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福州市旅游

福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狮山林尚书家庙
  狮山林尚书家庙位于仓山区城门镇林浦狮山村,又名宫保祠,系明代南京兵部尚书林瀚建造的家族祠堂,为闽中望族林氏家族“三代五尚书”、“七科八进士”的纪念物。建于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重修,1987年再次重修。庙为木结构,坐东北向西南,由门楼、厢房、戏台、回廊、大厅、天井组成,占地669平方米。门楼为牌楼式,檐下用如意斗拱出跳,重檐四坡顶。额匾书:“世宫保尚书林公家庙”。门墙上嵌一碑石,上刻:“宫保祠,民国廿九年重修。”门楼内侧至天并设戏台,上覆以木构四角亭。大厅面阔五间,进深用七往,穿斗式木结构,两边设封火墙,门楼右墙嵌立一块高1.4米、宽1.2米的《林尚书家庙记》石碑,碑文记载:“南京兵部尚书、赠太子太保林文安公归且十稔,积有余禄,遂建祠堂于祖居之东。维正德十三年……[详细]
华林寺大殿
  华林寺大殿坐落于福州市区北部的屏山南麓。华林寺建于北宋乾德二年(964年),当时北方地区已经被北宋王朝统一,而吴越国王钱氏还割据福州,福州郡守--钱氏的臣下鲍樇让在此建寺,初名“越山(屏山)吉祥禅院”。明正统年间(1436~1449年)赐额改名为“华林寺”。寺院原有殿、法堂、环峰亭、绝学寮等,但早已毁废,现仅存大殿。大殿单檐九脊顶,面阔三间、进深四间,八架檩,四柱,平面略呈方形,单檐九脊顶,通高12.8米。外檐的斗拱是双抄三下昂,用材硕大,斗底四板形。梁前檐阑额都是月梁造,梭形柱,不施普柏枋,云形驼峰在梁枋上的运用,昂嘴雕作曲线形,风格独特,国内罕见。虽历经明清两代的多次重修,但殿的主要梁架、斗拱等构件还是初建时的原物。由于华林寺创建于宋朝初年,它的构架形式,不但可以看出北宋的建筑特点,而且……[详细]
陈绍宽故居
  陈绍宽故居位于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胪雷村,年代为民国。简介:民国十年(1921)陈父伊犁主持兴建,1960年重修。陈绍宽退出国民党海军后,一直居于此。故居为三进合院式民居,坐北朝南,占地面积754平方米。一进为门房立面做拱券门窗,女墙,立面墙体刷海军蓝。二进设前天井、披榭、主厅。三进设天井、披榭、后罩房。主厅面阔五间,进深五柱,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马鞍山墙。明间厅堂内条石铺地。花格门窗上雕有“周公六行、管子四维”“世守共和、家传孝友”等字。西侧有花园,园中设凉亭、假山、鱼池等。陈绍宽(1889-1969),字厚甫,闽县(今福州)人,江南水师学堂毕业后被选送英国留学,历任海军部长、海军总司令、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1949年策动海军起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副主席、……[详细]
琉球墓园
  琉球墓园琉球墓园在福州市仓山白泉庵。1986年,在清代安葬琉球来华亡故人员的墓区范围内建造,墓园占地面积3120平方米,内有8座琉球墓。明洪武五年(1372年),中国和琉球便开始往来,福州被指定为中琉交通港口。凡琉球贡船及谢恩使、庆贺使、进香使和留学生等所乘船只,均须在福州登陆。据载,在此亡故的琉球人前后有578人,大多数就地埋葬。现福州地区的琉球墓除墓园内8座外,还有白泉庵周围4座、高盖山2座、福建建筑学校和上渡塔仔村、连江镇海镇各1座,还征集得出土琉球墓墓碑10多方。琉球墓多为单人葬,靠背椅形式,由供案、碑牌、侧屏、宝顶(龟甲形)、山墙等5部分组成,形制简朴。碑牌书汉文,内容包括国籍、姓名、职务、住址、生卒年月及墓地尺寸等,是反映中琉历史交往的珍贵实物资料。在福州市区第二开关厂旁有琉球馆……[详细]
定海白礁水下沉船遗址
  定海白礁水下沉船遗址位于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筱埕镇定海村。上世纪70年代以来,定海村附近村民在尾仔屿、大埕渣、青屿、白礁等岛屿附近海域,曾不断打捞出大批文物。1990年中国水下考古与澳大利亚首次合作在连江定海进行。澳方参加人员先后有保罗·克拉克、吉米·格林、塞丽;中方参加人员有水下考古学习班栗建安、吴春明、林果等人。出土器物40多件。1995年4至6月,由中国历史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室和西澳大利亚海洋博物馆考古部联合组成中澳水下考古队,正式进行水下考古调查与发掘。调查发掘结果,共发现陶瓷器1000多件,包括大量黑釉盏和青白釉碗、盘,以及黑釉壶等。经鉴定,器物产地为连江浦口窑、闽侯南屿窑等处。尤为重要的是,发现船体构件(龙骨)和海洋软体动物附着在船上的胶结遗物多块。定海白礁水下沉船遗址是一处宋、元……[详细]
宫巷林氏民居(林聪彝故居)
  故居位于宫巷北侧24号,福建省文史研究馆、中国新闻总社、中国新闻社福建分社曾设于此,200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故居始建于明代,清顺治二年(1645年),唐王朱聿键在福州即帝位时,在此设大理寺衙门。道光间,为林则徐次子林聪彝所购置。他晚年居此,直至病终。故居气魄恢宏,庭院深深,活动空间宽广,在福州古民居中并不多见,至今原布局基本保留完好。房屋坐北朝南,毗邻三座,占地面积3056平方米。临街设6扇大门,木构架,斗拱、雀替、悬钟等雕刻精致,墙檐下有精美的灰塑雕像;主座四进,第一进南面照墙上堆塑獬豸,为明代大理寺衙门的标志。各进之间隔以高墙,过道设覆龟亭遮雨,每进东边都有小门通东墙外花厅、园林。园林宽广,分布榕树、竹林、花坛、鱼池、拱桥,景色宜人,其中小叶榕尤为珍贵。园西北建后花厅,木……[详细]
名山室石刻
  名山室石刻,位于永泰县大洋镇棋杆村东北4公里高盖山名山室灵龟洞内,周围有峰、岩、石、台、殿、洞、室、潭、池、泉等众多景观,相传为汉代徐登、赵炳学道飞升处。唐文德元年(888年)始建,五代唐天成年间(926~936年)赐额名山室。1926年重建殿堂、楼阁。石窟造像浅浮雕在灵龟洞北侧岩面上,高约2米,宽10余米,分宋、元两期。宋雕残存“华严三圣”像的大象头部及象鼻等。元代雕刻当是凿在“华严三圣”像磨损之后,有“萨埵那太子舍生饲虎”、“太子宣言”、“鹿野苑说法”、“天人赞鹤”、“石佛浮江”等佛教故事系列造像及佛龛、石柱、石香炉、须弥座等。其中尤以一说是元代民间信奉的“白莲菜”莲社七祖造像较为罕见。整体构图较为散乱,雕凿刀法稚拙肤浅,造型简朴瘦小,当出民间工匠之手。沿山石阶、山崖及石柱、石香炉、石铺……[详细]
涌泉寺回龙阁
  涌泉寺回龙阁位于晋安区鼓山涌泉寺东南侧,原为“澄心亭”,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光绪年间改建为“回龙阁”,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失火焚毁,1935年重建,由林天民设计,改建为三层砖混结构的仿古式建筑。现为涌泉寺素菜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清乾隆二十七年壬午年(1762年)仲春至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季夏,兴隆遍照禅师募请郡人卢氏兄弟在放生池前建澄心亭,前后二座,并在其旁建成客寮三间,三方建有围墙以补巽方之缺;还在驻锡桥上建驻锡亭,与山门一道,用以截气。清末光绪年间涌泉寺住持妙莲禅师将澄心亭改建为迴龙阁,祀关羽,并建“万福来朝”牌坊,以强化青龙山对寺院的环抱。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九月,回龙阁失火,连同一边的亭、寮全部被焚。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涌泉寺住持虚云和尚向陈……[详细]
盘谷张氏祠堂
  盘谷张氏宗祠位于永泰县盘谷乡方壶山脚下,始建于明正统元年(1506),清代重修,2003--2005年再次重修,2005年入选《八闽名祠》。张氏宗祠平面呈长方形,坐东朝西,面阔24米,进深32米,占地面积768平方米,土木结构。中轴线由前至后依次为:正门、门厅、天井、主座。门厅面阔五间,进深五柱,穿斗式抬梁混合式木构架,硬山顶,两侧封火山墙。正座带前廊,面阔五间、进深七柱,穿斗式木构架,硬山顶,两侧封火山墙。前廊卷棚顶。祠堂内保存有不少珍贵文物:明代神主牌、清代进士张世球象牙笏、诰封箱,还有供案几桌、旧族谱等。象牙笏原由张仁敏收藏,金黄色,长0.507米,大端宽0.063米,小端宽0.049米,厚0.4米。祠堂内悬“百忍堂”“进士”“文魁”“武魁”“齿德兼优”等七面古匾额。张氏宗祠内收藏不少……[详细]
汶石大王庙
  汶石大王庙在福州北峰日溪乡汶石村边。现庙宇为清代建筑,始建未详。庙坐北向南,土木结构,面宽16.6米,进深24米。庙宇由大殿、天并、戏台、左右厢楼等组成。大殿面阔四间,进深三间,穿斗式木构架,双坡屋顶,两边设风火墙,内设佛龛。大殿前面置天井。戏台建在门楼至天井之间,长7.1米,宽6.2卫米,高近2米;四边装饰精巧,刻有人物花卉浮雕;藻并美观华丽。戏台两侧的厢楼古朴简陋。厢楼的木板土留下的墨笔记载了部分戏班来此演出的时间和剧本。如:“光绪六年三月廿六日兴乐班一天。”“光绪二十六年古邑坝头班到此,开台大古。首本《赠宝塔》,次本《赠三宝》,叁本《三官堂》,四本《失玉环》,五本《仁》……。”“仙阳里吕兴剧社环号大中,日演《陈唐关》、《郑元和》、夜《高平关》、《济公传》,十五日《大天官》、《取象胆》、……[详细]
天水赵氏宗祠
  天水赵氏宗祠位于仓山区盖山镇天水村,始建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民国十九年(1930)重建,建筑占地面积894平方米,南偏西15度,为二进木结构建筑。牌坊式门楼,顶上有双龙抢珠及人物浮雕,门面已改为现代玻化砖,宗祠前为池塘,池塘南侧有夹杆石。门内有插屏门。第一进为戏台,上有五层椭圆形藻井,两边分别为鸳鸯池、化龙池,大厅封火山墙,双坡顶,抬梁穿斗混合木构架,石柱,面阔三间、进深七柱。祠存有清同治年间直匾“钦命诰封琉球正使”和“钦命翰林院检讨”等匾额,现存为仿制,还有郑孝胥手书的楹联一对。两边有游廊通往二进,游廊前有美人靠,拾阶而上,过葫芦形栅门为二进大厅。二进大厅封火山墙,双坡顶,抬梁穿斗混合木构架。前有青石盘龙丹墀,面阔三间,进深五柱,神主龛设宋太祖及父母兄弟塑像,两侧有宋代十八位皇帝画……[详细]
152、戚公祠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戚公祠
  戚公祠位于于山白塔寺东,在补山精舍之侧,为祭祀抗倭名将戚继光而设。浙江参将戚继光(1528~1587年),明代杰出军事家,字元敬,号南塘,山东蓬莱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率兵支援福建抗倭,在宁德横屿、福清牛田、莆田林墩打了三次大胜仗,给倭寇以沉重的打击。班师回浙江时,福州官绅在于山平远台设宴接风,勒碑纪其功。后人在此建戚公祠,后废。现祠是1918年重建。祠厅建在石岗上,旁有五株苍松,前为平远台,岗台之间跨有天桥。厅东怪石迭垒,中有一石如榻,上镌“醉石”二字,相传为戚公醉卧处。石畔为醉石亭,亭北有蓬莱阁,又有榕寿岩、补山精舍诸胜。祠正厅塑戚公座像,厅两侧壁上悬挂“海疆倭患”、“率兵援闽”、“激战三捷”、“平远庆功”四幅历史画卷,歌颂了戚公抗倭功绩。戚公祠厅建于民国七年(西元1918年),……[详细]
灵济宫碑
  灵济宫碑位于福建省福州市西闽侯县驻地甘蔗镇东南38公里青口镇青圃村灵济宫南侧。灵济宫庙堂大门外左侧为木构建筑式样“御碑亭”,高7.2米,由20多根大木柱立地支架,亭上盖青色小瓦,四角蚩吻兽头。据专家考证,该碑亭具有辽金时代北方木亭的风格,在南方能见到,实属罕见。木亭结构牢固,虽经500多年的风雨,但保存仍较完好。亭内的石制龟蚨背驮高大“御碑”仰首而伏。“御碑”是明成祖所赐,麻石质料,碑身高4.2米,宽0.6米,厚0.42米,碑顶半圆,上刻篆字“御制洪恩灵济宫之碑”,碑文为楷书字体,由于由碑亭保护,碑文大部分字仍可清晰可读,约有720字。碑文两旁饰以蝙蝠图案,花样精美。碑下的龟座高1.4米,作伸颈昂首状,龟体石料红白相间,光滑似镜,可惜上面已布满细坑,龟吻部分已没有了。碑顶为半圆形浮雕双龙,额……[详细]
升山灵岩寺
  新店乡北端有座高耸入云的升山飞来峰,传说越王勾践时,它一夜从会稽飞来。山巅有座升山灵岩寺,以山西岩石间时闻钟鼓之音而名。寺庙建于南北朝陈天嘉三年(公元562年),占地面积近15亩,升山寺是福州市最古老的名刹之一。 升山寺的大雄宝殿、观音阁等建筑已毁,现存的部分寺宇仍宏伟壮观,清幽静谥,占地面积586平方米,系清光绪丁末年(1907年)重修 。寺庙前后各有一个气势雄壮的古僧塔垅,上圆下八角形,塔座有虎象等八种动物浮雕,形象朴实逼真。 在后山的树丛草莽中,发现两块相邻的岩石,上有五段不同年代的摩崖石刻。东边岩石上有林则徐等人的题刻,全文是:“道光庚戌(1850年)夏,邑人林则徐、郭柏苍,同蜀李惺游升山寺。”西侧岩石上有三段题刻,其中一段字径8厘米,楷书,是宋时光禄卿直昭文馆、福州知军州程师孟……[详细]
155、六叶祠
六叶祠
  六叶祠在坂东镇乾上村松柏林下,占地面积2883平方米,宽47米,深49米,十堵七厅二弄火墙包,是目前福建规模最大的祠堂。祠堂前墙宽47米,高5米,开有三扇门,东、西两个边门开在前墙转角处相对而立高达三层的两个望楼的底部。正为一门虎头大门,遮沿下门洞上一方青石雋刻着“虎丘黄氏祠堂”,两边镌贴金对联,一对石狮雄踞左右,门前埕植 六株翠柏,埋外旷野平畴,柳竹溪桥,十分优美。大门内天井埕宽35米,深19.50米,植四时花树。正面一字排开七个大厅。六叶祠人才辈出,一叶有状元黄唐、黄开绳一家六教授,企业家黄双安;二叶有甲午英雄双兄弟、宋元明清连科进士三十四名;三叶状元、榜眼、探花三鼎甲齐全、两朝双宰相、五国公四叶有状元、忠壮侯、兴国侯、兵部尚书等历史人物、建国大将、外交官以及一门两博士;五叶有上柱国、监……[详细]
狮头山摩崖石刻
  狮头山摩崖石刻位于仓山区城门镇狮山村狮头山,原有15段摩崖题刻,二普时只存12方,三普只发现4方,分别为林潮孙榜书、锦绣谷榜书、林瀚题记、第一山榜书,北偏西4度。(1)锦绣谷榜书,高约1.5米,宽1米。纵1行,字径约0.30厘米,篆体:“锦绣谷”三字,字下有莲花图案,为无名氏所题,传刻于清代。(2)第一山榜书:狮头西坡。摩崖高2.5米,宽1.05米。行书,纵1行,字仰天,字高1米,宽70厘米。文:“第一山”。题字者不详,传刻于清代。(3)林瀚题记高230厘米,宽160厘米。楷书,纵9行,字径12厘米。内容:“大明正德十三年戊寅三月初八日丁未,本里致仕尚书林瀚率诸子:云南参政庭昂,福州指挥庭楷,长孙礼部主事炫。拜扫樟山祖茔墓归,停车于此,同看农家老稚力田插秧,叹曰:稼穑艰难,有如此哉!尔曹不可……[详细]
九峰摩崖石刻
  九峰摩崖石刻位于晋安区九峰山九峰寺后,共有四段石刻,均为楷书,其中有两段清代儒商魏杰的题刻。魏杰诗刻为南向,楷书,纵9行,字径10厘米。文:山号弥尼存,九峰环侍似儿孙。朝朝相见历相识,喜地欢天只不言。一十年前到此间,樵火毁名山。而今八十颓然老,笑看佛又还。拙夫魏杰,光绪元年岁次乙亥秋游九峰魏杰榜书亦南向。楷书,纵3行,正文字径48厘米,旁款字径9厘米。文:峻极于天拙夫魏杰在九峰寺山门遗址边尚存2段摩崖石刻,即龟蛇岭榜书和寒舍岩榜书。龟蛇岭榜书东向。摩崖高75厘米,宽50厘米。楷书,字高19厘米,宽15厘米。文:龟蛇岭寒舍岩榜书与龟蛇岭榜书同一岩侧,东向。摩崖高55厘米,宽40厘米。楷书,字径20厘米。文:寒舍岩岩上有纹刻,是否为岩画待考。乡人传说朱元璋到九峰寺时,在此岩石上睡觉,醒后持剑刻石……[详细]
怀安衙署
  怀安衙署位于仓山区建新镇淮安社区江边,宋咸平二年(999)至明武十二年(1379)为怀安县衙署;明万历八年(1580年)撤怀安县,县治废;清代改为怀安递运所,改建为悬山顶,穿斗架二进民居。建筑占地1092平方米,坐北朝南。前后庭院均用工整的条石铺地。衙署两边的围墙已毁,墙基尚存,高0.9米,厚0.75米,周长150米。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该衙署是目前仓山区现存唯一的衙署遗址。县衙建筑现存三进,木构,面宽18.2米,进深60米,面积1092平方米。一进为前厅,面阔五间,进深四间,穿斗式木构架,单檐悬山顶。首进庭院用工整的条石铺地,第二进为正堂,穿斗式木构架,面阔三间,进深七间带廊,单檐悬山顶。中院以块石铺地,庭中有一古井。三进为穿斗式木构架,面阔五间,进深四间,硬山屋顶。后院紧靠石岊山,为后花园……[详细]
蓝建枢故居
  蓝建枢故居位于吉庇巷北侧西口94号和南后街东侧南口6号。吉庇路、南后街均开大门。故居为清代建筑,民国时期有修葺,两主座、一花厅,建筑面积1029平方米。前座二进,坐北朝南;后座坐东朝西,为青砖与木料混合结构的中西式结合民居。“闽都民俗文化大观园”就建在民国海军总司令蓝建枢故居内,故居的大厅堂还摆设着“陆上女神”陈靖姑、“海上女神”妈祖两尊神像。因福州民间信奉源远流长,古时福州人认为多一种神灵就多一层保护,所以几乎每一个村落都有神庙,每家每户都奉祀某一种神灵,这些神灵在人们的心目中永远是敬畏的偶像。地址:福州市鼓楼区吉庇巷北侧西口94号和南后街东侧南口6号。类型:名人故居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电话:0591-87675791官方网站:http://www.sfqx.gov.cn/开放时间:9……[详细]
海坛海峡水下遗址
  时代:五代至清海坛海峡水下遗址,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平潭县,经过调查,平潭海坛海峡水下遗址已确认的水下文化遗存共有8处,此外还有一批水下文化遗存疑点有待进一步确认。这些水下文化遗存的时代序列完整,从五代一直延续到清代。目前,在该遗址中采集的物品以陶瓷器为主,此外还有部分铜钱、漆器等。陶瓷器有青白瓷、青瓷、黑釉瓷、青花瓷、五彩瓷以及陶器等,以日常生活用品为主,种类有碗、盘、盆、盏、碟、瓶、罐、军持等。大部分产品为福建窑址生产,此外还有浙江龙泉窑、越窑,江西景德镇窑,以及江苏宜兴等窑址的产品。业内学者谈道,平潭海坛海峡水下遗址所在的海域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暗礁众多,海况复杂,长期以来留下了丰富的水下文化遗存。从这些水下文化遗存0水的大量文物及沉船史迹,是研究、论证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贸……[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