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 > 常德市旅游

常德市文物古迹介绍

澧县多安桥
  多安桥位于澧县澧阳镇东侧。桥为石质连拱结构,建在澹水河上,始建于雍正年间。乾隆49年(1784年)绅士彭宗粮等倡议修石桥,因多次被洪水冲毁,桥未建成。后至嘉庆24年(1819年)州守道多赉、州牧安佩莲就其址建石拱桥,并于次年竣工。当时澧州人民为了纪念多赉和安佩莲两位大人,将此石拱桥命名为多安桥。多安桥全长198米(包括引桥),宽8.7米,共11孔。中间石拱跨径约15米,高约10米,其余两边孔跨直径与高度递减。拱桥石礅成舟形,并从下往上呈台阶内收,形成梯型尖状。原桥面两侧置有石检坪,中部建有亭阁,两端各有石牌房一座。1935年,贺龙率部攻打澧州城,为了堵绝敌军退路,将桥中炸毁一孔,1950年按原桥进行修复。该桥规模雄伟,古朴,建筑风格特别,具有很高的建筑艺术价值。2019年10月7日,多安桥入……[详细]
邹家山遗址
  邹家山遗址 新石器时代。位于湖南省临澧县九里乡邱桥村,遗址对于研究澧水中游地区楚文化的发展渊源具有重要意义。 遗址于1984年全省文物普查中发现,长300米,宽60米,约18000平方米,就已采集遗址剖面出土的陶片及文化层观察,下层的双耳绳纹釜、镂孔圈足盘、红陶折沿釜,均系大溪文化时期的器物。另外的器形有双腹豆、盆、鼎、高足杯等,系屈家岭文化。上层有泥质灰陶鬲、罐、陶鬹等,为龙山时期的文化。再上层还有大量的东周遗物。该遗址叠压有3个时期的古文化层,且文化遗物极为丰富。就其历史演变过程以及历史、科学、艺术价值而论,它对研究澧水中游地区的古文化,尤其是楚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996年1月4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编号51-6。……[详细]
澧浦楼(八方楼)
  澧浦楼又名遇仙楼、八方楼,位于湖南澧县县城东南隅城垣上(今澧县城关中学北校区内),建于南宋乾道年间(1165——1173)。系三层木架结构建筑,平面呈八角形,全高20米,底径14.17米,由24根圆柱支撑。粱枋雕龙、凤、花草图案。楼顶为三重檐攒顶式,布绿色琉璃瓦,顶端置葫芦瓶宝顶,每层檐转折处翼角高翘。内置旋状木梯,游人拾级而上,可揽澧城风光。据《直隶澧州志》记载:相传南宋乾道年间,太守乔逊在此遇见吕洞宾,便建八方楼,在楼西沧堰之上相应建有遇仙桥。八方楼平面呈八角形,系三层木架结构建筑,内置旋状木梯,楼顶为三重檐攒顶式,布绿色琉璃瓦,顶端置葫芦瓶宝顶。景区地址:湖南省常德市澧县澧州路乘车线路:在常德市内乘大巴至澧县再转小巴前往景区……[详细]
彭头山遗址
  彭头山遗址新石器文化早期。位于湖南省澧县,此为长沙中游地区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彭头山遗址是澧县文物考古人员于1985年开始的文物普查中发现的,同类遗址尚有十余处。1988年11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进行了发掘。遗址在澧水北岸低于50米的山岗上。此次发掘共开探方15个,探沟两个,揭露面积约400平方米,主要清理了新石器早期灰坑15个,墓葬18座,柱洞24个,灶两个,居住面残迹1处。早期文化的文化层较薄,仅0.6—0.8米,但包涵物比较丰富。早期灰坑有圆形、椭圆形、锅底状、盆底状及不规则状。柱洞为圆形、椭圆形,一般直径为0.5~0.6米,残深0.4~0.5米,底部有较厚的木炭层。墓葬有长形、圆形、椭圆形、勺形等多种。人骨架无存,葬式不清。随葬品有陶器、少量打制石器……[详细]
鲁家山遗址
  鲁家山遗址系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新发现的文物点,位于澧县涔南乡文家村十组一高出四周约1——1.5米的台地上,西南距澧县县城约9公里。西北约0.8公里处为鸡叫城遗址,西南200米处郭家油榨遗址。遗址分布范围呈椭圆形,全为棉田,东西长约130米,南北宽约85米,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遗址东、南、北三面被宽约10米的鲁家山堰环绕,西部有一宽约25米豁口与外相连。灰白色文化层,厚约1米,土质松软,距地表深约0.5米,并采集有夹砂红陶、泥质灰陶等石家河时期的陶片。该遗址保存完整,晚期人类破坏较少,遗址对了解澧阳平原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分期序列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为探索早期人类原始社会文明及文明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实物证据。……[详细]
鸡叫城遗址
  鸡叫城遗址,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澧县,是新石器时代的古遗址,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处垣壑尚存,相传有仙人夜间筑城,鸡叫而成,故名鸡叫城。城呈圆形,东西长约480米,南北宽约460米,总面积约22万平方米。1997年于西城墙探沟内发现龙山时期陶片,专家认为此系屈家岭文化中、晚期的古城(距今5200~4000年),陆续使用到龙山时期。1998年,发掘190平方米,墙体地层关系可分为七层,底层发现了屈家岭文化晚期居住遗址,柱洞密而小,一般直径15-20厘米,深度在20~30厘米。鸡叫城文化内涵丰富,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此一大型聚落遗址,对研究原始社会发展和国家起源提供了实物证据。相传有仙人夜间筑城,鸡叫而成,故名鸡叫城。此处垣壑尚存,城呈圆形,东西长约4……[详细]
白龙泉汉墓群
  白龙泉汉墓群位于津市市区以南约5公里的新洲镇,石子岭东南麓,肖家湖以西,与雷家湾墓群隔湖相望,又与石子岭墓群绕山相接。该墓地于1986年在全省文物普查工作中调查发现。1992年配合湘北公路建设,在肖家湖西岸及山坡上清理两汉时期墓葬数十座,出土各类文物数百件。其中肖家湖17号西汉墓出土青铜礼器两套和精美的釉陶器数件。特别是该墓地东汉墓葬较密集,墓葬规格、形制较高。现沿石子岭南麓至山峪洼地还分布有三座较大封土堆。该墓地是迄今为止澧水中下游流域发现的两汉墓葬分布最密集,规格最高的墓地。如此密集和规格的两汉墓地也印证了新洲古城在两汉时期曾一度作为澧阳县治所在。为研究澧水中下游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地理变迁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详细]
丁玲故居
  玲故居位于临澧县佘市桥镇蒋家村,距离临澧县城8公里。丁玲出生于湖南省临澧县佘市桥镇黑胡子冲(现蒋家村),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革命家,其文学作品和革命精神影响深远。其长篇著作《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荣获“斯大林文艺奖”,毛泽东同志曾亲笔写下《临江仙赠丁玲》词,高度评价她“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2015年6月以来,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临澧县启动丁玲故居景区建设,该景区以打造名人故里、创作基地、精神家园为目标,主要包括丁玲故居、丁玲文学创作基地、文学会馆、景区道路、停车场和园林建设,核心区域50亩,整体区域500亩,总投资1.5亿元。2019年,丁玲故居被批准为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汤家岗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汤家岗遗址,位于湖南省常德市安乡县,是新石器时代的古遗址,考古研究所在安乡县汤家岗遗址发现距今6000年左右的环壕土围。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早期灰坑0土一件陶塑猴头,刻出眼、鼻孔和嘴,吻部和眉骨均明显突出,为原始社会的艺术品。中期有灰坑9个,墓葬2座。中期石器有斧、弹丸、敲砸器、打磨器等。陶器中夹砂红陶增加,泥质酱褐胎黑皮陶减少,出现少量泥质灰陶。彩陶数量略有增加,出现了红陶白衣上绘红、褐彩的,图案有点线纹、网纹、旋涡纹、波状纹等,其它装饰方法有印纹、刻划纹和拍印纹饰。器类有圜底器和圈足器,计有罐、釜、碗、钵、盘、豆、器盖、器垫主器座等。……[详细]
安乡观音寺
  安乡观音寺地处常德市安乡县城老城区,原名观音阁,始建于唐,五殿一阁,壮丽威仪,历数朝代,几阅沧桑。今幸蒙盛世,尧天舜日,犹喜改革开放,宗教政策落实,观音寺于1994年进入筹措修复期。1999年4月18日,当代高僧宝昙大和尚主持了大雄宝殿落成既佛像开光典礼,千年古刹观音寺自此揭开了-利生新的一页。缘于佛教净化人心、祥和社会、提升道德、造福大众的巨大功用,安乡观音寺以其独有的灵气、普度众生的慈悲声名远播,吸引了本地及周边县市众多护法居士和善男信女。寺院晨钟暮鼓,终日香火不断,是为湘北佛教重地,城市宗教文明亮点。景区地址:湖南省常德市安乡县城关镇驿马街乘车线路:在常德乘大巴至安乡县至转小巴前往……[详细]
白马湖抗战碉堡
  白马湖抗战碉堡属常德会战碉堡群,位于武陵区三岔路办事处长家山社区,现湖南文理学院体育馆西侧。 白马湖抗战碉堡是1943年中日常德会战国民党陆军74军57师保卫常德,防守西郊白马湖通往桃源,临澧一线的外围重要防御。碉堡系采用当时同盟国援助的高标号水泥掺以碎石浇注而成,受弹面厚度为50—80厘米,该碉堡及周围的防御调入为57师,170团邓鸿钧营部分官兵据守。在日军进犯常德的过程中,守军几乎全部伤亡, 但给日寇以重大的杀伤,为保卫常德赢得了时间。现碉堡的入孔被封,射孔在原战争中被破坏,堡体已破成四大块,只有西部保存最完整。 白马湖抗战碉堡于2011年1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津市苏维埃政府旧址(益泰绸布庄)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津市苏维埃政府旧址(益泰绸布庄)其濒临澧水码头,在民国时期属于津市码头最繁华地段。“益泰绸布庄”系20世纪20年代初建成。益泰绸布庄整体建筑风格具有中西结合近现代建筑风格。分为南北两栋,建筑保存状况良好。益泰绸布庄原名“怡和洋行”,由英国人经营销售茶叶、绸缎、砂糖、煤油、五金等产品。“怡和洋行”是湖北鹤峰、湖南石门等地“宜红茶”运往汉口,经“万里茶道”远销英国、俄罗斯的经销商,也称“津庄”。后更名为“益泰绸布庄”。益泰绸布庄是津市仅存的一处革命旧址,是津市目前保存较好的民国时期的代表性建筑,同时对研究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革命史和万里茶道茶文化传播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2019年,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津市苏维埃政府旧址(益泰绸布庄)被批准为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详细]
唐林遗址
  唐林遗址位于湖南省常德市西洞庭管理区祝丰镇唐林村北,西南距常德市约50公里,南距西洞庭管理区约3公里。遗址南接杭瑞高速,北近白芷湖,东距澧水约12公里。遗址所在地为平原地貌,周围河网、池塘、湖泊密布,水系发达,地表种植观赏树木、橘树及农作物等。2010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该遗址,2012年定为常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3月,当地村民在遗址西部修建鱼塘,挖出大量新石器晚期石家河文化和西周、宋元时期的遗物,对遗址造成破坏,2016年4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后,对该遗址开展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2019年3月,唐林遗址入选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星星遗址
  星星遗址位于澧县垱市镇星星村一处高出四周约1.5米小台地上,南距城头山遗址约4公里,属澧阳平原西北部地带,台地形状呈长方形,东西宽约200米,南北长约245米,总面积约47119平方米,遗址北、南、西部均为水系围绕。遗址文化层堆积厚约2米,分别为屈家岭、石家河和商周时期堆积。采集屈家岭文化陶片有泥质灰陶、黑皮陶等,器形有碗、罐、杯、甑等,石家河文化陶片有泥质橙红陶、灰陶等,纹饰有篮纹、方格纹等,器形有釜、豆、罐等,商周时期陶片有夹砂红陶、灰陶等,纹饰有凸楞纹、短弦纹、回纹、绳纹等,可辨鬲、豆、罐等。遗址为研究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及商周文化聚落分布,区域类型,文化谱系提供了重要资料。……[详细]
皂市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至商、周皂市商代遗址位于石门县皂市镇石坪村5组,距县城18公里,遗址在渫水北岸,高出河床5-6米的台地上,面积约70000平方米。1959年省博物馆进行文物调查时发现。当即进行了小面积试掘,证明是一处遗物相当丰富的商代文化遗址。1977年底至1978年初进行了正式发掘,1981年第2次发掘,2001年进行了第3次大规模的发掘,前两次发掘面积1300平方米,第3次发掘面积1200平方米,3次发掘面积共2500平方米。文化层厚1-2米不等。遗址分布区的东、西两头包含有新石器时代、商、东周三个时期的文化堆积,商文化层堆积较厚,遗物较丰富,个别探方有商周之际的文化遗存。1977-1978年发掘时,曾发现沾有铜渣的红烧土块。1980年发掘时,发现有熔铜炉,在炉旁留有大块的铜渣和2件石范……[详细]
条头岗遗址
  条头岗遗址位于临澧县佘市桥镇桃花村,发掘面积30平方米,面积不大但出土了各类石制品约6000件,较为清楚地展示了该遗址是一处石器制造场遗迹。条头岗如此密集的石器分布在湖南以往未曾发现过,出土的大量石片在国内并不多见,而且首次在南方地区出土了大量石叶,表明当时人们的石器制作技术较以前更为成熟,为认识湖南地区旧石器晚期的石器工业增加了重要资料。条头岗遗址反映出一种新的考古学文化类型——“条头岗文化”。2012年3月2日,国家文物信息网公布了201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候选名单,湖南临澧道水河条头岗旧石器遗址入选。2019年3月,条头岗遗址入选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77、药山寺
药山寺
  药山寺位于新洲以南的棠华乡药山,原名慈云寺,始建于唐初,相传曾有唐“尉迟敬德督建”石碑。唐贞元至太和年间(785—840),续有扩建,殿宇雄伟,有大佛殿、戏台等20多进,长约一公里,俗传“跑马关山门”。唐高僧惟俨于德宗贞元年间从衡山移居药山寺,一时禅风大振。周围百公里的官吏均到此参拜,并赋诗留墨,惜多失散。后药山寺损后修,修后损。1983年以来,日本佛教界权威人士四次组成寻根参拜团到药山寺参拜。惟俨圆寂后,葬于药山,墓塔名化城,唐伸撰碑铭。碑、塔年久湮灭,明崇贞十三年重修,墓碑尚存。遗址有一座明代大铁钟和古樟,罗汉松多株。现辟为重点佛教场所,列入国家重点寺庙。……[详细]
郑洞国墓
  抗日名将郑洞国将军墓位于石门县夹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夹山寺村民居委会东侧,坐北朝南,墓地占地1亩多,全部用灰色、白色和黑色的汉白玉建成,墓冢为方形,墓碑顶端刻有缠枝花纹,墓前有石灯点缀,墓地和台阶两侧种有柏树和樟树。墓地入口处立有石门县委、县政府所制大理石碑,一面刻“抗日名将郑洞国将军墓址”,另一面刻生平简介。墓于2006年3月建成,并于2006年清明节举行了骨灰安葬仪式。2011年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墓地上高悬两幅挽联:将军名垂抗日史;猛士魂唱大风歌。乘清风明月英雄魂兮归故里;忆铁马金戈将军威哉写春秋。……[详细]
竹田湖商代墓地
  竹田湖商代墓地位于津市监狱四大队的一处台地上,是一处商代晚期墓地。1990年9月农场修建安全台时从淤泥下部深处挖出M1,出土铜觚、铜爵各一件,青铜器上饰饕餮纹、云雷纹等精美纹饰,造型和风格具有典型的中原商文化晚期风格,在墓葬填土中还发现有陶片。该墓地发现的商墓是湖南发现的第一座商代铜器墓。墓0-土的青铜器风格与中原地区同时期同类器一致,其组合形式也是中原商墓最基本的组合形式。竹田湖商代墓地对于研究商代文化对南方的影响,以及湘西北地区在我国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都有重要价值。2019年3月,竹田湖商代墓地入选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十里岗遗址
  十里岗遗址为旧石器向新石器时代过渡期。位于湖南省澧县东北十里岗上,为旧石器向新石器过渡阶段的遗存。此遗址在澧阳平原中部一连续的小山岗上,于2000年冬发掘,文化层堆积60~70厘米,属石器制作场。出土物有四类:砾石、燧石、石英与赤铁矿石。砾石类多工具锤与石片石器,燧石与石英类多石核与刮削器,器形细小。赤铁矿石作用不详,可能与制作石器的某些宗教习俗有关。目前,与该遗址石器群组合类似的地点在省内非常少见。在文化层土样中,发现水稻硅质体,这是我国最古老的水稻遗存,为探索稻作农业起源的时间、地点提供了难得的资料。目前发现文化遗物的面积约4万平方米,是我省乃至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以前规模最大的遗址,对探索人类聚落的起源也具有重要意义。2002年5月19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