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xui class="qxaildu"></pxui>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潮州市旅游

潮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饶平金光寺
  饶平县高堂镇群星管区的大岭山金光寺,自1989年以来重建,由吴楚君女居士为首辛苦筹资,住持释弘广等海内外善信鼎力捐款,辟山修路,削坡筑宇,殿堂众多,规模宏伟,气势壮观,引鹤泉清,为粤东梵宇新秀。相传在唐朝时建有金光庵,后湮。仅残存墙壁。明初地理师“虱母仙”何野云来此相地,称赞是风水宝地,并留下在附近“鲤鱼上树时下葬必出贵人”之话。自1989年起,由邑人吴楚君女居士等发下宏愿,在此重建大规模寺院。逐年辟山而建,今已颇具规模,为饶邑添一较有气派的崭新寺院。寺坐西北向东南,依山而筑,总建筑面积已逾千平方米,总投资有超千万元之巨。今已建成右边准菩提殿(300余平方米)、左边玉佛殿(200平方米)、后面两侧观音殿(200平方米)、泰佛殿(150平方米)及办公室、僧舍、斋堂等。观音殿内奉泰式千手观音铜像……[详细]
普陀岩寺
  饶平县所城镇上湾村西北幽谷中的普陀岩,俗称“上湾岩”,位于闽粤交界南海之滨,背靠龙湾山麓,漫山遍野林木翠茂,奇石嶙峋,泉水叮咚,鸟语花香,环境清幽恬静。一条迂回曲折之石径,约二百余级,从山下蜿蜒而上,绕过林中凉亭,直通庵寺山门。它创自南宋淳熙(1174—1189),从1980年起修葺扩建,历10余年全面告竣。1988年10月21日被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被批准开放。普陀岩依山而成,佛宇俱梵以石。创自南宋,1980年至1990年修葺一新。总占地100亩。数株古榕,苍劲挺勃。四周绿竹环绕,清风习习,使人心旷神怡。寺内依山分为三层。一层正厅为大雄宝殿,二层是地势较高的天然石屋,屋顶巨石镌有“普陀伽山”四个大字,屋内供奉三尊石佛。相传于宋朝淳熙年间(1174—1189),东里上湾乡练公端珦为寻……[详细]
龙湖寨建筑群
  龙湖寨建筑群(含许氏宗祠、林氏宗祠、婆祠、是荷公祠、儒林第、院巷许厝、福茂内、方伯第)龙湖古寨地处韩江中下游西岸,就在公路边,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现在仍保存着100多座古建筑,寨内庭院深深,千年老榕树盘龙错节随处可见。走进龙湖寨门,街巷井然有序,祠第无数,庭院深深,而千年老榕树盘龙错节随处可见。古寨内巷陌纵横名宅巨祠无数......古寨的结构很讲究,是先人按照九宫八卦修建的,寨中央直街由于形似“龙脊”,加上该寨四周韩江水、池塘湖水环绕,因而称“龙湖”,直街东面有三条街,西门有六条巷,形成了“三街六巷”的工整格局。在街巷中,宗族祠堂、名宦府第和商贾富绅豪宅100多座,不少有五进、十进之深。龙湖寨为多姓聚居之地,帮书斋名称有以姓氏郡望命名的,如黄姓的“江夏家塾”﹑许姓的“高阳家塾”﹑肖姓的……[详细]
叩齿庵(南昌起义军三师政治部旧址)
  叩齿庵在潮州市区下西平路道后巷。原名济生庵(又名大隐庵),始建于唐代。清咸丰林大川《韩江记》载:“叩齿庵在城南书院左,即韩昌黎大颠至郡所住处也”。庵内大颠堂额写:“聪明宏博”四字。中为大雄宝殿,阶前有两古榕,不假泥土,骑阶前石而生,呈黑铁色,极其古致,据说已有数百年历史。宋广东转运判官周敦颐留堂壁云:“退之自谓如夫子,原道低排佛老非,不识大颠何似者,数书珍重更留衣。”叩齿庵的传说相传唐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韩愈因谏迎佛骨触怒了宪宗皇帝,被贬到潮州任刺使。到达州治那天,下属官吏、全城百姓夹道欢迎。韩愈看到百姓如此热情,十分激动,突然前面一个和尚朝他马前走来,那和尚本也英俊魁梧、且脸方额阔,远看还一表人才,可近前时却叫人害怕。原来他有两个暴出的大牙,骤看如寺庙里狰狞的罗汉。韩愈顿生不悦,只……[详细]
笔架山潮州窑遗址
  笔架山宋窑位于湘桥。城东笔架山西麓。古遗址北起虎头山,南至印子山,绵延2公里,窑址鳞次栉比,至今笔架山脚一带的群众,仍称该地为“百窑村”。笔架山窑场始创于唐,极盛于宋。其产品远销国内外,成为中国陶瓷出口基地之一,被誉为“广东陶瓷之都”。产品种类繁多,主要有碗、盒、盏、灯、炉、杯、壶、盂、豆、釜、洗、枕头、粉盒等日用器皿和瓶器、人物、玩具等工艺瓷,其胎质坚密,别具一格。釉色以影青釉为主,兼有青、白、黄、酱褐釉等,釉质晶莹润泽、如银似玉,多数不开片或只是极细的鱼子纹片;饰纹以划花力主,还有雕刻和镂空的。新西兰学者艾黎在参现了潮州古瓷器展品后,兴奋地说,“我在国外看到好多古瓷器,原来它的老家就在这里!”笔架山宋窑为古代中外文化交流,为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增添了辉煌的一页。自1953年起,广东省博物馆及……[详细]
26、马发墓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马发墓
  马发墓位于城区金山顶一览亭边,朝南偏东,碑石为民国初年民军首领孙丹崖所立,后被摧残。新中国成立后曾一度迁往西湖山南岩附近,上世纪60年代又移回金山顶,“文革”期间墓碑被敲断,墓穴被毁平,1979年重修,筑回旧碑(残缺不全),再竖立于墓前。马发墓也称马公坟。马发,海阳(潮安旧称)人,南宋景炎年间为潮州摧锋寨正将。时元兵南侵宋帝赵昰(后为赵昺)避走广东边境,继续抵抗元兵。景炎二年(1277年)元将唆都率兵进逼潮州,知州叶侯闻讯弃官逃走,宋帝闻讯派安抚使至潮慰谕马发,着摄潮州军州事,称安抚使。马发率众坚守潮城,元兵屡攻不下。景炎三年(1278年)叛将陈懿又引元兵唆都部再次攻城,因马发固守,城屹然不动,唆都屡次劝降,均为马发拒绝,且时时相机出击打败元兵。及后元兵买通南门巡检黄虎子,于二月二十九夜私开……[详细]
葫芦山摩崖石刻
  北宋—现代潮州葫芦山摩崖石刻位于潮州市葫芦山。葫芦山旧称艮山,因山下有西湖,故又称湖山或西湖山,葫芦山既是风景秀丽的旅游胜地,又是摩崖石刻荟萃之所。山多巉岩怪石,或拔地而起,或峥嵘突兀,或悬崖削壁,或傍水临波,为墨客骚人留题勒石的好去处。可谓逢岩必刻,无石不铭。自宋以来,历朝累积,蔚为大观,虽历经劫难,至今仍保存138题,其中宋刻16题,元刻1题,明刻24题,清刻28题,近现代18题,年代不详48题。这些石刻的内容,有赞美湖山的、有抒-怀的、有记述游踪的,还有重要记事、科举题名以及官衙文告等。字体则包括真、草、隶、篆、行。其中比较突出的有:宋刻“放生”、“倒景”、“俞献卿葬妻文”、“重辟西湖记”,以及字径近两米的巨幅摩崖“湖山图画”。1962年7月广东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北关古窑遗址
  北关古窑遗址在城区西北面距潮州西湖约500多米处,也称窑上埠窑址,与距此不远之北堤头古窑址以及潮州古城南郊的洪厝埠窑址第四层、竹园墩窑址第三层一样,同为唐代古窑址。出土物有碗、碟、壶、罐、盆等物,胎胚较厚重,外壁一般施半截釉,平底,满釉和环底器极少,与广东唐代器物主要特征相符,从壶、碗造型风格看,也为南北各地唐代窑址、墓葬出土物所常见,本地唐“仪凤四年”墓也有同类出土,莲花瓣纹瓦当也具唐代风格。其实,除前述东郊笔架山古窑址外,潮州城的南、北郊等地(现均在湘桥区辖区内),都布满唐及北宋古窑遗存。如南郊洪厝埠窑址第二层、竹园墩窑址第二层,西、北郊的凤山窑址、田东园窑址、瓮片山窑址、竹竿山窑址、象鼻山窑址均属北宋时期,不但出土了大量器物及残片,还出土了三件有北宋绝对纪年的窑具。唐代窑地一般建于矮坡……[详细]
潮安甘露寺
  甘露寺,据《明一统志》所载于北宋治平年间(1064—1067)始创,而民间相传有孝子庐墓而甘露降故名,自宋就奉佛。明、清、民国有修建,1984年起重修。以其天然大石室冠潮汕和石壁凿造大型弥勒像之奇特壮观,而游客不绝。1986年6月获登记开放。甘露寺寺门由三块品字型的巨石叠成,“玉简书院”、“甘露洞天”,的题刻依稀可辨。佛寺上盖是一块凌空飞出的底平如削的巨石,蔚为奇观。全寺约600平方米,分为3个部分。刚进,石刻“万历四十八年(1620)潮州知府贾口口助银所修”。立有两大金刚像,旁有韦陀菩萨立像。过之,是大雄宝殿,主奉释迦牟尼佛,两旁十八罗汉金身。顶部石板,刻着青色的“威灵保障”四个大字楷书。下摆着一大香炉石床。再进之,有一尊在底层原石上雕刻而成巨大的弥勒佛坐像,非常惹人注目,它高2.55米,……[详细]
虎头山永福寺
  永福寺位於广东省饶平县汫洲镇虎头山南麓,闻一法师创建於宋朝,与海山隆福寺同一法源,即南华——灵山——隆福——永福一脉相承,故称“瀛蓬双福”。历代兴衰无常,“文革”时期作他用。改革开放後,现任住持光辉法师多方奔走,募资易地重建。新寺占地二万多平方米,前临大海,背靠鹤峰,将军东耸,莲花西拱,风光秀丽。四周是围墙,沿中轴线依次是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东侧是伽蓝殿、地藏殿、文殊阁、钟楼;西面为玄天上帝殿、观音阁、普贤阁、鼓楼,此外还有香积堂、客堂、仓库、功德堂、殡仪馆、塔院、慈德阁及放生池。塔林三座,东座塔主是美国根造法师舍利塔,内供奉舍利一百多粒。石碑刻有赵朴初、启功、智诚法师等名家及长老手迹。永福寺现任方丈光辉法师,65岁,广东省饶平县人,1946年4月出家,师从新曦法师,兼任广东省佛……[详细]
31、东福寺
东福寺
  东福寺闽粤边陲的饶平县东北部,有座巍峨矗立的犁头岽山,高达海拔1046米,因山形似犁头而得名,遥望层峦叠嶂,林深木茂,山中有一古刹,叫“东福寺”。创于清,1982年重建。寺是清乾隆十一年丙寅(1746)皇恩特授度谍具戒比丘仁山僧化缘筹建,面积400多平方米。嘉庆十五年(1810)延法师开光安座,迄今尚遗留一幅用缎布写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属珍贵文物。寺中原有“圣旨诰命”金牌一块,惜已轶散。道光进士刘映华曾撰东井八景之一《禅林斜照》诗。民国时期,该寺曾多次拆毁。1982年春,善信集资重建,寺宇焕然一新。寺院坐东向西乙辛分金,是一长蛇形穴地。寺中盆栽奇葩异卉,清幽脱俗,从天井仰望斜子笄尖峰,俨然象一顶皇冠悬空高挂。寺内左廊是“陵烟阁”,有“男儿欲上陵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朱熹诗句)的寓意,此……[详细]
茂芝全德学校
  全德学校,原名龙冈书室,俗称塘唇书斋,位于饶平县北部上饶镇茂芝社区,有一间教室,一个房间,一个天井,占地面积三百平方米。1927年10月5日,朱德同志率南昌起义军抵达上饶茂芝,指挥部设在全德学校,并在这里召开重要的军事决策会议。全德学校旧址现为广东省党史教育基地、潮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历史沿革民国初,为适应兴办新学之潮,“龙冈书室”易名“全德学校”。该名出自《庄子·天地》“天下之非誉,无益损焉,是谓全德之人哉”,取意道德上完美无缺。据当年全德学校老师回忆,现门楼上“全德学校”四字由詹得天书写。共和国成立后,全德学校曾作为上饶公社烈属敬老院之用。在饶平县革命史上乃至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1980年1月23日,朱德同志的女儿朱敏、北京军区后勤……[详细]
33、仙岩寺
仙岩寺
  仙岩寺饶平县饶洋镇西部岩头东是西岩的一支山脉,由北往南延伸,蜿蜒起伏。历史悠久,驰誉中外的西岩茶,就是这支山脉的特产。在那巍峨的绝壁下,屹立着一座寺院,名叫“仙岩寺”。创于清乾隆六年(1741),1986年扩建一新。寺于清乾隆六年辛酉(1741)由开山禅僧比丘纯量化缘募建,嘉庆、同治年间曾数次修葺。嘉庆乙丑(1805)冬,崇兴僧募化在寺左建一文昌阁。1986年夏,众善信集资重建三落厅堂,红柱画梁,旧貌换新颜,耸然壮观。寺顶岩壁上端叫“上岩”,上有几丈宽的一片空旷地,松树,龙眼,枝繁叶茂,四季常青。在岩石顶有一“龙洞”,洞口一米多宽,深若隧道,相传古时此洞可通达大埔三河坝。寺左有一“出米洞”,传说洞里每天能漏出白米供寺僧食用。后来有位法名叫鸿林的和尚,把洞口挖大些,希望能多出一点米粮来,不料洞……[详细]
三饶城隍庙
  三饶城隍庙位于三饶镇中华路,是饶平最大的城隍庙。城隍作为中国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中国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三饶城隍庙规模之大,可以用俗语“饶平城隍大过府”来形容。朱元璋为了加强神权的统治,各级官员赴任时都要向城隍宣誓就职。城隍庙规模不小于府县衙门。城隍庙宇之大、品级和某些建筑规格之高,都为潮汕地区古建筑所罕见的。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高超的建筑技艺。饶平县城明成化十三年(1477),两广都御史朱英奉朝廷之命,析海阳县之元歌、信宁等八都建置饶平县。朱英观察后定下饶堡(今三饶镇)为县治。着手建筑衙署及各有关办公场所。在筑防护城墙时,初时议定为取土为料。朱英考虑到土城不够坚实耐用,便令内务部烧制条砖砌,使城既牢固又壮观。因此……[详细]
35、林姜寺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林姜寺
  林姜寺,昔名宝寿寺,位于饶平县钱东镇境内的大甲山脚浮岗上,后倚群峰,前含黄铜岭,下面是广阔的田野及灰寨村。四周松竹相间,环境清幽,是座名刹,1988年为县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并获登记开放。宋淳熙四年(1177)就有该寺。建筑结构为祠厅式,两座对向四厅四房一天井,主结构315.8平方米。山门开在东厅,外有广场,种植蔬菜、花木。广场另一边,建有客房及斋堂。房三间,斋堂一厅一房。有宋代石刻匾额“林姜寺”三字。因寺院周围有修竹千竿,下面又有清沏莲池,形成了“笼烟”、“映月”的幽雅环境。上座设大雄宝殿,供奉西方三圣、香烟缭绕,钟鼓长鸣,经声琅琅。传说为林姜两姓檀越所建,故名“林姜寺”。明成化十五年(1479),即饶平建县后的第二年,又全面重建。寺院规模,据说有厅房九十九间,产业则有记载,是三顷九十七亩九……[详细]
36、狮子寺
狮子寺
  狮子寺(石佛寺)饶平县汫洲镇汫西乡青山(狮北)的狮子寺,以其天然石佛、石观音菩萨坐像故又名石佛寺,闻名遐迩。始于南宋(1127—1279),1994年起,由释清虚(内字达妙)住持在山坡上兴建,至2003年夏已基本建成,依山面海,气势磅礴。进汫洲镇市区大公路从山门前经过,礼佛旅游非常方便。乡老相传:南宋末年,兵燹狼烟,一位北僧流落至此,见濒海绿洲,顿生驻钖之念,逐结苇为庐,以石作圣作像,鸣镗柝,修持焉。乡人呼之为“石佛寺”。元朝(1271—1368)间,海潮暴涨,青山之滨浊浪滚滚,庐毁佛没,仅遗传说。时过境迁。1956年,青山围垦,沧海桑田。1990年,该县钱东镇仙洲乡定慧净寺住持释定慧(1912—1992)过此,忽闻钟鼓之声,寻之末见寺院。越载,乡民在离地仅三寸之处忽挖到天然石佛和石观音坐像……[详细]
望海岭寺
  饶平县钱东镇沿饶钱公路往北约5公里处,有一山岭,因能望风茫茫南海而名“望海岭”。岭上林木苍翠,清风爽人。望海岭寺就建在这清幽的环境中。创于明朝,1988年重建。这里以供奉三尊自占传下的雕琢精巧的观音菩萨而闻名于潮汕及闽南诏安一带,是佛门的一处胜地。寺创建于明代,由钱东田心村刘门林氏倡建,清嘉庆丙寅年(1806)蒲月和清光绪庚辰年(1880)重修。由于岁月迁移,人事沧桑,该寺曾一度颓废。1988年由麦婵真女士发起倡建,于是年十一月由旅港同胞麦婵贤女士发起十余善信捐资赠建。翌年全面完成主结构及南院工程。寺宇是双佩剑全包宫殿式结构,比较独特的是上座位于东,下座位于西,两座相朝,山门在两座之间向南,门外还有一座僧舍,合共十厅十房八天井,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进入山门,就是小厅,厅外有走廊可通上、下……[详细]
38、古岭寺
古岭寺
  古岭寺饶平县黄冈镇北郊栖云山东麓,即霞西管区古笃岭径之中的古岭寺,创自清(1644—1911)初,自1992年至1997年由住持释达悟尼师筹资重建告竣。它前临南海柘林港湾,后倚栖云山峰,山青水绿,灵秀以昭,犹有众多佳联妙墨刻寺柱,是礼佛和游览胜地。寺之后座墙外,是一块天然巨石,石上刻一个“佛”字。石高6米,宽5米。清初,这里是一座小寺院,古道从寺后通往岭后各乡村,行人从此经过,必先祈拜然后才过岭,寺前设有开水桶,供路人饮喝。古寺后废。改革开放,百业俱兴。1990年,港、台同胞及乡间父老倡议于古迹上重建寺宇。经释达悟尼师艰辛筹资,善信者及乡亲慷慨解囊。该寺于1992年兴建大雄宝殿,越年竣工。后经4年续建,高地铲低,矮地填高,围墙筑楼,才全面完工。已共投资66万元(另外出资15万元修水泥路)。占……[详细]
松林古寺
  松林古寺位于意溪镇郊松林峰山麓。寺虽废而靠山雄伟,两边山脉宛延环拱山门,状似龙象护寺;寺前湖泊如镜,横堤护基:远观江山名城尽收眼底。松林古寺创始未详,也未知何时而废。“文革”期间开东溪时在废寺低洼处出土一韦驮菩萨石像及圆形石座,上刻“开山会堂和尚”六字,乡民因之以“开山”又称寺名。据专家考证为隋唐以前石刻文物,故知其历史之悠久也。1993年5月适逢林希炎、柯紫蓉伉俪陪师宏生大和尚来寺朝山礼圣,见寺山气魄非凡,树林婆娑。寺虽废而靠山雄伟,两边山脉宛延环拱山门,状似龙象护寺;寺前湖泊如镜,横堤护基;远观江山名城尽合眼底,美不胜收。随后独资捐建普同塔三座,功德堂等,现已落成使用。昔有潮郡名人对此留待咏日:“头枕松林峰,脚踏莲花湖。左手挽笔架,右手托葫芦”伟哉!不愧为风景名胜古迹。随发大愿心独资捐建……[详细]
龙潭古寺
  龙潭古寺饶平县所城镇东界大港的龙潭古寺,背靠琉璃岭,一道山涧鸟龙江在寺的东北侧,奔泻入潭似飞龙而故名。创于南宋咸淳元年(1265),元至正重修,1986年再修,焕然一新。1996年2月获县宗教局登记开放。寺由下龙湾吴雷进捐建前后两座,双佩剑,闽南普陀寺僧来住持。元朝至正(1314—1368)间,吴氏后裔承隆重修。1986年,由南普陀派释金星,暨华侨杨木清、杨云南及大港乡众善信捐资再修,住持释光亮主其事。如今的龙潭寺,总建筑面积逾千平方米,分三厅八房三天井一广场。山门。称“修德亭”。古牌楼双叠结构,上盖黄金色瓷瓦,翘角飞檐,饰葵龙飞凤、芍药牡丹,五彩缤纷。内额“佛光普照”,配联。走廊刻有重录明朝曹宗《龙潭》诗。正门,是杨涂猪亲建。横额“龙潭寺”,也配联。步入古式牖门,只见左供伽蓝,右奉达摩,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