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西省 > 赣州市 > 会昌县旅游

会昌县文物古迹介绍

羊角水堡
  羊角水堡 位于江西省东南部的会昌县 筠门岭镇(距县城56公里,东毗福建,南临广东,扼闽粤赣三省咽喉,为交通要冲)羊角堡村。该村距筠门岭10多公里,处湘水上游,紧邻省级风景名胜汉仙岩。 羊角水城堡,汉仙岩脚下的湘江绕城堡而过,宛如一只羊角,城堡则依着羊角水而筑。这是赣南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村落,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因为扼湘江守会昌,自古以来便是兵家重地。 在江西南部与粤、闽边界线上有数百条大大小小的道路彼此相通,延伸着客家人迁徙的脚步。赣南客家古村(镇)甚多,其历史成因诸多,大多数古村(镇)因道路处于关隘或要汇之处而形成,部分因为军事、商业、围屋因素形成。 府志载:“会昌羊角水,扼闽广之冲,为南赣咽喉重地”,作为江西东南通往闽粤的水陆交通要道——羊角村,很早就有依寨屯兵据守的兵营。明成化年间,在羊角……[详细]
文武坝红四军军部旧址
  文武坝红四军军部旧址位于会昌县文武坝镇东街11号,年代为1930年,2018年3月,公布为江西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红四军军部旧址(大成殿)始建于北宋晚期宋贞年间(1102-1106),至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县令张琯倡议重建,历三年始成。乾道九年(1173年),知赣州府军州洪迈在《赣州会昌重建学记》一文中记述:重建县学之事,由县令张琯深倡其始;继任县令沈玲臣实终之。重建后,其规模还旧贯今、百楹翼如、魁伉阔阔。直到元代至正中(约1353年),县学被大火烧毁。知县常方壶重建,改为州学,明洪武元年(1368年)裁州复县,复称县学。明洪武戊申,知县张桂徒于东北隅,壬申火。永乐癸未,知县王文孜重建;成化壬辰知县梁潜购千户白琼故宅,易城隍庙地、扩而新之。明万历四十三年(1625年),知县冒梦……[详细]
留守苏区中央机关旧址
  留守苏区中央机关旧址群(含留守苏区中央总供给部旧址、留守苏区中央国家银行旧址、留守苏区中央运输连旧址、留守苏区红军供销合作社旧址、留守苏区中央兵工厂旧址、留守苏区中央军区政治部旧址、留守苏区政治保卫局旧址),2018年3月,公布为江西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留守苏区中央机关旧址群位于会昌县白鹅乡梓坑村,旧址为当地传统民居建筑,土或砖木结构,建于清末、民国时期,各旧址间相距2公里范围内。整个旧址群,建筑面积约为2300平方米。旧址内留有苏区标语,由总供给部、中央国家银行、运输连、供销合作社、兵工厂、政治部、政治保卫局等旧址组成。1934年10月13日,中央分局和中央政府办事处在瑞金宣布成立,项英任中央分局书记,陈毅任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和中央军区(1934年10月22……[详细]
会昌护生寺
  会昌护生寺,原名护生庵,位于县城东南部,距县城约5华里,地形平坦,车辆可直达寺前。护生寺,始建于明朝(1368年),开山始祖为成与和尚。据说成与和尚出家前是个福建木材商人,有一次,他的木排泊在林岗坝湘江河上等水,晚上听见岸上有鸡鸣狗吠之声,似有人村,而白天并没有发现村舍,岸上是一片荒地、沙滩,荆棘丛生。一连几个晚上都是这样,商人甚感奇怪,于是上岸认真察看,发现这里是块风水宝地,后山连绵起伏延伸而来,临水而止;河滩两侧,山峰突起,如钟似鼓,分明是左右护卫;宽阔澄碧的湘江河,宛若长龙蜿蜒而过;前山岗峦簇拥,中案朝拱。相传,每逢春夏大雨之时,水涨沙滩高,从不会被大水所冲淹。他想如能在此建寺庵诵经,真是自己的造化,也是一方百姓的福德因缘。于是商人向菩萨祈祷,此次若能一帆风顺则捐资建寺庵,并出家侍佛。……[详细]
西岩广缘寺
  西岩广缘寺,位于会昌县城南48公里处。奇峰异石拔地而起,碧水环流,山环水绕之间,一座巨岩雄伟巍巍,酷似罗汉,巨首端然,双肩宽厚,面南跏跌而坐,脐间内收成一大岩洞,洞宽四千余平方米。洞内寺院便是广缘寺。寺院远处,左有云蒸霞蔚的紫云峰,右有雁展如屏的凤凰顶。近处,奇峰叠翠,异石形奇,狮虎龟蛇,钟鼓烛笋,鬼斧神工,形神毕备。早在一千多年前,便有引者在两岩结庐修道。明朝末年,眉山尧和尚卓锡西岩,始建寺院,云集僧众百余。在后山峰顶修建观音殿,共七十余名比丘尼清修。至今墙基犹在,断碑尚存。广缘寺历经几百年风雨,累遭劫难,法师来时,已荒废多年,瓦砾遍地,荒草没膝,仅剩一殿,墙裂柱斜。法师住破房,睡稻草,缺油少盐,时有断粮。由于经济落后,当地群众对出家人不理解,见到法师常指指点点。法师不畏艰难,开石担土,种……[详细]
龙光宝塔
  龙光宝塔位于会昌县城的西北方向约2公里,位属辛方,其星象位于二十八宿的奎宿与娄宿之间,地处贡江的左岸,坐落在贡江边一座以中生代紫色页岩为基岩的小山岭上,是一座以关拦水口功能为主,同时具备文峰功能的“风水”景光塔。龙光宝塔始建于明朝天启四年(公元1624),历经58年,于康熙壬戊(1682)年建造成功,距今有380多年的历史。龙光宝塔位于湘江河经县城西流三里左,位属辛方,其星象位于二十八宿的奎宿与娄宿之间。龙光宝塔塔高38.89米,塔身8面,底层边长4.61米,塔底最长对角线长12.16米,塔基占地面积116平方米,为8面9层楼阁式砖塔,内部为“壁内折上,双上双下”式结构,是赣南现存明清古塔体量最大的一风水景观塔。据史料记载,在建此塔前400年中,会昌才出过一个进士,22个举人。这座宝塔建成后……[详细]
洞头朱德旧居
  洞头朱德旧居位于洞头乡洞头畲族村,该建筑始建于明朝后期,系当地畲族的蓝氏宗祠,距今有500多年历史,是畲族蓝氏在洞头最早的建筑。该宗祠座南朝北,占地面积约400多平方米,是蓝氏族人举行各种社仪及信仰的地方,在建筑风格上有它独特的民族风格和丰富的客家文化内涵。同时该建筑具有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根据洞头老人蓝昌启(苏区老干部,已故)、蓝锦长(85岁,曾担任洞头乡乡长)、兰瑞良(79岁)等人的口述,革命家朱德同志曾在蓝氏宗祠住宿,并做诗一首(现未收集到)。此外,苏区红军也多次在蓝氏宗祠内休整、招兵。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从井岗山出击赣南。2月6日,毛泽东、朱德、陈毅等率红四军主力由福建省武平县的东留乡进入江西省会昌县洞头乡,经过下东坑村的会武山路(现仍保存有当年朱德走过的会武古桥)到……[详细]
粤赣省机关旧址群
  粤赣省机关旧址群,由粤赣省苏维埃政府旧址、少共粤赣省委旧址、文武坝毛泽东旧居、苏区防空洞、粤赣军区红军医院旧址、江西军区第三作战分区暨粤赣省军区总指挥部旧址等组成,位于会昌县文武坝镇。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经过四次反“围剿”胜利后,区域不断扩大。为了加强南线对敌斗争的领导,更有利开发南方,发展商品贸易等,1933年4月,中革军委决定将江西第三、第五作战分区合并,在筠门岭设立粤赣军区,统一于都、赣县、信丰、南康、会昌、寻乌、安远、武平等县的军事指挥;同年8月16日,中央人民委员会决定设立粤赣省,9月组建粤赣省委、粤赣省苏维埃政府和少共粤赣省委。统辖于都、会昌、西江、筠门岭、寻乌、安远、信康等七县,由刘晓同志任省委书记,钟世斌同志任省苏主席。自1933年9月陆续搬迁至文武坝邹屋办公,到193……[详细]
中共会寻安中心县委旧址
  1932年5月,邓小平调任中共会昌县委书记。6、7月间,邓小平受党的重托,在筠门岭坝笃下和芙蓉寨,先后组建了中共会寻安中心县委和江西军区第三分区,并任中心县委书记、三分区政委。从此,邓小平坐镇中央苏区南大门,领导南线军民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斗争之中,在筠门岭工作、生活了10个月。邓小平到南线任职后,根据闽粤赣边区实际,坚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主张,抵制王明“左”倾错误。一是加强了各县党政建设,发展党员3000多人,建立健全了县区乡各级党政组织;二是根据南线军事斗争需要,发展壮大赤卫军、游击队等13528人,采用灵活机动的“十六”字诀,粉碎国民党“围剿”;三是深入土地革命,贯彻执行正确的土地分配政策,重视经济文化建设;四是积极扩红支前,拥军优属,密切联系群众,关心民众疾苦,极大地激发了南线……[详细]
八一起义部队会昌战斗遗址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叶挺、朱德、贺龙等指挥起义军在南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创建了人民军队。八一起义的成功震惊了国内外,蒋介石、汪精卫急忙调兵遣将讨伐。遵照中共中央指示,起义部队挥师南下直取广东东江,8月26日进占瑞金县城。从缴获的敌军文件中得知,蒋介石嫡系钱大钧4个师1万余人,在会昌山一线构筑工事,同时桂系黄绍 竑部也从信丰往会昌赶,企图将起义军扼杀在会昌。为解南下后顾之忧,前敌委员会决定:趁两股敌人未会合,先破会昌之敌。8月30日早晨,起义军24师、3师和教导团先后从城东北、西北向敌军发起佯攻。由于起义军25师夜行军迷了路,未能投入战斗,上午的战斗打得异常激烈,陈赓营长一连攻下三个山包后,左腿两处中弹,年近50的师党代表徐特立也参战,朱德从牺牲的战士旁捡起步枪向敌人……[详细]
中共西江县委旧址
  中共西江县委旧址位于会昌县西江镇许家祠(西江圩东南边)。为典型的赣南客家建筑风格,坐落于江西会昌西江镇圩上的南面,位于323国道与赣龙铁路之间,始建于清乾丙寅年(1746),系砖木结构,硬山顶,坐西朝东,进深28米,宽39米,一进二厅,主厅面积近400平米。1933年7月下旬,中共西江临时县委成立。县委机关驻西江圩许家祠,梁汇川、马德民、杨志春先后任县委书记。同年10月,西江县第一次党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西江县委隶属粤赣省委,县委下设组织部、宣传部、妇女部等工作机构,下辖庄埠、洛口、城市、南门、小密、高陂、梅坑、黄安、赤鹅、黄龙、宽田、沙心等12个区委。同月为贯彻上级指示精神,部署全县各项工作,西江县委召开了县、区、乡干部大会,毛泽东在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现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名录。中共西江县……[详细]
祖武克绳门楼与张氏宗祠
  祖武克绳门楼及张氏宗祠位于会昌县周田镇大坑村下新屋组。祖武克绳门楼于清嘉庆年间由张蕴典所建。该门楼坐北朝南,红色条石砌成,6柱5门5楼,通高7米,面阔6.4米,进深2.9米。门楼上石浮雕精美,门额阳刻有“祖武克绳”四个行楷大字。整个门楼保存完整,雕刻精美,是不可多得具有明确年代的清代门楼,可以作为这一时期的参照物,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厉害!会昌新增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你家乡吗?张氏宗祠由张镇公祠和张铉公祠组成,两祠并排而建。张镇公祠于明嘉靖年间由张镇所建,坐西南朝东北,砖木结构,封火墙,青砖铺地。分上下两厅,中开天井,中厅悬挂毛伯温题赠的“诒谷堂”匾。石柱8根,木柱4根。张铉公祠由张镇的弟弟张铉所建,根据《张氏合修族谱》记载,张铉在壮年时私自创立祠宇,取名“诒经堂”,后世为纪念五世……[详细]
会昌翠竹寺
  翠竹寺位于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会昌县富尾老庙下,翠竹寺香火旺盛,不少信徒都给香油钱。庙会每年大年初一,岚山岭到处都是喜气洋洋的游客,爆竹声声烟锁寺,红花绿树喜盈盈。旧时的会昌庙会,其场面之隆重前所未有。赣州、宁都、瑞金、兴国、于都、寻乌、安远及福建武平、广东梅县等地的客家百姓,都闻讯赶来。县城内更是盛装庆典,不仅县城各商号、店铺、客栈各业早早做好准备,而且乡下的男女老少都纷纷涌向县城观礼。从七月初五日起,逛庙会的人便川流不息,络绎不绝。七月初六,人们进入县城南门开始活动,人们高擎万民伞和功德幡,各色彩旗迎风招展。整个队伍长达近百米,吹吹打打,浩浩荡荡。观众人山人海,各家商号、店铺都烧香放鞭炮。那些阔气的大商号燃放鞭炮不是论多少串、多少盘,而是多少担(用箩筐装)堆在商店门口像烧草木灰似的,整条街……[详细]
文武坝粤赣省革命旧址群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会昌县城东北郊外的文武坝村邹屋,206国道从村旁经过,交通十分便利。距瑞金约45千米。是一处带有浓重赣南客家韵味的红色旅游景区。1933年8月中华苏维埃政府决定成立粤赣省。此后,粤赣省军区、0粤赣省委、粤赣省苏维埃政府、少共粤赣省委陆续在此办公。1934年4月下旬,在第五次反“围剿”极其困难的时刻,毛泽东同志从中华苏维埃政府所在地瑞金来到粤赣省视察,历时三个月之久,期间登上会昌城外的岚山岭,回到文武坝邹屋住所之后写下了著名的《清平乐·会昌》。文武坝革命旧址群前有绵水相拥,后有青山环抱,稻菽瓢香,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主体建筑占地2000多平方米,建于清代,为传统的类似九井十八厅建筑,坐南朝北,依山傍水,砖木结构,硬山顶。建筑具有很高的历……[详细]
八一南昌起义部队会昌战斗遗址
  会昌山八一南昌起义部队会昌战役纪念地坐落在会昌城外贡水北岸,绵水与湘水在其脚下汇合。距瑞金约45千米。会昌山遗址旁为会昌广播电视发射台。水泥路和水泥阶梯从山脚至山顶。每天傍晚许多体育爱好者徒步登山至山顶。 1927年8月30日,八一南昌起义军挥师南下广东途中,与国民党蒋介石嫡系钱大钧部3个师,在会昌县城岚山岭一带展开激战。起义军在周恩来、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的指挥下,向占据岚山岭、楼梯岽、石角、河子石岽等一线的国民党军发起猛攻,激战至下午4时,将敌击溃,起义军乘胜占领会昌城。此战歼敌5000余人,俘敌900余人、缴获大量武器弹药和辎重,是八一南昌起义军南进途中的一次大胜仗。现会昌山山顶仍保留了当年的战壕和防空洞。……[详细]
芙蓉寨围拢屋
  芙蓉寨围拢屋位于江西省会昌县筠门岭镇芙蓉村。由筠门岭朱氏始迁祖朱子达创建于明代宣德(1426-1435)年间,清代和民国期间有过维修。该祠堂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占地面积4882平方米,其正中间为朱氏宗祠,四周三围屋组成,共有216间房屋,9个进入口,18个隘洞,36个天井,整个建筑,状似 “扶手椅”,气势宏伟,融防涝、防火、防盗为一体,是典型的赣南客家围屋型建筑。围屋内到处有雕琢精美的装饰物,祠堂的柱子上刻有端庄清逸的书法楹联,大堂悬挂“达德堂”匾额”。该围屋的建筑形态体现了客家人高超的建筑工艺,反映了客家人南迁的历史进程,具有历史文化和工艺研究价值。……[详细]
洞头联班第
  联班第位于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洞头乡畲族村双合丘组民居群中,由前院,门楼,内院,六扇五间民居组合,坐北朝南,砖木结构,歇山顶。门楼为仿木构四柱三门三楼式,楼顶饰对称浮雕双龙喷火,双檐,青石门框,门额嵌青石匾“联班第”三个大字,檐梁斗拱为青砖叠涩,形制精致小巧,门楣装饰双鱼跃龙门,麒麟、凤纹、松鹤。此民居三井六厅堂构成,厅内明八角藻井及一字藻井,前后有两个卷棚。渡水左右各饰有六扇门页,门页上雕刻万字花、锦鸡牡丹、菊花、双龙朝阳等描金图案。全屋共四十五间,占地面积为2030平方米,由开基人蓝祥衔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道光十八年竣工。工艺精细有研究价值。……[详细]
李官山毛泽东旧居
  李官山红二十二师驻地旧址位于江西省会昌县站塘乡李官山村,离县城三十公里,该房是清代建筑,歇山顶,土木结构,正屋四周设回廊,有栏杆吊楼,楼上楼下,共十四间,面宽10.2米,进深19米,占地面积193.8平方米。 1934年4月21日,因中央苏区南线筠门岭失利,红二十二师退守站塘、中村、周田一带,师部驻李官山南山下。同年6月,毛泽东来此作过军事调查,在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导下,红二十二年师活动在会昌至筠门岭之间,阻止国民党粤军和地方铲共团的进攻,稳定下了南线局势。1934年10月16日,红二十二师从这里出发,编入红九军团参加长征。……[详细]
会昌清凉寺
  会昌清凉禅寺,原名南禅寺,在县城南大街,志载始建于宋代,距今六百余年,文革期间夷为平地,改作他用,高楼林立,圣地匿迹。一九九三年,移地东郊茶果山,九五年大雄宝殿落成前夕,申报更名为清凉禅寺,近十年来相继建有地藏殿、观音殿、天王殿、念佛堂、客堂、斋堂、僧寮、客房、放生池、菩提桥等,建筑面积万余平米,整座寺院松林掩影、曲径幽深。尚待筹建的有藏经楼、罗汉堂、入山公路的硬化等,正在逐年的计划中。常住僧俗18人,皆以念佛为日课,间或应酬少许祛事,和合共处,乐守清贫。会昌县清凉寺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山脚下……[详细]
上罗石花轿
  上罗石轿亭位于江西省赣州市会昌晓龙乡桂林村上罗小组,上罗电站河边水淹地。石花轿建于清代年间,青石结构,四柱一层檐,高2.3米,宽1.50米,顶层檐下刻“奉天敕命”四字横匾,通体边沿,花卉浮雕,玲珑精巧,轿四柱镶石鼓两对,保护非常好,具有工艺研究价值。 清代皇帝下诏书命令当地官员制作的这顶石花轿,以彰显当地廖某的母亲教子有方,且不愿随儿赴京城享受荣华富贵的生活,宁愿在家里过清贫日子的美好品德。……[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