层土木结构民宅组成四合院,每单元户二层设走马楼,内设二扇小门将祠厅同四合院相连。围屋内的天井上仍保留有完整的铁丝网,矮寨围是乌石围屋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详细]
龙南太平桥
  太平桥位于杨村街北面三里许的太平江上,为两孔三墩、四拱双层重叠组合石拱桥。该桥重建于清嘉庆至道光年间,主体桥身完好。重建的太平桥,造型奇特,用工精细,四拱重叠组合,分砖木和砖石双层结构,全长50米,面宽4米,通身高17.2米。下层两孔三墩,以精磨花岗石为料,桐油、石灰、红糖、糯米浆为灰浆,精工砌筑而成。交通:距离龙南县城5公里,可做出租前往,3元起价。……[详细]
上游新围
  上游新围(又名杨屋田心围)位于里仁镇上游村,围屋建于清朝中期,坐北朝南,平面呈方形,面宽38.1米,进深36.5米,占地面积1390.7平方米。围屋外墙高约6.4米,墙体由三合土鹅卵石砌筑而成厚实坚固,四角设有炮楼,高约9米。围内巷道环通,中间设有两进式祠堂,二楼设内走马环通。上游新围形制规整,是客家围屋的典型代表,对研究客家建筑文化具有很好的实物参考价值。……[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