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佛山市旅游

佛山市文物古迹介绍

顺德冰玉堂
  冰玉堂,寓意冰清玉洁之意,它坐落在顺德均安镇沙头社区,占地1000平方米,是新加坡顺德均安沙头同乡会筹建的华侨姐妹安老院,建于1950年,又称鹤岭静安舍。自梳女俗称“姑婆”,即不嫁的女子。据《顺德县志》记载:顺德自梳女的形成始于清末,盛于民初。当时,顺德蚕丝业发达,许多女工收入可观,经济独立,看到一些姐妹出嫁后,在婆家受气,地位低微,这些女工有一定的经济能力后,不甘受此束缚,情愿终生不嫁。于是,选定良辰吉日由亲人或好友梳起发髻表示终生不嫁,俗称“梳起”,正式成为“自梳女”。2012年12月25日,顺德均安冰玉堂“自梳女”博物馆挂牌成立,并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对外开放。一楼是以前自梳女聚会及自梳女神位摆放的地方。二楼是以前自梳女的卧室,如今陈列了当年自梳女的手工作品,饰品、证书等物件,供市民参……[详细]
魁岗文塔
  魁岗文塔在三水河口镇魁岗。位于河口镇外东南约1公里许,东距西南镇1公里。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魁岗在城外东南二里许,盖护邑不砂也。从县署望之,属翼己方。万历三十年,邑侍御李希孔为诸生时,倡议建浮图其上。知县罗点可其议。于是刻期营成,突兀障江,峥嵘插汉,遂辟文明奇观。是役也县正捐资为倡,乡绅民乐助,计费金八百有奇(县志:(戊寅重修本):《魁岗文塔》条)李希孔,字子铸。祖父白吾,有还金厚德;父大遇,为柳州卫幕。孔生而颖悟,八岁能属文,于书无所不读。笃于孝友,慷慨有大志。为诸生,倡建魁岗塔,尊经阁。九阪闹而志益励。越万历已画、庚戌年,联魁两榜,观吏部政。罗点,广西陆川人。举人。明万历二十七年任三水知县。其时,督建文塔者为坊老严戍诚。(县志:《历年大事记》)清道光三年(1823)重修。魁……[详细]
大佛山观音寺
  大佛山观音寺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毁于1940年,1998年7月经省宗教事务局批准重新修建。该寺建筑按照岭南古寺院建筑风格修建,将成为杨梅皂幕山旅游风景区又一特色景观。占地1700平方米的大佛山观音寺大雄宝殿是目前亚洲佛教圣地中占地面积最大的。……[详细]
桃村报功祠
  报功祠位于佛山顺德区北滘镇桃村。2008年11月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公布第五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通知》,报功祠被列入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东华里古建筑群
  东华里古建筑群位于佛山市城区福贤路。东华里原名杨伍街,是以清初聚居此地的杨姓和伍姓两大家族的姓氏命名。街首的伍氏宗祠就是当年所建。乾隆年间,迁入骆氏家族,族中的骆秉章任四川总督、协办大学士,把北侧宅第装修成清代的府第,杨伍街易名为东华里。清末,招氏家族买进南侧的连片住宅,加层扩建,建招氏宗祠、招雨田祠、敬贤堂等建筑物,遂成目前保存的面貌。东华里古建筑群是目前省内保存比较完整的清代古街坊。街首闸门尚嵌着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石刻街额。全长112米,宽3~5米,花岗石条铺砌路面。房屋外墙石墙脚上,一式水磨青砖,几乎都是锅耳封火山墙,整齐而富韵律。各家门前都有二级石台阶,都在高达4米的石门框装置了脚门、趟拢门和厚重的大门等三重门,有遮阳、通风和防盗的不同功能。内有门厅、两廊、天井、正厅、耳房、……[详细]
龙潭龙母庙
  龙潭位于顺德区杏坛镇,元朝末年(约1368年),当地乡民基本丰衣足食,生活丰裕,遂感开庭有助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深感“龙母之恩”,皇恩浩荡,遂集资筹建万民敬仰的“龙母庙”,其建造之规模,与悦城龙母庙近似,其间经过600多年的历史沧桑,又经明清几代重修,形成现有的龙母庙,所以,俗传“龙化于此”,故称龙潭龙母庙。随着时代的更替,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不断的完善和提高,体育运动逐渐普及,把龙舟竞渡作为一种文娱体育,把龙母诞五月初八日龙舟竞渡亦称为“水乡节”,各地的彩龙也纷纷前来龙母庙参与拜祭,数量每年都超过二三十只以上,整天河涌彩龙飞跃,鼓声阵阵,彩旗招展,炮竹声声,善男信女,老老少少,洋溢着水乡人民的喜悦心情,两岸观赏彩龙-,正是“龙腾鼓点踏珠水,舟渡欢颜串亲人”。吸引了众多的外乡……[详细]
方献夫墓
  方献夫墓原位于南海西樵镇大岗山,1992年迁至孔边村后山。该墓葬有方献夫遗骨,墓外立有原墓地迁来的神道碑。方献夫生前著有《西樵山石泉书院记》。2015年12月10日,方献夫墓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为第八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南海枕流亭位于南海区西樵山白云洞应潮湖,年代为清。枕流亭始建于清乾隆己酉年(1789),咸丰辛亥年(1851)和1987年两次重修,建于“鼓琴台”巨石之上。“枕流古琴”是西樵山云泉24景之一。亭为歇山顶长方形,占地面积9平方米。原南海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克勤堂古民居群位于顺德区龙江仙塘朝阳农场东侧,年代为清。克勤堂是清代仙塘村一赖姓人创立的商业品牌,克勤堂创始人白手兴家,走南闯北,经营南北生意,其中包括山贷、丝织品等,商号称为“克勤堂”。克勤堂以其良好的信誉取得了辉煌业绩和高额利润,到了晚清,在仙塘广盖豪宅多间,村人亦称为“克勤堂”。克勤堂主建筑为悬山顶砖木结构,两层,合院式布局,四室一厅,一天井,金字阶,两廊,是典型的清代岭南住宅布局。……[详细]
  莘村梁大夫祠位于顺德区北滘莘村,年代为清。该祠堂坐东北向西南,面阔三间,两进一天井,硬山式山墙结构,总阔11.5米,总深27.2米,面积312.8平方米。头座山门二方石柱,二柱阔开三间,抬梁式结构,有斗拱、斗拱雕人物,在“文革”期间多已被毁坏。后座已全改为水泥框架结构,重新砌墙、盖顶,祠堂现作麦岸老人活动中心。含东梁义学、磐石书楼。……[详细]
  湖山胜迹门楼位于南海区西樵山白云洞,年代为清。门楼建于清咸丰三年(1853),曾多次重修,占地面积20平方米,是一座砖木结构、镬耳封火山墙、硬山顶建筑。是往云泉仙馆及飞流千尺瀑布的通道。原南海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232、奎光楼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奎光楼位于南海区西樵山白云洞,年代为明。奎光楼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简村堡捐资重建,后经多次重修。是一座方形三层四角攒尖顶建筑,占地16平方米,高15米,为进出白云洞的通道。科举时代是学子用以供奉魁星,祈求文运昌盛的场所。原南海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233、光分亭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光分亭位于南海区西樵山白云洞,年代为清。该亭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建于逍遥台上,占地面积56平方米,抬梁木构架,歇山顶建筑。逍遥台,旧名曝书台。康有为青年时期在西樵山白云洞时,每天登上逍遥台或高声朗读,或徘徊远望,或低声吟哦。原南海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龙江石龙里古民居群位于顺德区龙江石龙里,年代为明至清。龙江石龙里是古宅比较集中的地方,现存明、清两代古宅近二十间,形成一个古建筑群。石墙脚、青砖墙、碌简瓦屋面、“龙船脊”、猫儿窗。古宅为一厅四地房,进横屋趟栊门,过天井,入厨房,上石台阶,入厅堂,两边为睡房,大厅板壁后上阁楼。建筑座北向南,冬暖夏凉。建筑群中有的单门独户,有的几间连成一条巷,有闸门与外界分隔。……[详细]
  漖表李氏大宗祠位于南海区大沥黄歧漖表,年代为民国。位于南海黄歧漖表,始建于民国十年(1921),民国十三年(1924)建成。原为四进五间硬山顶建筑,现存三进五间,占地面积667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4002平方米。近代以来,漖表李族人才辈出。如解放前任国民党海军司令的李南田先生,曾任上海市市长的李建希先生等,还有积极公益行善的旅港乡亲李佑泉先生,他于1915年和1921年先后捐资在村内筑高台防水灾,兴建祠堂和佑泉小学(今漖表小学)。此外,村民曾响应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号召,为推翻清朝帝制做出了贡献。当时有同宗民军领袖李福林将军介绍与革命党人如胡毅生(胡汉民胞兄)等人取得联络,利用漖表村地处广州郊区、多果园易隐蔽之便,在村内“三松围”暗设小型机械作坊,修理-及制造子弹以供应革命党人之需。……[详细]
  黄歧梁氏大宗祠位于南海区大沥黄歧黄歧村,年代为清。位于南海黄歧黄歧村。始建于明弘治十七年(1504),现存建筑为清代三进五间硬山顶建筑,占地面积2965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266.6平方米。……[详细]
  凤池曹氏大宗祠位于南海区大沥凤池,年代为清。位于南海大沥凤池管理区凤西村。始建于清雍正九年(1731年),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重建。是一座清代早期的三进三间建筑,后进曾被拆除并于1999年重建,面积约1100平方米。祠内现存有岭南风格的砖雕、木雕和反映岭南风情的壁画,以及“重建曹氏大宗祠碑记”、“曹氏合族归总粮务碑记”。……[详细]
  南村牧伯里古民居群位于顺德区乐从沙滘,年代为清末民初。乐从镇沙窑南村牧伯里是比较完整的民居群,占地面积约2万多平方米,由17条平坦而大小相同的小巷均匀分隔。分前街和后街,房屋的建筑风格各异,既有较古老的中式镬耳屋,也有民国初期的华侨按西方风格建筑的房屋。这些房屋均为青砖外墙,部分房屋墙脚由红砂岩砌筑。门额及窗楣上均有精细的灰塑或砖雕装饰。部分房屋镬耳山墙,龙船脊,部分为中西结合的楼房式房屋,多为二层,内有木雕,砖雕、彩色玻璃屏风及古罗马柱等。大部分房屋门口设有3道门,部分房屋保存有完整的整套家具。该建筑群大部分为古旧建筑,有代表性的约有30间,基本上都有100多年的历史。在牧伯里前竖有一块石碑公约,刻有禁止开设烟馆、,-馆,禁止把房屋押给典当行或卖给外姓人等内容。……[详细]
  吴氏八世祖祠位于南海区大沥沥东。位于南海大沥荔庄。始建于清康熙六十年(1721),光绪十六年(1890)重建,为三进三间、抬梁式木构架、镬耳山墙硬山顶建筑。保留有较完好的的木雕、砖雕,总面积共773平方米。祠内有《同建祖祠碑》、《归宗碑》。……[详细]
  杜氏大宗祠位于南海区大沥黄歧白沙村。位于南海黄歧白沙。始建于清乾隆十七年(1752),乾隆三十五年(1770)迁建它处,乾隆五十九年(1794)迁回现址。原为三进三间、抬梁式木构架、镬耳山墙硬山顶建筑。现保存头进、二进及廻廊,面积约870平方米。祠内保留的《新建杜氏大宗祠碑记》、《迁建杜氏大宗祠碑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