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泰州市 > 姜堰区旅游

姜堰区文物古迹介绍

姜堰南街当铺
  南街当铺古建筑群,紧靠姜堰市图书馆西南边,始建于清代咸丰、同治年间,占地近3亩,系镇江北三圩张少儒开设,字号“恒章典”。民国十六年,“东街当铺”停业,虽一度在原址又开设一个为股东性质的当铺,字号“元大公典”,但不久歇业。“南街当铺”因其资金雄厚,经营有道,当铺颇具规模,且功能齐全,直到“七.七事变”以后闭业,姜堰镇典当从此歇业。姜堰南街当铺原存房屋81间,占地面积2946平方米,建筑面积2415平方米,房屋大部分坐北朝南,铺面朝东,颇具规模。南街当铺大门朝东盖小瓦,面砖用手工磨制,两扇大门均是“乳钉门”,门口路面为双行石头路。一进大门,便见一巨型壁照墙,上 书-一大“当”字。壁照墙后面不远便是对外营业的“柜房”,柜房3间朝东,柜台异常巨大,高约1.5米或1.6米,有的高达2米。柜台上方装有木……[详细]
天目山商周遗址
  天目山遗址,位于姜堰城区北部,东经120º、北纬32º,新通扬运河南侧,姜溱河东畔。遗址所在地地势较高,四面环水,形似一座小岛。2006年5月29日,经国务院核准公布,天目山遗址作为历史时期不同朝代、不同类别、不同地域且保存基本完好的典型遗址,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8月至2003年10月,由南京博物院主持,南京博物院、泰州博物馆、姜堰文管办3方人员组成天目山遗址考古队,对天目山遗址先后进行了两次考古考掘,揭露面积1316平方米。考古发现,该遗址是一座西周时期的古城址,分为内城和外城,外城外侧有环城河道,外城墙目前仅发现东、北、西三侧。内城周长近于万历《泰州志》所载史实。城墙为土筑,始建时城墙高度不超过10米,与古文献相符。发掘中还发现了河道、台基、房……[详细]
仓场祖师庙
  仓场祖师庙位于泰州市姜堰区俞垛镇仓场村中,建于元末明初。2003年5月23日,经省、市古建筑专家组现场评鉴,为古代的一座厅堂。厅堂为硬山造,屋面盖小蝴蝶瓦,3门面阔7.22米、进深6.06米、脊檩下高4.37米、檐檩下高2.54米、金柱3.59米(围长1.01米);后金柱落地,前金柱为减柱法、檐柱头用卷杀,柱下无柱础,安装柱顶石,金柱内侧脚。四步扁作梁,梁长3米、高0.39米、厚0.18米,节点用斗拱,荷叶墩式驼峰,檩下木机及梁下雀替呈多莲瓣雕刻,蜀柱上安斗拱,包梁云雕刻构建,两侧安叉手。仓场是元末明初一方农民起义首领张士诚加工、屯积粮食的场所。张士诚至正十三年(1353年)率领盐丁起义反元,先取泰州,继而渡江南下,定都平江(今苏州),改平江府为降平府,自称吴王。这一时期仓场被称为“仓厂”。……[详细]
姜堰王氏节孝祠
  姜堰王氏宗祠坐落在泰州市姜堰区东后街,又名王公祠,系明代后期“泰州学派”创始人之一王栋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也是明清的泰州学派的讲学之所,施教对象多为社会基层平民。泰州学派是中国哲学史上惟一以地名命名的哲学流派,产生于明中后期,创始人王艮。王栋继承并发展了王艮的平民儒学思想,与王艮及其子王襞并称“淮南王氏三贤”。该祠始建于明万历三年(1575),清嘉庆十九年(1814)重修。占地面积560平方米,建筑面积426平方米。原始建筑从东侧自南向北有牌坊、水井、门厅、寻乐堂、祖堂,西侧自北向南有一庵公祠、节孝祠、花厅、厨房、耳房、宗祠门面房。现存门屋、厅堂、大殿三进、厢房及附属建筑两幢,主体建筑保存完好。大殿坐北朝南,面阔三间12米,进深七檩6米,硬山顶。门屋檐高3.6米,设……[详细]
溱潼朱氏宅
  朱氏宅位于泰州市姜堰区溱潼镇人民路12号,始建于明末清初。宅主早期开陆陈行(粮行),后经营绸缎庄、西药房等生意,解放后房屋收归国有。曾做为溱潼公民公社机关办公地、区公所等使用。其门楼朝东,位于整座建筑的东南角。建筑隔巷分东西两部分,东部南为照厅,坐南朝北,照厅南东侧为东门头,出门为人民路。隔天井为厅屋,坐北朝南,皆为三间五架梁建筑,室内券棚抬梁蜀柱抱梁云,木雕10处,8根立柱下均设腰鼓形古础,立柱麻布土漆,双重木檐,后七道砖挑檐。现设为私塾馆,展示溱潼古代文化教育的历史面貌。馆北为五架梁三间厢屋,现辟酒坊,作为酒文化展示厅。西部过砖雕仪门为天井,南墙有照壁,每块用砖必磨五个面,砖砖之间不见缝口。北部为厅屋、穿堂、堂屋,西侧有厢房。现为“溱潼民俗风情馆”,前一进正厅展示溱潼出土的麋鹿化石、古代……[详细]
溱潼李氏宅
  李氏宅座落在泰州市姜堰区溱潼东桥巷42号,建于明朝。原宅主是溱潼开明士绅李舜臣,其后裔李昌荣曾先后任中国驻也门、赞比亚等国大使馆商务参赞。该宅现归溱潼房管所管理。原有正屋三进十一间,厢屋二间,计13间,占地面积360平方米,建筑面积248平方米。1997年溱潼镇拆迁改造时拆去一进,现存照厅五间、正厅三间、西厢屋一间,天井一面,占地面积约220平方米,建筑面积178平方米。大门在照厅中间偏东,为过门厅,大门西三间。照厅北为天井,天井东墙为照壁,西为厢屋。天井北是三间正厅,整个建筑均为招梁式砖木结构,青砖小瓦,猫头滴水,七道砖封檐,石台阶。厅屋为七架梁,厢屋为五架梁。立柱下势支覆盆形石础,隔间以木山板相隔。正厅前檐为券棚式结构,前后二桁梁下有80厘米管枋,立柱直径35厘米下置石础,地面铺罗底砖。……[详细]
忘私井
  忘私井位于泰州市姜堰区俞垛镇忘私村火炬东路。该井垒砌于北宋年间,乡里一直流传着仙人神秘护井的美谈,人皆敬之。该村原名“王师村”,缘于元末明初,盐民起义军中有位姓王的将军为保护张士诚而隐军于此,并饮用该井之水。一说是张士诚的一位姓王的老师,名叫王克柔,家富好施,多结游侠,后率领他的亲朋弟子加入了张士诚的起义军。期间他帮助张士诚采取一系列惠民利民的政策措施,使得起义军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短时间内迅速扩充成长为一支实力强大的队伍。他在张士诚苏州称王后托辞有疾,回到泰州,隐居在泰州东北郊。当地人将他隐居的地方称为“王师庄”。张士诚失败后,为躲避朱元璋的迫害,改称“王思庄”,直至明亡复改回“王师庄”。在苏南和苏北的广大城乡都有不少“张王”爱民的故事,在民间传说中也把张士诚神化为“仙、神、都天大帝,……[详细]
麻墩义井
  麻墩义井位于泰州市姜堰区大伦镇麻墩村西平组。该井始建于北宋末年,清代中期修缮井口部位,保存较好。井栏系青石质,八角形,内径33厘米、高22厘米。井壁为弧形榫卯砖圈砌。麻墩村大多数人家姓周,系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的后裔从江西迁居而来。周氏族人在村中凿出第一口井,供乡邻饮用、灌溉,取名“义井”,并在八角形井栏上以繁体汉字“义井”勒石以记。清代修缮该井上体部位,为保护“义井”二字不受损,将井栏安置到井口地面以下。该井构成材料、垒砌技术和结构特点,可为验证同时期垒井成果并为新的发现提供重要断代依据和资料。该井于2005年夏发现后,村民积极参与保护,8月初,经下井淘浚,重新修缮井口,将原有井栏归置原位,恢复了义井原有的环境风貌和使用功能。该井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当地流传的与该井相联系的故事,生动体现广大民……[详细]
溱潼高二适读书处
  溱潼高二适读书处为其十八九岁(1920-1921年)时读书的地方,院落座西朝东现为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他在此研读《孝经》、《论语》、《古诗源》、《杜诗镜铨》等古籍经典,打下了厚实的国学、国史功底。院中偏东北面南二层砖木结构小楼为三上三下6间,东西阔10.2米,南北进深5.3米,二楼檐口至地面5.5米,脊高7米;东门楼为南北排三上三下小间口,东西进深3.9米,南楼下的一间为出东门的通道。高二适(1903-1977),姜堰区兴泰镇小甸址人,原名锡璜,号舒凫,著名诗人、书法家,在文史、诗词、考古、书法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后改名二适,自释其名曰:“二适者,适吾所适也;舒凫者,舒展自如也。”称“吾素不乐随人俯仰作计”,治学“出入千数百年,纵横于百数十家”。1965年5月,他针对郭沫若的“《兰亭序》为后……[详细]
马庄法华庵
  法华庵位于淤溪镇马庄村东南部,建于明万历年间,清?道光年间(1821-1850)整修,民国初年再修,上世纪八十年代按清代建筑风格又作整修。现存大殿3间,坐北朝南。脊檩挂枋有准确纪年。大殿面阔10.33米、主间4.33米、两次间均为3.05米、七檩进深6.06米、檐高3.02米、脊檩高4.85米,设戗脊,硬山造,青砖小瓦高屋脊。东西两山墙前檐分别设置砖雕“鹿鹤延年”、“松鹿同春“,刀法清湛,形象生动。前廊券顶,旺砖抹线密不透风。后檐砖细七道封砖,丝丝入扣。文物藏品珍贵,现存汉白玉石炉座,原为经幢底座,侧面雕刻双龙戏珠纹,形神毕俱,体现清代龙纹特点。殿内主祀佛光观音,系缅甸玉精雕而成,由国际佛教名僧台湾省了中法师捐赠。了中青年时在该庵削发受戒,并在当地民众中广施善举。该庵历尽沧桑,仍保持古建筑雍……[详细]
姜堰中学五四堂
  姜堰中学五四堂是江苏省姜堰中学内的一做具有古朴典雅风格的砖砌建筑,是姜中至今唯一保留的标志性旧建筑。1951年姜堰荣汉初中与苏北溱潼初中合为苏北姜堰初级中学,1956年增设高中,名为泰县姜堰中学。1952年泰县人民政府筹资在学校中轴线北半段上兴建五四堂,南北进深31.6米,东西宽16米,檐高5.8米,脊高9米,南门楼高9.8米,抬梁式,堂内不设顶柱,墙体青灰小砖线缝,屋面盖红洋瓦,时为泰县城乡最高大建筑。定名“五四堂”,旨在传承、弘扬“五四”运动开创的新文化精神,初为会堂兼餐厅,后为学校图书报刊阅览大厅。“五四堂”大门东西两侧植一对五针松树龄近200年,虬枝蓬勃,扬溢着“五四”精神的青春活力。古朴庄重的“五四堂”,凸显于现代化教学楼群中,已成为姜堰中学文化品位的标志性象征,成为奉献在-的省姜……[详细]
苏中七战首战七纵指挥部驻地纪念碑
  苏中七战首战七纵指挥部驻地纪念碑位于姜堰区张甸镇高单庄村,年代为1992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946年6月国民党挑起的内战之火在全国多处地方燃起,我华中野战军司令粟裕与党中央、中央军委议定,为配合全国--、支援兄弟部队作战,在办中大地上一个半月连续七次发起攻击型自卫反击战,每战皆捷。是年7月13日,首战泰兴宣家堡,华中野战军七纵在管文蔚(曾任新四军北渡长江时的挺纵司令、江苏省副省长)率领下参战,歼敌3000余人,大振军威。当时七纵指挥部设在姜堰区张甸镇高家庄。1993年5月张甸乡人民政府特在高家庄立碑纪念,碑为砖砌混凝土结构,面东。该碑基座长1.5米、宽0.63米、通高3米,占地150平方米。碑文正楷竖排阴刻,9行、满行23字,记述宣家堡战斗的经过和意义。碑为县(市)级文物……[详细]
溱潼陈吉山宅
  陈吉山宅座落在泰州市姜堰区溱潼镇城北社区溱湖街38号,始建于清初,后逐步发展。解放前为溱潼镇首富陈吉山兄弟所有,抗美援朝期间为荣誉军人学校。学校搬迁后,先后为夏、孙、徐、刘、严等姓居住至今。该建筑群建筑体量大,保存较完好。前后三进,东侧有小巷进出。最后进为五架梁六间,中间一进为七架大三间,最前一进为七架梁九间,均为抬梁式木结构,檐前设落地花格门,青砖砌墙。每间之间隔以木山板。第一进、第二进为清代早期建筑。整个建筑群占地面积570平米,建筑面积360平米。以前面第一进最具特色。第一进门头有砖雕,前有檐廊,檐下置石台阶,廊檐为木雕券棚结构,檐柱抱以披麻作灰保护层,下垫橄榄形覆盆式石础,屋檐为九道望砖封檐到顶,屋脊置马头墙,有灰塑。此宅为溱潼古民居中仅有九道封檐之构造,国内亦不多见,有较高的历史价……[详细]
姜堰新安会馆
  姜堰“新安会馆”原有两处,此处位于姜堰区罗塘街道东板桥东北侧,为清晚期姜堰徽商所建,基本保存完好,有四址界石一方。改建筑占地约168平方米,南北长13.9米,东西阔12.0米,现有房屋9间,是由南北两进、东厢房与西门楼组成四合院,南北两进体量相当,南北进深五檩4.8米,门檐高3.4米,脊高5.3米;东厢房南北长12.0米,东西4.0米,檐高、脊高皆与南北两进等同;西门楼东西进深3.4米,南北阔3.2米;出西门的南北巷道宽1.15米。“新安会馆”历来由长住姜堰的安徽茶商胡、洪、方等几家轮流牵头负责管理,定期在此聚首,交流经营状况,帮办同乡棘手事务,商讨如何与当地民众相处,怎样从事当地社会公益事业,以诚取信于地方公众,从而更好地扎根、融入当地社会,是当时姜堰商品经济繁荣,徽商在姜堰发展、成功以及……[详细]
高凤英烈士纪念碑
  高凤英烈士纪念碑亭姜堰区罗塘街道前堡村,占地20平方米,碑位于亭中心点,高1.7米,长1.25米,宽0.30米,碑文竖写正楷“苏中杰出的女英雄”。高凤英(1925-1947),女,姜堰前堡村人,家庭贫苦,以捕鱼为生。1944年参加革命,任泰县姜北区双堡乡妇抗会主任。1946年5月入党,多次以卖鱼商贩身份潜入敌占区姜堰镇,收集情报,散发传单,捉拿反动乡保长,平时为战友们缝洗衣衫,孤身从水路护送伤员到我后方医院救治,凭借渔家人的水上硬功,多次于湖荡中搏杀、擒拿敌人,不幸在1947年1月14日的一次阻击战中被捕,受尽国民党还乡团的酷刑摧残,于次日壮烈牺牲。同年延安《解放日报》在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的社论中号召:“我们要学习苏中高凤英和晋绥刘胡兰的光辉范例,领导广大妇女和敌人作誓死不屈的斗争。”……[详细]
马沟阻击战纪念碑
  马沟阻击战纪念碑位于姜堰区白米镇马沟村,年代为1995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日军一个中队及伪军一个连拒绝向我苏中新四军缴械,竞沿古运盐河及河北岸的通扬公路向东逃窜。8月23日,新四军苏中独立旅第14团奉命赶到白米镇马沟村地段阻击日伪军。激战3个多小时,毙伤日伪军50余人,其中日军20余人,俘伪军一部。但我军付团长兼参谋长阮朝兴同志等英勇献身。该碑于1995年8月构建于流经马沟的古运盐河(老通扬河)北畔,碑基座长2米、宽1.5米,通高8.1米,占地700平方米,砖砌混凝土结构。碑文楷书阴刻,文16行,满行26字,记述此战经过和意义。该碑为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该碑东南方20米处,专立阮朝兴烈士纪念碑。马沟阻击战纪念碑为第二批泰州市文……[详细]
溱潼水龙局
  溱潼水龙局位于泰州市姜堰区溱潼镇小溱湖巷东侧8-10号之间,门头出西。进入门头为南北两进、面阔3间五架梁,其东山突后一点为面南三间五架梁及南北长方形天井,占地南北30米,东西25米。收藏水龙7台,基本完好。水龙局系地方贤达与富裕户发起组织的民间义务救火机构,备有救火设备及相关房舍。主要设备“水龙”是由高约0.65米,长径约1.5米,短径约0.6米的椭园形大木桶,桶内中央位置安装长木杠杆(长木长约3.5米,可抬可压)支点,左右两侧置内径约0.08米紫铜活塞缸各一(底部设有进出水阀,与正中央的出水口下连)和长约20米左右帆布水龙带组成;同时配备数只兜水的小木桶或柳条笆斗、几支长杆挠钩及向民众报警用的铜锣等家什,常年放置在水龙局专用房易拿易取的地方,以常备不懈。溱潼水龙局为第二批泰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孔庄阻击战纪念碑
  孔庄阻击战纪念碑位于姜堰区白米镇新华村,年代为1998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948年春夏以后,国民党挑起的反共内战越演越烈,盘踞在海安曲塘、泰县白米的国民党军队也越发疯狂,掳掠百姓,杀害我基层干部与革命群众。6月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中野战军32旅、华中一分区1团奉命,对以上两地发起包抄进攻,毙敌300余人,俘敌50余人,我方也付出伤亡200余人的沉痛代价,连长郭兵壮烈牺牲。1998年6月6日,姜堰区原张沐乡人民政府在孔庄立碑纪念。碑为钢混结构,碑冠歇山顶式,盖绿色琉璃瓦,基座长2.2米、宽1.6米,通高11米,占地400平方米。碑文12行,满行24字,记述孔庄战斗经过及其意义。为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孔庄阻击战纪念碑为第二批泰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徐克强办公旧址
  徐克强办公旧址为一座民国时期民宅,原有三间七架,现存两间,属于苏中通南地区“地堂屋”一类,东西长7.5米,南北进深6.8米,脊高4.5米,檐高2米,1942年6、7月间,中共泰县第一任县委书记徐克强同志在此办公。徐克强是上海市宝山县人。1937年上海“八·一三”抗战后,年青的徐克强先后在上海难民营、苏南抗日游击地区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屡屡立功。1942年春,党组织派遣其到苏中泰县任书记。是年7月1日,中共泰县(今姜堰区)县委、县政府和县独立团在徐书记带领下,到张甸缪家野宿营,次日凌晨遭到泰州、黄桥、姜堰数路日伪军包围。徐克强率县团阻击,掩护县长栾长明等县机关人员突围,因寡不敌众,徐克强等英勇牺牲。徐克强办公旧址为第二批泰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姜堰观音阁
  观音阁位于西大街,今步行街东首。阁上有彩绘。始建于唐代,清乾隆年间(1736-1795)僧人旭朝募资修建,后为道士观。《道光泰州志》有载。1958年拓宽西大街时,移建于姜堰烈士陵园北门假山西侧。座北朝南,阁建于长方形平台上,高0.85米,下有踏步5级。上下两层,面阔三间5.74米,进深5.11米。-为10.9米边长的正方形结构,占地面积118.81平方米。重檐歇山顶,筒瓦屋面,戗脊上有仙人走兽,正脊西端有鸱吻。檐下置斗拱,上层四面辟短窗。清光绪三十年(1904)镇人王光祖于阁内创办凿罗学堂。建国后东大街更名为东风街,观音阁则冠以东风阁之名。姜堰观音阁为第二批泰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