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 > 常德市旅游

常德市文物古迹介绍

优周岗遗址
  优周岗遗址位于湖南澧县澧东乡,澧阳平原偏西部,在建的东常高速从遗址西侧穿过。为配合公路建设,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考古队于2009年冬季开始对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遗址总面积达12万平方米,高速公路穿过的地方占4000多平方米,目前已发掘2300平方米。在遗址西部揭示出了石家河文化时期的栅栏、杆栏式建筑群以及屈家岭文化时期成组的灰坑等一批重要遗存;今年3月到7月,又揭示出了一大批隶属汤家岗、大溪、屈家岭和石家河四个文化时期的新石器时代遗存,除大量陶器、石器等遗物外,最重要的是揭示出了该遗址的一段环壕与大溪时期的宗教遗迹以及疑似石家河、屈家岭文化时期古代水田遗迹。“大溪时期宗教遗迹包括一人工筑就的土台及台面上的一批兽骨坑。土台位于遗址西北角,以较纯净的灰白色淤泥筑就。”据赵亚锋介绍,优周岗遗址……[详细]
夹山寺森林公园
  夹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湖南省石门县城东南八公里处,因境内东西双峰对峙、南北一道中通而得名“夹山”。森林公园规划区域面积1530公顷,现经营面积740公顷,森林覆盖率90%以上,园内群峦叠翠、万木峥嵘,空气清新、环境幽雅,以人文历史悠久,自然风光秀美成为江南名胜,是邑郊园型森林公园,2014年被评为“中国AAAA级旅游区”。森林公园规划区域面积1530公顷,现经营面积740公顷,夹山森林风光宜人,峰谷相间的低山丘陵地貌和自然条件适宜多种林木生长,加上长期封禁造育有效保护,形成了今日夹山苍翠的森林植被和冬暖夏凉的小气候,森林覆盖率达96%以上,呈现多种林相景观。园内群峦叠翠、万木争荣、环境幽静,空气清新,集闯王陵园、佛教圣地、茶道源头、森林风光于一体,北通三峡,南系桃花源,东临洞庭湖,西接武陵源,……[详细]
泰和合茶号
  位于壶瓶山市集中心、渫水南岸、略显沧桑的清代晚期两层砖木结构的民间建筑,就是因生产“宜红茶”名扬海外的泰和合茶号,2011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泰和合茶号由被誉为晚清湖广第一茶商的卢次伦创建。他生于清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广东中山县人。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他到湘鄂两省交界的石门南北镇附近的九台山开采铜矿,后因发生产权纠纷而停产,一次偶然机会,他品尝到了当地的白毛尖,决定留在这里开办茶厂,还专门从安徽祁门聘请制茶师傅,将白茶改良为红茶,将红茶外销到英美及俄国,赚取外汇振兴民族经济。茶号于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春建成。据台湾吴恭亮所著《卢次伦传》记载:卢次伦将厂址选在此,是因这里紧临渫水,便于停船装运。他还专门从安徽祁门请来建筑设计人员,花费几千两银……[详细]
马栏嘴遗址
  马栏嘴遗址位于汉寿县百禄桥镇百禄桥村,属新石器时代,分布面积近2500平方米,文化堆积约1.2米,采集有石斧和陶片,而陶片有红衣黑陶、夹砂红陶和灰陶,其文饰有刻划纹、戳印纹、剔刺纹、绳纹等,器型有盆、罐和鼎等,属典型的大溪文化遗址。该遗址于1987年在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中被发现,1997年被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初步认定百禄桥马栏嘴遗址为新石器时代大溪文化聚落遗址,距今5600至6500多年,是迄今为止汉寿县发现面积最大、文化堆积较厚、遗址面貌较完整的一处远古遗址。另外,在遗址的上层还挖出了东周时期的祭祀坑,出土了大量较完整的东周陶器,为进一步研究东周时期人类活动、生产及水文信息提供了更为详实的实物资料。马栏嘴遗址是湘西北乃至湖南省一处十分重要的文化遗址。国家文物局主编的《中国文……[详细]
庙山寺院
  庙山寺院座落在临澧县县城南侧,东依庙山,北临同欢水库,西接太浮山,南望常德城,紧邻207国道。  寺院以自古就被人们视为龙穴风水宝地,曾有不少达官贵人在此下葬的庙山为缘头,建成占地50余亩、工程总投资1200万元、能容纳4万穴位的集休闲区(休息大厅、商场、餐厅)、管理区(电脑管理中心:展示先人生年、族谱、音像资料)、祭祖区(三圣宝殿)、安息区(高约40余米的九层骨灰存放主塔)为一体的陵园景观。  寺院四周风景优美,林木茂密,环境宜人,是春天游人踏青。郊游的理想场所。步入其中,小桥流水,亭台楼阁,花团锦簇,使人耳目一新。站在寺院主塔,登高望远,观庙山景色,看水库鱼跃,县城尽收眼底,常德城若隐若现,令人心旷神抬。寺院整体建格既清秀飘逸,又神圣壮观。  庙山寺院脱离尘嚣,幽然静说,能澄静每个人的心……[详细]
常德铁幢
  常德铁幢座落于湖南省常德市滨湖公园内。常德铁幢原位于德山山麓乾明寺故寺的左侧,1979年1月迁到此处。铁幢是古代宗教特有的建筑物经幢。一般经幢用石头或木料建造而成,而这座经幢则是用白口生铁分段铸成的,十分罕见。铁幢的形式是仿木结构圆柱形,分12层,层与层之间挑出短檐,上小下大,形似塔状,故民间又称其为“铁塔”。幢身的下部铸有半身力士像和释迦牟尼的佛像,周围用金刚杵状花纹、连珠纹和虎、龙等动物图案作装饰花纹;中部铸有般若波罗蜜多心-,以及捐资造幢人的姓名、官职。全幢通高4米余,底部直径为0.9米,重1520.8公斤。幢底是红砂岩的石座,高1.42米,石座上装饰有多层花草图案,线条流畅,古朴而端庄。根据铁幢的造型、图案和铭文分析,以及近年的采样光谱测试,铁幢当是北宋的遗物,它对研究中国古代冶金史……[详细]
《提刑权府寺丞请开堂疏》碑
  《提刑权府寺丞请开堂疏》碑 时代为宋。位于湖南省常德市博物馆内。此碑雅丽勒之金石,以存佛教故事。 碑原存德山古乾明寺内,1979年经常德市人民政府批准迁至滨湖公园内,1994年再迁入常德市博物馆内。宋碑原在的古乾明寺始建于唐代,之后历经修复,1943年常德抗战中毁于兵燹。1958年残余建筑被拆除,只留下宋碑。《提刑权府寺丞请开堂疏》碑长198厘米,宽126厘米,厚13厘米,碑质砂岩。宋绍定元年(1228)创立,正面碑额为阴刻楷书“提刑权府寺丞请开堂疏”。碑四周阴刻纹饰。碑字体楷书,工整秀丽。碑文记载寺庙开堂和僧徒受戒的内容。碑阴列举寺庙的田产数目。落款为“提点刑狱兼常德知府林”。据《职官表》考证,碑文为当时常德知府林中文撰写。此碑对宋代佛教和寺庙土地占有制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详细]
伞顶盖遗址
  伞顶盖遗址位于湖南省临澧县佘市桥镇荷花村(原长湖村)官岭组,东距临澧县城约13公里。遗址地处西洞庭盆地中心冲积湖平原南部外缘的丘岗台地构造-沉积地貌区,海拔110米。属于澧水南部一级支流的道水河在遗址北部约1.5公里处蜿蜒而过。湘西北澧水流域是湖南旧石器发现和发掘最早的区域,也是湖南及华南地区旧石器遗址的最集中分布区之一。历年来,这里发现旧石器遗址超过百处,但经过正式发掘的仅10处左右,绝大多数石制品系调查采集所得,较严重地限制了对这一区域旧石器文化的全面、科学和深入的认识。2011年,在进行的澧水流域旧石器短期专题调查中,于支流道水流域新发现数量丰富的旧石器地点群,显示这一流域河谷两侧的丘岗地带是更新世时期古人类密集活动的活跃区,调查发现石制品反映的石工业也具有一些新的面貌特征。2019年……[详细]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澧县西五区苏维埃政府旧址
  澧县西五区苏维埃政府驻地旧址位于今甘溪滩镇古北村。1928年上半年,红四军湘鄂第三游击司令部二团三营转战到澧,以澧县西北山区为基地,与中共澧县县委共同在东门、甘溪、火连坡、闸口一带恢复团(乡)农民协会,组建发展地方武装,开展土地革命,逐渐形成澧县西北山区红色割据区域。1929年5月成立西五区苏维埃政府,三营营长皮楚卿任主席。西五区与西六区、西七区成为澧县连结成片、坚持最久的红色区域,一直坚持到1935年底。澧县西五区苏维埃政府驻地旧址现存有街道(古堰头老街),街道两侧尚存6栋11间,为当时征兵、办公所使用过的商铺民居。系砖木结构。存有后堂及左右厢房,损坏较严重。2021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西至古堰头郭家湾村道处,南至游业佳房屋处,北至汤绪刚房屋处,东至古堰十组公路处。建设控……[详细]
50、宋玉庙
宋玉庙
  唐文宗太和二年(公元828年),澧州诗人李群玉从洛阳参加制考落第归来,他决心以屈宋为师,痛饮读楚骚,抒发其“巴歌掩白雪”之愤。一日,他来到澧阳郡长乐乡浴溪河边宋玉墓(今临澧县望城乡看花村)拜祀宋玉。同时发起修复宋玉墓,并在宋玉城东门外修建宋玉庙。公元1884年(清咸丰四年),安福大财主蒋光业之侄蒋明试捐巨资进行为期二年的大规模整修和扩建。修复后的宋玉庙占地约15亩,分为三进,内塑宋玉像,悬挂一口高一丈有余的铁钟。自唐至清,宋玉庙香火旺盛,游人不断。不少文人骚客前来拜祀,在此留下华章。兹录清道员蒋徽陶《谒宋玉庙七律一首》:“雄才自者擅骚坛,痛我迟来兴欲阑。驻马频瞻新庙貌,入门犹见古衣冠”。解放初至70年代在宋玉庙内开办宋玉学校,70年代中期宋玉庙全部被拆,搬至宋玉城北门外,建成现在的宋玉小学。……[详细]
古大同寺
  古大同寺时代为清。位于湖南省津市市猫儿岭北麓,古大同寺相传为九祖道场,具有一定历史、宗教研究价值。据《岳州隆兴寺志》载:寺始建于唐文宗太和年间(828—840),后屡毁屡建,最后于光绪五年至九年(1879—1883)重修庙宇,开垦寺田,又复旧观。文革期间,,寺遭破坏,现存建筑为前殿和大殿及两侧厢房等。大殿,单檐硬山瓦顶,,脊饰葫芦宝瓶,两山侧和后墙为砖砌白粉壁,山墙前后为马头墙,前面为可开启的大门。殿内位梁架结构,面阔5间,宽21.3米,进深13.2米,各间相通,殿内有26根立柱,大殿通高8.4米,上覆小青瓦。大殿正中原供如来佛像,两侧分列十八罗汉,前面两的有钟、鼓楼。前殿结构与大雄宝殿相似,前为山门,殿堂小于大殿,各间以板壁相隔,,通宽18.1米,深11.2米,高7.1米,中梁上有“清嘉庆……[详细]
桃源周家岗遗址
  周家岗遗址位于剪市镇白鳞洲村周家岗台地上。距县城西南15公里,与桃花源水府阁隔河相望。白鳞洲四面环水,浮现江中,俨然-颗翡翠明珠镶嵌沅水之中。潇湘八景之“渔村夕照”即指此处。昔人曾用“日有千人拱手;夜有万灯照明”描绘渔民捕鱼景象。遗址座落在白鳞洲周家岗台地上。1985年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发现,属新石器时代大溪文化遗址,距今6000年左右。遗址表土为耕作层,文化层呈灰褐色砂土,采集标本有磨制石锛、石斧、石球、陶网坠、陶罐等。陶系以泥质红陶为主,兼有彩陶。陶器上饰以水波纹、人字形纹、条带纹、印纹等作装饰,纹饰图案充满生活气息。2011年10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试掘,遗址分墓葬区、石器加工区等,出土器物打制石器,磨制石器,器型有石璜、陶釜等。反映了古代先民“依水而居,逐鱼而生”的生活环……[详细]
虎爪山遗址
  时代:石器时代虎爪山遗址,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津市市,是旧石器时代的古遗址,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虎爪山遗址面积1万平方米。石制品出于距地表2米左右的第四纪网纹红土层中。1988年调查发现,同年5月发掘60平方米,出土石制品7件。1994年至1997年初,在砖厂取土过程中又采集石制品及石料126件。石制品有石核、石片和石球三大类。石器有石片石器和砾石石器,器形有砍斫器、切割器、刮削器、尖状器、薄刃斧、石球、石锤等。此遗址总体上属华南砾石石器文化传统,因其有一批特色鲜明的砾石砍斫器——砾石尖状器,而又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故称为“澧水文化类群”。虎爪山遗址旧石器出土澧水右岸三四级阶地网纹红土中,地质时代为中更世早中期,文化时代为旧石器时代早期晚段。此为湖南省发现……[详细]
宋玉城城址
  宋玉城在离临澧县城3.5公里的望城乡宋玉村,为屈原弟子楚辞赋家宋玉在此居住而得名。面积约6平方公里,考古证实这是一座先秦古城。四周残留城墙高约4米,宽约5米,南北城门处发现有绳纹板瓦、简瓦,城区内可见遗物有战国晚期的泥质缸罐等。城址四周有护城河环绕,水面最宽处20米。城址临近道水,四周约10公里间,有多处大型楚墓群。城内西北角有《九辩书院》遗址,为清代中叶临澧大财主蒋明试捐建。城东门外100米处有宋玉庙遗址,再往东1000米处有宋玉在此观花的看花山,在1500米处的浴溪河边有宋玉墓,往西500米处有宋玉放舟的放舟湖。宋玉城兴建于战国,项羽曾在此驻兵多日。宋玉城是古安福县(今临澧县)外八景之一,自汉代起不少游人来此寻古探幽。并有古诗咏赞:“落日下荒城,残霞散文绮。行人访遗踪,独立斜阳里”。……[详细]
明荣定王墓
  明荣定王墓 时代为明。位于湖南省常德市德山山麓。此墓原有的8方圹志是研究明代物质文化的重要实物史料。 该墓为拱券式结构的砖室墓,分前后两室,墓宽17米,进深13米,高6米,封土堆高10.6米。前室韦享堂,置石案石椅。后室为寝宫,分3小室,每室1棺床,两小一大。墓主人为明宪宗朱见深后裔,荣恭王的儿子翌珍及其二妃李氏、杨氏合葬墓。朱翌珍生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死于万历四十年(1612),万历二十六年(1598)受封为荣定王。 墓及随葬器物早年被盗。20世纪50年代文物考古人员清理时,只有石案及圹志八方(1966年有四方被破坏)。此墓制庞大,建筑结构雄伟,石棺床雕刻纹饰精细,圹志楷书刚劲有力,为研究明代社会历史的实物史料。 1956年7月24日,湖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56、花瓦塔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花瓦塔
  花瓦塔 时代为宋。位于湖南省澧县宜万乡花瓦岗,此为省内现存最早的古塔建筑之一。 塔体单瘦,结构稳重坚实,并用黄沙泥作粘合剂,与岳阳慈氏塔极相似,应为宋代建筑,现寺毁塔存。塔为楼阁式建筑,除塔基外,主要用青砖砌筑,平面呈八面形,七级实心。塔身高22米,塔基高2.5米,直径6.1米,正北辟拱门,门高1.95米,宽0.9米,门道深1.05米,中有穹窿式藻井。一层底径5.5米,高3.2米,南北两面有假券门。二层以上逐层缩小,每层各面腰檐下均辟有佛龛。原供佛像,均已无存。塔身外壁转角处,均有倚柱,腰檐转角处的翘角作鸟翼形,上饰卷云纹,攒尖式塔顶。此塔从造型、用材、结构各方面考察,都具有宋代建筑的明显特征,故为一历史悠久的古塔建筑。 1983年10月10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编……[详细]
丁家岗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丁家岗遗址位于湖南澧县涔南乡东田堰村三组一处高出四周1米的台地上,四周水系环绕,北距鸡叫城遗址2公里,属澧阳平原腹心地带,遗址东西长约330米,南北宽约250米,总面积约66651平方米。1979年和2000年先后两次发掘,遗址文化内涵丰富,最早文化遗存可上溯到皂市下层文化,而后经历汤加岗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最晚为石家河文化,其中尤以汤加岗文化和大溪文化两个时期文化遗存保存最完整,最典型。先后发现了一批重要墓葬、、祭祀台、祭祀坑等遗迹现象。该遗址对了解新石器时代各种文化内涵的联系、文化分期序列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为探索早期人类原始社会文明及文明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实物证据。2002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详细]
八十垱遗址
  八十垱遗址新石器时代。位于湖南省澧县梦溪镇五福村,对研究新石器早期聚落形态、水稻栽培具有重要价值。1993-1997年,湖南省考古研究所对澧县八十垱遗址进行发掘。6次发掘面积达1200平方米,其主要堆积层属新石器时代彭头山文化,距今七八千年。遗址可分早、中、晚3期,早期范围超过3万平方米,晚期约200平方米。中期不足3万平方米,却是遗址最兴旺时期,突出标志是聚落环壕与围墙的开挖和堆筑,这样即形成日常活动圈,南北长约300米,东西最宽处160米。壕沟上宽约4米,下宽及深约2米,围墙底宽约5米,顶宽约2米,高1~2米。估计与防护、排水有关。墙内建筑遗址有半地穴式、地面式、干栏式和台基式,内有灶坑。墓葬有100余座。有方形、长方形、圆筒形等,随葬品以陶器为主,在古河道的黑色淤泥中,有数十种植物种子……[详细]
常德笔架城
  笔架城,位于笔架城石柜之上,南临沅江主河道,北为常德市防洪大堤(现为常德诗墙,再北为沅安大道,东为武陵阁及能往常德火车站的武陵大道,往北是现在的育英小学,而育英小学乃明清常德文庙故址,笔架城是府学文庙内的附属建筑,现府学文庙均已被毁,笔架城为仅存。关于笔架城的始建年代目前尚无定论,有说为元代,但大部分人认为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但在《嘉靖常德府志》中无记,在清代的武陵县志等史籍中才有记载笔架城,为五垛并列锥形墙构成,架高为3.15米,两翼稍低为2.75米,再往两翼又低为2.35米,底部总长9.06米,由青砖砌叠,石灰砂浆勾链筑成。2007年又用明代青砖予以重建。2011年被列入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外墙墙基为起点,四向各至30米处。建设控制地带:四向各至保护范围外20米处。……[详细]
白云屋桥
  白云屋桥白云山海拔394.4米,孤峰矗立,形如旗帜,常有白云缭绕笼罩山顶,故名白云山。山南麓溪沟有一屋桥,即有名的白云桥,或称白云屋桥。该桥是连接皂市至磺厂进入慈利县境的古要道,建于清嘉庆年间。桥上木屋用优质杉木构成,小青瓦屋顶,格调高雅,坚固耐久,美观大方,别具风韵,至今完好无损。桥中间为走道,桥内两边设有木质长凳供行人在此歇脚,避风避雨又遮阳,故又名风雨桥。这桥也是当地人劳作后疲惫的身心彻底放松的天堂。特别是在炎炎夏日里,一天辛苦劳作后,或几人一堆在桥上唠呱着乐事,或躺在桥上的长凳上,让流水蛙声响在耳旁,让小溪的山风凉气吹在身上,让丰收的喜悦融进自己的梦中,莫不惬意。贺龙元帅率领红军曾多次通过此桥,因此又名红军桥,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地也因此得名白云桥,曾一度名叫白云桥乡,现名白云乡。……[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