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汕头市旅游

汕头市文物古迹介绍

莱芜古炮台
  大莱芜炮台位于澄海凤翔街道莱芜岛上,与南澳岛隔海相望。大莱芜炮台建于清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与南澳长山尾炮台相望,称之“姐妹炮台”,是粤东地区古建筑方型炮台规模最大、最完整的一处遗址。外围宽四十二丈,高一丈五尺,设大炮八位,营房二十三间,操巡兵四十名,另有战马一匹,坐马三匹,外海艍船二只,配兵四十名,属南澳镇澄海协左营。现大莱芜炮台四周围墙仍基本完好。墙体均用灰沙夯成,虽几经风雨,仍坚固结实。围墙高6.7米,长51米,宽25.8米,呈长方形。墙厚2.5米,上有人行道宽1.8米。炮台内原有营房昔毁。东南角有一方台,与炮台围墙连成正方形,边长12米,墙厚1.7米,中间填土,与围墙齐平。原设有瞭望哨和炮座。一道石级倚东南墙壁,缘阶而登方台和人行道。东向一侧开一门,门高2.5米,宽1.5米……[详细]
叠石山摩崖石刻
  叠石山摩崖石刻群在河浦区西北面,遗存崖刻20多题,主要有:“於戏!先生学贯天文,深心河洛,独得其真。龙马之图,实本於数,浚词最精,羽义翼文,发奥阐明,即今其书,实堪其浚。自维囗眯,行将研究。”署款“乾隆二十八年(1763)番禺孝廉曹达潜”“先生姓陈,讳英猷,字式蔼,号石泉,康熙十五年丙辰(1676)十二月初六日戌时生,充潮阳学廪生,孝友积学。乾隆四年己未(1739)筑斋兹土,为《演周易》之所。乾隆十七年壬申书成,八月十八日未时卒。命勒河图并赞於斯石。先生赞曰:天地之数,五十有五;天地之象,奇偶分部。龙马出河象,数以观圣人。则之道昭,三古大哉。斯文圣圣攸祖。乾隆三十八年(1773)癸巳仲夏丙辰科经魁授浙江於潜知县、胞弟泰年东溪镌。乙酉科拔贡、胞侄蕃梅林书。”“海阔天空”。署款“乾隆癸巳(177……[详细]
秦牧故居
  秦牧故居位于广东汕头市澄海东里镇樟林观一村索铺巷9号,是一座“四点金”(潮汕传统民居称法)四合院,有近百年历史,旧民居占地387.5平方米,内有天井、正厅、厢房、居室、书斋等16间,民居门口嵌上了“秦牧故居”牌匾。这是一座古老的庭院,经受了百年风雨,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故。推开陈旧的大门,进入院内,映入眼帘的是一间厅房,两边是侧房。进入左边侧房,里面的房间是秦牧父母的卧室,陈列着秦牧的手迹及其一家的照片。侧房外面还有一间小房,秦牧当年就和哥哥住在这房间里狭小的0上。穿过侧房便是他的书斋。房间的陈设十分简单,但秦牧在此却博览群书,勤奋学习。在家乡读高小时,因老师喜爱新文学,秦牧开始接触了鲁迅、巴金、郁达夫等文学巨匠的作品。故居入门正对面的正厅将陈放秦牧大理石半身像,正面墙壁右侧悬挂《秦牧故居碑记……[详细]
澄海冠山书院
  冠山书院,在现在的汕头市澄海区境内,在这里有一副有名的对联:“礼门辟冠山,亦步亦趋追鹿洞;道岸登澄水,为高为美溯杏坛。”联中的冠山二字,指的就是冠山书院。从历史来看,冠山书院可谓是澄海文化的发祥地。宋庆历年间(1041—1048),潮州前八贤之一、宋太子中舍、易学大师卢侗“见冠山山明水秀”,环境幽雅,遂于此结庐读书,后定居于冠山。卢侗在书院教授邑中子弟,为澄海乃至潮汕的文化教育作出了很大贡献,冠山遂成澄海的政治文化中心。神山是先哲在澄海传道、授业、解惑的历史见证,是澄海人好学求知的象征。新中国成立后,冠山书院曾一度是冠山初级中学、上华中学初中部的教学办公用地,上世纪80年代初上华中学初中部迁址,冠山书院一度荒废。上世纪90年代末,在澄海区政府主持下,冠山书院得到重修。神山又名冠山,“冠山环翠……[详细]
汕头宝峰禅寺
  宝峰禅寺座于汕头市濠江区河浦宝峰山山麓,又名金钟山,前名宝峰岩,周围茂林修竹,鸟语啁啾。山巅上有莲花石,也称观仙石,登顶俯瞰,寺院隐于绿荫中。宝峰禅寺始建于明初,距今已有六百余年历史。据当地县志记载,洪武年间,乡民常闻宝峰山上的狮吼石洞夜间传出钟鼓之声,众人遂结伴诣往探其究竟。见狮吼洞内灯光闪烁,观音菩萨应迹于洞内,从此显圣之事传开,有乡民陆续前来进香膜拜,不久众人塑菩萨金身供人瞻仰礼拜。洞内还有一泉水,其味甘甜,涓涓不息,饮之能去除杂病,至今不知泉水源头。寺院还有一处古老闻名遐迩的《望仙台》;位于寺院山顶,仙龟巨石之间,相传很久以前,就有山民在巨石缝中总能看到若隐若现的仙人景象,从此奇闻不断传开,之后瞻圣望仙者陆续不断,有缘人皆能演见神仙,至今如是。此处是潮汕地区最古老的登山演仙圣地之一。……[详细]
潮汕抗日战争纪念馆(忠烈祠)
  潮汕抗日战争纪念馆位于汕头市金平区中山公园内。在馆中,展示着不少抗战时期的珍贵藏品,其中包括被掳劳工证件、抗战期间潮汕籍空军资料、日方在侵华期间发行的多期画报、潮汕地区出水日军、潮汕民间抗日所用的--等武器、军方及日军物资一批、华侨抗日爱国侨批一批,甚至笔录的亲闻日寇侵略罪行、官家小姐参加救护队所留的战地赠言本等藏品,已经超过350件,这些藏品均来自民间收藏家及相关慈善机构捐赠。1939年6月,日军华南沿岸,发动了攻占潮汕的命令,在6月21日端午节当天出动飞机44架次,对汕头地区进行大肆轰炸。“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霎时间,烽火连天,家园被毁,满目疮痍,尸殍枕藉。“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在危难时刻,潮汕军民共赴国难,与疯狂的日寇展开了激烈血战,谱写了潮汕人民抵御外侮的……[详细]
海门莲峰书院
  莲峰书院又称忠贤祠,位于潮汕名胜迹地莲花峰风景区西北侧钟南山麓,坐北向南,座拥主峰莲花峰,背靠粤东名刹莲峰古寺,主体结构二厅二天井,纵30.2米、横12.9米,自明代创建以来,闻名远近,功能合二为一,既是纪念性祠堂,又是兴学育才的书院,为清代潮阳县四大书院之一,人们出于对文天祥丞相的敬仰和怀念,四百多年来多次对其维护修缮,是一处保护完好的明清古建筑。据清光绪甲申《潮阳县志》记载:“莲峰书院,在海门所城南,旧为‘忠贤祠’,道光四年海门参将何岳钟拓建,光绪四年署知县张璇,参将冯耀祖捐修,始延山长主讲官课焉。(按:山长由官员聘,每年就向海门局修脯银200圆,按季缴署,其生童膏火赀计钱一百二十千,则以鸟网船秤佣供之)”。南宋末年,元兵入侵,文天祥从江西举兵勤王,匡宋抗元,转战东南沿海,为追寻漂泊于海……[详细]
澄海莲花古寺
  澄海莲花古寺 在澄海市十五乡镇莲花山麓。始建于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重建,民国26年(1937年)又重修。寺为潮俗四合院式布局,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寺东面山坡一天然巨石有“至元已丑,开山立石”摩崖石刻,石刻面积80平方厘米。古寺山门内两侧分别书“福”、“寿”两巨幅墨字,每字高2.8米、宽1.8米,相传为明代书法家吴殿邦手书墨迹。山门匾额“莲花古寺”浮雕石刻,上款“嘉庆丁卯年花月”,下款“信生员张耀敬立”。古寺主殿为硬山顶,面宽三间28.5米、进深三间12米。寺前坪地中置有一长0.93米、宽0.44米的长方形龟掌石刻,图案为两手掌中间夹一只龟。浮雕石刻,相传为莲花古寺方丈带领僧民抵抗镇压群众的宪兵的遗迹。古寺南约100米处山坡存放着元代一花岗岩石的“洗米石……[详细]
猎屿铳城
  明南澳猎屿铳城位于南澳县深澳镇北猎屿。明天启三年(1623年)南澳副总兵黎国炳建。该城由上座、下座和嘹望台三部分组成。用贝灰沙土夯成。上座在猎屿中部山腰,原高1丈2尺,长围18丈2尺,有5个铳门。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改建为方形炮台。城体长54.5米、宽17米、城垣厚1.7米、最高处5.5米,筑5个铳门,营房18间,置大将军炮15门,大神飞炮8门,有兵员60名。铳城下座位于上座之西百余米的近海台地,原高8尺,围16丈,有10个铳门,改建成园炮台,外径17米、高2.5米,置大炮12门。城垣上筑有雉堞。嘹望台在上铳城之西偏南的山顶,相距约80米。原高3丈、围6丈,外环以墙,墙高8尺,长12丈,驻兵20名日夜轮守。清代改为烟墩,用于观察敌情,燃烟报警。铳城下座后侧竖有通高2米、阔0.8米的碑……[详细]
崎碌炮台
  崎碌炮台崎碌炮台俗称为石炮台。位于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崎碌街道。崎碌是汕头市的古地名,是我国目前保存较为完好、独立体面积最大的炮台,1989年,被定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建,当时,潮州总兵方耀以“邻氛不净、潮海严防”为本,上奏清政府,准于自筹资金,在汕头崎碌(汕头港要冲)建筑三合土炮台一座。清光绪五年(1879年)竣工。炮-具建筑特色,环圆状带形墙体的城堡,墙体及台面跑道用贝灰和糯米浆混合夯筑,炮台底层坑道与十字交叉拱窟窿全部用非风化花岗岩规格石砌筑,台面跑道固若平地,垛口炮位均铺上花岗岩石条,石缝严密,砌筑坚固,俗称为石炮台。炮台外面环绕23米宽的护城河,水深3米以上,炮台内圈直径85米、外圈为116米、外圈高度为6米、内墙高5.15米、炮巷宽4.1米、周长……[详细]
蔡楚生故居
  蔡楚生(1906—1968)是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铜盂镇集星村人。我国著名的电影艺术家,被誉为“中国进步电影的先驱者”,“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奠基人”。解放后,历任文化部电影局艺术委员会主任、电影局副局长、中国影协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并被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蔡楚生故居位于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铜盂镇集星村,距潮阳城区约24公里,是汕头市文物保护单位和汕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潮阳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故居包括一座“四点金”、一座“厝包”(从厝)及阳埕等配套设施,均为20世纪初潮汕传统民居建筑,故居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460平方米。蔡楚生先生1906年1月12日生于上海,6岁随长辈回到故乡潮阳集星村,读私塾,干农活,12岁时便到汕头一家杂货店当学徒,并坚持自……[详细]
大莱芜炮台
  清 澄海 大莱芜炮台位于澄海市坝头镇之莱芜岛上。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是清初潮州府的海防营汛。东至南澳岛的五屿水汛30海里,西至放鸡山水汛60海里,南至达濠水汛40海里,北至镇标右营水汛30海里。炮台面积1348平方米,原设火炮8门(已失)、营房27间(存残垣)、配水兵42名,属清兵防南澳镇澄海协左营。现炮台仍在,呈长方形,长52米、宽25.9米、高5米,外堞厚0.7米、内堞1.8米、垛高1米,炮台内西南角一平面方形炮位,边长13米、堞厚2.1米、面积169平方米,炮台东南面开一门,高2.7米、宽1.55米。历史上莱芜岛是潮州海防军事重地,据《澄海县志》载:明隆庆三年(1569年)已夏6月,左侍郎刘涛总督闽广军务,大破海寇曾一本于此。当时总兵郭成赶来配合战斗,以莱芜火炮攻海寇船……[详细]
柳岗王氏祠堂
  柳岗王氏祠堂位于汕头市潮阳区金灶镇柳岗村。王氏祠堂是“潮州前八贤”之一的南宋名臣谏议大夫王大宝为母亲王氏请旨建造的。该祠堂于宋代建炎三年创建,明代嘉靖十三年重修,清代雍正十三年再修,迄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王氏祠堂总面积约1904平方米,贝灰木架结构。祠堂大门为石结构的双叠楼亭台式,石亭顶端有一太阳形状石徽,顶台中央立有高0.61米,宽0.22米的“圣旨”石牌,因此称为“圣旨亭”。亭门通梁刻“王氏祠堂”,明嘉靖十三年(1534)闰二月立,清雍正乙卯年(1735)二月重修。梁背刻“时思”二字。亭匾高0.31米,长1.43米,正面刻“科第”、“唐节度使王审知”、“宋建炎榜眼王大宝建炎进士王大鼎”,背面刻“宋赐进士文林郎惠州府推官王仁”、“明成化戊子科乡进士囗囗囗囗囗王囗”、“清康熙丁酉科进士郎王时……[详细]
达濠古城墙
  说起长城,无人不晓,长城之闻名因其“大”,而你知道中国现存最小的“古城”吗?它,就是达濠古城。其面积用一般丈量区域面积的度量单位来表述,真是天可怜见,只有0.014平方公里,还没有一个足球场大。达濠古城位于汕头市濠江区政府大楼东南1公里处,是全国唯一保存最完好的袖珍古城。建于1717年(清康熙五十六年)。现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说起这个袖珍城,还有一段故事。达濠,古称招收都,是一个三面环水的半岛。山多田少,民以渔盐为业,史载“田三渔盐七”,指的就是当时的生产布局。清康熙年间,两广总督杨琳上奏朝廷,请准在达濠沿海一带构筑城墙,用以防御明朝余党和海盗的骚扰。当时的地方官姓许(名不详),觉得在此地建城廓,一不方便靠潮汐劳作的渔民出入,二来以渔盐为业的居民,生活极其贫困,温饱且难,更无财产遭劫之虑,大……[详细]
蓬沙书院
  蓬沙书院位于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外砂镇林厝村文祠路,称文祠,始建于清同治九年(公元1869年),是当时兴学育民和教化养民的场所,该书院是汕头地区目前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书院。文祠始建于清同治九年(公元1869年),是在清廷平定外砂王兴顺民变后,潮州总兵方曜到外砂“办清乡”时,倡导并委托外砂秀才陈大义任筹建董事长,历经18年才建成的,是当时兴学育民和教化养民的场所。蓬沙书院与方公讲院相连,构成潮汕传统民居的“双佩剑”格局。前三进即前厅、中厅、上厅,连同两侧从屋即花巷排屋,为蓬沙书院。后包为二房夹一厅格局,为方公讲院。两院占地8000平方米,深82米,宽33米,建积2706平方米,建设规模为澄海明清七书院(即冠山、景韩、尊育、敦化、凤山、绿波、蓬沙)之最。蓬沙书院坐东向西,石门楼为三山门,宽达建……[详细]
神山古庵
  神山古庵 位于澄海市上华镇冠山管理区古胜景之神山西麓。又名石佛禅寺。建于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倚山而筑,与“神山妈祖宫”、“神山观音堂”连成一体,构成一组颇具规模的古建筑群体,总面积4100平方米,均为硬山顶。石佛禅寺。石佛为一高3米、宽2米的天然山石依山凿刻而成的半面浮雕观音立像,高1.5米。除此观音外,还供奉达摩和十八罗汉,是明清以来澄海古八景之“冠山环翠”的一部分。这里曲径清幽,风景高隽秀丽。山门有“神山古庵”匾额石刻,并有“深山藏古寺,石室现金身”的对联,迳道西侧置弥勒佛巨型塑像。二进有“岭海洞天”横匾,并有“洞天曲径留下凡间委曲事,碧海慈航专护世上慈心人”对联。三进有全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题书:“石佛禅寺”石刻门匾。观音堂供奉的观世音菩萨、十八罗汉、文殊、普贤坐骑像,刻工精……[详细]
大南山红宫红场旧址
  大南山红宫红场旧址 红宫在潮阳红场镇林招村三房祠。该祠外墙油刷红色,屋顶飘扬着革命红旗,群众称之红宫。 1929年7月中旬,红军第四十七团在此成立;1929年冬,潮阳县革命委员会也在此成立;1930年初,红军第十六师军事政治学校第四分校也设于这里。1929年冬至1932年初,许多重要会议在此召开,红宫名扬大南山苏区。 红场在潮阳红场镇大陂村前的飞鹅山下。1931年春,中共东江特别委员会和潮(阳)普(宁)惠(来)县苏维埃政府带领群众在这开辟了一个广场,面积1400平方米。广场东南侧有一块圆台形巨石作为红军阅兵台,面向广场的石壁上刻书“巩固苏维埃政权”。5月17日至23日,东江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此召开,特委书记徐国声在会上将广场命名为红场。后来,场内建起戏台、球场、秋千场,红场便成为大南山苏……[详细]
红场镇红军医院遗址
  红场镇红军医院遗址位于汕头市潮南区红场镇大溪坝村东北面1公里处,系一天然石洞。1931年初,中共闽粤赣特委领导下的西南分委所辖潮、普、惠和海、陆、惠、紫地区的红一团和红二团,为治疗伤病员而在此洞建立西南红军医院,简称“红军医院”。该院原设有住院部、手术室、工作室和药房等,遗址尚存。医院主任兼党支部领导戴雨(江西兴国县人),是原红四军留下的指导员,主治医官王少文(丰顺汤坑人)是从地方聘请来的留德医生,医生贺志中、梁鸿芳是南昌起义部队的军医,医院能做截肢手术。此外还培训了彭沃、古励真(古大存之侄)、余赛香(女)等十多名医务人员。该院为保持部队的战斗力作出了贡献。该石洞保存完整,其由花岗岩巨石覆盖而成,从东北向西南倾斜,俗称“老虎洞”,该洞深300米,洞内面积200多平方米,人工砌石分为四层平台。……[详细]
澄海西塘
  澄海名园“西塘”,始建于清嘉庆四年(1799年),光绪年间再延师按苏州园林式样扩建。西塘虽亩余,亭榭楼阁,假山莲池,客厅书房,以及园林花木莫不具备。门厅之后,有一月洞圆门,过门可见用红黑小石铺成双凤朝牡丹的地毡式庭院地面,文雅清静,一弯水渠,雕栏围绕。迎面是巨大的假山。山下岩洞,称为“鹤巢”,原养白鹦鹉。岩洞之上,奇石峥嵘,石壁上刻“秋水长天”四字,苍劲俊秀。山下石路,迂回曲折。小桥旁边,数竿金丝竹,低拂着一片山石,上刻“挹爽”二字。沿小石径,可登假山。山上有亭,亭边石山耸立如狮,旁配猴、狗、鹿、马诸形态山石及琴台层塔。假山北面,楼阁临池,飞檐映水,恬静清幽。在六边形的水阁后面正中,一石壁立,高约人余,西南是厅堂,陈设清雅,可闻鸟语花香。前曾挂名士书画,有唐寅、陆润庠、何绍基等人真迹,并珍藏……[详细]
龟山建筑遗址
  龟山建筑遗址位于澄海市上华镇北陇村东面之龟山南坡。年代为汉。20世纪40年代意大利学者麦兆良发现,1983年澄海博物馆进行调查,1988~1993年四次发掘共500多平方米。清理房址4座。一号房址位于南坡第一级平台,残存用石块垒筑的后墙,长3米,高1.7米,基址内有柱洞。二号房址位于南坡第三级平台,平面为圆形,直径3.4米,用石块砌墙基,南面有门道。三号房址被二号房址打破一部分,平面为凹字形,坐北朝南,面宽12.8米,进深6.2米,中央为殿堂,两侧为厢房,有夯土隔墙。四号房址位于第三级平台西部,平面呈长方形,面宽10.7米,进深4.8米,均有夯土墙及隔墙。三、四号房址附设排水管道。此外,还发现有用砖砌筑的转角墙基和夯打的居住硬面遗迹。房址上的堆积含大量绳纹板瓦、筒瓦,还有多种型式的卷云纹瓦当……[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