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 > 衡阳市旅游

衡阳市文物古迹介绍

谷朗碑及谷郎墓
  谷朗碑及谷郎墓 时代为三国。位于湖南省耒阳市蔡侯祠内,此为省内惟一仅存之吴碑。 此碑原在耒阳县城东谷府君祠内,后移入蔡侯祠内,1966年被砸断拿去修水塘。1979年找回予以修复,仍置蔡侯祠内。碑为青石制成,高176厘米,宽72厘米。碑额11字,碑文18行作隶书,每行24字,字径3.5厘米,无撰书人姓名。 九真,秦赵佗置,公元前111年入汉,辖境相当今越南清化、河南两省及义安省东部地区。三国吴以后,辖境渐狭。碑文除叙述谷朗生平及其德行,出仕经历与所做之贡献外,同时述及当时南方边陲之治乱情况,具有史料价值。此碑文词古雅,书法端庄,浑劲高古,不见起止转折之象。与其他汉碑一般隶法不同,实为隶书转换为楷书始。此为本省现存最早碑碣之一。 谷朗墓位于耒阳市亮源乡,坐东朝西,周砌花岗石,冢高0.4米……[详细]
王光泽故居
  王光泽故居位于衡阳市衡东县城关镇鹤桥村二组。王光泽1903年出生。家贫,幼时在私塾只念了一本《三字经》。9岁,帮人看牛。11岁,到攸县舅父家学木匠。19岁,离开攸县到茶陵腰陂镇做工。1926年参加农民运动,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乡赤卫队队长、区警卫连长、茶陵独立团团长、红六军团18师53团团长。1934年任黔东独立师师长。同年11月28日在四川秀山被敌人逮捕,12月21日被蒋介石下令杀害,时年31岁。四川省酉阳县人民政府从1949年起多次组织人员寻找王光泽烈士的遗骸,直到1982年4 月,才在离龙潭镇4里多的邬家坡找到,铁脚镣仍然套在烈士双脚的踝骨上。次年11月,酉阳县将烈士灵榇移葬于龙潭镇烈士陵园,并修塔树碑,作为永远纪念。王光泽故居是一栋独体一字形民间建筑,面阔三间,中为堂屋,左……[详细]
中田村古建筑群
  中田古建筑群位于常宁市庙前镇中田村,始建于明末,在康熙年间和乾隆年间逐渐形成规模。目前仍保留古建筑100多栋。天井200多个,巷道108条,面积达38000平方米。整个古建筑群座南朝北,砖瓦结构。雕刻精美,规划整齐,气势恢宏。附近有东汉时期汉墓群;明代时期金龙岩摩岩时刻;抗日战争时期的腊园口阻击战遗址等不可移动文物点。2002年被常宁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村内的古建筑群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历史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古建筑群遗存中释放出的文化内涵,不但资讯丰富,且在军事防御性、古石巷遗存量与完整度等方面,在湖南均排在首位。在这里,大量的明代建筑构件,其保存价值极为珍贵,也极具观赏性与研究性。中田村古民居群,始建于永乐二年(1404年)……[详细]
曹炎烈士墓
  曹炎烈士墓位于衡阳市祁东县步云桥镇老巡司村五组。曹炎,1920年出生于今祁东县步云桥老巡司村一贫苦乡村教师家庭。1943年秋考入贵州平越交通大学。后来,在中共上海交大地下组织的影响下,积极投入反内战的各项爱国政治运动,从此曹炎炽爱革命活动。1946年6月,他倡导成立学生的进步组织“知行社”,被推选为社长。12月,他召集同学签名,并组织举行--,抗议美军0北大女学生的暴行。1947年5月,交大开展护校反内战斗争,全校3000多学生上南京-,他是组织者之一,被国民党反动派作为共产党嫌疑犯列入重点缉捕对象。后在地下党的帮助下,脱险潜回家乡。1949年5月17日,曹炎组织教师、学生30余人赴四明山参加祁邵衡游击纵队,并在纵队任政治部主任。同年6月3日凌晨,在黄陂桥与国民党军队战斗,不幸被俘就义。19……[详细]
大渔村王氏宗祠
  衡南王氏宗祠王氏宗祠位于衡南县栗江镇大渔村,始建于北宋嘉裕六年(1061年),时称崇本堂,是我省保护规模最大、最完整、最具南方典型、最有艺术价值的明代风格古建筑。元代毁于战乱,明永乐时进行过大修,清康熙至光绪年间先后六次维修和扩建,原名“楚南第一家”,明永乐十二年(1441年),衡州知府史中奉旨改为“衡阳第一家”(清嘉庆乙亥年仲冬重刊)。全祠由正堂、左右祠阁五栋联为一体,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建筑特点和风格,门联、柱联保留了明代尚书湛若水、曾朝节、清代状元罗洪先等贤达名流的书法真迹。根据《衡阳渔溪王氏创修祠堂纪略》记载,祠始建于北宋嘉佑六年(1061),明永乐时复修。清雍正、乾隆、光绪年间历经维修。原名“楚南第一家”,民国29年(1940)再次修葺后改今名。祠为砖、石、木混合结构,石构较多。除屋……[详细]
白果广公家庙
  白果广公家庙位于湖南省衡阳市衡山县白果镇街上。为黄周氏族的一个宗祠,历史悠久,为皇封之家庙。根据《衡山白果黄周氏七修族谱之创修家庙纪略》记载,广公家庙始建于明崇祯年间(1628-1644),为纪念黄周一代祖元朝鉴国大夫周惟瑕(广公)所建。清雍正、乾隆、光绪年间历经维修。经多次维修现保存完好。广公家庙高大雄伟,规模之大,形成其独特的风格,是研究我国古建筑艺术及古宗祠建筑风格演变不可多得的珍贵遗产。建筑以官式建筑(如:大木结构、斗拱等的造型)结构为主体,又结合了当地民间的风俗特点。门厅上方为戏台,正殿为宗本堂,中厅为和议堂,前厅大门门额、门框及22根石柱高高耸立,盁联工整并雕刻二龙戏珠及元、明、清历代文官塑像。中后厅内顶棚间装有圆斗如意澡井,檐枋下有十字牌科斗、如意斗拱等,形式与手法均别致多样;……[详细]
衡山窑遗址
  衡山窑系湖南境内继唐代长沙窑之后兴起的彩瓷窑口,时代宋、元;位于,从湘江村的渡口边向北,直到永平村的成家滩。1982年、1983年和2000年,清理了两座龙窑、一座圆窑和一座葫芦形窑以及窑址堆积物。衡山窑的产品有碗、碟、盘、杯、盏、钵、盆、壶、瓶、罐、坛、炉等。特征胎质坚硬,瓷土一般不带砂。胎色瓦灰、赭灰或作猪肝色,少数呈褐红色。釉色除青黄色透明薄釉外,彩釉以深浅不同的绿、蓝、褐三色为主。绿色中有草绿、豆绿、冬瓜绿、孔雀碧和蓝绿;蓝色有宝石蓝或蓝灰;褐色中浅者油黄、浅棕,深者呈板票壳色或酱黑。装饰手法有粉地彩釉绘花、釉下彩、釉上彩、印花、刻划与雕塑等。印花习见于碗、碟内壁,印圆形满花图案,内容有莲花、牡丹、菊花、水草、鸳鸯、游鱼、吉祥语“金玉满堂”等。有些花朵或文字作开窗式装饰。刻划花习见于……[详细]
刘氏大屋
  位于常宁市三角塘镇罗田村(现为双湾村)的刘氏大屋,有着浓郁的庄园风格,历经200多年,仍保存较为完整,目前在整个湘南地区都不多见。勾镂的窗花,对称的天井,飞翘的檐角,坚固的0,设计合理的粮仓以及一些精致的小部件,无不彰显着当年刘氏大屋的繁华和兴盛。据《刘氏族谱》记载,刘氏先祖是常宁荫田镇人。清朝嘉庆年间(1796—1820年),刘氏后人为人正直且经商有道,在创造了一定的财富后,觉得祖辈所在的荫田镇村落不够开阔,便有意另寻一处“风水宝地”定居。于是,他们一路沿着进城的方向寻找,后相中了三角塘镇原罗田村一处地势甚为平坦、视野开阔的“宝地”。刘氏便携家眷搬迁至三角塘镇斥资建了一座占地近4000平方米的豪华庄园。因为刘氏所建,后人们将这里称作“刘氏大屋”。大屋坐东朝西,拥山倚水,属于砖木混合结构。屋……[详细]
衡阳铁路早期建筑群
  衡阳铁路早期建筑群位于衡阳市雁峰区、蒸湘区、珠晖区,时代为1933~1956年。衡阳铁路早期建筑群共有9个文物点,分别是:1957年建成通车的衡阳湘江公铁大桥、1936年建成使用的衡阳站早期建筑、1947年重建的衡阳西站早期建筑、建于1938年的衡阳中山堂旧址、建于1938年的粤汉铁路管理局图书馆旧址、建于1938年的粤汉铁路管理局办公楼旧址、建于1950年的衡阳铁路管理局办公楼旧址、建于1950年的衡阳铁路管理局专家楼旧址群、衡阳焊轨厂(现为广州工务大修段衡阳焊轨车间)百年钢轨(专用线)。衡阳地处湖南省中南部,衡阳铁路南接广东、西通广西、东连江西,是我国华南地区的重要铁路枢纽,历史上曾是粤汉、湘桂两个铁路管理局所在地。从1936年粤汉铁路开通运营到现在,衡阳铁路为我国铁路建设和湘中南地区经……[详细]
陆家新屋
  陆家新屋是衡阳市区为数极少的古代湘南民居建筑之一,整个建筑装饰十分讲究,木雕、彩绘、堆塑内容丰富,工艺精湛,是研究晚清民居建筑及见证1944年衡阳保卫战历史的罕见遗址。“陆家新屋”是由陆成祖(1838~1891)出资兴建,于1887年落成。,湖南省衡阳市人。生于清道光18年(1838年),4岁葬父,由其兄陆成珽抚养成人,后在湖北加入曾国藩湘军,屡立军功,被保举为记名提督,曾统带襄河水师正左营,襄河水师健捷营,襄河水师健捷左营,统领陆军成胜左、右两营,被授予振武将军衔。他清光绪17年(1891年)陆成祖去世,享年54岁。由于这座古建筑保存完好,现被辟为旅游点。值得一提的是:在1945年抗日衡阳保卫战期间,这座建筑是日军黑濑联队的指挥部。据有关史料记载,在攻打衡阳的战争中,日军这个联队负责攻打张……[详细]
曾熙故居及墓
  曾熙故居慈德堂,坐落在衡阳县石市镇石狮村石狮口,建于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慈德堂历130年霜剑风刀,尚余两进,余皆坍塌,如今曾熙故居经过一年多的修复,焕然一新。慈德堂内有长方形草坪、围墙,围墙外有一条小河,跨过河上的小石桥,前方是一片荷塘,每到夏天荷花盛开,一望无际。堂后一排青山,古木参天,分外秀丽。慈德堂建筑的外表全部采用青砖所筑,远远望去,建筑给人以大气的感觉,门前的四根柱子更是独具特色,建筑后面一片山林,树木茂盛,建筑在山的衬托下秀美而典雅,肃穆而庄重。故居内陈列的生平事迹以曾熙先生家乡求学、兵部救国、致力教育、海上扬艺四部分为主线,围绕先生生平及“书画文献”这一核心,展出具有代表性曾熙书画作品真迹复本(包括书画创作和临书作品),展览精选先生之翰黑书札,强调书法与中国学术文化的……[详细]
水口山铅锌矿冶遗址
  水口山铅锌矿冶遗址位于常宁市松柏镇和水口山街道,远溯于汉,延续至今,分布范围达120公顷。遗址主要包括地面遗迹和地下遗迹共19处。地面遗迹由工业遗迹和革命遗迹组成。工业遗迹有:龙王山矿石采选场遗址、水口山第三冶炼厂早期建筑群、水口山铅锌矿办事公署旧址、红色会堂旧址、水口山铅锌矿办公大楼、水口山铅锌矿早期住宅群、水口山铅锌矿专家楼旧址、水口山铅锌矿职工医院旧址、铅锌矿影剧院旧址、铅锌矿职工理发店旧址;革命遗迹有:康汉柳饭店旧址、水口山工人骨干会议旧址、水口山工人秘密聚会旧址、水口山工人俱乐部成立会旧址—康家戏台、刘亚球旧居等。地下遗迹主要有:老鸦巢冶炼遗址、水口山铅锌矿2号、5号矿井及斜坡式矿井(忆苦窿)。水口山铅锌矿是一个有确信史的千年古矿冶遗迹,“官办史”在我国铅锌矿冶史上独一无二。其冶炼……[详细]
衡阳抗战纪念塔
  衡阳抗战纪念塔 时间为1947年。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岳屏山顶,此为衡阳军民英勇抗战的纪念建筑。 1944年,日寇在攻陷长沙后,以10万兵力进攻衡阳。衡阳军民奋起抗击,从6月23日至8月8日,毙敌约两万,伤6万,我方军民伤亡近两万人,当时衡阳守军仅两万人。奋力抵御敌军10万余人的进攻,孤军鏖战47天,最后全军覆没,在中国抗战历史上写下了极为悲壮的一页。此战迟滞了日军企图打通大陆交通线的战略行动,有利于全国的战局。当时,重庆《新华日报》发表社论《向衡阳守军致敬》。经南京国民政府批准,于1947年8月10日,举行衡阳抗战城奠基典礼,同时兴建抗战纪念塔,于1948年4月15日竣工。 塔为砖石混合结构,通高18.16米,基座八角形,基高1.5米,边长4米,台上围以石栏杆。塔座高4.3米,边长两米。……[详细]
54、黄庭观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庭观
  黄庭观位于中国湖南省南岳衡山集贤峰下,白龙潭东侧,距南岳镇1公里。始建于唐初开德元年(公元816年),五代时名魏阁,后宋徽宗赐名“黄庭观”至今,是南岳古镇景区的一座羽流道观。黄庭观依山临壑,叠石而成。它两进三厢,亭横于前,观宇纵连于后,仍保存古式建筑的面貌。是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所单位之一。据《南岳志》记载:黄庭观是唐初开德元年(公元八一六年)所建。五代时,楚王马希声重修后,名叫魏阁。阁内有魏夫人的石雕像一尊。据《南岳志》记述:宋景祐年间,仁宗赐观名为“紫虚元君之阁”,是依照唐朝大历三年(公元七六八年),大书法家颜真卿游南岳时所书《晋紫虚元君领真司命南岳魏夫人仙坛碑铭》的头衔而命名的。宋微宗崇尚道教,道教经典中最著名的真经为《黄庭经》,于是赐名为“黄庭观”。历元、明、清各朝,屡有修建。现存建筑为……[详细]
衡山岳北农工会旧址——刘捷三公祠
  衡山岳北农工会旧址——刘捷-祠位于衡山县白果镇白果村大屋组刘捷-祠,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23年4月,中共湘区委员会特派遣刘东轩回岳北开展农-动。刘东轩回到岳北后,很快发展了彭桂峰、杨仕润、李甘林等一批积极分子。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工作,白果地区的农运工作不断取得进展,此前秘密发展的岳北农民俱乐部,公开地从祥吉兴饭店点搬到堰脑头刘捷-祠,正式更名为湖南衡山岳北农工会。在农会中加上“工”字,表示与水口山工人相联合,工农握手革命的意思。1923年9月16日,岳北农工会在刘捷-祠正式成立。岳北农工会成立后,成为了岳北地区最高的权力机关,使全岳北68个区的农会都聚集在农工会的旗帜下,加入农会者骤然增至10余万人之多。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当年岳北农工会的伟大斗争,……[详细]
56、云集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集窑
  云集窑遗址群位于衡南县新县城云集镇云集村,临湘江西岸,呈带状分布,规格大、数量多,在全国也不多见。云集窑为民间龙窑,始建于唐代末年,兴盛于宋代,终于元代,烧造时间400余年。云集窑是我省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时间最长、贮存量最多的古窑址群之一,对研究我国陶瓷发展有着重要价值。云集古窑遗址坐落在湘江沿岸云集黄金村,现存窑址八座,曾在1997年考古发掘出土两条五代至北宋的龙窑和大批器物标本以及珍贵文物。其中2号龙窑,长达50米,前后有二道由4个匣钵垒成的挡火墙。如此之长的二次投柴孔且保存完好的龙窑,在国内尚属首次发现。2号窑上层覆盖的堆积物近三米,在二米左右处分别出土了刻有“太平兴国四年”、“衡阳县界窑”和“黄竹下窑”的铭文器物和窑具,在同一窑内出土三件标年器、定名器,这在全国是非常罕见的。出土的大……[详细]
衡山邺候书院
  在南岳衡山有两个邺侯书院。一个在山下,一个在山上。山下的邺侯书院原建于集贤峰麓,为宋宝庆年间(1225一1227)由转运使张嗣可就南岳书院原址改建而成。因为旧书院为李繁纪念其父邺侯李泌所建,故以邺侯为书院名。元至正五年(1345),衡山县尹赵忠,主簿李伯渊等进行重修。明代初年兵荒马乱,书院即全部废圮,明嘉靖十三年(1534)再次重修,遂改名为集贤书院。后不存。另一处是山上的邺侯书院,原址在烟霞峰下,该处原为唐代宰相邺侯李泌隐居的端居室,在距现在的邺侯书院右下方约1.5公里的一片谷地之中。藏书甚富,韩愈有“邺侯家多书,架插三万轴”诗句。宋乾道三年(1167)冬,朱熹、张栻曾访烟霞遗迹,并赋诗以吊。宋代时,端居室已为废址。明代万历年间,衡宝巡按使李天植在烟霞峰邺侯端居室旧址右侧建“明道山房”。有……[详细]
刘亚球旧居
  刘亚球旧居位于水口山铅锌矿区中部,始建于1952年,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坐南朝北,东西长方形布局,共八套间房(刘亚球居东起第二间),砖木结构,土砖砌成,表层覆以白沙灰,青瓦屋面,歇山顶,屋顶有隔热防漏层。2013年3月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刘亚球(1904—1984):湖南衡山县人,17岁到水口山铅锌矿做工。1922年任水口山矿工人俱乐部通讯员,从此走上革命征途。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参加工农革命军,历任红军独立师第三团政委、红六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长、红二方面军四师政委、八路军一二0师政治部民运部长、湘南地委书记兼支队司令员和政委。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共郴州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1950年夏,主动请求到水口山工作,任水口山矿务局筹备处主任,后任副局长、代理……[详细]
堰城城址
  位于大浦镇堰桥村遗存的堰城城址,其完整的夯土城墙、护城壕沟、地下文化堆积等,在我省汉代城址仅此一处。堰城城址地处衡阳盆地东北边沿,位于大浦镇堰桥村中部,当地小地名“城里院”,其坐落处地理环境属山间平地,地域宽广,地势由南向北微微倾斜,缓缓延伸至湘江之濒。从小生活在附近的村民陈从伟告诉记者,原来城墙比现在要高,后来在六、七十年代,村民对城墙进行挖土施肥,高度降低了许多。目前,生活在堰城城墙里的还有三十多户居民。他们告诉记者,听老人讲述,城区原来有六十四条巷子,三十四个马厩。不过这些传说有待考证,但也许可反映当时堰城的规模。经考古专家考证,堰城城址整体平面略呈椭圆形,占地约十二万平方米。城墙最高有五米,最低也有三米,城墙最宽处有七米,最窄也有四米,全部都是采用黄褐色粘土夯筑而成。城内地势平坦,地……[详细]
曾木斋故居
  曾木斋故居位于湖南省衡阳市耒阳市上架乡古楼村4组,建于清光绪年间,座东南朝西北,砖木结构,屋高两层,宽五间,硬山顶,左右出三字山墙,建筑面积440平方米。该故居为民间独体建筑,锁筒子屋样式,屋后倚香府当山,门前临无名港,远望对面岭。通面阔20米,进深22米,曾木斋故居基础布于高0.7米的台基上,前设檐廊,立檐柱两根,檐内大门居中,设双开实踏门页,入大门为中堂,堂后设神龛,两侧设门与次间相通,屋上无梁架,山墙搁檩,盖双坡硬山瓦顶,两侧出三字山墙封檐。1876年,曾木斋在这里出生并度过大半生革命生涯。该屋一直由其后裔居住,并负责日常保养及维修,整体基本保存完整。屋上大面积的清水墙面、平直的三字山墙、四分五水瓦顶、锁头形样式等,表现出典型的地方风格和湘南营造形式。曾木斋故居是与曾木斋有着直接联系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