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肇庆市旅游

肇庆市文物古迹介绍

西江宣传养成所遗址
  西江宣传养成所遗址位于肇庆市区宝月台原高要县中学内,今为肇庆市端州区文化馆所在地。原建筑仅存被改建的汉谋图书馆。汉谋图书馆在宝月台中部北侧,坐北向南,两层,建筑面积共400平方米,砖木结构,歇山顶,上铺绿色琉璃瓦,四周圆柱回廊。该处原是星岩书院众绿厅,民国初年又称魁星楼,因年久失修坍毁。1935年,由肇庆籍国民党高级将领余汉谋捐资改建。1925年冬,广东省省长古应芬为培养西江各县民团骨干,开办西江宣传养成所。所址设在高要县立中学内(即现在肇庆市宝月台端州区文化馆内)。国民党左派黄锡源任所长,中-员陈殿邦任副所长,黄秉勋为教导主任。学员共有110多人,来自高要、四会、广宁、新兴、云浮、罗定、郁南、德庆、封川、开建、高明、三水等12个县。1925年11月起,叶挺独立团和广东省农民协会西江办事处曾……[详细]
黄岩洞遗址
  黄岩洞遗址陈列馆位于河儿口镇河儿口管理区狮子岩西南山麓。是一座屹立于岩溶谷地之中的三叠纪石灰岩孤峰,洞穴前为坡地,背后山岳亘横,峰丛起伏。洞口向西南,相对高程为15米,洞内可分上下两层,洞厅的西、南面各有支洞。1980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8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广东省博物馆对粤西地区岩溶洞穴进行考察,发现了黄岩洞遗址。在洞厅出土了80多件打制石器和一件刃部经磨制的残石器;1964年4月,广东省博物馆会同封开文化馆,再次对黄岩洞进行复查和发掘,在洞口右侧的灰裼色堆积中发掘出两个人类颅骨化石,以碳十四测定距今年龄为11930±200年。并在洞厅的黄裼色堆积中获得一批打制石器;1978年7月,广东省岩溶洞穴考察队及肇庆地区岩溶洞穴考古训练班学员又对……[详细]
中共西江特委交通站旧址(高要书店)
  中共西江特委交通站旧址(高要书店)位于现肇庆市城中路15号,坐北向南,占地面积约30平方米。该建筑为骑楼式商业店铺,建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体建筑基本保存完好,分上下两层,首层为店铺,二层为居室。由于年久失修,该建筑现已十分残旧,多处出现裂缝,属危房。1940年1月1日,在中共西江特委和中共高要县工委共同领导下,在此开办了书店。书店开业之前,西江特委组织部部长梁嘉亲自指派共产党员谢权到四会党组织开办的书店学习,两个月后正式开业。书店经理是谢权,店员邓锦波(来肇庆后改名邓子英)、苏带,都是共产党员。这3名党员成立中共小组,邓锦波任小组长。该书店出售进步书刊,是中共传播进步思想,宣传抗日政策,团结教育群众的一个文化宣传基点。同时,又是中共西江特委的一个联络站。初期由“牛哥”(即梁嘉)来书店联……[详细]
官圩古城墙
  官圩江村古砖城墙:位于德庆县官圩镇江村,始建于南宋,距今已有700多年。该砖城墙高3.76米,厚0.35米,周长480.5米,总面积13192.6平方米(0.013926平方公里)。城墙座北朝南,呈长方形,东西城墙长度与南北城墙长度比例为1:2。共设四座城门:南城墙正中设“仁和门”凸出向前,与东西两端城墙连接后呈弧形;北城墙设三座城门,正中为“仁义门”,靠东称“福禄门”,傍西称“福德门”。城门城墙宽5.3米,高3.76米,厚为0.42米。城门高2.90米,宽1.23米,厚1.10米。江村古砖城墙传为南宋江璆所建。江璆,南宋江万里之子,德庆府知军州事、兵部尚书。据《光绪德庆州志》记载:宋,江璆宦康州。遂家金林乡二都钦仁里双朵村,卒,葬村后圣岭岗。……后,孙曾就墓前族居,遂改双朵村为江村。又《光……[详细]
德庆孔庙
  广东肇庆市德庆孔庙是我国南方现存最古老、规模最大、最具特色的孔庙,1996年1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德庆孔庙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重建于元大德元年(公元1297年),整个庙以南北为中轴,分左、中、右三路建筑群,可以说是集殿、坛、阁、祠、庑(也就是廊)以及池、桥等各式建筑于一身,现在整个景区主要由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名宦祠和乡贤祠、尊圣义祠、东西两庑、崇圣殿、尊经阁、仰圣园等组成,占地面积一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将近五千平方米(4889?O)。其中大成殿和仰圣园更是特色显著,被誉为我们孔庙的两岸大镇庙之宝。德庆孔庙被称为国之瑰宝,以古、奇、雄、厚四大特点而为世人称道。孔庙建筑艺术精湛,建筑风格独特,庙内以南北为中轴,共分左、中、右三路建筑群,有殿、坛、阁……[详细]
  蛇埇山墓位于封开县江口镇西北郊,大龙山之西。1972年及1983年共发掘汉墓3座。一号墓与二号墓方向为290°,两墓相距约20米,高度位置亦相同。一号墓为土坑墓,长4.1米、宽2.6米,墓内棺木、骨架已不存,在墓底发现一层木炭,厚10厘米。二号墓为券顶单室砖墓(已被盗),仅出一只银指环及一些釉陶器碎片。三号墓为长方形土坑墓,墓向320°,墓长3.5米,宽2.5米、深3.5米,墓底有二层台,宽15厘米、高20厘米。蛇埇山一、二号墓出土的随葬物有铜、铁、银、料器、炭精和陶器共51件,其中有铜镜、货泉铜钱、残铁器、银指环、珠饰、炭精装饰器和铜五铢钱;陶器有泥质陶作坊、囷、灶;釉陶器有陶鼎、三足釜、长颈圈足瓶、钵、碗、豆、井亭盖、壶、罐。釉色青绿,多已剥落,器物花纹多为水波纹、双线方格纹、弦纹、划纹……[详细]
  利羊墩墓群位于封开县北部南丰镇郊约1公里的封(开)、怀(集)公路东侧,距贺江东岸约0.5公里。1988年9月发现,1989年秋冬发掘,共清理古墓55座,其中战国至西汉早期墓38座,其余为西汉晚期至明清时期墓葬。利羊墩战国至西汉早期墓出土随葬品共计170多件,包括陶器、原始瓷器、青铜器、铁器和玉、石器等。陶器59件,器形有瓮,罐、罍、瓿、盒、洗、碗、豆等。原始瓷器30件,胎质致密呈灰白色,青灰釉匀称有光泽;器形有碗、杯、盅、孟等。青铜器49件,器形有斧、锛、锥、凿、刮刀、钺、剑、短剑、戈、矛、镦、镞、鼎、带钩等。铁器4件,器形有锸、刮刀。其他有陶纺轮6件,均为算珠形。砺石14件,多为方条形,有的四面有磨光。玉玦、和玉环共7件,石质均为页岩,玉质为高岭岩。该墓群形制结构,除19号墓为……[详细]
  乌骚岭墓群 位于封开县杏花镇乌骚岭山脊上,高出地面约100米,周围山丘起伏。1983年发现,1990年发掘。共清理111座,分布于不足150平方米范围内。墓葬分布密集,排列有序,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一般长50 厘米~70厘米、宽35 厘米~50厘米、深10厘米 ~25厘米,墓向在40°~70°之间。墓坑经火烧烤,填土中含竹、木、炭屑、炭灰甚多,呈灰黑色。坑内人骨均腐朽无存。随葬品有陶器、石器。陶器均破碎,可辨其器形有圜底釜、三足鼎(釜形鼎或盆形鼎)、圈足盘等。石器有斧、锛、铲、钁、凿、刀、镞及臂环、耳坠等。陶器以夹砂陶为主,仅见少量泥质陶,烧制火候低;纹饰简单,仅见绳纹、篮纹。石器多见小型器,均为磨制。从墓坑短小和随葬品残缺表明,这是一处二次葬公共墓地。竹木炭灰标本,经碳14测定为距今39……[详细]
  龙嘴岗墓群位于广宁县南街镇巷口村。年代为战国晚期。 1995年~1996年在龙嘴岗西南山脊清理15座墓葬,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规模较小,但墓向较为一致,在8°~45°之间。最大的一座(14号墓),长4.15米,宽2.56米;最小的一座(10号墓),长1.62米,宽1.2米,似为小孩墓。墓坑的长宽比,多数是3:1,少数是2:1。8号墓底部有较浅的腰坑,内无器物,是腰坑作用退化的表现。7号墓与14号墓有棺椁痕迹,可惜早期已被盗。因施工破坏,这些墓残深0.3米~1.1米,随葬品最多的有45件。除2座墓仅见陶器外,其余各墓均有铜器,其中8座墓随葬有兵器。本墓群出土随葬品共230件,其中铜器166件,陶器42件,砺石22件。器种有铜器鼎、盘、铎、戈、长剑、短剑、矛、镞、钺、斧、锛、削、刻刀、刮刀、凿……[详细]
  莫宣卿墓位于封开县渔涝镇锣鼓岗,墓始建于唐朝,历代有重修。墓向西南,墓为太师椅形,正中墓碑高86厘米、宽40厘米,刻有“唐朝状元讳宣卿莫公大人之墓”,碑前有拜台,墓台前后占地约100平方米。1988年,其后裔及各方人士捐资重修。建有砖石牌坊,为四柱三间三楼式,两边设耳房。牌坊上横书“岭南首魁状元莫宣卿墓园”。莫宣卿,字仲节,文德乡人,幼年丧父,随母梁氏改嫁到开建(今南丰镇金楼村),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年)中状元,年十七岁,为两广第一个状元。莫宣卿初留京入翰林院,后迁台州(今浙江省)别驾(四品)。惜未到任即死。著有“莫宣卿诗集”,惜已散失。仅10多首见于《全唐诗》、《粤诗蒐逸》、《封川县志》、《开建县志》等。1993年封开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乡贤牌坊 位于封开县南丰镇侯氏宗祠前面。是清初侯村族人为纪念乡贤侯应遴而建。为八柱三门三楼木石牌坊,高约5.6米、通面宽7米、深2.08米,歇山顶,绿琉璃瓦剪边,脊饰鸱吻。如意斗拱挑檐。柱为方形花岗岩石质。明间两柱阴刻对联:“鸢喜天飞,杨翊清芬荣绰楔;鱼欣渊跃,昭彰雅化耀灵祠”,坊额为“鸢飞鱼跃”。背面对联:“乡非阿好覃恩赐;贤有-也泽垂”,坊额为“光前裕后”。正门两侧边柱脚各镶嵌一块水波纹大理石抱鼓。牌坊左右围墙下部各镶嵌4幅石质动物花卉浮雕。该牌坊造型美观,工艺精细。侯应遴,开建二都(今侯村)人,生于明代。由选贡任广西容县知县,为官廉正,逢荒年,集资济贫。又藤县、北流两邻邑缺官,当地父老赴道请求应遴兼摄政事,侯允之。晚年辞官归田后,热心修庙、筑路、架桥等,深得乡人敬仰,被誉为乡贤。198……[详细]
  陈以载墓位于活道镇水口村。建于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坐南向北,墓分两级而建,总面宽4.5米,占地50多平方米。坟墙、坟手、罗圈墙等全为红砂岩石材,坟堂中央设有石板拜台,后面立一块云石石碑,碑正面阴刻“袁州府节陈公之墓”,在坟堂前坟手侧边立有高1.2米、宽0.7米的两块碑记,左边有赐进士出身的广西布政使左参议田汝成撰写的《袁州府推官陈公墓表》,右边有赐进士出身的广东按察司俭事、两京大理寺丞林希元撰写的《节推陈公墓志铭》,碑文为楷书阴刻,两碑从不同的角度各有侧重点地介绍袁州推官陈公的家族渊源以及记述他的生平与主要政绩。陈以载墓对研究陈氏家族从浙江迁至广东南雄珠玑巷,再迁至高要、鼎湖等地定居历史有一定价值。……[详细]
  吴桂丹墓位于高要市白土镇久留村。属清代墓葬。坐北向南,拱形状三道护墙,水泥石米批荡墓墙。总面阔10.4米,深11米,墓两边第一道护墙镶嵌砚石碑志2块,记述吴桂丹生平。吴桂丹(1855—1902年),高要水坑(今属肇庆市鼎湖区)人,清光绪年间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记名御史,是中国物理之父吴大猷的祖父。吴桂丹墓葬规模较大,现存完好,具有一定的历史和艺术研究价值。……[详细]
  陈伯忠烈士墓位于黄田镇江头虾公塘山,建于1982年,1993年12月重修。坐东向西。占地面积100平方米。墓为砖石砌筑,石米批荡,墓冢铺红色石米,墓碑镶嵌白色云石,阴刻“陈伯忠烈士之墓”字样。护岭呈半月形,高2.5米,半径5米。墓前有牌坊,依山坡往下砌梯级至环山渠边,有小桥通往对岸环山小路。该烈士墓是四会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陈伯忠(1900年—1926年),黄田江头上寨村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央农民部特派员、广宁县农民协会副委员长、中共四会支部书记,曾在江头乡成立农民协会,建立农民自卫军,组织领导江头乡农-动。1926年10月,在迳口龙撞口被暗杀,后被追认为烈士。1986年,陈伯忠烈士墓被公布为四会县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赖西畴烈士墓位于龙甫镇营脚村。始建于中华民国十五年(1926年),1983年、1993年分别重修。坐南向北。占地面积168平方米。墓碑为四方台柱体,青砖砌筑,石米批荡,通高2.75米,碑身正面镶嵌花岗岩石,阴刻“赖西畴烈士之墓”。碑座高1米,正面有墓志铭,铭文内容为赖西畴生平事迹。平台长14米,宽12米,四周有围墙。1986年,赖西畴烈士墓被公布为四会县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明 高要 文明塔 位于高要市南岸镇的镇塘岗,为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肇庆知府郑一麟为振兴文风而建。因与肇庆府学宫文明门隔江相对,故名文明塔;又因建在镇塘岗,俗称镇塘塔。相传,凡塔上空乌云翻滚,肇庆必生风雨,故又称雨云宝塔。塔平面六角形,塔身外观七级,内13层,高45米,为穿楼阁式砖塔。塔基为石砌,塔刹为铁铸。底层南北对开一平门;西北面开一上落门,可循级壁绕平座盘旋登上顶层。首层边长6.8米,墙厚3.98米,二至六层开四门,第七层开两门。塔身用一顺一丁的青砖铺砌,中为泥浆粘砌,外表用灰浆砌缝,白纸筋石灰批荡。各层以菱角牙子砖与线砖相隔叠涩出檐。1986年、1996年两次维修。1989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