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大同市旅游

大同市文物古迹介绍

封和要墓志铭
  全名为屯骑校尉建威将军洛州刺史昌国子封史君墓志铭。1980年出土于大同市西8公里的小站村附近。墓碑高0.42米,宽0.32米。楷书十二行,每行十二字,共141宇。石上刻以浅(上其下石)子格,格长宽为2.7厘米至2.9厘米。刻于北魏宣武帝正始元年(公元504年),石质极好,书刻俱精,铭文完好如初。无书刻人姓名。墓主人封和,是北魏代郡平城(今大同市)人,生于太武帝拓跋焘太平真君三年(公元438年),主要活动于文成、献文、孝文、宣武帝时。……[详细]
破鲁堡宁静寺
  宁静寺位于破鲁堡村北城墙下,系大同市保存较完整的辽代建筑之一。历经多次修缮,方得以保存至今。该寺现有大殿、中殿、偏殿、禅房等15间,殿内存有塑像60余尊,寺内还存有一明万历年间铸造的宏钟,一粗约2.5米的古榆,精美的明代彩绘壁画等。宁静寺以其精巧复杂的建筑结构、丰富多姿的艺术造型和美好神奇的传说,闻名长城内外。地址:山西省大同市新荣区破鲁堡村北城2021年8月,山西人民政府公布破鲁堡宁静寺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现有围墙为界。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为界,东至新建佛堂东墙,南至民居后墙,西至破鲁粮站东墙,北到破鲁堡墙体。……[详细]
清王万邦墓
  清威于镇总兵王万邦墓在阳高县西北七里,赐祭葬,入昭忠祠。……[详细]
任勇烈墓
  任举,字勇烈,清提督。其墓在大同城东十里水坡寺前,谥勇烈,御赐碑文、石兽并存。……[详细]
胡氏宅院
  胡氏宅院位于大同市云冈区口泉乡店村,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2021年8月,山西人民政府公布胡氏宅院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现有围墙为界。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为界,四周各向外延伸5米。……[详细]
康里脱脱墓
  康里脱脱墓康里脱脱墓,大王村北700米,元代大丞相康里脱脱墓,封土已毁。……[详细]
方山永固陵
  方山永固陵遗址(第五批国保)时代:北魏地址:大同市城北30公里处的方山(今寺儿梁山)永固陵是北魏文成帝拓跋睿之妻文明皇后冯氏的陵墓,太和五年(481年)开始营建,八年告成,十四年(490年)入葬。1976年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和大同市博物馆清理发掘。陵墓建造在方山南部山顶玄武岩上,地表为高大的封土,上部半圆形,下部为方形基底,南北长117米、东西宽124米、通高22.87米。墓室置于封土堆的中心,坐北朝南,为砖砌多室墓,由墓道、前室、甬道和后室四部分组成,南北总长17.6米,前室平面呈梯形,拱形顶,以甬道与后室相连。甬道前后各有一道大型石券门,制作工整细致,由拱尖门楣、门柱、门槛、虎头门墩、石门五部分组成。门无轴,不开合,是嵌入门楣内的。门框浮雕下有莲瓣形券面,两侧龛柱各浮雕一个手捧莲蕾、面……[详细]
司马金龙墓
  在大同市城东十五里处石家寨村西南。据《魏书》已载:司马金龙是晋宣帝司马懿之弟??东武城侯司马馗的九世孙。其父司马楚之于泰常四年归附北魏,封为琅琊王,司马金龙乃司马楚之与北魏皇族诸王女河内公主所生。该墓于1965年被发掘,其随葬品现陈列在大同市博物馆内。……[详细]
  首善医院旧址(第五批省保)时代:民国地址:大同市城区雁同西路22号首善医院旧址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706平方米,由主楼和教堂两座建筑组成,为欧式风格建筑。民国六年(1917),大同发生鼠疫,英国圣公会派教徒史梅礼大夫等10余人来大同进行防治,回国后史梅礼向圣公会建议在大同建一所医院。1922年开始筹建,1924年竣工开诊,命名为“首善医院”。1942年,日军强行改名为晋北医院,并新建部分房屋。1947年,重命名为首善医院。首善主楼旧址,2013年之前一直为大同市第二人民医院办公楼,建筑坐北朝南,顶部为硬山顶砖木结构,主体建筑二层,中心建筑三层,东西长25.73米、南北宽66.34米,于1922年施工至1924年竣工开诊,当时大楼内有门诊部(不分科)、住院部、办公室等。教堂旧址(圣益多雅堂)位……[详细]
  侵华日军大-遇难同胞纪念碑1937年9月12日,日军东条旅团和伪蒙军从天镇城东北角豁口侵入城中,兵分三股赶杀居民。一股沿北城墙往西的日军,在北门口堵截了欲逃出城外的300多名居民,将他们驱赶到北门月城奶奶庙内,一一用刺刀全部捅死,只有西北街侯明未被刺中要害而幸免一死。下午,这股日军在东街、北街大肆抓捕居民500多人,将他们集中赶押到北门外一小沟侧,分批用刺刀挑入沟内,无一幸免。居民王振文的父亲、叔父、堂弟都被刺死在这里,他本人左肩被刺一刀,右肋下被刺两刀,夜间与未被刺死的王君一起逃走。一股沿东城墙往南的日军,到南街逐户搜抓成年男人,抓一批往南街马王庙前送一批,然后又分批赶到庙内进行-。日军嫌人们穿着衣服用刺刀捅起来费劲,就逼他们脱光了上衣。庙院的粪坑、山药窖堆满了死尸后,他们又逼活人把死人拖……[详细]
  山西省立第三中学旧址山西省立第三中学旧址(第六批国保)时代:民国地址:大同市西郊西岩山下的五周川学校前身是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的“大同中学堂”,此后校址校名几经变迁。1913年,山西省立第三中学正式创建,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改名为“山西省立大同中学校”,1972年改为“大同师范学校”一直沿用至今。建筑坐北朝南,校门由八根方形砖柱组合而成,形成正门和侧门。进入校门后是一字形办公楼,为单层建筑,正面楼外有半出檐的中式廊柱雨棚。办公楼后20多米处便是富丽堂皇的大礼堂,其平面布局构图俨然一头头朝北方的巨型卧象。礼堂后面是12个独立的教室,位于校园中央,南北各4个,东西各2个,形成一个方阵。此外,还有开阔的校园和操场。山西省立第三中学旧址的建筑,既保留了我国传统的建筑风格,又吸收了……[详细]
  高山遗址高山遗址(第一批省保)时代:新石器地址:大同市城西30公里高山镇西约1公里的台地上遗址是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李星学先生于1950年5月发现的,同年7月下旬,文化部雁北文物勘查团裴文中、陈梦家先生等至此复勘。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于1977年9月和1983年3月,曾作进一步的调查。遗址属新石器时代末期。遗址台地由砂质黄土沉积而成,西高东低,高出现河床15米左右,台地西侧是孟家湾河,北临武周川,南靠109国道,由于常年受河水的冲刷,台地的相当一部分已被侵蚀,遗址也相应地遭到了破坏,并且已成为断丘。在最北的一段台地上,石片和陶片较多,尤以石片最多,可能是当时人类活动的主要场地。高山遗址细石器属于典型细石器文化。遗址丰富,类型较多,既有我国细石器遗址中的常见类型,如细石叶、锥状石核、圆头刮削器、石……[详细]
  大同展览馆(第五批省保)时代:1969年地址:大同市城区西街大同展览馆是一座诞生于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建筑,大同人民对它有着一种难以割舍的特别情感。1969年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受当时政治风潮影响,沈阳、石家庄、杭州、张家口等城市都兴起了“毛泽东思想万岁展览馆”(俗称万岁展览馆)的建设。大同毛泽东思想万岁展览馆也于当年4月1日党的“九大”召开的日子正式奠基开工。全市党政军领导和数以万计的工农兵学商各界人士怀着极大的政治热忱参加了建馆的义务劳动。建成后的展览馆以其类似首都人民大会堂的宏伟气势,成为全市各类政治--和社会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从初始设计到施工完成仅用了一年多时间,创下了当时令人难以置信的“大同速度”。上世纪90年代末,国营的红旗商场终结历史使命,之后当地政府-有关恢复其……[详细]
  赵承绶旧居(第五批省保)时代:民国地址:大同市城区户部角街12号赵承绶旧居坐北朝南,二进院格局,1928年建。东西长21.66米,南北宽41.72米,占地面积903平方米。南房、过厅、正房各七间,东西房各五间,均为硬山顶木结构建筑。院门、室内装饰具有西式特征,供暖等设备基本保持原貌。赵承绶(1891-1966)字印甫,五台县槐荫村人。1919年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1927年参加北伐战争,任阎锡山部队二师师长,1928年任晋绥军骑兵司令,驻防大同。1948年6月,晋中战役中被俘投诚。1952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参事。赵承绶旧居为民国时期建筑,2007年进行重修,现为云冈画院占用。赵承绶旧居现保存状况基本完好,基本保存了原建筑布局,且建筑的主要结构特征未发生大的变化,历史真实性较好。赵承绶旧……[详细]
  阳高县署旧址(第五批省保)时代:民国地址:大同市阳高县龙泉镇西北街1912年淮军途经阳高,火烧玉皇阁及商店铺面,祸及县衙,将建筑化为灰烬。1929年,县长马维珍重修县衙,后历经多次修缮,现为阳高县政府办公场所。阳高县署旧址坐北朝南,三进院落布局,南北长约125.9米,东西宽约65米,占地面积约8183平方米。中轴线仅存大堂、二堂、三堂,院落布局完整。大堂面宽五间,进深八椽,梁架结构为前后单步梁对七架梁通檐用四柱,单檐硬山顶筒板布瓦顶,前檐柱施莲瓣柱础,前后檐均踩飞,屋面为黄琉璃瓦剪边。二堂面宽五间,进深四椽,五架梁通檐用二柱,前后均踩飞,单檐硬山顶筒板布瓦顶,屋面为黄琉璃瓦剪边。三堂面宽五间,进深五椽,前单步梁对五架梁通檐用三柱,前后均踩飞,单檐硬山顶筒板布瓦顶,屋面为黄琉璃瓦剪边。阳高县署……[详细]
  玉皇阁新平堡是山西也是天镇县最北端,东与河北、西和北与内蒙古两省(区)交界,人们所说的“鸡鸣听三省”之地。明长城纵贯于堡城西面和北面,为明代宣化、大同两镇的咽喉要地,也是蒙古游牧民族兵马经常南下侵扰争战之地。因此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修筑了土堡,派兵驻守。为新平路驻地。早在秦、汉以及北魏时,新平堡就建有延陵城和琦城。明代东联宣化府西洋河堡,南接大同镇东路瓦窑口堡,为极冲之地。隆庆六年(1572年)堡城重修并包砖,设有东门和北门。北门名镇虏门,东门称迎恩门。城墙周长3里,高3丈。明《三云筹俎考》载,新平堡内设参将署、守备署,驻新平路参将1员,新平堡城守备1员,中军、千总、把总共7员,驻有援兵营官兵1309人,马骡589匹,老家营官兵589人,马骡58匹。平常储粮530石,草18254束。……[详细]
  新平玉皇阁(第五批省保)时代:明地址:大同市天镇县新平堡镇新平村内玉皇阁又名镇边楼。整体坐北朝南,南北长14.3米,东西宽10.4米,占地面积约148.7平方米。据梁上墨书记载,玉皇阁创建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在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乾隆四十六年(1781)、1992年均有修葺,现建筑保存较为完整。玉皇阁坐落在高5.55米的砖砌台基上,台基中部为砖碹券洞十字形通道,可四面通行,上部四周为条砖勾栏,是大同地区保存完好的古代0-。玉皇阁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原为重檐歇山筒板布瓦顶,1992年经后人修葺,改成黄琉璃屋面。上层梁架为四角施抹角梁上托老角梁交于垂花柱承托平梁,下层为承重梁承托楼楞木、木板形成二层地面,在建筑的东南角设有楼梯口。上层柱头科斗栱为三踩单昂,平身科斗栱每间一攒。下层……[详细]
  刘庄“三一”惨案纪念地(第五批省保)时代:1943年地址:大同市灵丘县上寨镇刘庄村刘庄“三一”惨案纪念地,占地面积约1125m2。1943年3月1日凌晨,驻上北泉据点的日伪军80余人,突然将刘庄村包围,强行将村民驱赶进刘檀院的东、西房,然后把门堵死,四周堆积柴草,浇上汽油点火焚烧。大部分群众被活活烧死,民兵刘贵全及部分冲出的群众也被敌人架起的机-打死。1946年5月9日刘庄群众将死难者遗骨合葬于村西,并建纪念碑楼,内立石碑一通,记载当年惨案发生经过和死难者姓名。1971年村民与驻军重修碑楼,并在碑楼南侧新建纪念亭一座,内立汉白玉复制碑一通。“三•一”惨案殉难者达243人,是日军侵略罪行的铁证。三一惨案遗址见证了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的种种罪行,此遗址是其屠杀无辜中国人民的铁证,三一……[详细]
  秋林释迦寺位于阳高县友宰镇秋林村内,年代为明。类别为古建筑。为大同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现有围墙为界。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为界,向外延伸30米。……[详细]
  平城圆通寺位于平城区古城街道圆通寺社区居委会乌图井巷,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为大同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为界,东向外延伸12米,南向外延伸5米,西、北以现有路沿为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