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韶关市旅游

    韶关市文物古迹介绍

    81、新龙塔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龙塔
      新龙塔位于南雄市坪田镇龙口村,建于宋代,平面六角形,为楼阁式五层空心砖塔,塔刹已毁。塔残高18米,基围19.2米,底层直径5.6米。用长34厘米,宽15厘米,厚5厘米的青砖筑成,砖缝为不定错开,缝用黄泥浆粘合。塔身砖砌阑额、依角柱、施斗拱。各层以菱角砖和拔檐砖叠涩出檐,置假平座。每层六面均开一圭形门。原塔内设置有木梯,今毁。塔外壁有石灰浆抹荡痕迹,历代曾有修葺。1982年5月列为南雄县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12月10日,新龙塔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为第八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李公崖墓
      李公崖墓 位于始兴县花山乡九莲塘村北山崖洞内。是一处明清时期把棺木葬于崖洞的墓地。岩洞长30米、高2.5米、进深2.5米。洞口朝南。有洞穴墓12座,砖室墓10座。洞穴墓的洞口用青砖砌封门,其中一处有3具棺木并列平放,绘朱色图案。砖室墓分布在洞穴墓前面,多数墓的前半部分突出岩唇外,有单室和双室。封门分别有“李氏佳城”、“万历癸已年秋”(1593年)、“乾隆三十年”(1765年)、“光绪十三年”(1887年)等字。……[详细]
    梅岭张九龄夫人庙
      为了纪念唐朝宰相张九龄夫人戚宜芬为帮助夫君开凿梅岭巅峰(梅关关楼)日凿夜合的巨石二剥腹取血祭山神的献身精神,由此应征了“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必定有一个伟大的女人”的佳句。交通线路自驾:韶关出发,进入韶赣高速,梅关古道出口下,转入G323国道;沿G323国道直行,留意右手边标志牌可看到“梅关古道景区停车场”。乘车路线:韶关火车东站广场乘坐直达南雄市客运站汽车,再转乘到梅关古道的市内公交车即可。……[详细]
    岩庄八角庙
      岩庄八角庙八角庙始建于清康熙40年(1701),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共五层八角,高26.7米,除首层用沙质石砌结外,其余各层均用青砖砌结。传说外墙曾人工打磨过,外形美观完整,不斜不裂,历经漫长岁月,仍巍然矗立,是该县现存最高层的一座古塔,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据当地人传颂:此塔设计者曾绞尽脑汁花心血定点于塔前60米的一口方形水井中,遇太阳高照,塔身即倒影于水井中,形似笔躺墨砚,寓意文人辈出。……[详细]
    红梨渡槽
      红梨渡槽位于韶关市始兴县马市镇红梨村民委员塘梨坑村旁。是尖背水库西干渠配套灌溉设施,1979年动工兴建、1981年竣工通水。渡槽长1000米,宽1.85米,最大跨度63.2米、最高高度22.2米,以钢筋混凝土修筑,采用梁式和拱式结构。灌溉着安水、高水、马市等村300多公顷农田。是始兴县最大的引水渡槽,现仍为当地农田输送甘泉,保证粮食的稳产高产。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石塘龙母庙
      石塘龙母庙又称石塘娘娘庙,位于仁化县石塘镇石塘村委会早禾田村小组。据石塘娘娘庙碑记载,始建于清代。民国时期重建。坐北向南。砖木结构。面阔13米,进深10.6米,占地面积约150平方米。三开间,歇山顶,灰塑博古脊。庙堂内左右建有2个拱门。正中安放龙母娘娘雕像,左右分别是九子娘娘雕像和将军雕像。四周建有廻回走廊,墙体及廊栓是砖砌筑。木构梁架,盖瓦屋顶。是当地及八方民众朝拜、祈祷的场所,对研究石塘村民俗有一定价值。……[详细]
    澄陂村遗址
      澄陂村遗址位于始兴县城南镇澄陂村北之墨江南岸。考古年代为新石器时代晚期。1974年试掘。在沿岸100米断面有1米厚的文化层。出土泥质陶器罐、壶、尊、豆等,纹样以复线长方格纹、叶脉纹为主。石器有长身锛、有段锛、刀、矛、网坠等。在一个灰坑的底部发现1件打制的尖状石器。发现三处呈半圆形的灶坑遗迹,直径80厘米,深20厘米,内含零散陶片和火烧土团块。1982年始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双峰寺遗址
      双峰寺遗址——位于县城西双峰山麓,为北宋天平兴国(976—984)年间,由广悟禅师创建,敕赐“双峰山兴福寺”,其声誉仅次于云门寺,该寺经过北宋元二年(1087年)和明代成化五年(1469年)两次重建,明代正德元年(1506年)、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清代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数度维修。至民国时期,双峰寺已是风雨飘摇,没有再维修过佛像,寺宇逐年倒塌,现已成为柑果园。……[详细]
    走马岗遗址
      走马岗遗址位于韶关市五里亭良村。年代为商时期。1960年、1985年广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曾两次进行发掘。发现不规则圆形竖穴窑两座,半地穴式居住址一处,有火塘、柱洞等遗迹。出土陶器有夹砂与泥质两类,器种有釜、罐、盘等,形制以圜底或圈足器为主。石器有斧、锛、铲、凿、刀、镞、戈、环等。遗物特征与曲江鲶鱼转遗址相近。1978年7月广东省革命委员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湖心坝民居群
      湖心坝客家围楼(含外翰第、大夫第、长安围、三门楼)位于翁源县北部翁江河畔,是粤北山区一处神奇的客家人聚居地。全村有土地面积288公顷,耕地面积146公顷,人口2207人。该村地处翁江河与江尾河两水汇合处,地势平坦,一马乎川,土肥水足。村中至今保存有明、清古代客家围楼59座,围楼建筑鳞次栉比,高低错落,一楼连接一楼。围楼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之多。在粤北山区,如此庞大的古代畦筑群实属少见。湖心坝的客家围楼始建于明正统年间(1436—1449).为南迁人粤沈姓二世祖(人称翁祖)永初公始建。成化年司(1465—1487),湖心坝沈氏宗旗人丁兴旺,经济发达,富甲一方(明万历二十五年《沈氏旅潜》有载),其时,村中富者大兴土木,争相兴建桐堂楼阁。2010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赤土岭墓群
      赤土岭墓群 位于始兴县太平镇赤土岭东南侧山坡。1985年清理晋至唐的长方形、凸字形的单室、双室、三室墓75座。出土大批几何花纹图案砖和建元二年(344年)、黄、李、齐、徐、田、谭等纪年的或姓氏铭文砖。陶瓷器有四耳罐、六耳罐、盅、碗、盂、盆、三足砚;铜戈、铜镜、铜弩机、五铢钱、大泉当千钱、开元通宝钱;铁刀、铁叉形器、铁环首大刀;银发钗、琉璃珠、琥珀珠、滑石猪、扁平磨光石器等216件。……[详细]
    韶关锦石崖寺
      韶关锦石崖寺  在茂密的林中,有条细长而弯曲的小道通向寺庙。此庙建立在悬崖的石窟里,脚下是陡峭的石壁。整座寺庙悬在崖上,形成奇妙的态势。寺庙内洁净如镜。一尘不染。充满安祥的氛围。尼姑们安祥的神态以及于世无争的眼神,拌随着袅袅神香,迷人的清香,更显寺庙的宁静和安祥。依栏杆远眺,著名的景峰尽收眼底,青山绿水好一派美色,更使人们流连忘返。在这山水天地间,拌合着宁静与安祥,怎不让人陶醉?……[详细]
    韶关招隐寺
      曲江马坝狮子岩,由狮头山,狮尾山组成,这里出土十二万九千年前的“马坝人”头骨,是“石峡文化”发源地。也是中华民族发源地之一。一千多年前,六祖慧能从五祖弘忍得心要到南华寺,曾隐居参禅此岩。据《曹溪通志》记载:“在寺西十里有巨石卓起,高数十丈,其中有岩,郡慧能师尝隐居于此……。”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六祖慧能,在狮子岩后六祖隐居的山洞口建起一座佛寺,取名招隐寺,并将六祖像供奉于内,继而历年香火不断,逐渐成为古时著名的二十四景之一“狮岩招隐”。直到民国末年,居住在寺内的和尚,居士逐渐离去,房屋和菩萨像也毁坏。解放初,有一名外地人自称居士,居住在寺岩内,并管理破烂佛像。此人死后,全寺也荒废了。一九八四年,曲江县委、县政府在筹建狮子岩旅游区时,把恢复招隐寺纳入规划之中,并于八六年拨出专款,重建招隐寺,重塑六……[详细]
    应山石桥
      应山石桥古称玉环大石桥,位于应山古村以南200米处,始建于乾隆丙戌年(1767年),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石桥采用拱圈式纵联砌置法拱砌,南北走向,桥长49.85米,桥面宽6.5米,三个桥并联,单拱跨16.9米。自古以来,商贾往来频繁,石桥成为湖(南)广(东)古道的重要交通枢纽。应山石桥是广东省目前发现跨度最大的古石桥,2002年被批准为“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永初公祠
      永初公祠 位于翁源县江尾镇南塘村。始建年代不详,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重建,道光十六年(1836年)重修。面积609平方米,为五进四合院式建筑,硬山顶,以阴阳板瓦覆盖,梁架为穿斗与抬梁相结合。正门石匾,镌刻“长安围”三字。二进,前有门槛,后有屏风。越过二进,麻石砌结天井,两旁砌4米高照墙。三进、四进构造大体与二进相似。五进后壁中央置神台祖牌,上刻“永初公祠”四字。……[详细]
    平林村惜字塔
      平林村惜字塔位于南雄市油山镇平林村西半公里处,建于河边台地桥旁。塔平面六角形,三层,高7.2米,为楼阁式空心砖塔。此塔为明代孔子后裔伯道卜居平林时所建。孔氏家族在平林还建有孔林书院,今毁。惜字塔是配合书院而建立的。古人爱惜字纸,不随意撕毁,建此塔烧字纸,故名惜字塔。塔首层南北两面距地0.8米处开一小门,高0.6米,宽0.4米,乃是焚烧纸入口。被列为南雄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12月10日,平林村惜字塔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为第八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旱头岭墓
      旱头岭墓位于始兴县沈所镇旱头岭东坡,东临墨江。1985年清理2座墓葬,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底铺一层河卵石。其中一号墓长1.9米,宽0.9米,随葬品有陶器筩、瓿、盒、鼎共5件,其中筩的肩部饰附加堆纹,有刻划符号;瓿饰细密弦纹及锯齿纹;施酱色釉;盒亦见刻划符号。二号墓长2.1米~2.3米,宽1.3米,随葬品有铜器斧、剑、镞和陶器杯共5件。这些器物均为广东战国时期所常见。……[详细]
    历林水口塔
      水口塔建于明朝,坐落于石塘镇历林村委会历林村小组,紧邻潼阳水溪旁。塔为平面六角形,七层平座楼阁式空心砖构塔,通高18.6米,该塔造型端庄秀丽,比例协调。但是该塔由于地基下沉原因,致使塔往东南方倾斜80厘米。新中国成立后,水口塔得到了各级人民政府和广大群众的关心支持,1989年6月被仁化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对此塔进行了重修并保留了原倾斜度。……[详细]
    曲江仙人塔
      北宋曲江仙人塔位于曲江县大塘镇新塘蛇岭。始建于北宋,此塔平面为八角形,外观七级,穿壁绕平座楼阁式砖塔,现仅存六级,残高21.15米。每层有两个门洞,各层内外均有壁龛。塔身每面用砖砌出角柱、倚柱和阑额,阑额上置斗栱,每层各立面分三间。用挑檐砖和菱角牙子砖相间砌出腰檐平座。全塔用青砖构筑,黄泥浆填缝。第一层每边长2.75米,墙厚2.35米;以上各层逐层递减。1979年12月广东省革命委员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棋子窝古遗址
      棋子窝古遗址位于韶关市始兴县马市镇远迳村民委员会黄竹塘村背的棋子窝。采集器物有石环芯、石锛等遗物,石器石质坚硬,人工磨制痕迹明显。石环芯直径5厘米,厚1厘米,石锛大小不等,大的13厘米,小的3厘米。遗址范围内有三个人工凿成的圆形平地石坑,红砂岩石质,直径1.2米,深1米,性质不明。从采集遗物分析,这里应是制作石器的作坊。对研究古代人类居住遗址具有参考价值。……[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