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韶关市旅游

韶关市文物古迹介绍

61、许村塔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许村塔
  许村塔,年代宋,位于韶关市南雄市黄坑镇许村村。许村塔建于北宋绍圣六年(1099)。为楼阁式五层青砖结构,平面六角形,塔刹已毁,残高二十一米,塔身二、三、四、五层东北面倒塌三分之一。塔基围二十一点六米,直径六点三五米。塔用长三十二厘米,宽十六厘米,厚六厘米和四厘米的青砖筑成。砖缝为不定位错开,用黄泥浆粘合,各层均有砖砌仿木结构的阑额、普柏枋、依角柱和斗拱,斗拱上以菱角砖和拨檐砖叠涩出檐。第二至第五层各开一真门,其余各面均开假门。1973年,在塔身砖缝内发现北宋景德元宝一枚,证明此塔建于北宋年间。2006年春对该塔进行维修。塔于1982年于5月列为南雄县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水口镇红军标语、漫画
  水口镇红军标语、漫画 (一) 保存在南雄水口镇弱过陈屋村院墙上。石灰白字,全长13米,字方大80×90厘米,离地高2米。写于1932年夏“水口战役”期间。 内容是: 反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 红军□□□ (二) 保存在钟屋村院墙上。全长18米,石灰白字,字方大70×90厘米,离地高2米。标语中的“粤”字已脱灰,但印迹仍很清楚,署名中最后一字看不清楚,写于1932年“水口战役”期间。 内容是: 粤军弟兄是农工出身不要替军阀来打自家的工农红军 红军I45(甲□) 1982年南雄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珠玑石塔
  元南雄珠玑石塔位于南雄市珠玑镇珠玑古巷,建于元至正十年(1350年),为八角七级实心幢式石塔。全塔用17块红砂岩石雕刻成形后垒叠而成,高3.36米。基座为八角形,置于一古井之上,第一层为莲花座,座上的八角柱体有四大天王像浮雕和刻有“南雄路同知孙朝列重立,元至正庚寅孟冬”等字;第二层至第四层均为莲花座,八角柱体遍刻浮雕佛像;第五层为莲花座,鼓形身刻人头像和莲花图;第六层为覆莲座,八角柱体刻佛像;第七层为莲花座鼓形身。塔刹为葫芦形。该塔是广东为数不多的有绝对年号可考石塔之一,1984年加建塔亭。1979年12月广东省革命委员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老虎头山遗址
  老虎头山遗址位于乐昌市城区西北2公里处。考古年代属青铜时代。遗址面积约1.2万平方米。文化内涵可分两期。第一期文化有陶器釜、鼎、罐、豆、纺轮等,陶器纹饰有绳纹、曲折纹、漩涡纹、方格纹、附加堆纹。石器有镢、锛、凿、铲、镞、戈、砺石等。文化特征与石峡遗址第三期文化基本相同。属青铜时代早期,即夏商时期。第二期文化陶器有瓮、罐、器座等,纹饰有编织纹、夔纹、云雷纹、乳钉纹、篦点纹、锥刺纹等。石器有斧、三棱镞、砺石、铸铜石范等,其中有铃范和钩范。文化特征与石峡遗址第四期文化相近,大体相当于西周春秋时期。1987年乐昌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梅花诗碑林
  梅花诗碑林陈毅《梅岭三章》诗碑梅岭以梅著称于世。因而历代不少文人墨客以梅为对象在梅岭留下了大量的诗文,形成了大余独有的梅文化。梅岭诗碑林就是从中选择了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百首梅花诗作,并且特邀了当代名家沈鹏、陆石、黄绮等人重新书写,请名家镌刻于碑,立于梅岭的东坡和古驿道两侧,供游人欣赏。从而使梅岭景区更富有高雅的文化意趣。游人到此不仅可赏到大自然赋予的美丽景观,同时也能享受到文化的熏陶。梅岭诗碑林是近年增添的梅岭风景线,它与陈毅《梅岭三章》诗碑及陈毅隐蔽处,串连在一条新的水泥石蹬道上,上下穿插于梅林深处,供游人欣赏和感怀。……[详细]
拱桥岭遗址
  拱桥岭遗址位于韶关市曲江区樟市镇樟市村委拱桥岭村北面的山丘。年代为商周。1982年发现。遗址面积4000平方米。经试掘,文化内涵分两期。第一期文化发现有柱洞、灰坑遗迹。陶器多为泥质陶,可辨器类有尊、罐、鼎等,纹饰有重圈纹、云雷纹、曲折纹、方格纹、长方格纹、编织纹等。石器有梯形锛、镞以及一些经打击的石块。属商时期。第二期文化陶器烧造火候很高,器类主要是瓮、罐,纹饰有夔纹、云雷纹、曲折纹、方格凸点纹、篦点纹等。属西周至春秋时期。1984年曲江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沈所镇红围
  沈所镇红围位于沈所镇沈北村。整座围用红褐色沙灰及河石砌到顶,外墙呈赤红色,故称“红围”。该围坐西北向东南,面阔27.05米,进深36.08米,五层高约15米。围楼瓦面已毁,只剩下四周残墙,竖一字形窗,内大外小。围墙牢固结实,底层外墙厚1米。门楣“奠安”,清道光年建。1940年春夏至1941年春,原广东省委机关曾在此办公,指挥全省人民的抗日斗争。1945年2月被侵入始兴县的日军焚毁,红围省委旧址是我省目前发现尚存的新中国成立之前的省委旧址,是党领导广东人民革命斗争的历史见证,意义重大。2009年增补为第六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始兴学宫
  始兴学宫 位于始兴县城东始兴中学校园内。据民国15年(1926年)《始兴县志》记载:学宫,始建于宋嘉定年间,后数易其址。现存建筑为清道光七年(1827年)改建。学宫坐北朝南,平面呈长方形,东西总面阔39米,南北总进深94米,面积3666平方米。除大成殿基本保持原貌外,其余建筑均有不同程度改变。大成殿建在高0.8米的台基上,重檐歇山顶,穿斗式梁架结构。面阔五间20.19米,进深三间,18.88米,面积394.97平方米。雕梁画栋,富丽堂皇。1990年始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鲶鱼转遗址
  鲶鱼转遗址位于曲江县周田镇西南面一处山岗的顶部与南坡,东临浈江。年代为夏商时期。遗址面积约两万平方米。1959年发现,1960年发掘90多平方米。发现有居址遗迹、木骨泥墙残块。出土陶器有罐、圜底釜、豆、圈足盘、器座、纺轮等。纹饰有绳纹、篮纹、曲折纹、方格纹、漩涡纹等。石器有斧、有段锛、梯形锛、凿、戈、矛、镞、环、砺石等,有一些是半成品,说明这里也是制作石器的场所。遗物特征表明与石峡遗址第三期文化基本相同,属同一个考古学文化。1962年7月广东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南雄府城正南门
  宋—清南雄南雄府城正南门位于南雄市雄州镇中山街。城墙始建于宋皇祐四年(1052年),经历代重修,在麻石砌基上有规格不一的青砖砌墙。城楼通高14.5米、进深17.35米,南面宽18.7米、北面宽20.2米,西侧置1米宽石质阶梯,可登临。城门高3.9米、宽4米,外两侧置碉楼,各宽4米、通高9.5米。平面为“凹”字形。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在城门上建南薰楼阁,重檐布瓦悬山顶,楼面宽五间17.85米、进深17.15米,南北面置廊。穿斗式梁架。1982年南雄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7月17日,被列入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白石坪遗址
  白石坪遗址位于始兴县太平镇多俸堂村西侧。年代为战国时期。1961年发现,1962年发掘约30平方米。文化层厚1.5米。清理陶窑一座,呈椭圆形,已残破,可能属竖穴窑。出土大量陶片,可辨器种有釜、瓮、罐、瓿、盂、盒、碗、杯、鼎等,纹饰以米字纹、方格纹、复线方格交叉纹、水波纹为主,有少量复线方格交叉与方格组合纹,还有云雷纹、篦点纹、弦纹、条纹等多种拍印或刻划纹样,并见15种刻划符号。石器有斧、锛、凿、矛、砺石等。铁器有斧、锸。此外,还有少量饰绳纹的板瓦、筒瓦及1件瓦当,疑其年代可能更晚一些。……[详细]
741矿核工业建筑旧址
  741矿区建筑旧址核工业741矿工业建筑群位于翁源县坝仔镇中洞村小礤自然村,前身是1959年3月成立的“国营441矿”,1964年1月1日起,“国营441矿”正式改名为“国营741矿”。它为共和国第一颗-提供了三分之二的原料,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核工业741矿工业建筑群集中在20世纪60-70年代建成,含文物建筑12处,分别为小天安门,忠字牌,忠字楼,工人俱乐部,1-5号宿舍楼,以及1-3号教学楼。……[详细]
北江农军学校旧址
  北江农军学校旧址位于韶关市建国路,原是清代都司衙门,建筑面积633平方米,1926年10月中共北江特委在此成立培养农运军事干部的学校。由中共北江特委成员、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生朱云卿任主任。该校以军事训练为主,共办了两期,培训了学员400多人,成为北江农军和农运的骨干力量。1927年广州“四·一五”-政变后,北江农军北上武汉,后来参加了南昌起义。起义失败后,部份人员回到粤北坚持武装斗争。 旧址现已被改建。 1962年7月广东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南雄南门城楼
  南雄 南门城楼 位于南雄市雄州镇中山街。城墙始建于宋皇祐四年(1052年),经历代重修,在麻石砌基上有规格不一的青砖砌墙。城楼通高14.5米、进深17.35米,南面宽18.7米、北面宽20.2米,西侧置1米宽石质阶梯,可登临。城门高3.9米、宽4米,外两侧置碉楼,各宽4米、通高9.5米。平面为“凹”字形。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在城门上建南薰楼阁,重檐布瓦悬山顶,楼面宽五间17.85米、进深17.15米,南北面置廊。穿斗式梁架。 1982年南雄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75、双水塔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双水塔
  双水塔,又名水口塔,俗称白塔,位于韶关市仁化县扶溪镇水口村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双水塔建设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八角七层平座楼阁式砖构塔,通高二十四点八米,整个建筑形制和风格与县城文峰塔相仿,规模略小。门楣置红砂岩石匾一块,上刻“文光辉映”四字。双水塔建筑结构独特,塔内不以塔心楼板作通道,而是利用墙体厚度、采用穿墙式旋形步梯直通顶层。1989年,仁化双水塔被列为县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韶关仁化双水塔被列为第五批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大慈云匡圣弘明大师碑
  五代 乳源 大汉韶州云门山大觉禅寺大慈云匡圣弘明大师碑 位于乳源瑶族自治县云门寺内。刻于五代十国南汉大宝七年(964年)。碑高2.6米、宽1.3米、厚0.22米,石灰石质。晕首浮雕双龙和一枚方形篆体印,书《大汉韶州云门山大觉禅寺大慈云匡圣弘明大师碑》20字。碑文楷书阴刻,共3433字,记述云门祖师文偃禅师经历,南汉王敕赐其谥号和宜升寺誉等内容。陈守中撰文。清阮元《广东通志·金石略》辑录此碑全文。1989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云门寺南汉碑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大坪南昌起义军和红七军革命活动旧址
  大坪南昌起义军和红七军革命活动旧址(本体为新书房、杨氏宗祠、文昌阁)。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失败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军其中一支部队1200人来到湘赣边区活动,1928年1月7日到达梅花大坪村杨家寨,部队在大坪村文昌阁、杨氏宗祠、新书房等地宿营,并在杨家寨召开军事会议,史称“杨家寨军事会议”,会议作出了“智取宜章”的决定,初步拟定了湘南起义的战略方针。朱德、陈毅领导的智取宜章(年关暴-动-),它揭开了湘南起义的序幕,在中国革命发展史上有着重大的意义。……[详细]
下角垄遗址
  下角垄遗址位于翁源县坝仔镇芙蓉龙埂岽西坡。考古年代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汉代。遗址面积约3000平方米。广东省博物馆考古队于1985~1986年发掘170平方米。文化内涵可分两期。第一期属石峡文化,出土陶器有盘鼎、釜鼎、镂孔圈足盘、釜、罐等,石器有长身锛、梯形锛、有肩有段锛,纹饰中附加堆纹很丰富。发现碳化稻谷标本。第二期以火候很高的泥质陶居多,纹饰多为方格纹,部分有戳印纹,显然已属汉代遗存。1985年翁源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石下村墓
  石下村墓位于曲江县龙归镇石下村后。1982年发掘。为长方形券顶双室砖墓,墓向90o。长4.14米、宽1.7米。中有隔墙,分为二室。 左室右壁有一壁龛,墓内靠近封门处放有一块横砖,形似供桌,墓底铺 “人”字形砖。此墓为夫妻合葬。随葬品分别放置于二室前部,左室15件,有四耳罐、大碗,小碗,银钗、银指环、滑石猪;右室14件,有四耳罐、大碗、小碗、铜镜、滑石猪。陶器均施青釉,四耳罐腹部较高,微呈鼓腹,略带亚腰形,有典型的南朝风格。……[详细]
80、水西桥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水西桥
  水西桥位于市郊水西村,古称为万年桥。建于明万历年间,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重修。为七墩八孔石筑平桥。桥长104米,宽4.3米,高约5米。桥墩均砌分水尖状。桥上置石栏杆,高50厘米。整座桥为红色岩石砌成,东西向。1987年由水西村村民倡募集资维修。桥横跨凌江,连接水西村与南雄市区。桥西有一株古榕,与古桥相衬成景。尤其是在秋高气爽、皓月凌空时,月色、古桥、流水、巨榕相映,风景如画。2006年,水西桥列为南雄市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12月10日,水西桥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为第八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