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 > 邵阳市旅游

邵阳市文物古迹介绍

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
  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位于邵阳市邵阳县塘田市镇对河村夫夷河畔(原邵阳县第四中学)。1938年夏,中共湖南省委为了在湘西南山区开辟抗日根据地,时任湖南省文化界抗敌后援会研究部主任吕振羽受党组织委派,在塘田市创办塘田战时讲学院,旨在培养抗日军政干部。吕振羽(1900—1980),湖南邵阳金称市镇溪田村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卢沟桥事变后,奉命回湘组织湖南文化抗敌后援会,任常务理事和研究部主任。1938年夏,中共湖南省工委派遣吕振羽回家乡创办塘田战时讲学院,邀请国民政府-副院长覃振挂名任院长,吕振羽任副院长兼党代表,主持实际院务。学院于1938年6月开始筹备,9月开学,分研究班和预备班二级,其专修课不同,其中“中国革命运动史”、“抗日战争讲座”、“战时防护”、“军事训练”等为二级学员共修。为动员……[详细]
武冈古城
  自古享有“黔巫要冲”之誉的武冈,位于湖南省西南部,资水上游,雪峰山东麓、南岭山脉北缘,地处邵阳市西南五县中心,属祁邵丘陵区,三面环山,中部为连片溪谷平原。境内一般海拔300—500米,年平均气温16.6℃,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北纬26°32′42″—27°02′09″,东经110°25′26″—111°01′58″。总面积1549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0.73%。辖8镇9乡,4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81万人。武冈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的先祖就在此繁衍生息。汉文、景帝年间(公元前179—141年)置武冈县,属长沙郡,有长沙西汉墓出土的官印“武冈长印”为据。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封长沙定王之子刘遂为都梁侯国敬侯,置都梁侯国,治址在今城东七里桥,历131年。宋徽宗崇宁五年(……[详细]
城步文昌阁
  文昌阁在儒林镇十里河文化园。建于清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原供有“文昌帝君”。阁为砖木结构,分三层十六柱构成,每层四角均为四柱,各有交叉挑枋负重檐角和阁顶。底基长宽均为八米,各层依次缩小,成方形宝塔状。层层翘角飞檐,脊背彩绘粉饰。阁顶四面倒水,中有球状尖顶。下层周围砖墙,南有大门,门上挂有文昌0匾。上两层为木柱板壁,绘花草虫鱼,中嵌雕花窗格,具有浓郁的侗族建筑风格。……[详细]
黄桑营遗址
  明代嘉请二十一年(1542)设江口堡(黄桑坪原名江口),筑城六十丈,高一丈五尺,厚一丈。进入清代后,为了解决众多部队的给养,全县改行军屯制度,屯田2839亩。顺治十八年(1661),为进一步适应军情需要,军屯改民屯,使驻军更加军事化。雍正六年(1728)废堡升营,设游击、守备各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和外委把总各四员、巴战守兵542名,营辖全县八个哨堡,设东南西北四条烽火台线路加强军事联络,并在营房对河增设校场一处。康熙三十六年(1697),屯田增至18297亩。乾隆五年(1740),朝迁组织两粤、湖广、云南、贵州五省官兵15000人残酷镇压了以绥宁苗民粟贤宇(黄桑坪界溪地龙家溪人)为首的绥宁、城步、义宁农民起义之后,在绥宁又增设五个民堡,增设屯田1207亩。直至民国五年(1916),黄桑营方才……[详细]
洞口文昌塔
  文昌塔时代为清。位于湖南省洞口县城关镇。文昌塔雄伟壮观,堪称古塔建筑艺术的完美力作。文昌塔始建于清同治元年(1862),同治六年(1868)竣工,光绪四年(1878)刊碑记事。文昌塔为楼阁式砖塔,七级八方,八角攒尖顶,塔刹为铁葫芦宝瓶,通高41米。塔基以条形青石砌筑;边长4.67米,周约37米,高1.7米。塔身七层,每层有门、窗和叠涩式塔檐,檐边饰山水人物等彩画。1至6层檐面盖小青瓦,塔顶盖铁瓦。每层塔檐有8个鳌鱼翘角系铁铃,风吹铃响,清音远扬。一层门上以青砖筑牌科墙门,重檐翘角,叠涩式檐口。门额石匾为“依日月光”。门联曰:“碧水环流地疑蓬岛,青云直上人在琼宵”。塔内有两条通道螺旋而上直至顶层,层层阁室内皆有神龛。二层塔心室地面阴刻双鱼图。三层以上塔室窿顶和甬巷、门巷等处,皆彩绘人物花鸟、双……[详细]
宝庆石城墙(宝庆府古城墙)
  宝庆府古城墙位于邵阳市大祥区资江南路,系宝城古城的北城墙,它巍峨矗立在资水之湄,成为资江文化休闲街上一道最为醒目的景观。滔滔不尽的资江水和邵水,紧倚城墙而走。荡水而立的古城墙,盘旋灵动,古韵犹在,并无寂寞之感。古城墙外侧由青砖或红砂石包砌,墙体古朴,墙砖斑驳陆离,尽显两千多年的沧桑变化。一、宝庆府古城墙承传着邵阳2000多年的历史信息(一)、邵阳2000多年以来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宝庆府古城,即汉初(公元前206年起)昭陵县古城,三国吴宝鼎元年(266年)所置昭陵郡亦治此。晋邵陵县、邵陵郡治,隋末到唐初的建州、南梁州,唐至北宋时期邵州皆治此,南宋至清朝末年的宝庆府(其中元代称为宝庆路总管府)均治此。民国时期的湖南省第六行政督察公署(又称邵阳专员公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邵阳地区专员公署、……[详细]
武冈文庙
  武冈文庙位于武冈市都梁路市文化馆内,据清光绪二年(1876)《武冈志·艺文志》载:武冈文庙始建于北宋崇宁五年(1106),由武冈学正陈沂实主持修建大成殿,原址在宣恩门外(今市药材公司内);南宋绍兴八年(1138)迁至今址;淳熙二年(1175),知军王可大撤而新建;嘉泰元年(1201),提刑陆世良重修。元末毁于兵事。明洪武三年(1370)在原地重建;天顺元年(1457),巡抚王俭、总兵李震、巡按御史龚谦、布政使岳陵、学正陶永等捐资重修,并增建明伦堂、泮池及新塑贤像等。清雍正元年(1723),郡伯郑东里复迁回原址,并增建魁星阁、学正署等建筑。现存建筑为道光十五年(1835)学政张力兴等重修。前庑檐下尚存镌有“道光十五年丙申月庚子日庚时修建”等字样的石碑1块。武冈文庙现存建筑应为道光十五年(183……[详细]
邓小平征战绥宁指挥所旧址
  邓小平征战绥宁指挥所旧址位于邵阳市绥宁县寨市苗族侗族乡西进街居委会龙家祠堂。1930年10月,邓小平、李明瑞、张云逸等率领红7军主力从广西河池出发,转战桂黔湘边境,并相继向中央苏区转移。12月中旬,为获取补给,红7军在桂北重镇长安与桂敌白崇禧部激战七昼夜,伤亡500余人。为保存实力,红7军主动撤出战斗,向湘桂边境敌军实力相当薄弱的绥宁进军,并于12月20日进至绥宁南部的陇城、双江(两地今已划隶通道侗族自治县)等地。接着,兵分两路,向绥宁县城寨市奔袭。主力由双江经下乡、临口、小水(以上几地今已划隶通道侗族自治县)、多龙、大冻桥进抵寨市;一部兵力担任侧翼掩护,由双江经箐芜洲、溪口、杉木桥(以上几地今已划隶通道侗族自治县)、天堂界、大冻桥抵达寨市。两路人马会合后,即于21日凌晨向驻守绥宁县城的县保……[详细]
双清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旧址
  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旧址,位于邵阳市双清区昭陵西路两路口28号。八路军驻湘通讯处,又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驻湘通讯处,原设在长沙市。1938年10月,广州、武汉相继被日寇占领,湖南腹背受敌。-湖南省党部于11月中旬火烧长沙之后迁往沅陵,省政府迁往耒阳,长沙处于混乱之中。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并继续领导全省的抗日救亡运动,开辟以邵阳为中心的湘西南抗日救亡革0据地,八路军驻湘通讯处在于1938年11月下旬由长沙迁往邵阳,驻邵阳县(今邵阳市)城东门外回栏街两路口曾家院子。同时迁来邵阳的有0湖南省工委、长沙市委、省青委、文化界抗敌后援会、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观察日报》社、崇实女校、育英儿童抗敌工作团等0组织、机关和团体。博古(秦邦宪)、徐特立、王凌波、任作民、高文华、杨第甫、帅孟奇、聂洪均……[详细]
高山红哨
  “高山红哨”系南山防空哨所的誉称,座落于牧场西山山顶,海拔1860米,为当时中南五省所建的海拔最高的哨所。环顾四周,“八十里南山”尽收眼底。哨所设施完备,结构坚固,由营房、碉堡、地道、战壕、篮球场等5个部分组成,总面积3456平方米。现为邵阳市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清乾隆十年,宝庆二府曾在此修建鸣炮台,以报平安。1934年冬,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第六军团也先后经过此地,并挖筑战壕阻击敌军。解放初期,境内一小撮国民党顽固分子企图将南山作为-基地,并妄想得到台湾当局的空运救济。为防止海外-势力的空投空降,1963年6月,广州军区正式在此建立哨所,全称为“中南某部国防防空所”。因哨所战士忠于职守,防止了一次又一次台湾特务空投与空降事件的发生,1969年10月1日哨所代表周宜珍赴北京参……[详细]
武冈云山胜力寺
  武冈云山胜力寺,素为武冈名胜,相传隋唐即有,但据现存塔碑记载,始创于元僧志惠、克潨二师。至明代,无涯、颛愚观衡相继卓锡该寺。清初,破山海明嗣法弟子燕居德申因迫于当时法诤舍弃经营多年的黔南,入湘开法武冈,以棒喝接人,僧侣云从。于燕居处吃棒饮喝者,皆各得受用,登堂入室者众。嗣法四十九人,皆各飞锡各地,弘化一方。士绅宿儒皆相从过访,接法居士数十。胜力寺以燕居德申传云树合知,知传钟远乾引,引传汰凡坤祖,祖传弗器陶贤,贤传嗣裔铸相,相传一元洪镜,镜传续灯均照,照传应彻弥亮,亮传玉兰纶琢,琢传如瑞法朗,朗传福田界蓝等,师弟相传,法脉不绝,各代均硕德层出,分派各地。至光绪年间,福田界蓝传登岸万皈,胜力寺自登岸而重兴,新建殿宇,大开戒堂,时称“云山堂上中兴祖师”。登岸万皈传慈斋古仁。慈斋重新开派,敷演四十八……[详细]
贺绿汀故居
  贺绿汀故居位于邵东县九龙岭镇绿汀村,南面与第四村民小组的民居相连,北距贺家老院子350米。故居围墙边有小池塘,池中水波滟潋,水欢鱼跃;故居前后各有一座小山坡,山上鸟语花香,山花烂漫,山上茂林修竹,四季常青,山下田野麦浪翻滚,稻花飘香,映衬得故居愈发显得古朴大方,高雅幽静。贺绿汀故居建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砖木结构。故居坐东南朝西北,呈“凹”字形布局,依山傍水,前有池塘,后环青山,院内共有房屋21间,建筑面积1850平方米。1903年7月20日,贺绿汀出生,在此度过了童年时期,外出求学后回乡从事音乐教学工作,投身革命。解放后,贺绿汀先后四次回家探亲,在此居住。贺绿汀是中国著名音乐家、教育家,是世界级文化名人,贺绿汀故居先后被列为邵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邵东县重要……[详细]
黄埔军校第二分校旧址—尹氏宗祠
  国务院确认湖南省洞口县为中国革命老区后,洞口的革命先进事迹已受到了中外爱国人士的特別关注。在抗日战争时期即1938年秋,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二分校由武昌迁至武冈,简称“黄埔军校武冈分校”,黄埔军校第二分校总校设在武冈县城,部分军官总队分别开设在洞口县的杨氏宗祠、曾八支祠、尹氏宗祠,六年来培养出各级军官23052人,投入抗日战斗前线,取得了决定性的伟大胜利。给中国革命史冊上添上光辉的一页。尹氏宗祠位于洞口中县山门镇岩门村中心位置,风景秀丽,具旅游资源丰富的雪峰山麓。历史悠久,这里不但是黄埔军校第二分校第十四军官总队旧址,还是尹氏宗亲的超源聚集地之一。在这里可以留阅黄埔军校将领们的风彩,可以追索尹氏历史。尹氏宗祠始建于清道光元年,扩建于光绪二十八年。由正中牌楼、戏楼、中堂、神主堂及两側厢房组……[详细]
隆回天门寺
  天门寺座落在隆回县城正北60公里的望云山山巅,海拔1492米,四南群山耸立。晴天能出云气,雨天或有碧霞绛云,气象变化莫测。天高气爽时,凭山远眺,东可看到宝庆东塔,南可看到武冈云山。该寺始建于宋代(年份不详),历经几次修葺。寺院座西朝东,东有龙头岩,西为了望台,南依人行道,北临百步岭。寺殿分三重,前后两殿原名邵阳殿(隆回原属邵阳),中殿曰新化殿。前殿大门门楣上阴刻楷书“衡云在望”四字,两边刻楷书门联:“漓光普照资阳久,岳色遥连首望高”。右侧有石塔香炉和石刻土地菩萨。中殿面阔七间,大门依旧,门额上有“卢公观音殿”阴刻楷书,两侧的阴刻隶书对联“宁代修真刹亦古,云山在望天与齐”最为人所称道。右侧亦有石塔香炉,高6米。整个寺庙为木石构筑,悬山顶,加盖铁瓦,占地面积1180平方米。殿内供奉南岳圣帝、寿佛……[详细]
西村坊古建筑群
  西村坊古民居坐落在湖南省新宁县一渡水西村坊村,该建筑群由廪生李昌富在清嘉庆年间创修,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全部竣工。分住宅、宗祠、会馆三大部分,总建筑面积达6218平方米。宗祠和会馆分别毁于1985年和1993年.现存住宅部分,面积为3168平方米.西村坊距今当有300余年历史了。这是一个古老神秘而富有江南文化气息的院落。住宅群坐东北朝西南,主体三纵三横排列,组成九座风格各异,既统一又相对独立的四合合院落.各庭院之间相距为2米,用青一色鹅卵石铺成的梅花图案形的防滑路面作为通道,且与水沟纵横交错,建筑布局十分规整,井然有序。建筑群雄伟古朴,座座飞檐翘角,画卉雕花,每座庭院外为卵石白粉花墙,内为木质结构,各院皆有精工石砌开井,每栋壁板门窗饰以各种花纹图案雕饰,古香古色,令人赏心悦目。此建筑群……[详细]
武冈古城墙
  武冈城墙始建于宋代,夯士结构,全长约9公里,宋元之后,仅余垣垒。明洪武初,江阴倭吴良(建筑家、曾主修明十三陵)主修武冈城墙,采用方形青石垒筑,周长746丈,高2丈,宽8尺,东西南北各有城门,东曰宣恩门,西曰定远门,南曰济川门、北曰迎祥门。明正德三十年(1518)知州龚震于治前凿城为门,上建谯楼,以便民出入,称新南门。明嘉靖29年(1550年),岷康王奏添东北城1里6分,增设东南北三门。明隆庆元年(1552年)上命宝庆同知段有学,计费砌,建城门三、南曰薰和门,东曰迎恩门,西曰庆委门,城墙长736丈7尺9寸,上广8尺,垛头高4尺。明崇祯12年(1639年)岷王朱企丰将城墙增高拓宽,并再展北,计七里三分。清乾隆年间,南门城垣毁,北门闭塞,宣恩、定远变塞,仅留8处城门。清咸丰十年(1860年)补修州……[详细]
新宁刘氏宗祠
  刘氏宗祠 时代为清末。位于湖南省新宁县崀山镇石田村。此为颇具江南风格的古代建筑,对于研究建筑史具有一定价值。 刘坤一所建刘氏宗祠前后三进呈纵向排列,依次为门廊、前堂和神主堂。首进两侧为厢房。门廊面阔3间,进深1间,与西侧厢房的前廊构成“凹”字形通道连接前堂两侧,以丹霞石筑成天井。天井左上方有光绪皇帝御赐高4.2米的表功碑,右上立刘氏3米宽的谱系刻石。前堂面阔3间,进深两间,明间直通神主堂,两次间为客厅、议事堂,其后中建廊亭,两侧为两天井与神主堂相接。神主堂面阔3间,进深两间,内设先祖牌位、香几供案、方桌坐椅等物。额枋上有“严肃整齐”四字。其平面布局、前堂与神主堂沿纵深排列,按其功用主从布置有序,显得通畅古朴。 从建筑风格上看,青砖外墙上大门及两侧门一字排开,两侧有两垛封火山墙,脊上四角……[详细]
红二军团鸭田战斗指挥所旧址
  红二军团鸭田战斗指挥所旧址位于邵阳市隆回县金石桥镇五罗村芦基湾。1935年12月13日,贺龙、任弼时率红二、六军团,由溆浦县金鸡垅进入隆回境内,驻黄金井、五罗一带,并在芦基湾陈家大院设立战斗指挥所。15日晚,担任后卫任务的6师奉命派一个连队往鸭田方向警戒,在鸭田附近遭到敌保安团的袭击。原来敌人害怕贺龙部队再次攻打湘中重镇新化县城,令第六区保安司令员晏国涛、副司令谭友晋带领保安1团、5团从新化县城赶到鸭田一带阻击红军部队。16日早,贺龙命令红6师发起攻击,从老鸭田的三板桥沿河而上,一直把敌人赶到卿家庄。中午,敌人增援部队赶到,红军才向金石桥方向撤退。为确保主力部队后方安全,17日凌晨,贺龙命令红6师兵分三路,奔袭鸭田,围歼保安团。在当地百姓特别是孙家垅游击队的支持下,贺龙指挥的鸭田战斗取得了全……[详细]
陈锡兰故居
  陈锡兰故居位于绥宁县李熙桥镇陈家寨村,为比较典型的清代建筑,面积760平方米,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陈锡兰故居现已经申报了省级保护文物。陈锡兰(1827-1885),咸丰元年(1851)中举,同治二年(1873)任陕西兴安府宜君知县,光绪二年(1876)调任兴平知县。在任时,重视农业,清政爱民,颇受百姓爱戴。告老还乡时,宜君、兴平两县民众赠“万民伞”。朝廷念及政绩突出,敕封为五品知府,享五品俸禄。陈锡兰故居始建于同治十三年(1874),告竣于光绪三年(1871),动用各种工匠100余人。陈锡兰故居坐西朝东偏北,三正二横,砖木结构,中间置四合天井,两边配有厢房。正屋六排五间,正中的明间宽敞明亮。天井四面试通廊,报厅、天井及两边厢房比正堂屋低1.3米,正面看,高低有序,山墙飞檐翘角,窗花构图精美。……[详细]
白云岩古建筑群
  白云岩古建筑群时代为宋至清。位于新邵县巨口铺镇白云铺村,为湘西南地区佛教名刹。因妙音寺主殿位于白云岩溶洞内而得名。《宝庆府志》载:南宋宝祐年间(1253—1258),巡抚白某弃官为僧,法号宝鉴,坐化洞中,成为始祖。自宋至清,在此先后修建了妙音寺、毗庐寺、牧云寺、慈寿寺等庵院。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妙音寺又称顶庵,始建于南宋末年。殿门筑有砖石结构的牌楼,门额以高浮透雕手法镂刻龙凤图。门框抱石鼓上有石狮一对,精雕细琢,工艺精湛。门联云:“云郁山峨,云是山,山是云,云卷云舒山自在;风清洞古,风生洞,洞生风,风嘘风吸洞无心”,横批“恰似普陀”。此联将优美的自然景观与佛教“四大皆空”的思想融为一体,独具匠心。另外建有钟鼓亭、禅堂、斋舍、山门灯。禅堂砖木结构,面阔3间,进深3间,前出廊,单檐歇山顶,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