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深圳市旅游

深圳市文物古迹介绍

宝安曾氏大宗祠
  曾氏大宗祠位于深圳市新桥街道新桥社区。始建于元代,后历经重修。目前的建筑规模成于清乾隆、嘉庆间,为五开间四进三天井的建筑群。总面宽21米、总进深50米,建筑面积1050平方米。包括大门、石牌坊、中厅、后厅、亭、廊等,是新桥、新二、上星、上寮、黄埔等地曾姓的总祠。大门额刻“曾氏大宗祠”,对联为“天下斯文宗一贯,古今乔木第三家”,内有“诗礼传家”及叶名琛所题“保障一方”木匾。中厅上挂“大学堂”。前厅与中厅间是三间三楼式的石牌坊,雕琢精细的花岗岩石砌筑而成,正面额书:“大学家风”,北面额书:“片石流辉”。前额表彰其远祖曾子的功绩。将曾子治国安邦平天下的学论视为传家之宝。后额记载番禺小龙始祖曾仕行、新桥始祖曾仕贵兄弟两人为躲避搜查皇妃之乱,自南雄珠矶巷逃难到广州,兄弟二人分手时剖石为符的故事。祠堂内……[详细]
中英街界碑
  深圳中英街界碑位于深圳市沙头角镇内。这里原为沙头角墟侧的一条干涸河床。因地界碑立于街心,中国与港英政府各据一半,故名。街道全长250、最宽5米。两旁均为商铺。1840年中、英第一次-战争,其结果是英国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1856年第二次-战争爆发,结果清政府被迫签订中英《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南端界限街以南的地方。1898年又签订了《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英方强行租借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九龙半岛北部土地及附近230多个岛屿,这些地方统称“新界”,租期99年。双方勘定界线后,在今“中英街”上立碑20块。以2号碑为例,碑为方柱形,顶小底大,英界那边刻英文“RNSLDCHINESEBOUNDARY1898N02”,华界这面刻中文“中英地界第二号,光……[详细]
南头关帝庙
  新安关帝庙(又称南头关帝庙)南头关帝庙位于新安故城南门外东侧。创建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为参将张万纪建,据嘉庆《新安县志》载:“关帝庙……一在南门外教场演武厅之左,万历四十年参将张万纪建。”原存建筑物为三开间二进深带敞蓬结构,包括前殿、敞蓬、后殿,后殿已毁,面宽13米,进深25.3米。民国时曾作为“宝安县议会”,1997年重修,现由新安故城管理处负责管理。……[详细]
信国公文氏祠
  信国公文天祥祠,位于南山区南头古城现中山东路15号,是清嘉庆年间为纪念民族英雄文天祥修建的一座祠堂。至今保存完好。文天祥与现存深圳地区的文姓族人关系甚为密切,据《宝安县文族谱》云:“元始祖壁,号文溪,字世安,与胞兄文山公同登甲榜,历官知广东惠州府。……崖州玺失师溃,文山公被执,公潜往燕京与兄难,文山公有忠孝之别,嘱弟养母抚后。公乃携家丁十六人及妻子家私官物,潜至东莞三都六图黄松岗鹤仔园,荒莆筑室。”从文姓始祖文溪公繁衍至今,已有上万之众。因此深圳地区文族后裔称文天祥为“太祖伯”。据称东莞涌头,松岗的布尾、山尾、潭头,福水的岭下,白石下,上步的岗夏,新界的新田等地均有文姓族人。“信国公”是文天祥的封号,宋端宗景炎初拜文天祥为左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南头“信国公文氏祠”这座具有纪念意义的古……[详细]
汪刘二公祠
  汪刘二公祠位于深圳市南山区南头关口正街玄武古庙东侧。明万历元年(1573年),为纪念在屯门海战中抗击葡萄牙入侵有功的广东提刑按察使汪鋐及创建新安县有功的广东提刑按察司副使刘稳而建。汪刘二公祠,自明代创建以来,历经重修,当地官民每年春秋致祭。抗战期间遭日军拆毁,仅留后殿。汪鋐(1466-1536年),徽州婺源县大畈(今江西婺源县大畈乡)人,进士出身,正德十六年(1521年),率南头军民将侵占屯门达七年之久的葡萄牙入侵者击溃并将其驱逐出境,成为我国最早率军抗击西方殖民者入侵的将领。刘稳(1518-1575年),湖广雩县(今湖南雩县)人。进士出身,隆庆六年(1572年)巡视广东海防,经略南头,为复县多方奔走。明廷终于在万历元年(1573年)剖符设县,赐名“新安”,取其“革故鼎新,去危为安”之义。……[详细]
上沙怀德黄公祠
  地点:福田区沙头街道办事处上沙村年代:明、清说明:怀德黄公祠始建年代待考,祠堂号“昭明堂”、名“怀德黄公祠”,是上沙村黄氏为纪念南宋二世祖黄昭孙、三世祖黄怀德而创建的。黄怀德生于宋乾道八年(1172),卒于宋淳祐元年(1241)。该建筑座北朝南,砖木结构,三间三进两天井布局,面阔12.9米,进深33.8米,占地面积481平方米。建筑物包括前堂、中堂、前廊、后廊和正堂。大门石匾额书“怀德黄公祠”,上下联为“参山世泽,椰树家声”。该祠历代皆有修葺,现存建筑为清代风格,但祠内保存有明代的柱础和部分条石地面。解放后,该祠曾为沙头小学、公社饭堂、糖厂、酒厂、辗米厂、粮仓旧址,1991年秋由上沙村华侨及港澳同胞捐资重修。该祠是深圳宗祠中所纪念人年代最早的建筑。保护范围:建筑物外墙向外延伸10米。建设控制……[详细]
赖恩爵墓
  赖恩爵墓原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大鹏镇大坑山鸡爬地,清光绪三年(1877年)迁至王母王岐塘。墓上建筑呈凸字形,以花岗石结砌。全墓分为墓冢、享堂、祭台、墓堂和墓道5部分,面积为1432平方米。墓顶浮雕龙戏珠,其下为“峋山遗爱”石匾。墓碑浮雕花纹,中嵌黑色板岩字碑,高0.55米、宽0.39米,碑文为楷书阴刻:光绪三年岁次丁丑孟春月下浣吉旦迁葬;皇清诰授振威将军提督广东全省水师军门、显考讳恩爵、谥武昭德卿赖公府君之墓以及立碑子孙之名字。墓堂上环列有石鼓、石柱础、石狮,墓道上有石狮,华表各1对。墓保存基本完好。赖恩爵(?~1848年),字简廷,新安县鹏城人。行伍出身,在反抗西方殖民者入侵的战争中战功显赫,曾受道光皇帝赐予“巴图鲁”(勇士)称号,官至广东水师提督。1984年深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详细]
王大中丞祠
  王大中丞祠俗称巡抚庙,位于深圳市宝安区西乡镇的老墟中。创建于清康熙年间。据嘉庆《新安县志·建置略》坛庙系载:“王巡抚祠,祀国朝广东巡抚王来任。一在西乡,一在沙头墟,一在石湖墟”。为三间三进的祠堂式建筑。穿斗式木构梁架,硬山顶。建筑面积408平方米。建筑物包括头门、前廊、中厅、后厅等,颇为壮观。大门石额上 书“王大中丞祠”五个阳文大字,两边石对联为:“巡粤表孤忠,耿耿丹心,奏牍两章留史册;抚民留善政,元元赤子,讴思万载仰旌常”。王来任,正黄旗汉军,天聪八年(1634年)举人,康熙四年(1665年)巡抚广东,曾上奏广东六大害,得到清廷关注,并逐条施行改革。康熙七年,王来任因同情沿海拒迁边民,执行命令不力被罢官还京。仍冒死写下《展界复乡疏》,终得康熙皇帝批准展界复乡,而王来任却因操劳过度病终。新安……[详细]
鹤湖新居
  鹤湖新居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民居建筑群,占地近2.5公顷,建筑面积达14530平方米。现为深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鹤湖新居始建于清嘉庆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为龙岗罗氏祖宅。其建筑外围前宽后窄,略呈梯形。内部建筑主体为三堂两横结构,分内外两围,规模宏大。围墙内屋宇、厅、堂、房、井、廊院布局错落有致,号称“九天十八井,十阁走马廊”。2002年7月17日,被列入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公交:357、358、367、365、380、863等多路公车到达。门票/开放时间10元/人。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南联社区罗瑞合北街一号类型:博物馆游玩时间:建议2小时电话:0755-84297960;0755-84296258官方网站:http://www.szlgkjbwg.com/开放时间:9:0……[详细]
红花园墓群
  红花园墓群位于深圳市南山区红花园山坡。1981年发掘,清理西汉土坑竖穴墓1座,东汉土坑竖穴墓1座,砖室墓8座(有凸字形墓、中字形墓和长方形墓)。三号墓为凸字形砖室墓,出土井、灶、案、罐、奁、碗、盆、钵、豆、熏炉等陶器27件,有一块刻划“九归”乘法口诀的青灰色长方形墓砖,火候极高,长37厘米、宽17厘米、厚4厘米,砖面拍印菱形网格纹,其中一面三分之二为菱形网格纹,三分之一的砖面竖刻乘法口诀:右起空半行,文为:“三九二十七,二九十八,四九三十六”,第二行为“九九八十一,八九七十二,七九六十三,六九五十四、五九四十五”。字体是趁砖坯未干时所刻,笔划书写清楚。清理东晋墓4座,皆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出土釜、罐、盆、杯、纺轮、银簪、绿松石料珠等器物25件,其中三足圆形石砚1件,极为难得。此外还清理南朝墓3……[详细]
咸头岭遗址
  咸头岭遗址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大鹏镇咸头岭村。年代为新石器时代中期。1981年发现,1985年、1989年及1997年三次发掘共1241.5平方米。遗址面积1万多平方米。发现有房基柱洞、红烧土堆积、灰坑出土等遗迹。出土遗物有陶器、石器。陶器以夹砂陶为主,少量泥质橙黄陶和白陶,纹饰以绳纹为多,贝划纹、贝印纹次之,还有划纹、弦纹、叶脉纹、编织纹、附加堆纹及彩绘等,器类有釜、罐、圈足盘、盆、钵、碗、豆、杯、筒形杯、器座等。既有圜底器、圈足器,也出现了圜平底及平底器。石器以磨制为主,打制次之,种类有斧、锛、凿、刀、杵、敲砸器、砧、砺石、球等。与大梅沙遗址Ⅰ期较为接近,年代为距今6000多年。清理墓葬一座,随葬品有陶器鸡形壶等,时代为商时期。此外,还发现有东汉墓、宋墓。……[详细]
石厦碉楼及宗祠
  地点:福田沙头街道办事处石厦村年代:清--民国说明:石厦碉楼建于民国初年,位于在石厦村中心,面阔4.9米,进深4.6米,占地面积22平方米,座南朝北,土木结构,四周外墙用三合土板筑而成,高16.5米。楼高五层,每层有木楼相通,各层皆有在四周外墙设兼有通气和采光作用的设计孔洞,顶层有凸出墙面的防卫设施。该建筑是清代民初时期深圳地区社会面貌的见证,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潘氏宗祠,位于福田区沙头街道办事处的石厦村南,创建于清,为三开间两天进深一天井的建筑结构,面阔10.3米,通进深19.6米,建筑物包括院门、前堂、正堂和两廊。保护范围:建筑物外墙向外延伸10米建设控制地带:从保护范围外延伸30米保护级别: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责任单位:石厦股份公司……[详细]
新洲简氏宗祠
  地点:福田区沙头街道办事处新洲村年代:清说明:简氏宗祠建于清乾隆年间,现存建筑为清代早期风格。座东北朝西南(南偏西20度),三间三进两天井布置,天井两侧为畅廊。总面阔12.65米,通进深32.05米,占地面积405.4平方米。主体为砖木结构,四周墙体用青砖砌筑,室内为抬梁式木结构梁架,部分梁枋上有精美的木雕构件,主要承重柱子和外檐枋用花岗石制作,部分石作构件有石雕。屋面为辘筒灰瓦,檐口用绿琉璃瓦镶边,船形屋脊,正脊上有灰塑动植物图案。简氏宗祠在建筑平面、空间处理,以及用材制度等营造做法上,有明代遗风,有构筑精美的木雕、石雕和灰塑构件等,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保护范围:建筑物外墙向外延伸10米。建设控制地带:从保护范围向外延伸30米。……[详细]
《前进报》社旧址
  《前进报》社旧址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坪山镇石灰陂村曾生旧居西侧。为面阔三间进深一间的砖瓦民房,占地面积120平方米。《前进报》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的机关报,1942年3月29日创刊于大鹏湾畔。它的前身为《东江民报》。由于敌人的“扫荡”,报社就随司令部、政治部经常转移。有时转移到海边渔船、山寮或距敌人只几公里的村子。报社初时装备简单,只有油印和刻写的工具。1943年12月2日广东人民抗游击队东江纵队成立后,《前进报》又成为东江纵队的机关报,报社在石灰陂村的时间相对较长。1945年春天,报社随政治部迁到罗浮山朝元洞。直到1946年6月3日东纵北撤山东烟台,《前进报》出版了100多期。1984年深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赖太母刘老夫人墓
  赖太母刘老夫人墓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大鹏镇鹏城沙井坑石地。修建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赖太母刘夫人是广东水师提督赖恩爵的祖母,浙江定海镇总兵赖云台及福建水师提督赖信扬的母亲。全墓用打制精致的花岗岩石砌成,平面呈凸字形,墓面建筑保存完好。分为墓道、墓堂、享堂和墓冢4部分。墓全长9米,墓碑高1.52米、宽0.9米、厚0.4米。碑文为楷书阴刻:“皇清诰封正二品夫人赖太母刘老夫人墓道光十九年岁次已亥嘉平月吉旦安葬”以及祀男浙江定海镇总兵英扬等立石子孙的名字。墓堂上有石鼓、石狮各1对;墓道上有石狮、石望柱各1对。望柱上刻对联:“阆苑归真千载龙蟠垂福荫、鹏山毓秀重凤诏鸾叠荣封”。1984年深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大黄沙遗址
  大黄沙遗址位于深圳市龙岗区葵涌镇海边沙堤上。年代为新石器时代中期。遗址面积约1万平方米。1981年发现,其后于1988年5~6月、1989年6~7月由深圳市博物馆两次进行发掘,共182平方米。文化堆积厚达2.8米。遗址的3、4、5文化层出土陶器、石器。陶器有夹砂与泥质两类,火候不高,器种有釜、罐、盆、盘、碗、钵、器座、支座等,以彩陶盘、碗为特色,器身用宽带、直线、波浪、点状、曲线、弧线、三角等组成图案,陶器的纹样还有绳纹、划纹、贝划纹、弦纹、栉齿纹等。石器的器种有斧、锛、拍、饼形器、砺石、砧、敲砸器等,磨制石器多,打制石器少。碳十四测定T101的炭化植物标本年龄为距今5600年(树轮校正为6255年)。……[详细]
东宝行政督导处旧址
  东宝行政督导处旧址:宝安区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宝安区松岗街道燕川社区燕川北巷6号。始建于清光绪年间,2001年重修。坐东北向西南。原为燕川村泽培陈公祠。建筑为两路布局,右路单开间两进。中路三开间两进一天井。总面阔为19.5米,进深为20.7米,面积403.65平方米。砖木结构,清水砖墙。中路门额石匾刻“泽培陈公祠”。石檐柱、月梁,异型石狮柁墩、石雀替。穿斗式与抬梁式混合梁架。硬山顶,灰塑博古脊,红瓦面,绿琉璃瓦当。该建筑抗日战争时期曾做为东(莞)宝(安)行政督导处,现保留有督导处主任谭天度等人办公及住处。2001年维修并建成 “宝安抗日纪念馆”。1999年3月宝安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宝安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绮云书室
  绮云书室: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宝安区西乡街道乐群社区西乡小学内。由香港爱国侨胞郑姚修建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2009年重修。坐北向南。原建筑由前中后三堂、东书楼、西船厅、明楼、厨房、水井等组成,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是宝安地区最大的私家书室建筑。现存建筑为三开间三进布局,由前中后三堂及两廊庑组成。砖木结构。大门两侧有塾台,门额木匾刻“绮云书室”。穿斗式与抬梁式混合梁架,木雕梁首、柁墩、雀替。硬山顶,灰塑博古脊,红瓦面,蓝琉璃瓦当。整个建筑用料考究,建筑技艺高,木雕、石雕工艺精湛,对研究宝安书室类建筑及教育史提供了实物资料。2015年12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赤湾古炮台
  赤湾左、右炮台,位于“临海山梁扼三面之险”的蛇口半岛顶端,分东、西两侧箝制赤湾港,雄视伶仃洋面。已修复的左炮台挺立在海拨170米的鹰嘴山头,占地面积约360平方米。炮台城基用大块花岗岩修砌,全高约3米多,北面是炮台城的入口,城内东西两厢,仍遗留两座房屋残基,是当年守炮台士兵的居屋。南面的高台宽约8米多,是运用炮位的场地。赤湾古炮台,位于“临海山梁扼三面之险”的蛇口半岛顶端,分东、西两侧箝制赤湾港,雄视伶仃洋面。已修复的左炮台挺立在海拨170米的鹰嘴山头。古炮台城基用大块花岗岩修砌,全高约3米多,北面是炮台城的入口,城内东西两厢,仍遗留两座房屋残基,是当年守炮台士兵的居屋。南面的高台宽约8米多,是运用炮位的场地。赤湾地理位置重要,据史书记载,古代船舶往来广州与南洋诸国,皆经此地。从明代起,官府……[详细]
锦庭书室
  锦庭书室:深圳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宝安区西乡街道乐群社区河西四坊164号西乡第二小学内。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坐北向南。广三路布局,总面阔22.50米,通进深32.72米。砖木石结构,清水砖墙。中路三开间两进一天井。右路两进一天井布局,面阔一间。左路为二层0建筑,单开间单进。中路大门两侧有塾台,门额石匾刻“锦庭书室”,落款 “光绪二十一年夏月毂旦,林国赓书”。穿斗式与抬梁式混合梁架结构。硬山顶,博古脊,红瓦面,蓝琉璃瓦当。该书室规模较大,建筑形制独特,建造工艺较高,对研究宝安书室类建筑及教育史提供了实物资料。2014年12月深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深圳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