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韶关市旅游

韶关市文物古迹介绍

西京古道乐昌段
  西京古道乐昌段位于韶关市乐昌市坪石镇、梅花镇、云岩镇。西京古道,也称宜乐古道、西京路,始建于西汉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是汉武帝时期岭南各地通往京都的必经之道,因历史悠久堪称古京城通往岭南地区的“高速公路”而得名。韶关西京古道主要位于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和乐昌市境内,南起乳源洲街古道,北至乐昌梅花镇鹧鸪塘古道。西京古道逢山开道,遇水搭桥,沿途村庄密集,古桥梁、古凉亭、古村宅、民居今仍历历在目。2018年,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把西京古道(乐昌精华段)列为南粤古驿道18条精华线路之一,进行重点打造。西京古道(乐昌段)精华段起点为梅花客运站,游客从梅花驿经357县道进入洞背村,自洞背村祠堂东侧进入鹧鸪塘古道。鹧鸪塘古道始于洞背村,由北往南途经桃李坑村,终于草鞋岭村。随后,游客可从草鞋岭村经357县……[详细]
湖芳遗址
  湖芳遗址位于韶关市始兴县城城南镇周前村委会湖芳村后山岗上。该遗址位于清化河的左岸,是一处山岗遗址,面积约34163平方米。采集到有石器、陶片等遗物,其中,石锛二件,石铲一件(残),方格纹和蝇纹陶片数片。属于新石器晚期人类居址,对研究当地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价值。……[详细]
云龙寺塔
  宝塔,也称浮屠、苏屠,原是佛家收藏经卷、保存高僧骨殖的建筑物。但在历史的进程中,浮屠渐渐地离开了寺庙,步入园林,走向世俗,由佛塔演变为风水塔。在我国历史上,凡是宝塔多的地方,经济、文化也伴随着佛教的兴盛而发展;寺院、宝塔的建筑,也依赖这个地方社会经济的繁荣。因此,古老的宝塔作为一种象征和标志,既印记着这个地方社会历史发展的轨迹,也反映出这个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水平和知名度。而今,古塔作为一宗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风景旅游资源,越来越体现出它的文物考古价值和人文观赏价值。云龙寺塔广东境内唯一的国家级唐代古塔,一九八八年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塔座落在革命老区董塘镇安岗村后山坡上。据明朝正德十四年(1519年)《重建西山寺碑记》载:“宝塔巍峨,上载乾宁之号;断碑始迹,中书光化之年”。又据该塔……[详细]
云祖仙庙
  云祖仙庙在乐昌市两江乡凰落村云祖峰顶。为拱券式无梁殿。拱圈石用纵联砌置法构筑。始建于明永乐年间,乾隆年间二次重修。面阔一间5.5米、进深一间8.4米。拱顶至地面高3.45米。门额上置一石匾,阴刻“云祖仙”三字。庙内两壁镶砌碑刻25通。……[详细]
西石岩寺
  西石岩,位于乐昌市西北二公里,前临泐溪,后依麒麟山,是中国七十二福地之一。洞内有一石穴,相传为南宗六祖惠能憩息的石床,据佛教历史记载:惠能(638—713年)先世乃河北范阳人,其父谪官至岭南新州,咸亨初年,惠能北行至曹溪(宝林寺),继至乐昌西石岩,从智远禅师学禅,在智远禅师指引下,到湖北黄梅东山寺从五祖弘忍受学,八个月后,惠能接五祖衣钵回岭南开创南宗。西石岩寺与洞窟文化最早建于南朝,到唐宋时期已成为释、道、儒共尊之地,至今仍能看到洞壁中历代石刻,其中唐代茶圣陆羽题壁的“枢室”二字极为醒目,字为阴刻,每字1米见方,宋代龚卞所立“玄帝赞”石碑一块,洞右侧为放生池,尚存当年古联:曲沼注心泉色相空如波印月芳亭高面壁情根静处籁生风对西石岩景观最精彩的是宋代工部尚书余靖的《同游泐溪石室记》。当时岳阳有位……[详细]
文明峰塔与华表峰塔
  文明峰塔塔坐落在长江镇东面1公里桐子坪山顶,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清道光已亥年(1839年)重修。该塔为平面六角形七层,门拱檐假平座楼阁式空心砖塔,通高19.2米。首层券拱门分两重,外门楣上方置一红砂岩石匾,横书阴刻“文明峰”三字,右下款刻“万历丁酉冬月吉旦”。内层楣刻写“抡元”二字。华表峰塔塔坐落在长江镇西南3公里的樟水板山顶,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清道光已亥年(1839年)重修。华表峰塔的建筑形制和风格与文明峰塔基本相同,与文明峰塔遥相对应,称为姐妹塔。门楣置一红砂岩石匾,横书阴刻“华表峰”三字,左上款刻“道光已亥冬月七裹众姓重立”,右下款刻“万历戊戌冬月吉旦立”。该塔工艺精湛,造型较文明峰塔奇特,远观如大钟坐镇山顶。……[详细]
西莲佛寺
  西莲佛寺位于西莲山山腹,距今有近四百年的历史。这里有海拨1000米以上的高山草原、达摩头像石、白玉蟾炼丹泉等独特景观,自然生态资源和民俗文化资源丰富。……[详细]
董塘云龙寺
  云龙寺。位于镇安岗村西侧山边,原寺名西山寺,清代易名云龙寺,始建于唐代(公元894年),相传六组慧能禅师初次南下时曾在此栖息过,之后仰山禅师也于此传教布道。1999年11月8日经韶关市民宗教事务局拨款维修。……[详细]
澌溪寺塔
  澌溪寺塔塔座落在董塘镇澌溪山瑶族村旁,50米外有一寺庙:澌溪寺。澌溪寺塔原名“秀宝塔”,后人称之为“澌溪寺塔”。清同治《仁化县志》载:“秀宝塔在城西四十里澌溪山,与古塔云龙寺塔表景相望,传为仰山禅师塔……或仰山营构以福其桑梓”。该塔为平面四角七层,门拱平座楼阁式砖构塔,内设青砖穿心梯,可通至顶层。该塔外形清秀古朴,具有宋代砖塔的风格,同时又具有唐代方塔之建筑特点,经考证,此塔建于唐末宋初。澌溪寺塔于一九七九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龙虎隘古道
  龙虎隘古道(含龙虎隘古道、龙虎隘、古亭)位于湖南省汝城县井坡乡界头村-乐昌市五山镇青岭隘口子-地前坳-岭背-青岭村,支线为地前坳-江西排-塘坳-松子岭村,通往五山、廊田、乐昌。是“湘粤古道”的重要通道。……[详细]
上寨村墓
  上寨村墓位于始兴县顿岗镇周所上寨村南山坡上。1982年,清理1座晋墓。墓砖有“咸和四年(329年)杨氏立”的铭文。墓长4.2米、宽1.1米 、高1.05米。出土青釉瓷碗6件,铁剪1件,四龙八凤纹铜镜1件。……[详细]
132、雪岩寺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雪岩寺
  属于石窟寺石刻类别的雪岩寺。位于仁化县丹霞街道办黄屋村委会瑶塘村西南1.5公里海螺峰东侧基部(属丹霞山风景名胜区),坐西北朝向东南,面阔10.3米、进深7.8米、高5米,占地面积92平方米。……[详细]
玲珑岩遗址
  玲珑岩遗址在始兴县城南镇县水泥厂北侧的一座石灰岩洞里。年代为新石器时代早期。1958年发现,1975年发掘。遗址面积约40平方米。堆积中含动物碎骨、螺壳,出土红褐色夹砂陶片和局部磨制石锛。……[详细]
134、石乳泉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乳泉
  石乳泉。位于仁化县丹霞街道办黄屋村委会瑶塘村西南1.5公里海螺峰东侧基部(属丹霞山风景名胜区),坐西北朝向东南。水源出于石裂缝中,下泻涧底,为明末贡生刘松涛、刘望夫兄弟所开凿,并镌以龙口。……[详细]
135、韶阳楼
韶阳楼
  韶阳楼:据清阮元《广东通志》记载,唐初,韶城有“韶阳楼”,然未记始建具体年份。清康熙、同治光绪时期之《韶州府志》、《曲江县志》记载,指其“在南门外,临江,创始无考,元末废”。唐代诗人许浑有七言律《夜宴韶阳楼》,佐证韶州唐时已有韶阳楼。从该诗的具体描写中,可推知此楼在当时应是本地颇具规模的名楼。2006年6月,市委、市政府为提升韶城文化品位,加快山水名城建设步伐,作出了建设韶阳楼的决定。2007年6月,韶阳楼工程正式动工,劲有关各方两年多的艰苦努力,2009年10月18日韶阳楼竣工剪彩。韶阳楼现建于韶关国家森林公园莲花山顶峰。占地面积1938平方米,建筑面积2995平方米,座东南朝西北,平面以“亚”字型上转“十”字型构成,呼应莲花山之意,形成聚心又主次分明的造型,加之每层渐次收分的檐柱,层层出……[详细]
仁化文峰塔
  文峰塔塔坐落于县城南面1公里之锦江河畔,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据清同治《仁化县志》载:“文峰塔在城南隔河一里矮岭村,明万历四十年,知县高应选建;未竟,知县胡京球成之,塔下为仁阳书院。”该塔为平面八角形,九层楼阁式空心砖石构筑塔,由塔刹、塔身、塔座、塔台组成,通高39.15米(包括塔刹高度)。首层直径10.5米,内设红砂岩步梯呈半旋状直上顶层。该塔建筑比例协调,造型美观,工艺精湛,巍峨挺拔,是县城的一大景观。注:1.高应选,江西泰和人,举人,万历四十年任仁化县知县。胡京球,广西全州人,举人,明万历四十六年任仁化知县。仁阳书院现已毁。2.一九九七年至一九九八年,由省文化厅、县人民政府拨款,对文峰塔进行了全面修茸,恢复了原来古朴、巍峨的丰姿。县委书记何为星为重修碑记题了碑名。……[详细]
书堂石遗址
  “书堂石遗址”位于翁源县三华乡翁江河中心韶关市翁源县龙仙镇三华村,是唐代文化遗址,筑于江中心一个小岛之上,形状极似一艘在激流中逆水而上的航船。岛上岩层重叠,山石嵯峨,书堂石室倚岩而筑,岩墙交错,浑然一体。现虽已残墙断壁,但其结构奇特,古朴天然,傲然屹立,尉为奇观。据清代《韶州府志》及清嘉庆版《翁源县志》载:晚唐时期,有一翁源人叫邵谒,在翁源县衙任小吏。一日,有客至,县令指使其铺床接待,邵谒不应,县令怒而斥之,邵谒不服,奋然拔刀截其发悬于县门,并发誓曰:“学苛不成有于发”,之后匆匆离去。邵后来到罗江水(即今翁江)河心小岛上隐居攻读,苦读三年,学业大进,于唐咸通七年(公元八六六年)赴长安入国子监,得诗人温庭筠赏识并力举,诗名大振,后登进士第。邵谒有诗三十二首选入《全唐诗》。温庭筠称其诗“识略精微……[详细]
西京古道乌桐岭段
  西京古道乌桐岭段(又称乌桐岭古道、乌鹑岭)由西京古道乌桐岭段、乌桐岭官止亭、指路碑、修路碑、修亭碑等构成。这一段集合了古亭、古道、碑等丰富的文物资源。……[详细]
刚健中正围楼
  刚健中正围楼位于广东省韶关市始兴县罗坝镇角田村村民委员会贺坪自然村。该围楼坐东向西,门楣“刚健中正”,清光绪五年建(1878),整座围楼青砖瓦木构筑。……[详细]
五山红军长征临时指挥所旧址
  五山红军长征临时指挥所原址为五山镇五山学社的中山书院,始建于清代。民国时期曾作为当地的乡公所。属泥砖瓦结构,共2层,房4间,占地面积111平方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