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福州市 > 晋安区旅游

晋安区文物古迹介绍

福州林阳寺
  林阳寺是福州五大禅寺之一,位于晋安区岭头石牌村瑞峰之麓,故又称“瑞峰林阳寺”、林洋院,又名瑞峰林洋寺、瑞峰院。宋梁克家纂《三山志》载:“怀安县遵化里瑞峰林洋院,长兴二年置”。“长兴二年”即公元931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后几经兴废,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重建时改称“林洋寺”。清光绪年间,鼓山涌泉寺高僧古月禅师来寺为方丈,发愿兴复此寺,分遣徒弟四出募化5年,足迹达于南洋,后按涌泉寺格局重建殿宇,将寺名改为“瑞峰林阳寺”。1930年,圆瑛法师曾担任住持。“文革”中,寺遭破坏,后逐渐修复。林阳寺主要建筑有钟鼓楼、天王殿、大雄殿、法堂、伽蓝殿、地藏殿、大悲殿、祖师殿、报恩堂、古月塔院、客堂、禅堂、斋堂及僧寮等。1981年,林阳寺作为佛教活动场所重新开放。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详细]
鼓山涌泉寺
  鼓山涌泉寺为“闽刹之冠”,又是全国重点寺庙之一,为福州五大禅寺之一。寺建在鼓山半山腰的白云峰之下,海拔455米处,前为香炉峰,后倚白云峰,有“进山不见寺,进寺不见山”的奇特建筑格局。涌泉寺的故地原为“华严寺”。唐五代后梁开平二年(公元908年),闽王王审知延请国师神晏主持修建新寺,寺成立后赐名“国师馆”。因在天王殿前有罗汉泉,后梁乾化五年(公元915年),改名为鼓山白云峰涌泉禅院。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称涌泉寺。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和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寺两次毁于火。万历、天启间相继修复。清顺治初僧元贤又主持重修。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康熙皇帝颁赐的御书“涌泉寺”泥金匾额至今仍高悬于天王殿寺门之上。涌泉寺占地约1.7公顷,仍保持着明清的建筑风格。现存的主要……[详细]
康山庙
  康山庙位于福州市东郊康山顶,从桂香街沿康山路上康山向南到底就是。现存建筑包括戏台、大殿和后殿,始建于道光年间,光绪年间重修,1941年戏台改建。1998年该庙被列入晋安区文物保护单位,但是现在已经破败不堪。乾隆版《福州府志》:康山庙在易俗里。神姓赵,名时畴,宋金紫光禄大夫宾之孙也,元泰定间卒,人庙祀之。《榕城考古略》:康山灵树庙在易俗里,俗称泰山庙。神赵姓,名时畴,宋金紫光禄大夫宾之孙也。元泰定间卒,郡人立庙祀之。里有乔木甚著灵,近为巫觋之徒,创立牛头犬头愿名目,祷解者踵接,庙遂为淫祀之所,官虽禁之,不止也。以上是地方旧志对于康山庙的记载。据此,康山庙奉祀赵时畴,但是后来和东岳信仰相融合。而另一些资料则比较符合现状清工部尚书、国史馆总编廖鸿荃撰写《康山帅庙序》:“榕城之东有康山庙焉,中奉五帅……[详细]
魏杰故居
  魏杰故居原位于福州鼓楼区东门塔头街,坐北朝南,三面围墙,共四进,第四进早己倒坍,只留一片空地。“鹤山草庐”面积1000多平方米,坐北朝南,四面围墙。主座建筑祠厅辟左、中、右三门,大门六扇。入门,三面环廊,廊下天井,厅堂面阔三间,进深二间,穿斗式木构架,双坡屋顶,斗拱、挂洛、檐、楣雕画精美,是奉祀魏杰生父富友之祠厅,帝建静修书屋、寿泉厅、泉石居(花亭)等,分别作为祭祀、课读、书画及住宿之所;泉石居是魏杰长住的宅院园林。魏杰故居现移建于金鸡山顶,只剩两进。前围墙中为石框门,上有多跳偷心式雨蓬,下悬“魏杰故居”匾,下为三步石台阶。门内为天井回廊,插屏门额曰“诗农债”,对联“布衣名士烟霞傲批好,农家诗人山水知音”。首进厅堂穿斗式木构架,双坡屋顶,面阔三间,进深二间,中间有插屏门隔为前后厅,前厅正中陈……[详细]
鼓山摩崖石刻
  •鼓山名胜之一,各种石刻,更有朱熹手迹。摩崖石刻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境内,也是鼓山名胜之一。据记载,鼓山摩崖题刻共有180处,估计全山石刻不下300多处,其中著名的有喝水岩下石壁上刻的“寿”字,字径为4米,为南宋著名大书法家朱熹所书。纵观鼓山刻石,上起北宋,下迄清代以至当代,前后延续近千年,内容丰富,字体篆、隶、行草、楷俱全,堪称福州碑林,对研究中国古代书法艺术有重要参考价值。自宋以来,名人笔迹荟萃于此,共有石刻549段。其中宋刻89段,元刻11段,明刻31段,清刻168段,民国刻96段,中华人民共和国刻2段,另有疑刻152段。主要分布在灵源洞、石门、达摩十八景、绝顶峰、白云洞等处。灵源洞是全山摩崖石刻最集中处,有宋以来的真、行、草、隶、篆书体的题刻100多段,被誉为“东南碑林”。北……[详细]
八一七革命烈士公园
  八一七革命烈士公园位于福州市晋安区寿山乡岭头村。1949年的8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10兵团在北峰岭头猪蹄亭山向国民党军队在福州的防守阵地发起攻击,打响了解放福州的第一-。猪蹄亭山又称猪蹄峰,强攻猪蹄峰是解放福州最激烈的一场战斗。该峰位于福州北门要塞,海拔524.4米,三面悬崖。1949年,国民党军第106军第50师派重兵把守,并在山前设置用木桩和铁丝网构成的鹿砦,扼住解放军主攻部队通往福州的咽喉要道。我军第28军第82师第245团3营于8月16日晚向该高地发起进攻,经过激烈战斗,先后夺取了猪蹄亭山北侧的两个山头,当天傍晚,在攻取主峰时受阻。8月17日凌晨,8连1排长刘新堂在部队屡攻不克的紧要关头,带领4名战士前去炸鹿砦,均壮烈牺牲;经过9班长李云才、副班长孙立文和杨家寿、孙德……[详细]
涌泉寺天王殿
  涌泉寺天王殿位于晋安区鼓山的涌泉寺内,为涌泉寺的核心建筑之一。殿始建于五代后梁开平二年,历代都有重修,今构基本保持了清代风貌,立面有改动。天王殿门额悬挂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御书“涌泉寺”匾额,门前庭院两侧耸立1972年由福州市郊龙瑞寺迁来的宋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制作的七层八角千佛陶塔(陶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对。据《鼓山志》载,天王殿五代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始建。宋绍兴七年(1137年)僧士珪重建,上为罗汉阁,下为金刚殿,当时天王殿结构可参考宋代福州知州程迈《重修涌泉寺碑》记载:“僧士珪修五百罗汉阁,下辟三门,傍通两廊,翼以随阁,俨然有飞走之状。”1542年涌泉寺毁于火,数十年间处于有山无寺的状态。1619年郡人曹学佺与僧道东智谛重建大雄宝殿,1629年林宏衍与僧……[详细]
凤洋将军庙
  凤洋将军庙位于晋安区鼓山乡凤洋远东村江边,是唯一一座供奉琉球国神的庙。庙为砖木石结构,面向东南临闽江,由门楼、戏台、走楼、钟鼓楼、祖殿组成,占地面积665平方米。2005年公布为省级文保单位。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元璋为了扶持琉球国前来朝贡、贸易,在福州选择了擅长划船的36人赐给琉球国,侯官县壁团洲(今闽候新洲)人金瑛也在其内,他就顺理成章地成了琉球国人。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金的六世孙金伯通冲破日本人劫掠回乡认祖,并于两年后,再次奉命来到福州,在闽江口遭到暴风雨袭击,在船头调度时不幸落入水中丧命,尸体顺潮漂入内港远洋江滨。乡亲们见到他身上挂的腰牌,了解到他的身份,才知道他是琉球国金将军,于是为他建庙宇祭祀。庙为砖木石结构,面向东南临闽江,由门楼、戏台、走楼、钟鼓楼、祖殿组……[详细]
鼓岭万国公益社
  鼓岭万国公益社位于晋安区鼓岭,是一个西式俱乐部,建于1914-1915年,由鼓岭避暑地的外国人筹资建造,1924-1925年翻新重建。建筑最初的平面由传教士建筑师程奋鹏(F.H.Trimble)设计,内部包括一座有240个座位的礼堂、3个“委员会”房间、更衣室、男女卫生间、浴室、厨房以及一间食品储存室。原建筑为石木结构,面阔七间,中央五开间凹入为外廊,端部开间封闭。整座建筑均用平整毛石砌筑,墙厚约50cm左右;廊柱亦为毛石砌筑,正方形,边长约45cm。屋顶为三坡顶,木三角桁架,小青瓦屋面,上有砖压顶;建筑左侧山墙做阶梯状封火山墙。建筑后临下坡,原建有挡风墙,墙身高过屋顶。1995年4月,公布为第三批晋安区文物保护单位。万国公益社为石木结构单层厅堂式建筑,面阔七间,中央五开间凹入为外廊,端部开……[详细]
松山革命烈士陵园
  松山革命烈士陵园位于福州市晋安区鼓山镇鼓一村。这里长眠着革命烈士叶凯和王则炎。叶凯烈士,男,鼓山镇后屿鼓一村人,生于1909年6月11日,1928年参加革命,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福建省委常委、福州中心市委代理书记、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组织部长、中国工农红军闽东13独立团政委、中共罗源县委书记等职。1935年农历九月十三日被国民党-派惨杀,壮烈就义,牺牲时年仅26岁。王则炎烈士,男,鼓山镇后屿鼓一村人,生于1911年,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福建省委特派员。1930年到江西中央红军学校学习,回闽后,长期活动于连罗一带,在创建和扩大革命队伍、保卫苏区红色政权的斗争中,屡建战功。1934年4月,由于叛徒的出卖,不幸被捕入狱,1934年农历七月初四被国民党-派杀害,年仅23岁……[详细]
涌泉寺回龙阁
  涌泉寺回龙阁位于晋安区鼓山涌泉寺东南侧,原为“澄心亭”,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光绪年间改建为“回龙阁”,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失火焚毁,1935年重建,由林天民设计,改建为三层砖混结构的仿古式建筑。现为涌泉寺素菜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清乾隆二十七年壬午年(1762年)仲春至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季夏,兴隆遍照禅师募请郡人卢氏兄弟在放生池前建澄心亭,前后二座,并在其旁建成客寮三间,三方建有围墙以补巽方之缺;还在驻锡桥上建驻锡亭,与山门一道,用以截气。清末光绪年间涌泉寺住持妙莲禅师将澄心亭改建为迴龙阁,祀关羽,并建“万福来朝”牌坊,以强化青龙山对寺院的环抱。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九月,回龙阁失火,连同一边的亭、寮全部被焚。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涌泉寺住持虚云和尚向陈……[详细]
汶石大王庙
  汶石大王庙在福州北峰日溪乡汶石村边。现庙宇为清代建筑,始建未详。庙坐北向南,土木结构,面宽16.6米,进深24米。庙宇由大殿、天并、戏台、左右厢楼等组成。大殿面阔四间,进深三间,穿斗式木构架,双坡屋顶,两边设风火墙,内设佛龛。大殿前面置天井。戏台建在门楼至天井之间,长7.1米,宽6.2卫米,高近2米;四边装饰精巧,刻有人物花卉浮雕;藻并美观华丽。戏台两侧的厢楼古朴简陋。厢楼的木板土留下的墨笔记载了部分戏班来此演出的时间和剧本。如:“光绪六年三月廿六日兴乐班一天。”“光绪二十六年古邑坝头班到此,开台大古。首本《赠宝塔》,次本《赠三宝》,叁本《三官堂》,四本《失玉环》,五本《仁》……。”“仙阳里吕兴剧社环号大中,日演《陈唐关》、《郑元和》、夜《高平关》、《济公传》,十五日《大天官》、《取象胆》、……[详细]
升山灵岩寺
  新店乡北端有座高耸入云的升山飞来峰,传说越王勾践时,它一夜从会稽飞来。山巅有座升山灵岩寺,以山西岩石间时闻钟鼓之音而名。寺庙建于南北朝陈天嘉三年(公元562年),占地面积近15亩,升山寺是福州市最古老的名刹之一。 升山寺的大雄宝殿、观音阁等建筑已毁,现存的部分寺宇仍宏伟壮观,清幽静谥,占地面积586平方米,系清光绪丁末年(1907年)重修 。寺庙前后各有一个气势雄壮的古僧塔垅,上圆下八角形,塔座有虎象等八种动物浮雕,形象朴实逼真。 在后山的树丛草莽中,发现两块相邻的岩石,上有五段不同年代的摩崖石刻。东边岩石上有林则徐等人的题刻,全文是:“道光庚戌(1850年)夏,邑人林则徐、郭柏苍,同蜀李惺游升山寺。”西侧岩石上有三段题刻,其中一段字径8厘米,楷书,是宋时光禄卿直昭文馆、福州知军州程师孟……[详细]
九峰摩崖石刻
  九峰摩崖石刻位于晋安区九峰山九峰寺后,共有四段石刻,均为楷书,其中有两段清代儒商魏杰的题刻。魏杰诗刻为南向,楷书,纵9行,字径10厘米。文:山号弥尼存,九峰环侍似儿孙。朝朝相见历相识,喜地欢天只不言。一十年前到此间,樵火毁名山。而今八十颓然老,笑看佛又还。拙夫魏杰,光绪元年岁次乙亥秋游九峰魏杰榜书亦南向。楷书,纵3行,正文字径48厘米,旁款字径9厘米。文:峻极于天拙夫魏杰在九峰寺山门遗址边尚存2段摩崖石刻,即龟蛇岭榜书和寒舍岩榜书。龟蛇岭榜书东向。摩崖高75厘米,宽50厘米。楷书,字高19厘米,宽15厘米。文:龟蛇岭寒舍岩榜书与龟蛇岭榜书同一岩侧,东向。摩崖高55厘米,宽40厘米。楷书,字径20厘米。文:寒舍岩岩上有纹刻,是否为岩画待考。乡人传说朱元璋到九峰寺时,在此岩石上睡觉,醒后持剑刻石……[详细]
15、广应庙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应庙
  广应庙位于鳝溪下游出口附近,庙木构,坐东向西,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五间,单檐歇山顶。内祀西汉闽越王郢第三子白马三郎。庙内尚存有清同治四年(西元1865年)重建《鳝溪白马尊王祖殿》石碑。因祀“白马三郎”,民间又称之为“白马王庙”。传说古代山间有巨鳝为恶,汉闽越王郢第三子白马三郎射杀之,己身亦陨,民感念其恩,遂建庙以祭。庙宇始建年间不详。目前最早的维修记录为唐贞元十年(西元794年)观察使王翊修饰庙貌,则必建于此前。唐咸通六年(西元865年)观察使李瓒奏封白马三郎为龙骧侯。宋庆历元年(西元1046年)蔡襄重修,庆历六年(西元1051年)又命江文秉重修。清乾隆年间重建,同治四年(西元1865年)又重建。1949年后,政府“破除迷信”,并在庙内设立鳝樟小学,至少到1980年仍为小学。1961年,鳝溪广……[详细]
宦溪窑址
  宦溪窑址位于福州市宦溪镇硋、板桥村一带,数量36窑,主要分布在板桥的新厝山,硋(ài)石由(yòu)村的后门山、城里坪及附近的几个山头。南北长约1.7公里,相传有36窑。《侯官乡土志》记载:“硋石由,有碗窑古迹,居民约百余户,分何、邓、池等姓。”1956年,修建简易公路时曾发现窑址,证实志书中有关碗窑的记载。窑址堆积层高1~5.8米,宽30米。已发现两个拱形窑床残址,窑床为砖质结构,砖的体积为28×18×5厘米。历年来,出土的遗物主要有匣钵、垫饼、垫柱、支圈等窑具和各种日用器皿。采集到的标本有碗、壶、钵、罐、瓶、碟、炉、盒、盖和灯盏、托杯、注子,而以碗居多。釉色以青釉为主,辅以黄釉,有部分白釉,还有少量的黑釉;装饰技法有刻花、印花和划花。纹饰有荷花、菊花、弦纹、划纹、莲花瓣等。经鉴定,主要为……[详细]
前屿阮公祠
  前屿阮公祠在福州东郊鼓山镇前屿村,祀晋安郡太宁(守?)阮弥之。祠坐南向北,土木结构,前后二进,由门房、回廊、大厅、前后天井组成,占地面积575平方米。门墙洞开三门,中门横额楷书:“乾隆旨重建忠惠阮公祠。”一进大厅面阔三间,进深二间,穿斗式木构架。双坡屋顶,两边设风火墙,厅前原悬有“闽瓯师表”横匾。二进大厅面阔三间,进深七柱,穿斗式木构架,斗拱雕花,装饰华丽,厅前置游廊,两边设风火墙。阮弥之,江左人,南朝宋元嘉二年(425年)任晋安郡太守,治郡间“倡文明、正风俗、振士风”,有善政。后因忧仿国事病故,溢忠惠,赐祭葬。郡人在乌石山南麓建阮公祠,望其像以祭祀。明万历七年(1579年)阮公祠倒塌,遂迁建于今址。清乾隆年间重建,光绪年间重修,民国间改为学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为福建人民革命大学第一分……[详细]
涌泉寺大雄宝殿
  涌泉寺大雄宝殿位于晋安区鼓山的涌泉寺内,为涌泉寺的核心建筑,供奉三世佛(泥塑,明天启年间)、十八罗汉和观音三大士(铸铁,清康熙年间)。1992年作为涌泉寺的一部分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大雄宝殿是全寺的核心。建筑面阔七间,进深九柱,穿斗式构架,彩绘天花板,重檐歇山顶。殿中祀有三尊释迦牟尼塑像,称为“三世佛”,表示过去、现在和未来佛,塑于明朝天启元年。佛像造形细腻,慈眉善目,十分传神,身披唐代服装,金碧辉煌。殿内两尊1米多高的铜铸小仙童,头上打双结,两颊留酒窝,一手抱仙桃,一手扛荷花,神态天真,是本世纪初福州铜绿艺术杰作。殿两侧祀十八罗汉,三世佛的背面祀观世音三大士。观音三大士为清康熙年间铁铸,外表贴金,每尊重2300斤。三圣像前安放着一张铁丝木供桌,据说遇火不着,入水不腐,遇阴则潮。……[详细]
王审知墓
  王审知墓位于晋安区新店镇坂中村西室山,又称宣陵,为开闽王王审知的陵墓,后唐长兴三年(932年)迁葬至此。原葬凤池山,长兴三年迁葬莲花峰南麓的斗顶山,面对五虎,闽江横亘,旗鼓对列,气势宏伟。墓坐北朝南,-用条石围成长方形状,占地面积2599平方米。陵园内原有殿堂、碑亭、牌坊,以及莲花、永兴两院(寺),闽亡,均废。明宣德四年又遭屯军盗掘。明万历三十年重修,墓顶立“唐闽忠懿王墓”石刻墓碑,陵墓是一座3层石台,四周条石砌造,台与台之间铺设5级石阶。台正面有两座并排的石墩,正面呈长方形,后端逐渐缩为半圆形。两墩前的平台用青砖铺成。墓前正中有一墓道,宽2米,两旁侍立4尊文武石像,6只石兽,整个陵墓结构独特,别具一格。1961年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附近现辟有闽王纪念馆。……[详细]
新店古城遗址
  新店古城遗址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新店镇古城村。遗址占地约15万平方米,经多次考古发掘,东城墙残长287米、北城墙长约310米,西城墙长约280米,南城墙只发现拐角部分。西城墙外发现有宽约8.8米的护城河。城墙为黄褐色夯土,夯窝直径4至5厘米、夯层厚约12厘米,为圆束状丛夯。城内和护城河底出土1235片(件)陶片,其中15片为粗绳纹陶罐片,相当中原战国晚期器物,其余1000余片(件)方格纹、弦纹、绳纹陶片和砖均为汉初遗物。城内还发现有柱洞的黑色硬土路面和夯土基址,基址下发现一座墓葬,未见遗骨和随葬品。有认为该城的建筑年代是战国晚期至汉初,是《史记》所称的“东冶”和《汉书》所称的“冶”,对此学术界仍存争议。……[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