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镇江市 > 丹徒区旅游

    丹徒区文物古迹介绍

      赵子禠墓,即赵氏佳城,位于江苏省镇江市新区大港街道北山行政村车碾口村北烟墩山东麓仙墓山,是大港的赵氏始祖赵子禠及其家族墓地。是镇江为数不多的宋代贵族墓葬,对研究宋王朝皇室南迁和宋代墓葬的发展演变具有重要意义。赵子禠是北宋太祖赵匡胤六世孙,根据《大港镇志》记载:“赵子禠,字志南。靖康末年(1126年)为避金人之乱,携带部分皇族和侍从随南宋皇室南渡金陵,后又迁居京口(今镇江)。建炎三年(1129年)迁居大港,成为大港赵姓始祖。2011年12月19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东岳庙戏台原是东岳庙的一部分,谏壁镇回龙山东岳庙兴建时间无考。清咸丰年间一半被毁。东岳庙(谏壁镇)光绪《丹徒县志》记载:“咸丰年间(1851-1861年)寇毁过半,同治壬申(1872年)里人王竹溪叔侄朱兆友同侄云瑞捐修正殿”。同治年间里人王竹溪叔侄、朱兆友同侄云瑞捐修正殿。光绪时东街王锡五捐建大殿和门楼、万年台。该庙坐东朝西,大门有三,每个门堂上有戏楼,中楼高大。中大门外两侧立有石狮1对。门楼上层有演戏万年台,台前有青板石铺大院,两旁南为灵官殿,北为太平堂,后面为大雄宝殿。大殿前有青板石铺大院。大院两旁为土地殿、财神殿、阎王殿、舍胜班、雷公殿、火神殿、道具房、花沙殿、诵经房、送子殿、方丈室、速报司殿。全庙共有99.5间,12个院子。方圆占地数十亩,为谏壁地区最大庙宇。民国26年(1937)冬……[详细]
    23、华阳观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大港街道仲家村与坦王村之间,为古建筑的寺观塔幢,年代是东汉。本名“仁静观”,宋徽宗改为“华阳观”。相传隋朝之前,因圌山脚下的江水直泻东海,故华阳观后进大殿曾取名“观海楼”;亦传唐代名相魏征,晚年曾选华阳观修道养静,“观海楼”又改为“忍静宫”。明正德六年(1511)重建。原占地八亩余,前后共三进建筑。前进是戏楼;中进为灵观殿,殿内四根柱子为楠木,大殿的造型陡直高大,四角有朝天的飞檐;后进为三清殿。戏楼前有石拱小桥1座,长2.5米。现仅存三清殿和戏楼,占地面积1150平方米。三清殿面阔三间13.6米,进深九檩12.6米,檐高5.2米。滴水饰有人物、花卉、飞禽图案。戏楼为硬山顶。以前,华阳观每年都有2次庙会,农历2月15和7月17各一次,第二次庙会要连唱京戏6天。华阳观原有名对联一副:“八宝华……[详细]
      位于大路镇小桥头村39号,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的名人故、旧居,年代是民国,使用人是李龙生,现为居住场所。李竟成做过大官,是位传奇人物,故居却是一座简易的平房,砖木结构,内有1个天井,3间正房,1间厢房,保存较好。走进故居,正堂很小,堂的正中板壁上挂着李竟成像框,像框下方写着:“辛亥革命烈士李竟成遗像”。原丹徒县人民政府于1988年10月批准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殷氏是黄墟的望族,古镇黄墟也因殷氏而闻名于史。据2005年统计,在全镇八十七个自然村中,有殷姓居住的自然村,就有六十七个之多,占全镇自然村总数的77%。目前,全镇姓殷的共有一千四百四十二户,计七千余人,占全镇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殷氏六房位于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辛丰镇黄墟行政村黄墟自然村东南。距今270多年。占地2400平方米的古代建筑殷氏六房古宅,房屋虽已破旧,但整体保存较好。该屋因由当年的巨商殷霹雳的六弟所建而得名。整座建筑按八卦乾坤六段图设置,外人走进房屋仿佛进入了一座迷宫。建筑精雕细琢,是黄墟仅存的一座古民居建筑群。东边为四进住房、西边为六进住房,每进三间。水井两口。目前殷氏六房主体建筑保存完整,砖木雕刻精美,保存较好,部分破旧残缺为文革时期人为破坏。2004年被镇江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详细]
      位于大路镇宗张村王巷里,为古建筑的坛庙祠堂。目前,王巷祠堂作为宗张村委会工农业生产用房。王巷祠堂由崇贤里王氏六世孙元美于南宋绍兴八年(1137年)始创宗祠,明朝末年遭兵灾焚毁,二十世孙瀹、二十一世孙守荣于崇祯庚午年(1630年)重建王氏宗祠,距今已逾380年。王氏宗祠具明末清初建筑风格,全木结构,三雕(砖、木、石雕)工艺精湛,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宗祠坐西朝东,计前、中、后三进,每进五开间,后又在两侧接厢房、偏房二十余间,与主体建筑浑然一体,总建筑面积1581平方米。宗祠原有大门门楼,并有“王氏宗祠”四字匾额,两侧安放石狮,在民国年间建学校时全部拆除。进入中进,门楼上方原雕有“崇贤里”三个石刻大字,门楼内侧传说有一匾额,上 书-“代天觉世”四字,为清末所制。迈过阅台,便是三开间中厅,前檐中央原悬……[详细]
    27、积昌堂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姚桥镇华山村15村民小组张家自然村内,为古建筑的宅第民居,始建于清同治年间,距今约130年左右。系清代李鸿章管家张麒麟所建造,(清李鸿章的管家张麒麟,现安葬于华山的粮棉山。)宅坐北朝南,前后三进,共有平房42间,院落东西长45米,南北长34米, 有门楼、厅、正房、边房及院墙,整个建筑占地1530平方米。张家大院自建毕至今,其后人已有7代26户,现仍有6户居住于此屋中。张家大院为仿明建筑,砖木结构,古朴苍劲。砖雕门檐精美绝伦,栩栩如生,木刻窗棂细腻典雅,别具一格,其内容为“鲤鱼跃龙门”、“喜鹊登梅”、“八仙过海”等,整个房屋青砖黛瓦,墙高院深,气势宏伟。原大门前有一八字形照壁墙,大门的上额、左右皆为精致砖雕。中厅设有五幅拜寿石马图案,后厅门楼浮雕“孝友家声”字样虽于“文革”被铲,但依然清晰……[详细]
      1938年6月,陈毅率新四军一支队挺进江南茅山地区,司令部设于此。该屋原为祠堂,三间平方,面阔4米,进深9米。1988年拨款维修。部分屋面漏雨,保存完好。是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新四军抗敌史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于1999年被镇江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市级文保单位。……[详细]
    29、郭睦堂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姚桥镇兴隆村,为古建筑的坛庙祠堂,年代是明代。传为汉留侯张良后裔21世孙张衡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现存三进,占地面积1210平方米。门前一对石狮,荷池一方。第一进七开间,第二进五开间,名敦睦堂,楠木梁柱,厅前墙嵌额“垂裕后昆”。第三进五开间楼房,明间供祖宗牌位。……[详细]
      位于姚桥镇爵家村二元庄,为古建筑的宅第民居,年代是近现代,使用人为个人。由前清进士之后代1912年修建,前后三进,五间开,中为厅堂(怀德堂),后为楼房,依正房西另有9间包厢,每进之间有暗室,且有厢房相连,天井相隔,厅堂方砖铺地,天井青石铺面,门窗皆有雕刻,粉砖黛瓦,是江南典型的徽派建筑。房屋整体结构完整,格栅屏门基本不缺,木雕为“二十四孝”图;两个天井中间石雕图案分别为一幅龙门图案、一幅鲤鱼图案,前后天井石雕喻意为“鲤鱼跳龙门”;室内油漆墙壁图案很有特点。房屋基本设施齐全,排水系统完好,下水流畅。但因年代较久,部分油漆斑驳, 格栅上部分木雕在文革中受损。该处也是革命活动场所,新四军住所之一。房屋主人祖辈朱子祥孟河马派名中医,行医积德,儒里中学创始人之一,曾任新四军儒里地区联络员,为革命做了许……[详细]
      四脚墩土墩墓群位于丹徒镇西南部高低起伏的丘陵岗地上,六座土墩墓,呈半弧形分布在隆起的高岗上。在土墩墓群的东部30多米处有一保存完好的台型遗址,面积约8万平方米,文化层十分丰富,是一处湖熟文化遗址,遗址和土墩墓隔着开阔的洼地遥相呼应。四脚墩土墩墓群原有6个土墩墓构成,大型的高约6米,直径约50米左右;中型的高约5米,直径30米左右。1986年和1991年经历了两次发掘,南京博物院、镇江博物馆先后发掘了其中5个,目前还有1个,位于四脚墩遗址西约200米,西距张许通往丹徒镇的水泥路约50米。目前留存的土墩墓平面呈圆形,馒头状,底径约28米,高4米。四脚墩土墩墓群是西周时代吴国文化葬制的典型墓葬。两次发掘,发现的随葬品有原始青瓷碗,夹砂陶鬲,泥质红陶盆,泥质灰陶豆,几何印纹硬陶罐,青铜矛,剑,戈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