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 > 湘潭市旅游

湘潭市文物古迹介绍

韶山毛鉴公祠
  介绍毛鉴公祠系韶山毛氏家族鉴房支祠,右临毛氏宗祠。砖木结构,建于1886年。它座东朝西,建筑面积660平方米。大革命时期,此处为湘潭县特别区第三乡农民协会会址。1927年元月初,毛泽东回韶山考察农-动时,第三、四两乡的农民协会组织了400多位农民召开大会欢迎毛泽东。毛泽东在会上作重要讲话。他讲话结束时,有乡亲问他什么时候再回韶山,毛泽东面对着几百双流露着希望和焦灼的眼睛,胸有成竹地发誓道:“要彻底消灭封建地主劣绅,打倒军阀,赶走帝国主义,肯定还要几十年。但是,假如三四十年革命还不成功,我毛润之就决不回韶山!”解放初,该祠曾是韶山乡乡政府所在地。1950年春末毛岸英回韶山时,就歇息在这个祠堂里。现在该祠已经修缮开放,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毛泽东故居范围内。景点位……[详细]
韶山毛泽东诗词碑林
  介绍毛泽东诗词碑林,位于韶峰半山腰,距毛泽东故居约3公里,1991年动工兴建,1993年正式对外开放,总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园中由100块汉白玉、大理石、花岗岩等组成,收录了毛泽东的50首诗词,以纪念毛主席诞辰100周年,整个景园按照毛泽东的革命生涯分为5个部分,按照时间顺序分为4个时期:第一区为毛泽东青年时代所写的诗词。第二区为大革命和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第三区为红军长征,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第四区为新中国建立以后的毛泽东诗词。碑林出口处耸立一块巨大的诗碑,上面镌刻了毛泽东在1959年6月26日于韶山写下的一篇《七律.到韶山》。此碑宽12.26米,高8.3米,厚0.99米,寓意诞辰寿辰和忌日。毛泽东诗词碑林,整体特点就是注重“造境”与“创意”,动静相宜、诗景相得,每首诗是景,每一景……[详细]
湘乡孔庙
  湘乡孔庙,又称文庙,是湘乡最古老的宏伟建筑之一,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庙址原在涟水之东仙林冈(今东岸坪),宋、元、明、清四朝,曾先后修复、重建、扩建达七次之多。清雍正十一年(1733),各地奉旨查修天下文庙,邑人黄宜中、萧衍等因见庙居郭外,临坍岸,便集银五千两,申议移建于黄甲岭。这就是今天见到的座落于湘乡一中校园内的孔庙。孔庙旧时的最后一次修复是清同治三年(1864),系湖南道台许隆阿为首组织。两百多年后的1994年,经湘乡一中奔走呼号,多方募捐,筹集资金百余万元再度重修,使孔庙这一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重现出金碧辉煌、庄严肃穆的绚丽异彩。孔庙主体建筑大成殿系典型的明清古建筑结构,重檐斗拱,红墙碧瓦,酷似天安门城楼。大成殿内,过去曾供奉着“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孔子”之牌位,如今牌位……[详细]
湘乡窑址
  湘乡窑址时代为南宋。位于湖南省湘乡市棋梓镇,此为湘中地区规模最大遗存最丰富的宋代窑址。 宋窑发现于1985年,1999年2—3月对瓦砾山遗址进行了小面积发掘,清理龙窑一座,出土器物1000余件,确认为南宋窑址。 此窑文化性质单纯,文化层1~3层,保存较为完整,面积达2万平方米,时代约为1127—1279年间。瓷器品种多、数量大,主要为日用瓷。釉瓷占95%,素胎5%,彩釉占40%左右。器物有碗、碟、盏、杯、壶、坛、罐,形状各异,胎质较硬,可发金属声。瓷土一般不带砂,胎色为瓦灰、赭灰或褐红。釉色有绿、蓝、褐、黄、窑变,以绿、褐为主。装饰手法有粉底彩釉绘画,主要纹饰有草叶纹、牵牛花、稻穗、牡丹、月季等,印花有莲花、菊花、水草、鸳鸯、游鱼等,吉祥语有“金玉满堂”、“福寿嘉庆”等。 2002年5……[详细]
韶山毛泽东南岸私塾
  介绍南岸私塾旧址位于毛泽东同志故居西侧。始建于清代。青砖青瓦,白色粉墙,建筑面积几近400平方米。原为邹姓祠堂公产,右侧曾办私塾。1901年毛泽东八岁时曾发蒙于此,读书两年。塾师邹春培先教毛泽东《三字经》、《百家姓》,接着教《论语》、《诗经》、《孟子》等儒家经典。毛泽东刻苦攻读,并深受古代文化的熏陶和影响。解放后南岸为本地农民住,1965年由国家征收。1968年经韶山革命纪念地建设办公室和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主持,进行过全面维修,使私塾旧址保持当年原貌,是年年底开放至今。1972年9月,南岸被列为湖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10月湖南省人民政府颁文,把南岸包括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毛泽东故居范围内。湖南湘潭市……[详细]
毛泽东青年时代塑像
  韶山毛泽东青年塑像位于湘潭市韶山市韶山火车站正面的小山冈上。毛泽东青年塑像建造于1967年5月,像区占地面积21345平方米,原名毛泽东青年塑像台。该工程由韶山铁路工程指挥部主持,经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北京美术公司、北京建筑设计院、北京第一建筑公司等单位组成联合设计塑像组,由广州铁路第五工程段、湖南省交通厅第四工程队、湖南省林业部门、湖南省韶山管理局、湘潭县韶山区公所参与组织施工。当年12月28日,湖南省革命委员会筹备小组在韶山火车站广场隆重举行庆祝毛泽东塑像落成典礼。毛泽东塑像面朝东南,像高6米,台座6.26米。塑像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表面斧剁,仿花岗岩。毛泽东身着长衫,神采奕奕,左手叉腰,右手刚劲有力地挥向前方,右脚稳定地迈出一步,生动而形象地体现了青年时代的毛泽东“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详细]
湘潭尹氏宗祠
  尹氏宗祠,又名妙公祠,位于湘潭县白石乡尹家冲村紫荆山东麓龙形嘴。据《尹氏宗祠记》载:自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动工,宣统元年(1909年)落成,历时4年。尹氏宗祠是一栋湘潭传统式祠堂建筑。占地4000余平方米,坐西朝东,砖木结构,造型雅致。祠门上首有“尹氏宗祠”四字,两旁联曰:“金天帝胄;洛水儒宗。”都是湘潭文人尹虎臣所书。祠分二进,前后两进面宽五间,进深一间。前进两层,楼中为戏楼。戏楼天花有八角藻井,周围有雕刻精品,可惜大多被毁。戏楼两旁为演员化妆、休息室。前、后进之间,中为甬坪,是群众观看演出或-的地方。两侧有廊相联,也是两层。后进为香堂,堂前4根圆柱,左右两柱分别有枋木连接。上雕山水、人物、怪兽等。这些雕刻细观其雕技,别出心裁,古朴有趣。正厅上首,有一巨额横匾,-“善养堂”三字,也是……[详细]
毛震公祠
  毛震公祠位于韶山市韶山乡韶源村黄田坳下,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兴建,越两年获成。道光、咸丰、同治年间扩建。祠堂坐东南朝西北,砖木结构,建筑面积997.3㎡。门额书“毛震公祠”。祠内分两进:前进建有戏楼,楼两侧为艺人化妆室,楼下中为小厅,左右为厨房和酒饭室;后进中为享堂,供奉0神主,左厢为主祭斋和收藏祭器的地方,右厢为公事钱柜房,西头有餐厅,东头有席厅。1925年,毛泽东在韶山展开农-动时,在这里办农民夜校,召开秘密会议。民国15年,湘潭特别区第一乡农民协会建立,在此办公。1927年1月7日上午,毛泽东从特别区农协(清溪寺)来此考察农-动,第一、第二两乡的农民协会组织四五百人在此开欢迎大会。接着毛泽东列举农-动中一些实例,驳斥农-动“糟得很”的错误论。景点位置湖南省韶山市韶山乡韶源村……[详细]
湘潭齐白石故居
  湘潭齐白石故居时代为清。位于湖南省湘潭县白石乡杏花村星斗塘,此为人民艺术家齐白石的纪念建筑。故居坐西朝东,占地200平方米,为一栋两横各3间的土墙茅舍,清同治三年(1864)一月一日,齐白石即诞生于茅舍的南正屋。20世纪60年代,在3吉安正屋之后又添建3间,整个屋面均已换为青瓦。齐白石(1864—1957),现代画家,湘潭人,早年为木工,后学习绘画。定居北京后,专业卖画、刻印。60岁后,融合传统写意画和民间绘画的表现技法,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擅长花鸟虫鱼,笔墨纵横雄健。建国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荣获人民艺术家、世界文化名人称号。1996年1月4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编号8-8。……[详细]
刘烈士祠
  刘烈士祠位于城北街。是辛亥革命后临时革命政府为纪念辛亥革命烈士刘道一而修建的祠堂。刘道一(公元1884—1907年),近代民主革命者。字炳生,原籍湖南衡山,后隶籍湘潭。留学日本时,与秋瑾等组织十人会秘密团体,倡言革命。又参加冯自由在横滨组织的洪门天地会,-为“草鞋”(将军)。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加入同盟会,任书记、干事等职。次年回国,联络会党、新军、发动萍乡、浏阳、醴陵武装起义,不幸事机泄露,被捕牺牲。遗体葬于长沙岳麓山。刘烈士祠原房屋四进共40余间,现存后进7间,通过整修,已焕然一新。已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祠堂正厅悬挂有孙中山、黄兴悼念烈士的挽诗。此外,尚有其他文物100多件,供人瞻仰。……[详细]
韶山火车站
  韶山火车站,建于1967年,位于韶山市市中心清溪镇火车站社区车站路,三等站,与湘黔铁路的马托铺站接轨,占地面积154078平方米,建筑面积17817平方米,生活用房面积5943平方米,生产用房面积9574平方米。主体建筑坐东南朝西北,砖砌混泥土结构,距韶山毛泽东青年塑像正前方50米。主体建筑为两层,建筑正前方挂有一幅毛泽东主席画像。离向韶站21公里,现隶属广州铁路(集团)公司娄底车务段管辖。货运:办理整车、零担货物发到;危险货物仅办理农药、化肥发到。客运:现已停运。现状:保存完整,结构稳定,基本保持了原貌。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年代:1967年清溪镇火车站社区车站路……[详细]
寺门前义渡
  寺门前义渡位于白石镇潭口村长元组寺门前,沟通湘江两岸的湘潭县与衡东县,江波浩淼,石级逶迤,码头石级上两石狮保存尚好,渡口旁有一株树龄400年的古槐树,已列入湘潭县古树名木保护名目。据寺门前义渡碑刻记载:清咸丰年间,马朝彩等乡贤在此设义渡,修建寺门前码头。此义渡利济行人,但因产业无多,经费不足舟楫。宣统二年(1910),-祖父马立安先生倡议捐资修复渡口,并置田产二十亩,逐年收租维持义渡。寺门前义渡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兴衰和崛起,见证了华夏儿女慈善友爱的优良传统,孕育了-先辈的艰苦创业和成长发展。对宣传善行义举,教育后人,创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为湖南省第九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胡安国、胡宏父子墓
  胡安国父子墓位于湖南省湘潭县排头乡黄荆坪村隐山南麓仙娥山北坡一个叫仙鹅孵蛋的小山坡上。胡安国父子墓掩盖在草丛中。墓碑联曰:“秉春秋大笔;葬天下隐山。”左碑文“闽江生出到湖南,学问渊源不等闲。秉笔大书千载史,春秋留给后人看。”右碑文:“放学三相恋地形,碧泉驻迹讲诗文。潭州开派枝枝秀,留得声名到此今。”中碑刻:“始祖胡公安国老大人之墓、母刘氏夫人、二世祖五峰公附墓、?涌田八大房子孙同立、公元一九八一年辛酉岁仲秋月重建”。据清乾隆刊《湘潭县志·冢墓》载:胡文定在“绍兴八年(1138)四月十三没于正寝,葬于潭州湘潭县龙穴山。”文定去世之后,高宗诏赐银300两、帛300匹,令湖南监司应负葬事,赐田十顷,以恤其孤。景泰五年(1454)县丞受知府张公銮之命,以礼重新修护,题名为“宋胡文定公之墓”。清康熙癸……[详细]
毛氏三祠
  毛氏家族的三座宗祠,即毛氏宗祠、毛震公祠和毛鉴公祠。毛氏宗祠位于引凤山麓,是一座背倚青山的砖木结构建筑,十分雄伟。1925年,毛泽东曾在这里办过农民夜校。现在祠内开设有毛泽东家世展览。毛震公祠位于木梓山下,系毛氏家族之震房祠,建筑面积近千平方米。1959年6月毛泽东回韶山时曾回到这里。毛鉴公祠位于筲坨,是毛氏家族鉴房的支祠,1927年,毛泽东曾在此考察农-动。毛氏三祠均建于韶山冲景色宜人的地方,与周围的山林融为一体,各具特色。……[详细]
杨树陂蒋氏宗祠
  杨树陂蒋氏宗祠位于壶天镇山坪村,建于清咸丰六年(1856年),为湖南境内清代典型宗祠代表建筑。整个建筑现存的38根圆柱,均为洋灰抹面,柱顶均用木构件制成的似西洋风格的构件装饰,墙上有1946年绘制的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祠堂现存建筑保护较好,且有传统建筑与西洋建筑相结合的风貌,是研究中西建筑风格的实物资料。2019年,杨树陂蒋氏宗祠入选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湘潭秋瑾故居
  介绍位于湘潭市十八总由义巷。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秋瑾女士与王延均结婚,居于由义巷源当。光绪二十八年(1902)秋瑾去北京。于1905年参加同盟会,1907年牺牲于绍兴。原有房屋十间,为两层砖木结构,其中七间在民国33年(1944)毁于日机轰炸大火中,所剩三间保存至今。为湘潭市文物保护单位。湖南湘潭市……[详细]
57、望衡亭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望衡亭
  望衡亭——顾名思义就是瞭望衡山之亭。望衡亭是湘楚名称湘潭的胜景之一。望衡亭位于湘潭市雨湖区沿江西路石嘴脑湘江之畔,壶山之上。望衡亭共三层,均由花岗岩石砌成。二、三层之间有一铁梯相连。亭中石柱上有一副楹联:“地维天柱此孤石;岳色江声萃一亭。”景点位置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沿江西路……[详细]
58、乌石庙
乌石庙
  在湘潭县的西南,一座青峰凌空而起。登上峰顶,可北望石潭,南望黄荆坪、花石,周遭的涓、涟平原尽收眼底。细看这座山,山体刚直挺拔,满眼是裸露的黑色石头,块块坚如铁。如果留神瞻望的话,只见岩缝中的松杉,一棵棵坚韧不屈,一律向着峰顶,争相挺拔而崛起,向人世间昭示着一种哲理,一种精神气韵。乌石峰陡峻,坡度达78度,形似三国名将张飞手执的那一杆长矛。山径如长蛇般蜿蜒,愈上则愈陡。到山顶了,一眼清泉汨汨浸出。泉边长有花草瓜果。泉水蹦跳着下了山,一个筋斗便下涟水河去了。上得峰顶,到古庙坐一坐,享受那松间听月、石上观泉,苍松翔如龙,灵花相辉映。当袅袅云烟飘来眼底,而万千岁月,正匆匆大地走龙蛇。山顶巨岩上,建有石庙,所砌墙体都是花岗岩条石。庙门向南。其北面,庙背凸出三根石柱,触目而惊心。庙门上,“乌石峰”三字,……[详细]
赵启霖故居
  赵启霖故居名思古堂,位于湘潭县石鼓镇森梅村。赵启霖(1859—1935年),书法家。清光绪八年(1882年),任麻阳、武陵、澧州训导。光绪十八年(1892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任河南道监察御史。随后,以江苏道监察御史兼署山西道监察御史。在任御史时,以-权臣而闻名,时人称他为“打虎御史”。宦统元年(1909年),先任湖南高等学堂监督(校长),后以道员署理四川提学使。赵启霖故居是一栋传统式的湘中士砖瓦房,一进四横。前有槽门、围墙,南有菜园,后有树林、竹林。槽门横额有“思古堂”三字,联曰:“稼穑为宝:山川出云。”大门上有“福”字,字上悬挂茶盘匾,蓝底上嵌有“翰林第”三字。大门联曰:“淡泊明志;辉光日新。”室内联曰:“胸蟠杜甫千间厦:气压陈登百尺楼。”都是……[详细]
60、大杰寺
大杰寺
  有碑刊道:“俾大杰之名,长留天地之间而不朽。”湘潭多人杰,这寺就名大杰寺了。大杰寺,坐落于五龙山中,系明朝吉王为慧庵得道高僧所修。五龙山,为衡岳向北延伸之脉,海拔164米,长与宽各4公里余。前山入中路铺境,后山余脉至谭家山镇。此山“钟衡岳之灵,毓湘水之秀”,远望五峰排闼,其形蜿蜒不断,酷似五龙捧圣,因而得名。此山多神异。据清代记载:清同治九年四月二十七日,风狂雨骤,此山真武殿地大坼,酷似人形,中有龙吟之声,甚是清越。记下这段实情者,是邑中大儒王湘绮先生。时至1965年夏初,该山再次发生地裂,宽处1米余。想湘绮先生所记,当不为佞。清光绪二十年,齐白石与王仲言等在寺内成立“龙山诗社”,号称“龙山七子”。又因此地多白果树,树龄600年以上,胸径达5尺,恰好是整整齐齐的7棵,故诗社又名“白社”。与五……[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