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 > 邵阳市旅游

邵阳市文物古迹介绍

浪石古建筑群
  浪石古民居系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武冈市双牌乡浪石村。省道S219从东侧经过。距武冈市区60公里。是一处保存较完整、建筑风格独特的清代古民居建筑群。浪石村现存建筑88座(不含祠、庵、庙、亭),总面积10880平方米,保存完整的55座。这些建筑建于清康熙五十二年至民国三年,皆座北朝南而建,排列整齐,样式古朴,布局精巧,建筑风格独特;所有房屋清一色的砖木架结构,两端是青砖砌就的彩绘翘角封火墙,中间为木柱架子的木板房;每一排房屋之间为青石板铺就的巷子,即使大雨,从院子东头走到西头也不会湿鞋,堪称一绝。而浪石村最具有特色之处,还是每个角门的石楹柱上都刻有对联,现有石刻对联41幅,有好几幅似出于清代著名书法家何绍基之笔。这些对联的书法或遒劲、或清秀、或飘逸灵动。据省内外诗词楹联专业人士鉴定,像浪……[详细]
王元帅宫
  王元帅宫 时代为明至清。位于湖南省洞口县石江镇漳潭村,距县城37公里。 王元帅宫始建于明正德元年(1506),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至二十八年(1848)重修,此系王氏后人为纪念其先祖名将王以权元帅而建。 宫由三进正房和两侧厢房组成四合院,坐东朝西,长方形,占地2226.1平方米。依山而建,自大门、戏楼、观戏坪、正殿(王元帅殿)至后殿(神主堂),依次按“一、三、二、五、十五级台阶”逐级上升。木构牌楼,面阔3间,呈八字形廊柱。匾曰“王元帅宫”。大门内有戏楼,重檐翘角,瓷宝瓶收刹,通高15.8米,正檐中有“三星”、“八仙”造像,翘角上有鹤翥鱼翔,皆栩栩如生。二进正殿,面阔5间,进深3间,廊前设复廊,单檐歇山顶,封火墙,主体纯木结构,抬梁、廊坊及柁墩支撑,木雕细致,工艺精湛。殿内设王以权……[详细]
武冈中山堂——黄埔军校第二分校旧址
  武冈中山堂——黄埔军校第二分校旧址位于邵阳市武冈市二中校内,紧临法相岩公园。武冈中山堂是1943年黄埔军校第二分校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建,它集中西建筑风格于一体,系砖木结构单檐庑殿顶建筑,由正厅、左右厢房、花园等组成,正厅上方有“中山堂”石刻匾额。1924年5月,在苏联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了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军官学校,俗称黄埔军校。1929年建立武汉分校。1938年,日军进逼武汉,武汉分校奉命迁来武冈,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二分校。在黄埔系列中被誉为“第三大军事学府”。第一任校主任李明灏,毕业于日本军士官学校,与彭德怀、陈赓、左权等中共党员交情甚笃,是国民党军队中的抗日爱国将领。二分校在武冈办学7年,先后招收第14期至第19期学生,共6期10个总队(团级),培养近1……[详细]
24、神坡庵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神坡庵
  神坡庵 时代为明-清。位于湖南省绥宁县河口苗族瑶族乡,神坡庵古建筑既有宗教文化色彩又富有浓厚的苗文化内涵。 神坡庵原名灵宝寺,始建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时由长安人自称“大秦穆护袄”之后裔先党法师所建。明永乐三年(1405),在洞外建圣母庙,是年重建灵宝寺,增建侯王殿,改灵宝寺为神坡庵。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扩建山门、过廊及两侧厢房。庵坐西南朝东北,系砖木结构的四合院,由山门、过廊、大雄宝殿、侯王殿、两侧厢房组成,占地1620平方米。山门为牌楼式结构。山门内为过廊,宽40米,进深2.6米。大雄宝殿与侯王殿并列。大雄宝殿面阔5间,明间、次间和梢间各宽3.8米,改变了历代建筑明、次、梢3间从大到小的先例,成为本地特色的古建筑。大雄宝殿进深3间,宽10.03米。抬梁式木构架,中部筑0,……[详细]
25、秀云观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秀云观
  秀云观 时代为清。位于湖南省洞口县山门镇。为湘西南名刹及旅游胜地。 清光绪《武冈州志》:“南岳庙地灵神显,不知起何代。”传说从宋代始,此处宫殿建筑已初具规模,经历代扩建,形成南岳殿、大雄宝殿、地母殿、灵霄殿、观音殿、钟鼓楼、进山牌坊等古建筑群。上述建筑在20世纪50年代遭到部分破坏,1993年当地群众集资百万,在文物部门的指导下,恢复了旧观。 秀云观坐东南朝西北,占地面积18000平方米。殿宇依山而建,高低错落,巧为构筑。进山牌坊石材构筑,四柱三拱大门,重檐翘角。大门及左、右拱门和石柱、梁、枋、基座等部位,均雕刻有花卉、人物等图案,构图生动逼真。门额为“秀云观”,有联曰:“据山门形胜,昭衡岳道宗,天选秀云留帝位;观崖下碧澜,挹雪峰爽气,地临市井亦心清。”经灵霄殿拾级而上30米为南岳大殿……[详细]
文仙观三官殿
  文仙观三官殿 时代为宋。位于湖南省新邵县巨口镇文仙村,距邵阳市35公里。三官殿与灵真宫、城隍庙、天皇殿、文斤殿等6处庙宇组成文仙观整体,构成湘西南道教中心的古建筑群体。 文仙观三官殿,始建于北宋建隆元年(950)。宋太祖为纪念文斤(晋代高坪县令)仙人,赏金千两修建文仙观的三官殿,元、明及民国时曾重修。文革中遭到一定破坏。 三官殿面阔3间,宽10米,进深3间9.6米,建筑面积101平方米,梁、柱、枋及东西墙均为木结构。南北山墙砌青砖。单檐悬山顶覆青瓦。殿内为两排减柱抬梁式穿斗式结合的木构架,4杂木梭柱,前两柱高4.8米,后两柱高4.2米,柱腹周长125.6厘米,两端周长94.2厘米。鼓形石,刻有浮雕图案。三合土地面中央有八卦图案。神龛面积7.5平方米。石香炉通高1.02米,炉座上浮雕狮象……[详细]
邹汉勋故居
  邹汉勋故居位于隆回县罗洪乡官树下,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由邹汉勋之父邹文苏修建。故居座北朝南,总面阔71.85米,进深84.7米,总占地面积6085余平方米,现有建筑面积约1400平方米。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罗洪名儒邹文苏之妻吴珊瑚秉承父学,通晓古今地理沿革,吴氏及其六子汉纪、汉璜、汉勋、汉嘉、汉章、汉池,皆致力与地研究,号称“邹家七子”。其后裔邹代钧、邹永萱、邹新陔等,均为中国近代舆地名家,其中邹汉勋尤为杰出,被誉为中国近代与地学奠基人。他的博学多才,被士林尊称为“古之郑贾,今之江戴”;他的与地学与当时驰名京都的魏源的经史、何绍基的书法并称为“湘中三杰”。乡谚赞曰:记不全,问魏源;记不清,问汉勋。”可见其当时的知名度。故居布局故居所在地背倚苍翠山峦,面临开阔田畴,院前椿溪河象一……[详细]
洞口宗祠建筑群
  洞口宗祠建筑群(含兰陵会馆、钟元帅庙、谭氏宗祠、潘荣公祠、曾八支祠、尹定公祠、黄氏宗祠、廖氏宗祠)有“天下宗祠”美称的湖南洞口县,境内保存着百十座古宗祠建筑群,结构完整,美轮美奂。一座座宗祠恰似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湘西南的青山绿水间,但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近年来,随着19座宗祠陆续列入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洞口宗祠之美才逐渐为世人所发现。洞口宗祠的选址无不刻意讲究风水,均为依山傍水而建。最让人叹为观止的应数萧氏宗祠,它位于县城城区西南平溪江中的伏龙洲上。洲头古木参天,祠堂华彩的身影倒映在清澈的流水中,一静一动,相得益彰,辉映成趣。洞口宗祠分别采用石刻、木雕、泥塑、彩绘等各种形式,不拘一格,匠心独运。江潭王氏宗祠的木雕装饰,既有雕梁画栋的大气磅礴之作,也有玲珑剔透的微雕小品,尤以祖……[详细]
蓝玉故里
  蓝玉故里位于县城西南11公里处的丹口镇太平村,小地名为“棕树园”,其东面是凤凰山和皮冲界,南为本村松树林,西南有丹口区公所及下团村,城绥公路自北而西绕故里而过,扶城河由西南向东绕故里穿过太平桥入沉江渡。蓝玉故里座北朝南,一正两横,前厅正中为戏台,左右两边为厢房,有侧门可出入,左厢房安置有“黔国先茔”等石碑,整个建筑面积667平方米,故里东西有横跨扶城水的太平桥。据道光《宝庆府志》载:“蓝玉,佐明太祖有大功,洪武二十一年(1388)封凉国公,二十六年二月乙酉诬以谋反,灭其族,玉之侍妾有身,西平侯沫春以与凉国同手,不忍其绝世,匿侍妾于府中,遗腹生子昌建。蓝氏之居扶城者,皆俱祸改姓秦氏。及成化初(成化五年1469)昌建之子孙俱已成立,黔武僖公知禁网已解,且念先王之坟墓之扫也,及使昌建率其眷属归原籍……[详细]
城步南门城楼
  南门城楼位于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儒林镇南门街。它始建于原诸葛城旧址上,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由县官范山监修。城围五里三分,高1丈八尺,阔八尺,上覆楼二百二十间。明嘉靖二十二年重修。隆庆二年改名为“临江门”,清顺治十六年改临江门为临江楼,后倒塌。在嘉庆、道光年间曾两次进行全面维修,名国八年由知县吕佐文主持维修,并改名为“利济门”,嵌石碑于城楼拱门之上。南门城楼为双层建筑,系石构件和木构件组成,拔地而起,气势雄伟。基地成“凹”子形,总面积733.3平方米,建筑面积505.3平方米。底层是拱形城门,全为石构件,用大条石砌成,独成体格。城门高4.8米,宽4.8米。拱门上方嵌一块长1.68米、宽0.7米的石碑,上镌刻“利济门”三个20公分见方的大字。城门口向下砌有长4.3米、宽5.1米的石坎踏步1……[详细]
汉昭阳侯城遗址
  邵阳侯城遗址时代为西汉。位于湖南省邵东县黄陂桥乡同意村。此为本省保存完较好的汉代城址之一。《宝庆府志·沿革表》载:汉孝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分昭陵县东境置昭阳侯国,封长沙刺王之子,汉景帝六世孙刘赏为昭阳侯。王莽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废侯国。三国时,吴宝鼎元年(226)改为昭阳县,隶昭陵郡。晋武帝司马炎执政时,为避司马昭讳,改昭阳县为邵阳县。直至唐初又在昭阳侯城旧址设昭陵县治,武德七年(624),撤邵陵入邵阳,城废。昭阳侯城历经东汉、三国、魏、晋、南北朝及隋代,达600余年之久,一直是当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该城现存黄土夯筑城垣,城呈长方形,东西宽250米,南北长250米,残长约100米,残高6~7米,宽5~10米,夯层厚约8公分。城址总体保存完整。城址内曾出土汉代的青铜剑、矛、铁刀、铜……[详细]
绥宁于家大院
  在山清水秀、美丽而神奇的绥宁县东北部,有一处颇具规模、保存较为完好、始建于明清的古建筑群大院落,它就是隐姓埋名200多年的深藏闺秀,李熙桥镇李熙桥村的于家大院。于家大院坐北朝南,为砖木结构建筑群体,排列整齐,屋顶飞檐翘角,雕梁画栋。至今仍完好保存着窨子屋25座。从远处观望,座落于太极图阴阳分界线S形山脉弯里的于家大院,享受着朝阳防暑、背风通气、近水防洪、靠山安全、视野开阔等五大风水之利。古落建筑群里的窨子屋巷道交错,共有4条纵道,8条横巷,巷巷相通,巷道相连。整个建筑群的布局按照太极八卦阵建造。院内巷子过道,均用花岗岩铺就,防火防盗墙设计周密。每座窨子屋的墙上方,均匀地留着几个砖头大的小孔,那叫防火孔,一旦邻居家发生火灾时,就用鼻孔防火砖(砖的一面特制了个人鼻形状的凸状,便于手抓)堵住窗孔,……[详细]
邹门欧阳氏坊
  隆回县罗洪乡下罗洪村有座建造精美的古牌坊,这就是著名的舆地世家邹门欧阳氏节孝坊。紧靠牌坊有一清代驿亭。邹门欧阳氏坊建于清咸丰五年(1855),系楼阁式石牌坊,四柱三门,面阔9米,高9米。底座为四块条形基石,四根立柱,主体内外两侧各有圆雕石狮。正楼有匾,正背分别镌刻竖额“圣旨旌表”四字;横额“贝也赠修职郎县学生邹汉纪妻欧阳氏坊”楷书大字。青石雕刻四周为镂空浮雕的龙云。竖额与横额之间嵌有阴刻小楷“贝也赠八品孺人旌表节孝”碑文,记述欧阳氏节孝事略及碑坊修建年月等。坊顶端为鲤鱼高翘,檐口饰一斗三升斗拱,正顶上圆雕为葫芦宝瓶,宝瓶上有一淑女雕像,雕刻精美。邹门欧阳氏之邹汉纪(1795—1825),是舆地世家邹氏七子中邹文苏之长子,其舆地学造谐颇深,著作有《今古舆地学》、《蛮村志》等,可惜英年早逝。妻欧……[详细]
34、湖公祠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湖公祠
  湖公祠位于邵阳市隆回县西洋江镇湖桥村,位于县城西北角,距离县城大约40公里。建于清代咸丰年间,占地面积1300平方米。座西北朝东南,为砖木结构四合院,前后三进,两侧为厢房。公祠为湖南地区典型的清代建筑,其脉络清晰,布局完整,保存完好,功能齐全,给我们留下了清代传统建筑实例,为我们研究我国南方清代时期建筑提供了重要事物资料和参考证据。湖公祠建筑特别是牌楼,据有较高的文物和历史艺术价值。大门牌楼为四柱三门,有五龙拱圣及山水、花卉、鸟兽等浮雕,镂刻精细,栩栩如生。正门阴刻对联:“拜礼歌诗犹是当年世胄;来雍止肃常怀入厝精诚。”右门联曰:“一派衣冠承典礼;千秋文物笃宗祊。”右门联曰:“一水渊源开镜鑑;诸峰罗列有儿孙。”第一进为戏楼,面阔五间,进深二间。明间筑戏台,台顶为内收八角交错叠涩式,屋顶重檐翘角……[详细]
35、孔圣庙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孔圣庙
  孔圣庙又名文庙,建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民国三十四年增建魁星阁,系砖木结构四合院,庙北朝南,前后四进,依次为大成门,大成殿,后殿,魁星阁,两侧为厢房,大成殿前有四柱三门石坊,题为“櫺星门”。1990年公布为邵阳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0年公布为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孔圣庙位于县城儒林镇南侧,巫水北岸,处东径11°10′。北纬26°12′。距省会长沙市436公里。孔圣庙的东、西面是雪峰山余脉黔峰山和马鞍山。南与巫水河距100米。北面是城南路和印刷厂。座北朝南,北高南低,庙周围紧邻的是学校和居民区,整个建筑呈梯形状态修筑。孔圣庙由湖北郧阳总兵花翎提督龚继昌回原籍城步时,以宋代的普和寺为基地,从城北迁文庙扩建而成。扩建此庙时,曾参照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北京故宫太和殿和苏州寒山寺的建筑风……[详细]
中龙院古民居
  中龙院古民居位于新宁县一渡水镇石楼村,始建于清乾隆九年(1744年)。古民居由何儒达等兄弟修建,系“三渡水节孝坊”所旌表之人李赵钱之妻何氏的出生地,该建筑占地1710平方米,坐西南朝东北,为三进二天井、三重封火山墙围成的院落式布局。2011年被邵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民居设计精巧俊秀,布局主次分明,呈左右对称之式,分为前院和后院,前院为主体建筑。其坐西南向东北,三进、二天井、三重封火山墙,飞檐起角,檐面施油彩。房屋两横两纵,结构巧妙精密,四屋相连,又互相通达。民居主人系秀才出身,精通书法、绘画。古民居木作雕刻古朴精致,石刻精湛非凡,绘画半工半意,书法端庄飘逸,是一渡水古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古民居极其讲究因地就势,布局设计精巧,各种木雕、石雕、绘画、书法无不体现出古代文人雅士……[详细]
城步蓝氏宗祠
  蓝氏宗祠 时代为明至清。位于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丹口镇太坪村。 宗祠始建于明隆庆五年(1571)。民国21年至23年(1932—1934)曾先后扩建。门联曰:“创立功成继续黔旺,重光伟绩绍恢汝南。”门面及外檐墙壁上饰有彩绘图案,进前厅为戏楼,中厅左侧竖有“国先茔”石碑,上厅中间为宫殿式神龛,上有飞檐楼阁及横匾两块,一曰:“数宁宗功”,一曰“灵爽贰凭”。占地面积1234平方米。 祠堂系三正两横砖木结构的四合院。台基长方形,总面阔15.2米,总进深46米,建筑面积699.2平方米。此为祭祖、议事、宗法、读书、娱乐于一体的综合建筑。此祠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牌坊、戏楼、山墙、飞檐翘角,具有浓厚的地方建筑特色。宗祠的石雕、木刻、泥塑、彩绘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木、石构件中有许多精雕细刻的神话故事一……[详细]
正板村古建筑群
  正板村属绥宁县寨市苗族乡,总面积6.12平方公里。正板村国土总面积6.1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总面积1445亩(水田1087亩,旱地358亩),现辖10个村民小组,313户,1123人,其中移民261人,现有人口中80%为杨姓,苗族。2008年被县树立为文物保护单位“正板古民居”,2011年被省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正版村古建筑群。正板村现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有20余栋,石板古巷道6条,古井3口,消防水塘3口,明代古树5棵等。正板古民居按三横六纵排列,具有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和艺术特点,规模较大且保存完整。民居均属木结构房屋,建筑与建筑之间有高大的封火墙阻隔,地面全是青石板巷道相连。正板古民居主体建筑由六座四合院和五座三合院组成,房屋共计300余间,建筑总面积达10580平方米。整个民居均为木……[详细]
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指挥所旧址
  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指挥所旧址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寨市古镇西河街,系绥宁老县城所在地,是邓小平、张云逸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重要军事活动的纪念地,也是邓小平、张云逸当年指挥部旧址。1930年12月20日,时任红七军前委书记兼政委的邓小平与军长张云逸一起在此指挥了攻占绥宁县城的战斗。这是自百色起义以后,红七军连续征战扭转战局取得的第一场重大胜利,这一胜利的战略意义在于从军事上纠正了当时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鼓舞了士气,保存了革命火种,壮大了革命力量。该旧址始建于宋代,系砖木结构的二层四合院,门联、浮雕精美、鳌头高耸,充分反映了湘西南苗、侗族地区的建筑特点。旧址周围至今仍保存有宋代的水井、明代的城墙、铁钟、风雨桥和石板街等。在指挥所旧址附近的山头上还完整地保留了一座红军哨堡、两条红军标语和四……[详细]
武冈武穆宫
  武冈武穆宫座落在离武冈城33公里的司马冲镇长抄村汪家坪。“武穆”系岳飞谥号。南宋隆兴元年(1163年),宋孝宗赵眘(shèn)为颂扬岳飞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按封建宗庙建制,立谥号为“武穆”。其后,各地相继修建“武穆宫”或“武穆祠”……武冈武穆宫扩建于公元1876年(光绪二年)。之前为公元1406年(明永乐四年)始建的一座兴隆庵,内藏岳飞、岳云父子和张宪的塑像。扩建后的武穆宫宫宇座西北朝东南,占地面积655米,仿古代宫殿式砖木结构。宫殿正面有三座门。中间的大门是方形条石拱门,左右两边的侧门是圆形拱门。大门上方写着“武穆宫”三个字,刚劲有力,光辉夺目。大门两边的石柱上刻的楹联是:“奉诏班师常使英雄襟泪满;现身说法为酬明德庙模(疑为“谟”字误写)新。”大门上方门框条石上刻有双龙抢宝图,其底面刻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