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 > 湘潭市旅游

湘潭市文物古迹介绍

湘潭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湘潭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位于湘潭市雨湖区沿江东路北段与城正街南端之学坪,原文庙奎星门外学坪中。学坪,过去是湘潭民众-的地方。1938年7月7日,即抗日战争爆发一周年之际,湘潭各界人士为纪念浴血奋战的抗日阵亡将士,在学坪公建了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当时的碑名由湘潭名宦黎丹(1873-1938)题写。“忠贞永式”的奠基礼碑由原陆军中将、步兵学校教育长王俊书丹。1944年湘潭沦陷后,这座纪念碑遭到日军毁坏。1945年抗战胜利后,各界人士对纪念碑进行修复。1985年,原碑再度拆除重建。重建后的纪念碑,耸立在花岗石台基之上。台基高0.65 米,边长6米,正方形,台基四周绕以石栏,栏高0.8米。栏内栽花植草。碑身立于台基正中,高9.18米,呈方锥形,上宽0.6米,下宽1.2米。碑座四侧为石纹,碑、栏、阶均为……[详细]
胡颖故居
  胡颖故居又叫胡安抚故居、胡石壁旧居,位于湘潭县梅林桥梅市村土城湾。胡颖,字叔献,南宋绍定三年(1230年),赵范讨李全,邀胡入幕。五年(1232年),中进士,历任平江(苏州)知府兼浙西提刑,到湖南后,兼提举常平。后加枢密都承旨,做了广东经略安抚使。咸淳八年(1272年),任静江知府,转广西经略安抚兼节度转运使,再到京湖总领财赋。死于咸淳年间。据清嘉庆《湘潭县志•古迹》与光绪《湘潭县志•山水》载:“颖尝屯兵于此”,“文端宋(南宋大臣文天祥之字名)开府湖南,推胡为甚至。师潭未几,石壁病终。”胡颖去世后,文天祥立即挥毫写下《祭都丞胡石壁文》,并亲临土城湾参加悼念。故居经历700余年沧桑,其建筑结构与规模待考。内设来谂堂,是“胡颖筑以奉母的地方”。现在故居仅存断壁残垣。194……[详细]
慈云禅寺
  慈云禅寺曾是湘潭四大寺之一,位于隐山东麓。据清康熙与乾隆《湘潭县志》载,“此间云气熏蒸,胜似轻纱淡染”,“岁旱时,山有龙女诡异出没,士人祷祀辄雨”,故名;宋太宗“太平年间(976—984年)敕赐额为‘大隐龙王慈云禅寺’,慈云禅寺,自此名闻遐迩”。另据清喜庆丁丑年(1817年)《湘潭县志》艺文》所载宋理学家、文学家胡寅(胡安国之子)《龙王慈对立面禅寺佛殿记》载:“殿成于绍兴三年(1133年),历代有废兴”。明正德年间,有个叫铁牛的富僧曾重修,“其后又废。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慈舟僧”“出以已资,并广为募化,大兴工匠,年余而栋宇落成”。那时的建筑面积3840平方米,“寺宇近百间”,“僧田数百亩”。寺院坐西朝东,分门楼、观音殿、三佛殿、后殿四进。观音殿内有高三丈之千手观音神像,其正殿牌楼上……[详细]
毛泽东遗物馆
  毛泽东遗物馆总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馆内辟有《风范长存——毛泽东遗物展》《毛泽东主席生活用瓷展》《毛泽东珍藏唱片磁带展》《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珍藏艺术品展》等四个陈列,共展示毛泽东遗物1008件。走进毛泽东遗物馆,毛泽东手迹“为人民服务”映入眼帘,接着是遗物馆的主体陈列《风范长存——毛泽东遗物展》,陈列面积2000多平方米,分“勤政为民、鞠躬尽瘁”“反奢倡俭、清廉如水”“博学多思、孜孜不倦”“亲情如歌、友谊似海”“雅情逸趣、坦荡襟怀”五个部分,真实再现了毛泽东日常生活的真实景况。其中,多件毛泽东书信及诗词手迹,均是第一次公开披露。毛泽东遗物馆的文物库房还收藏和保护遗物6536件。馆内陈列的毛泽东遗物,反映出一代伟人俭朴、节约的生活习惯。一件伴随毛泽东走过晚年岁月、打了73个补丁的睡衣,令无……[详细]
韶山学校门楼
  韶山学校坐落在毛泽东故居西侧的张家山,前临韶河,背倚青山,校舍隐现于绿树丛中。校门门楼上有毛泽东亲笔题写的“韶山学校”四个大字。校园四季花香,常年鸟语,空气清新,环境幽雅,是青少年读书求知的好场所。学校前身是1921年在毛氏宗祠创办的毛氏族校,由毛麓钟、毛简臣两位先生创建。1952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在张家山兴建了新校舍。同年冬,毛泽东的堂兄兼私塾老师毛宇居受韶山人民委托上北京请毛泽东题写校名。毛泽东得知家乡兴建了学校,甚为高兴。铺纸提笔,当即便准备题写。“写什么名好呢?”毛泽东旋又放下笔来问毛宇居。“请写湘潭县韶山小学吧!”毛宇居回答。毛泽东正要下笔,想了想说:“写小学不好,现在是小学,将来还要办中学,办大学,那不是又要写吗?”说完,便挥笔写了“韶山学校”四个大字。次年6月,学校从毛氏宗祠迁……[详细]
湘潭江西会馆
  江西会馆位于雨湖区十总正街。原名许旌阳祠,又名万寿宫。始建年代不详。清顺治十二年(1655)由江西众商捐资重修于现址(一说建于顺治七年,即1650年),祀许逊。实为旅潭江西客商会馆。后因年久失修,逐渐圮毁,仅余门楼、夕照亭等遗迹。门楼居平政路258号(湘潭市第十六中学校区后门),高 12米,宽5米。四柱五楼牌坊式,花岗岩和汉白玉结构。中门左右置抱鼓石,两端立石狮。顶檐下竖额泥塑行楷“江西会馆”四字,五龙盘边。四周饰蟠龙、凤凰、异兽、人物、传统花纹等浮雕、镂雕,脊角鸱吻高耸,形象生动,工艺精美。两端砖墙顶部还保留了数幅堆塑图案。夕照亭为原会馆后花园之水阁凉亭,今地处雨湖公园中湖南侧周家山。1980、2011年维修。亭立于一花池中,占地面积约240平方米。方亭,二层,石木结构,高12米,边长8米……[详细]
韶山村李氏宗祠
  在距离韶山毛泽东同志故居向北大约不到两公里的韶北村落里,有一幢灰砖青瓦的建筑掩映在民居里,格外庄严肃穆,门匾上写着“李氏宗祠”四个字。这里是一座祠堂,也曾经有多年是当地的小学,但她的意义远远不止这些……1925年,毛主席曾携夫人杨开慧在这里创办农民夜校,传播革命火种,夫人杨开慧曾亲自授课,韶山李氏宗祠从此与红色革命神圣“结缘”。(1945年,中共湖南省工委书记周里同志与夫人也曾在宗祠小学以教书为掩护开展党的活动。)最近主席家乡韶山实施毛泽东求索之路项目,对整个宗祠进行了修复,虽然旧貌换新颜,但不变的是后人对革命先烈们的深深缅怀。院子里,毛主席和夫人杨开慧当年亲手植下的桂花树已经长成参天大树,郁郁葱葱,静静吐蕊,它们曾见证着一段波澜壮阔、光辉璀璨的历史。当年与毛主席一同在韶山开展农运的还有“韶……[详细]
滴水洞一号楼
  滴水洞一号楼 时间为1962年。位于湖南省韶山市西北角。此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及部分党和国家领导人曾下榻并从事工作的纪念建筑。 滴水洞一号楼总建筑面积1804.74平方米,为砖木混合结构,1960年动工,1962年建成,是毛泽东和其他领导人工作和休息的地方。一号楼内设主房、副房、多用会议室、娱乐室,配有厨房、餐厅,外层有双回廊。为安全起见,1970年又扩建了防震室、防空洞。1966年6月17日下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张耀嗣,中共湖南省委书记王延春等陪同下,来到滴水洞下榻一号楼,在此工作休息12天,26日在会议室接见中共湖南省委、湘潭地委、湘潭县委、韶山管理局、韶山公社的主要负责人,听取工作汇报。28日,毛泽东去武汉。7月8日在给-的一封信中说:“自从6月15日离开武林以后,在……[详细]
29、褚公祠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褚公祠
  湘乡市城东隅夏梓桥街后,有一幢古老祠堂,滨临涟水,“褚公祠”3个遒劲大字,横榜正门上。这是湘乡人民为纪念唐代忠臣、大书法家褚遂良修建的。唐永徽六年(公元654年),高宗立武昭仪为皇后,褚遂良极力反对,高宗震怒,将褚贬为潭州都督。褚巡视潭州各县时,不时到湘乡城东感应寺与方丈和尚私叙兴唐大业。寺左有清池,褚公常临池赋诗,洗笔于池。明末清初,当地人民敬仰褚遂良的书法和为人,便在池旁建褚公祠。祠前楹联云:“洗墨有清池,碎金留逸少真传,如见群鸿戏海;疾风知劲草,还笏报交皇顾命,休云飞鸟依人。”南宋绍兴二年(公元1229年),县丞邵自信曾浚治洗笔池,书横榜曰“唐都督褚公笔池”,为湘乡旧八景之一,名“笔沼春云”。现词、池已毁,但仍存两件珍品:一是正殿前右廊壁间所嵌褚公《大唐三藏圣教序》碑(现移至湘乡市博物……[详细]
湘乡云门寺
  云门寺位于湘乡市望春门53号,始建于宋皇祐二年(1050年),原名“石碑寺,后因明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有高僧慈惠从浙绍云门山来,卓锡于此,天现祥云,邑侯秦豫奏于上,以其祥瑞,更名云门寺。云门寺占地约10亩,其主要建筑有前殿、中殿、大雄宝殿和观音阁。其中观音阁最为壮观。殿阁进深35.4米,通面宽17.5米,高约15米。古寺居城市中心,历千余年风霜雪雨,刀兵火劫,依然得以保全,在全国实属罕见。现殿内供奉有全国第二大之木雕泥塑千手千眼观音像。佛像身高12米,全身贴满黄金,直立于莲花宝座上,面颊丰满,双目微俯,形态端庄慈祥。佛顶有宝冠24面,各面塑有-;上身千手,每手掌心内各有秀目一只。云门寺最著名的文物还有石雕十八罗汉像。十八罗汉,建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每尊都是同一块整体的汉白玉……[详细]
晋都陶侃故居
  晋都陶侃故居叫陶公山,位于湘潭市市区石嘴垴。陶侃曾在山上建有小茅屋,并在周围开荒种菜。茅屋的前左侧有块洼地,积雨水而成池,是陶侃饮用吸水的地方。因常有猫儿在池边捕捉小鱼,故名“猫儿池”。茅房后面的小山沟上有石砌小桥,后人称为“陶公桥”,后被毁。陶公山临湘江一面都是红砂石岩,石峰隆地向湘江伸展,宛如壶嘴,故名“壶山”,俗称“石嘴瑙”,从远处眺望伸向湘江的石嘴上颌,形态壮丽,好象怒吼的雄狮,俗称“狮子口”。石山嘴上有株碧梧,梧桐树后面便是陶侃的衣冠墓和墓房前的小花园。陶侃的衣冠墓建于元初,因“国破思良将”的原因吧!葬墓建造虽然简陋,却很威严,从江边沿石级而上,靠左围墙有双合墓庐门,门框上嵌有石匾,上刻“陶公墓室”四字。进门右道一排三间青瓦平房,是守墓人的住所。墓前石栏杆,栏杆左右有石柱,上刻“媲……[详细]
柳春霆故居
  柳春霆故居位于湘潭县龙口乡天龙村船湾,距湘潭市区60公里。柳春霆(1842—1905年),篾匠出身,都叫他“柳金篾”。一门三代四将军。本人入湘军,后任肃州镇总兵,记名提督。清光绪年间,随左宗棠西征大军出关,收复新疆天山南北,驱逐沙俄。因屡建战功,授与建威将军,属正一品武官。后来病故于新疆,由其部属护枢回乡。故居坐落于琵琶山东北麓,是柳春霆自建。青砖小瓦结构,坐西南朝东北。建筑面积约360余平方米。正中为堂屋,后有一间小屋连接。左右两端并排各有前正房4间,后正房2间。所有正房楼层都铺有木楼板。坐向左侧第二行正房侧有厨房。门前阶基宽约2米许,上有方形青砖散柱4根。阶基前为条形地坪,面积约220平方米。坪内有四方直形石锁2只,每只重100公斤。地坪与正门前阶基之间,有5步花岗石台阶。坪前有条形水塘……[详细]
潭宝(窑湾)汽车站
  窑湾位于湘潭市河西老城区西端,湘江从它身边流过。潭宝(窑湾)汽车站始建于1925年,由当时的民国政府公路局以“赈济款”建造,1927年建成。当时总征地9.91亩,收购湘江西岸窑湾原湘潭二十九号(现湘潭市湘江西路134号)河街铺屋面积2860平方米,建平屋顶、砖木结构的圆形台阶式建筑,1927年竣工投入使用。该建筑物设有站房、车房、转车坪、停车坪,以及汽油室、码头护墙等,共费银6万余元,时称潭宝汽车站,该站成为中国第一个砖和钢筋砼结构的汽车站。1913年至1921年间,湖南省督军、湘军总司令谭延闿(后为省长)为便于调遣军队,耗资90万银元,历时9年修建了潭宝公路,即长(沙)(湘)潭军路(现在的320国道湘潭至邵阳段)延长段湘潭起点站,称之为“潭宝(窑湾)汽车站”。1933年4月30日,车站因汽……[详细]
湘潭关圣寺
  湘潭关圣寺 时代为清。位于湖南省湘潭市平政路,关圣殿石构件的雕刻技巧具有很高的造诣。 寺坐西朝东,由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甘肃等五省商民集资筹建,为一商民会馆。据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重修春秋阁碑记》载:“创自国初,越年以来,略加修葺。乾隆三十九年(1774)修大殿。重建舞楼,以及韦陀堂、墙垣、禅房,皆涣然壮观。”现存建筑有大殿、春秋阁、钟鼓楼等。 大殿为宫殿式建筑,砖木结构,面阔5间,重檐歇山顶,盖黄琉璃瓦,双龙正脊鸱吻,翼角高翘,建筑在花岗石台基上,高16米,长44米,宽14米,气势雄伟,结构严谨。殿前有透雕蟠龙狮座石柱4根,高4.8米,其最大直径0.8米。石栏板上雕有各种形态的花卉山水和动物图案,石阶御路浮雕白石盘龙,两旁置石狮。殿周门窗,均浮雕人物故事,藻井上木雕贴金盘龙,……[详细]
35、石灵桥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灵桥
  湘潭县响塘乡石灵桥始建于清中期,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湘潭市保存最为完好的五孔古桥,此桥全长约80米,宽约10米,高15米,全桥皆以花岗石砌块筑成。石灵桥气势雄伟,有桥洞五个,桥墩四个,每个孔眼底层纵向巨石为36块,横向为8块,共288块。石灵桥身原为4层石头砌成拱形,越往外层石头越多,以此推之,整座桥身用巨石应在3000块以上。石缝之间勾心斗角搭配牢固。石灵桥装饰美观,桥身的望柱饰有南瓜造型的石刻,象征着农家的五谷丰登。石灵桥历史上为湘潭与宁乡、望城等处交通要道,现仍为湘潭与宁乡、长沙等县市南谷方向的重点交通要道。数百年来,一直受到重点保护,当地百姓非常珍爱此桥,他们一直不让载重车辆通行,以免损坏石桥。湘潭市文物管理处有关负责人表示,石灵桥所处位置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颇大。集历史、……[详细]
彭德怀墓
  彭德怀墓,位于湖南省湘潭市西南40公里的彭德怀故里乌石镇,是彭德怀纪念馆的一部分,当地百姓称为“虎口”之地;墓坐落于卧虎山,坐北朝南,背依巍巍乌石峰,南眺十里山川。彭德怀墓占地约1000平方米,墓体高约5米,宽7.4米,呈菱形,墓体与墓基成76度的夹角(彭德怀于1974年11月29含冤去世,享年76岁);墓体与墓基相交底边长1.898米(彭德怀生于1898年10月24日);墓碑棱角分明;彭德怀墓的墓碑为黑色花岗岩菱形造型,墓墙为巨型花岗石砌成,墓呈菱形竖立,红色花岗石贴面,正面菱形正中上 书-“彭德怀之墓”和“1898—1974”楷体字样。1999年12月28日,经中组部批准,彭德怀骨灰从北京八宝山公墓安迁到这里,完成了彭德怀生前归葬乌石家乡的夙愿,它成为伟人故里中鲜见的文化景观,为乌石革命……[详细]
彭金华、彭荣华烈士墓
  彭金华、彭荣华烈士墓,坐落在湘潭县乌石镇彭德怀同志故居右侧100米许的小山之上。墓坪宽约200平方米。墓体总高4.1米。其中,基座长1.6米,宽1.2米,高0.9米。碑名略呈方形,高2米。顶呈棱形。碑外有护栏,长3.2米,宽2.9米。1983年7月南0中央政治局委员-同志题写墓名:“彭金华、彭荣华烈士之墓”。碑背镌刻《碑记》:“彭金华、彭荣华同志系彭德怀同志胞弟。金华同志生于1900年10月22日。1937年10月赴延安抗大学习,并加入中国0。次年回乡建立彭家围子党支部,任支部书记。荣华同志生于1903年12月12日。1938年入党,与金华等同志一起积极进行革命活动。1940年,-反动派指使潭株警备司令部,伙同湘潭县政府及地方恶霸带领枪兵三十余人,于十月四日凌晨到彭家围子搜捕,荣华同志当场被……[详细]
陈鹏年墓
  陈鹏年(1663~1723),湖南湘潭人。历官浙江西安知县、江南山阳知县、江宁知府、苏州知府、河道总督、卒于任享年60岁。陈鹏年死后,清廷下诏厚葬。其墓气势肃穆,规模宏大,东西长50米,南北宽15米,自东向西,成对排列着石狮、石虎、石马、石牛、石羊、石翁仲等。立有花岗石牌楼、华表,下有御碑一座,为礼部侍郎方苞所书。还有墓庐两栋。墓上主碑书“陈恪勤公之墓”。诰命一品夫人石氏附墓右。据传,东雾山西麓所建东岑禅院及山顶的石泉精舍,都是陈鹏年少时读书的地方。墓之东西有石龙山、彭何观等景观。石龙山系宋末文人李半村隐居之地。过去有石龙寺,后改名慈航庵。西有洞口水库等景观。南有青翠峰、白沙井、石禾场诸景。清总兵陈必友故居位于此处。棺柩在土室停留三年后,回迁湖南湘潭故乡东雾山。清廷赐库银两千下诏厚葬,其墓气……[详细]
黎氏故居
  湖南湘潭市东南约50公里的湘潭县,中路铺镇石潭坝乡菱角村长塘组93号,是黎氏八骏故居所在地。黎家的百年老宅,就在南岳衡山支脉晓霞山下,一个不到10户人家居住的小村落里。“黎氏八骏”是指黎锦熙、黎锦晖、黎锦曜、黎锦纾、黎锦炯、黎锦明、黎锦光、黎锦扬等八兄弟。100多年前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黎氏八兄弟先后在湘潭长塘的黎家出生。八兄弟深受“严谨治学、教育开明”的家教家风熏陶,勤奋好学,奋发有为,成年之后分别在语言、音乐、文学、教育、矿冶、桥梁等领域各领-,为我国文化教育与科学实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被誉为“黎氏八骏”。所谓“江山形胜、人杰地灵”,所谓“唯楚有才,于斯为盛”,湘潭长塘晓霞山下的黎氏家族,为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最耀眼的家族之一。黎氏八骏故居极其简陋,一栋普通的草堂,土墙青瓦。土墙上零星……[详细]
40、鲁班殿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鲁班殿
  鲁班殿时间为1915年。位于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此为省内仅存的泥土木工会会馆的历史建筑。据湘潭县志记载,鲁班殿始建于明代。宣统三年(1911)毁于火,民国4年(1915)湘潭泥木工人筹资重建。民国15年(1926)泥木工会建立,即以此为会址,同时在此举办了公输小学,专招泥木工人子弟入校学习。之后,多次为学校占用,目前雨湖区图书馆设此。鲁班殿的整体结构为木结构。长40米,宽20米,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坐北朝南,有八字砖墙的大门,进门为戏楼,戏楼系木结构,横梁雕刻精细,戏楼中间有别具风格的藻井。传说每年农历五月七日为鲁班诞辰,届时,泥木工人即在此-纪念并演戏娱乐。正殿宽阔明亮,木结构为上下两层,宽18米,进深18.6米,匾额精雕细刻,上有花鸟虫鱼,工艺精湛,技艺高超。大门上有泥塑浮雕《湘潭全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