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镇江市 > 句容市旅游

句容市文物古迹介绍

句容华阳书院
  华阳书院位于葛仙湖公园。旧址在现第二中学内,由明代状元李春芳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创建,咸丰年间毁于战火,清同治四年(1865年),知县周光斗于城西(现市人民医院内)购民宅,改为书院。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秋天,在华阳书院创办了句容官立第一高等小学堂。2003年,按“修旧如旧”的原则,整体搬迁至葛仙湖公园。……[详细]
句容赵家祠堂
  赵家祠堂位于句容市赤山湖管委会街道黄南村中偏西10米处,建于清代后期,现存房屋两进,硬山式顶,有封火墙。前一进现为村供销社使用,梁柱不甚粗大,梁上有红绿彩绘,后一进现已废弃,没有人居住。前后两进门窗都已较大改动,屋面、墙体还基本保持原样。前一进因有人使用目前保存一般,后一进无人使用已废弃使建筑保存较差。……[详细]
三台阁遗址
  三台阁遗址位于句容市开发区街道三台阁村陈家埠南20米。三台阁遗址面积7996平方米,位于高7米的土墩上,顶较平。墩上均为灰土,地表可采集到夹砂红陶片,印纹软陶罐和印纹硬陶瓿片等。属于湖熟文化遗存。遗址基本呈圆形,为临河台地,中心隆起,四周低缓。遗址南临句容河,北抵现代村落。遗址顶部遍布现代坟墓及树木。……[详细]
梁南康简王萧绩墓石刻
  在被誉为南京的后花园的江苏省句容市,城西北石狮沟村旁的开阔地上,雄踞一对庞大的石兽,人们习惯称它为石狮,不远处有一对石柱,这就是南朝梁代萧绩墓石刻。它是我国现存南朝陵墓石刻中最为宏伟的一处。萧绩是南朝梁武帝萧衍第四子,天监八年(509年)封为南康郡王,卒于大通元年(527年),年仅27岁,谥号“简”,也称南康简王,按制其墓前设置辟邪。这对辟邪,头上无角,一雌一雄,和帝后陵前头上带角的石天禄、麒麟不同,称作辟邪,特用于王侯墓前,是当时统治者等级差别的一种标志。“辟邪”是辟除邪物的意思,是古代一种尊奉的神兽,置于墓前作为侍卫与仪仗。这类石兽是以狮子为模式雕刻的,不过它与狮子的形象并不完全相同,自然界里没有这种带翼的动物。二辟邪东西相向而立,相距16.8米。石柱在其北面21米处。石柱背后紧靠池塘,……[详细]
隆昌寺铜殿、无梁殿
  铜殿,在大殿的右上,原悉为范铜所作,妙峰和尚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后毁,改建为砖木结构,殿顶部的筒瓦为铜制成。重檐歇山顶,面阔4.67米,进深4.2米,高7.15米。殿前有一亭阁,亭前有汉白玉石坛,坛壁四周雕有莲花图案。文殊无梁殿,在铜殿的左侧,妙峰和尚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7.62米,进深二间5.62米,内因进深较短,仅用一道砖券代替横梁。普贤无梁殿,在铜殿的右侧,妙峰和尚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7.62米,进深二间5.62米,仅用一道砖券代替横梁。在两殿的次间各有梯级,各十七级,宽0.6米,下层正立面有一门二窗,皆为圆拱形,门窗上雕刻二龙戏珠、云纹等,出檐不长,屋角起翘也不高。……[详细]
乾隆皇帝御碑亭
  乾隆皇帝御碑亭位于宝华山千华古村南、乾隆古道旁。据《宝华山志》记载,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三月十六日,乾隆皇帝第二次幸宝华山,御书“福”字,赐予宝华山。历经战乱,原迹已无处找寻,2024年10月,宝华山管委会根据史料记载,重新修复御碑亭和“福”字碑,再现乾隆六上宝华山的历史典故。……[详细]
27、降仙桥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降仙桥
  降仙桥,位于茅山景区楚王涧中段,单孔石拱桥,建于清末民国。东西向,长6米,宽4.5米,桥孔净跨3米,矢高2.2米,大茅峰北坡及抱朴峰西坡之泉水流经桥下。这是茅山问道求仙之路的第二道桥,相传,此桥为仙真降临之处,过了此桥即为半仙半凡界,已经远远看见仙境的逍遥与自在。……[详细]
道光涵闸
  道光涵闸位于郭庄镇葛村集镇东、老秦淮河上,石质涵闸,清代道光五年(1825年)建。宽5.2米,闸宽0.9米,涵孔宽0.35米。属于修建在河道、堤防上的一种低水头挡水、泄水工程实施,是赤山湖流域灌溉工程的历史见证。……[详细]
茅山会仙桥
  茅山会仙位于茅山风景区,越过御碑阁不远,就到了会仙桥。桥长8.6米,宽4.6米,为单孔石拱桥。此桥是仙凡相会的纽带,桥的另一边是仙境,据说心无杂念之人走过会仙桥,就会得道成仙。……[详细]
  颜真卿墓,位于白兔镇行香虎耳山,唐代。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今西安)人,开元进士,官至殿中侍御史、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为李希烈缢杀。南宋《景定建康志》中有王遂《唐颜鲁公祠记》载:颜真卿死后其子护丧葬句容虎耳山。现存封土径4.5米,存高2米,前为神道,南宋时尚存石龟趺、石柱、石翁仲、供桌等现已不存。明弘治《句容县志》亦有载。在封土旁边现存12座颜真卿后人墓葬。目前行香镇仍有颜氏后裔居住。此处是否系颜真卿墓,或是衣冠冢,尚待今后发掘证实。……[详细]
  浮山土墩墓群,位于天王镇浮山果圆东南,周代。在约4平方公里范围内,有土墩墓150多个。土墩墓封土直径大部分为10-15米,高约2.5-3米。其中10余个大型土墩墓封土直径为40米,高6米左右。仅浮山村果圆三队,在南北长约750、东西宽约400米的范围内就有土墩墓32座。1974、1975、1977年三次共发掘7座,分别编号为1、2、3、4、5、9和24号。1974年、1975年、1977年南京博物院、镇江博物馆分三次发掘了7座,2005年配合宁常高速公路的建设,南京博物院又发掘了20余座,共出土文物3000余件,一般为泥质陶和几何印纹硬陶器、原始青瓷器和夹砂红陶炊器。其中炊器以鬲、鼎、釜、甑等器型为主;盛器及实用器主要为坛、罐、瓿、碗、盅、盂、钵、豆、盖等;少数墓葬随葬有玦和纺轮,不见生产工……[详细]
32、斩龙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斩龙桥位于句容市春城镇太子岗村南,桥下河水自西向东由句容春城流往丹徒宝埝,沟通了秦淮水系和太湖水系。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现所存桥体建于清代光绪33年。又称赞龙桥,东西向,跨袁相河,单孔石拱桥,青石质。全长16.5米,桥面宽7.4米,净跨6.8米,矢高3.6米。桥体基本保存完整,桥面阶石完好,中间车辙印痕深达5厘米,桥拱上方两侧对称塑有4个龙头装饰,桥面两侧栏杆已损。斩龙桥所在地为古破岗渎旧址,在古代交通中有重要的作用。相传明朝初年,刘伯温帮朱元璋破除全国之龙脉,来到这里,发现此地龙气很盛,遂拔剑刺向桥所在之地,以斩断龙脉,后在此造桥以断龙脉,起名斩龙桥。……[详细]
33、芦江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芦江桥位于句容市后白镇淮源村中,跨秦淮中河,西通著名的赤山湖,始建于南宋年间,现所存桥体建于清代光绪13年。又称芦岗桥,南北向,跨秦淮中河,三孔石拱桥,青石质。全长29米,桥面宽4.7米,桥孔净跨分别为6.4、7.5、6.4米,中孔矢高3米。桥体基本保存完整,桥面阶石部分不存,桥拱上方两侧对称4个龙头装饰仅剩2个,桥面两侧栏杆已损。芦江桥所跨河流是秦淮中河,属秦淮河支流,桥在村中间,是沟通村子南北的重要通道。……[详细]
34、三天门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天门位于江苏省句容市茅山风景区元符万宁宫,在灵宫殿后、老子神像前的万寿台上。创建于南宋孝宗乾道年间(公元1165年—1173年),原为“金箓道场”拜章上表之圣地,明清两代多有修葺。三天门高6米,宽2米,门头以上共有四层石雕,一层为二龙戏珠浮雕,二层为石刻三天门横额,三层为五只姿态各异的仙鹤浮雕,四层为梁、檐、脊俱全的石雕门顶。两旁石柱高达6.5米,共分五级,一级方形门柱,边长0.48米,高3.4米;二级立体盘龙柱,高1.5米;三级立体太极石墩,高0.4米;四级莲花石座,高0.4米;五级为两石柱顶巅一对高0.8米、左右相对而视的雄雌坐狮。门之正面横额上刻“三天门”三字,为明嘉靖年间所刻,两侧石柱石刻对联“仙乐撤九霄,祝一人之有庆;天香招五鹤,祈四海之同春。”门之背面横额上刻“万寿台”三字,左……[详细]
  新四军水坝位于磨盘山区陈庄村西,1938年6、7月陈毅、张鼎承、粟裕率领新四军第一、二支队进入茅山地区。新四军六师曾在磨盘山设立疗养所、修械所等单位,部队为解决军民在山区用水的困难,利用战斗间歇在现在的天王镇李塔村陈庄、老人山等地修建水坝蓄水。现在还在使用的陈庄水坝就是那时候修建的,群众称其为“新四军坝”、“抗日坝”。……[详细]
  新四军修械所遗址位于磨盘山区苏家大凹,现仅存遗址。苏南军工部门修械所由1941年5月成立的新四军六师军实科骨干组成,当时只有十几个人。苏剑雄任所长,程远任政治指导员,修理机枪、步枪、打不响的子弹和掷弹筒等,并试造手-。1942年夏,军工生产人员不断增加,最多时有一百二三十人,相应机构也逐步健全。1943年3月,修械所全体人员和设备通过敌伪封锁线,从丹阳、武进、金坛三县交界处秘密转移到句容磨盘山地区。……[详细]
  新四军医疗所遗址位于磨盘山区苏家大凹,现仅存遗址。1942年1月,新四军六师十六旅成立了卫生部,为了医治伤病员,在芦深汊多,水网交错的圩里成立了第三疗养所,由朱潮兼同志任所长。第三疗养所选择了毛竹林和杉树林密布的磨盘山作为固定的重伤组,重伤组由一个医生、两个护士、一个炊事员和一个招呼员负责。疗养所住在毛竹林深处搭建的草棚里,吃的用的依靠群众支持,在茅山战斗的干部、战士、地方党的同志和许多老百姓都在这个疗养所看过病,养过伤,大家又把这里叫“竹林医院”。……[详细]
  城头山遗址位于句容县大卓乡本湖村,1957年发现,1983年南京博物院发掘,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遗址现存面积约2万平方米,为高出地面10米左右的土台形,文化层堆积厚5米以上。根据文化遗物的特征,遗址的文化层可分为新石器时代,以及相当于夏代、商代、西周、春秋早期等时期的堆积,发现墓葬57座,房屋基址2处,灰坑14座。新石器时代文化遗物主要有陶鼎、鬶、豆、杯、壶、罐、石刀、斧、锛,以及玉璜、镯、瑗等。其中有些陶器与崧泽文化晚期器物特征一致,时代与崧泽文化晚期相当。相当于夏、商、周的文化遗物有陶鼎、匜、罐、鬲、甗、豆、钵、石刀、斧、锛、凿、青铜削、镞等。内涵属典型的湖熟文化,尤以带角状把手鬲、高档半实心足甗及大量梯格纹装饰等最富地方特色。……[详细]
39、慈舟墓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慈舟和尚墓位于句容市宝华镇上柳泉村宝华山隆昌寺北面半山腰。慈舟和尚墓上世纪任宝华山隆昌寺住持,卒于上世纪末。该墓地为慈舟和尚墓园,建于上世纪末。墓园花岗岩墁地,汉白玉栏杆,占地面积468平方米,建筑面积96平方米。 该墓地周围卫生状况良好,花岗岩及栏杆完好无缺,保存较好。……[详细]
  明清县衙官井位于市政府大院内,《弘治句容县志井泉》载:“官井,三口,在县治内,二在谯楼里东西二亭,一在幕厅之左,俱存。”《乾隆句容县志》因之。现存二口,又称龙眼井,建于明代,原位于县衙谯楼东西两侧,并建有井亭,今位于句容市政府大门内南北向道路两侧,东西对称各一口。2005年市政府改建中得以保护,拆除原来的砖砌井栏,分别安装了石质旧井栏,并镌刻“官井”二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