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北省 > 恩施州旅游

恩施州文物古迹介绍

  施南宣抚司旧址位于宣恩县椒园镇水田坝村。又名水田坝土司皇城。施南宣抚司,元代初设,名施南通宣慰司,明洪武四年(1371)因之,永乐二年(1404)改置长官司,属大田军民千户所,永乐四年(1406)设治所。坐南朝北,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现皇城已毁,仅存皇宫,为清代中叶重建。四合院式两进院落布局,有前厅、中堂、正堂及左右厢房,通面阔五间17.5米,通进深26.6米。单檐硬山灰瓦顶,主体建筑为穿斗式构架,四周砖墙围砌。前厅前2.6米处为双柱单间牌坊式石门。存石碑1通,楷书“施州卫世袭宣抚使司”9字。院内存马、鹿、象、鹤、麒麟等动物石雕多座。(第三批)……[详细]
  头坝堰崖墓群位于建始县长梁乡桂花村东南,宋代墓群。共十七个洞穴,开凿于盛竹河北岸崖壁上,距河面高约12米。洞口分方穴式和横穴式两种。方穴式边长约2米,横穴式一般宽3米,高2米。(第三批)……[详细]
  鹤峰县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鹤峰县容美镇后坝村。1929年1月,贺龙率红四军解放鹤峰,建立鹤峰县第一个苏维埃政府,主席吴天锡,机关设此。旧址面阔18米,进深26米,分前后两进,中间为天井,悬山顶,砖木结构。(第二批)……[详细]
84、悬棺
  悬棺据上海复旦大学、交通大学组成的中国岩棺协会的专家考证,它是土家族祖先古代巴人的一种葬仪,于春秋战国末期形成已有4000多年历史。土家族有高葬者至孝的习俗。唐人在《朝野金载》中记载:“五溪父母死,于村外搁其尸,三年而葬,亲戚宴饮歌舞,一月余日尽产为棺,于临江高山半肋凿宝以葬之,弥高者以为孝,既后而不再祭祀”。现土家族悬棺葬俗已不复存在,但跳丧舞习俗仍存。曾有诗写道:“棺木为何悬此岩,秋风凄雨痛人怀。雪飞巫峡山戴孝,树动风声松举哀。春至百花呈奠礼,夜间明月照灵台,可怜你是谁家子,尸到如今尚未埋”。据专家考证,这里有岩棺七座,两具外露,赫然可见,至今为神农溪上一谜。……[详细]
  庆阳凉亭街庆阳凉亭街位于宣恩县椒园镇庆阳坝村,建于清朝乾隆年间,长561米,宽21米,总面积11781平方米,属木质结构凉亭式古街道,是清朝、民国时期湘、颚、川、黔四省边贸中心集市。凉亭街依山顺水而建,现保存完整结构房屋65栋,为穿斗式结构(五柱四骑或八柱七骑),屋层2—3层不等,形成“三街十二巷”,临街为“燕子楼”,背水为“吊脚楼”和侗族“凉亭”构架于一体,是恩施少数民族建筑智慧的结晶,也是理想的旅游胜地。……[详细]
  “板栗园大捷”遗址板栗园大捷纪念碑坐落在板栗园大捷的发生地--湖北省恩施市宣恩县李家河乡利福田村。1935年8月3日,我红二、六军团将妄图消灭我军的-军第85师全歼在这里,并击毙第85师长谢彬,俘敌1000余人,缴获枪械近1000支,以及迫击炮6门。板栗园伏击战的胜利,迫使-的鄂军纷纷后撤,而湖南之敌也相继收缩兵力转入防御,-军队对湘鄂川黔苏区的围剿旋即宣告失败。……[详细]
87、三潮水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潮水位于贵阳市修文县城西北1.5公里观音山南麓的山脚下,修文至六广公路旁。前方与狮子岩相峙,西面与潮水寺相邻。三潮水,原名潮泉,实际上是间歇泉。泉水从洞穴中涌出,顺势流自石龙嘴中喷涌而出,积于水池内,水池呈扇形。池深1.3米,池中有一石龟,传说过去每次潮水时,淹至龟背,水就退去。泉水一日内三涨三缩,因此命名为三潮水。但在丰水雨季时每天潮四、五次水也是有的。池的南方倚山建亭,名为潇洒亭,又叫观潮亭。为四角攒尖顶木构建筑。原亭前檐,悬挂明总兵王国祯题的“时而出之”金字横匾。亭柱楹联,前联为“为盈为虚即水可鉴,或潜或跃与时偕行。”中为“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长。”后联为“连演乾全,有幸浙潮应失色;断分坤半,无灵湘水不知名。”亭墙上镶一“八仙过海”石雕,石雕的右下方有一石碑,……[详细]
  明珠山凌云塔(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凌云塔,又名连珠塔、宝塔。建在明珠山山顶,位于宣恩县城南三公里。保护范围:明珠山凌云塔及周围一定范围。以塔体台基为基准,东、西各向外延伸18米,南向外延伸7米,北向外延伸6米。建设控制地带:与保护范围重合。……[详细]
  万里茶道鹤峰段。(1)连三坡古茶道(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五里乡南村村四组)。保护范围:茶道周围50米范围内。建设控制地带:自保护范围向周围山地延伸80米。(2)红茅尖摩崖石刻(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燕子镇桃山村六组)。保护范围:北面以石壁为界,东、南、西面各向外延伸30米。建设控制地带:自保护范围向外延伸50米。……[详细]
  大寨坪遗址(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县清坪镇马家坪村)。保护范围:东沿大寨门向外延伸268米,南沿轿子岩向外延伸156.6米,西沿小寨门向外延伸150米,北沿斧头堡向外延伸228米。建设控制地带:东从保护范围马家坪向外延伸1588米,南从保护范围村委会向外延伸1170.4米,西从保护范围庙丫口向外延伸676米,北从保护范围梨树丫向外延伸519米,西南从保护范围村委会向外延伸2409米。……[详细]
  禹王宫古戏楼(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晓关侗族乡黄河村十三组)。保护范围:以戏台为中心向外延伸,东面至封火墙8米,南面至岩院坝15米,西面至封火墙8米,北面至山门石墙1米。建设控制地带:自保护范围向外延伸,南面至晓关侗族乡文化体育服务中心6米,北面至公路外坎1米,东、北面与保护范围重合。……[详细]
  黑龙河石拱桥。(1)倒影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高罗镇清水塘村四、五组)。保护范围:自桥体向四周延伸,东面至石子路外坎5米,南面至河流下游10米,西面至石子路外坎5米,北面至河流上游10米。(2)双月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高罗镇清水塘村九组)。保护范围:自桥体向四周延伸,东面至石子路外坎5米,南面至河流下游10米,西面至公路外坎5米,北面至河流上游10米。(3)双步凉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高罗镇清水塘村二组)。保护范围:自桥体向四周延伸,东面至水田5米,南面至河流下游5米,西面至公路外坎5米,北面至河流上游第一根电杆5米。(4)公母渠渡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高罗镇马家寨村一组)。保护范围:自桥体向四周延伸,东面至小路外坎5米,南面至高洞5米,西面至小路外坎5米,……[详细]
  2008年利川三塔(利川南坪凌云塔、培风塔、宜影塔)公布为湖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的培风塔、宜影塔位于利川团堡镇境内.南坪凌云塔在湖北省利川市南坪乡集镇上,巍巍然屹立着一座八抬上顶,占地25平方米、高约20米的石拱之塔,即为“凌云塔”。该塔始建于道光七年,如膏书院建成后而落成。塔身斑驳,便仍俱一股浩然之风,锲而不舍之势。拔地文星映少徽,旁天剑气连齐微,正是其塔其人之证。1787年(乾隆丁末岁),当时南坪汛巡检王霖,毅然把创办南坪义学作为己任,经过不懈努力,1792年(壬子)春建成学舍,延师启馆。当时人们感激王公恩德,取名为“如膏书院”。1800年(庚申)秋重建竣工,王霖四处劝捐,凑钱置产作为学用,每年收取经费所需。牌文记载:“凡愿子弟肆业及无力延师者,悉来听学,行见敬业乐群,人之焕然。”当……[详细]
  恩施县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恩施市新塘乡双河社区,是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在恩施市境内建立的第一个县级政权,有着悠久的革命历史,红色文化底蕴深厚。1930年至1933年,贺龙率红军在这一带与国民党军队及民团鏖战,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苏维埃政权,如火如荼地开展土地革命斗争。保护范围:恩施县苏维埃政府旧址本体及周围一定范围。以恩施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外墙为基准,东向外延伸21米;以县苏维埃妇女协会旧址外墙为基准,西向外延伸4米;以县苏维埃--局旧址外墙为基准,南向外延伸11米;以游击大队及红军战士住处外墙为基准,北向外延伸6米。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为基准,东、南各向外延伸20米,西向外延伸10米,北向外延伸5米。……[详细]
  宣恩风雨桥位于宣恩县,由5座古桥构成。(第五批)红军桥位于李家河乡利福田村,建于民国年间,南北向跨酉水支流上,长10.5米,宽2.72米。姚家湾桥位于长潭河侗族乡会口村,始建于光绪年间,桥长18米。汪家寨桥位于沙道沟镇两河村汪家寨,建于1933年。长9.8米,宽3.2米。将科桥位于晓关侗族乡将科村。建于民国初年。长20米,宽3米。将军桥位于沙道沟镇松坪村,建于清代,长11米,宽3.1米。宣恩风雨桥均设计合理,其建筑艺术和环境的营造,体现了土家族人独特的审美观念和创造能力。……[详细]
  沙道湾覃氏家族墓群(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保护范围:墓群及周围一定范围。以墓群轮廓为基准,东至向德胜民居西侧外墙,北至坡脚,西向外延伸3米,南至向德胜民居附属圈舍。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为基准,向东延伸至向德胜民居东侧外墙,向北延伸至碎石路北侧,向西延伸至边坡坡脚,向南延伸至水泥路北侧。……[详细]
  金果坪红三军旧址位于巴东县金果坪乡江家村,由红三军政治部保卫局旧址、贺龙旧居及红三军军部旧址组成。红三军政治部保卫局旧址原为四合院式天井屋,现仅存一偏房,长7.5米、宽5.5米,建筑面积51.25平方米,面阔一间,进深一间,为木穿架结构板壁屋,上盖青灰布瓦。墙壁上保留有红三军政治部为发动群众而书写的标语“红军消灭豪绅地主为土地归农民而战红三军政治部”。贺龙旧居及红三军军部旧址始建于清末民初,平面为反“L”形,正屋坐南朝北,西厢房北出,东西长19.6米,南北宽18.1米,占地面积为354.76平方米,建筑面积233平方米。房屋为木架穿斗结构,板壁装修,上盖青灰布瓦。1928年12月至1932年5月,贺龙九次到巴东,五次在该旧址办公住宿,特别是1933年2月至1933年6月,红三军军部设于该处,……[详细]
  张植弟旧居位于沿渡河镇泉口村,年代为近现代。巴东于上世纪60年代为发展农业,带领党员干部修建泉口梯田的时任公社书记张植弟同志的旧居,为夯土墙坡屋顶瓦屋。是体现巴东泉口精神的载体,具有历史保护价值和党史教育价值。2022年6月,被公布为巴东县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巴东县委县政府旧址群位于信陵镇黄土坡社区,年代为近现代。巴东解放后修建的第一代党政机关办公楼和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办公居住场所,整个旧址群由三栋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砖石混合苏式风格建筑组成,在恩施地区罕见,具有历史保护价值和党史教育价值。2022年6月,被公布为巴东县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龙颈河水渠位于沿渡河镇红砂村至中寨村,年代为近现代。巴东于上世纪60年代为解决红砂、中寨、陈湾等生产队的农田灌溉和生活用水问题,当地党员干部群众历时10年于崇山峻岭、悬崖峭壁间修建的水渠,长约10公里,基本保持了原貌。是体现巴东红旗渠精神的又一载体,具有历史保护价值和党史教育价值。2022年6月,被公布为巴东县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