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江门市旅游

江门市文物古迹介绍

赤坎南楼
  南楼位于开平市赤坎镇腾蛟村。1912年,司徒氏人为防盗贼而建此楼,楼高7层19米,占地面积29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每层设有长方形枪眼,第六层为瞭望台,设有机枪和探照灯。抗战时期,七名司徒氏自卫队队员曾在此坚守八天九夜狙击日军,最后被捕遭日军残暴杀害。1983年,开平县人民政府公布南楼为县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开平市人民政府筹资300多万元,在原址建成南楼纪念公园,增设纪念馆、雕像、牌楼等景致。南楼是开平赤坎一座极其普通的碉楼,它虽然没有特别出众的外表,但经过战火的洗礼和硝烟的熏染,弹痕累累,成了历史的见证。在日寇肆虐,硝然弥漫的年代,赤坎司徒氏七位抗日英雄在这里谱写了一曲精忠报国、气吞山河的伟大乐章。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形象。地址:广东门市开平市赤坎镇腾蛟村类型:城市公园游玩时间:建议……[详细]
良溪罗氏大宗祠
  良溪罗氏大宗祠位于棠下镇良溪村。建于明代,罗氏后人为纪念南宋时从南雄珠玑巷迁至定居的先祖罗贵而建。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重建,乾隆、道光年间曾进行修缮,清咸丰十年(1860年)由罗天池主持重修,光绪年间又作修缮,至今保持完好。宗祠占地面积2439平方米,建筑面积1370平方米,为硬山式砖木建筑,面宽三间,三进深,山墙櫊檩,为抬深式木结构。前后三进均为十三架梁。屋面船脊布瓦,绿琉璃贴边。大门及两侧均用青麻石砌制,门楣木匾以正楷刻有“罗氏大宗祠”5字。正门屋檐下墙砌有古代人物故事组画砖雕,两侧廊门书有“出弟”、“入孝”横眉。后座两旁廂廊墙上嵌有碑刻4块,记载始建、重修年代。祠内的青砖花窗、壁画皆保持着岭南文化风格。大宗祠第三进厅挂有木刻长联一副,记述罗贵的功绩与良溪古村渊源:开基蓢底,分居……[详细]
冯如纪念馆
  冯如纪念馆位于广东省恩平市区北部鳌峰山顶。建于1985年。2000年4月被命名为首批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整个纪念馆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建有馆舍1栋,馆舍为现代建筑,馆舍前壁高8.4米,后壁高6.9米,成斜面平顶形,建筑面积303平方米。馆内陈列冯如航空史料及有关图片。馆舍前有面积500平方米的广场,广场中央矗立着高1.95米的冯如全身铜像,并陈列有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赠送的歼五型退役战斗机一架。冯如(1883-1912)原名九如,号鼎三,祖籍广东恩平,旅美华侨,中国第一个飞机设计师、制造家和飞行家。冯如12岁随父漂洋过海到美国谋生,受美国莱特兄弟飞行成功的影响,冯如在侨胞的资助下,决心制造飞机。1908年5月,冯如在美国奥克兰开办了中国人首个民办飞机制造企业——“广东制造机器厂”,开……[详细]
新会凌云塔
  新会凌云塔,又名熊子塔、龙子塔,民间俗称熊(音“泥”)子塔,位于广东省新会会城镇历史名人梁启超的故居茶坑村的凤山(又名子山)之顶。是新会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著名的新会小鸟天堂游览,偶尔回首,可见“远远地一座塔人耸在山坡上,许多绿树拥抱着它。在这附近很少有那样的塔”(巴金:《鸟的天堂》)。塔的所在地乃历史名人梁启超的故乡——茶坑村。那山叫凤山,塔叫熊子塔。“熊”(读泥)是“熊”字下面四点少了一点,系新会特有的一个字。据《新会县志》记载:“熊子山在城南二十里,又有鼠熊、马熊、东熊、长熊诸山。山凡五,各有三足,故云熊。”熊子山下,河流纵横,潭江和西江支流在此汇入银洲湖,故亦称熊海。熊子塔又名凌云塔,建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八角七层,巍然屹立于凤山之巅。登临其上,可遥望银洲湖景色。梁启超十……[详细]
振韬祖祠
  时代:清代地址:恩平市圣堂镇歇马村11巷与12巷之间振韬公生于清朝初期,当时恩平社会动荡不安,贼寇四起,乡民离乡别井,大批农田荒废,粮食紧缺。官府在各村设立粮长,变本加厉地征收沉重的粮税,强令征粮。振韬公的兄长振谋公轮当粮长时,身患哮喘顽疾,无力胜任。危难时刻显真情,振韬公情同一体,义挚同气,不顾性命,毅然代兄征粮,因无法完成任务,被囚押死牢。后在除夕之夜,乘狱卒饮醉之际,越出牢狱,死里逃生。他的义行对后代影响极深,以致家族几代人相亲相爱,和睦相持,家道昌盛,功名辈出。为纪念祖父懿行,教育后人立品为人,乾隆五十四(1789)年,振韬公的十三个孙梁君树、梁君杖等兴建该祠。乾隆五十六(1791)年建成,该祠堂布局为三进两天井,青砖结构,杉瓦盖顶,宽11.1米,进深26.8米,占地面积297.5平……[详细]
蛮陂头水电站
  台山市蛮陂头水电站位于风景秀丽的北峰山麓,与台山著名风景区石笔潭隔山相邻,上有古兜山四级电站,下有塘田水库。蛮陂头水系隶属于古兜山水系,水库集雨面积有19.86平方公里,原有库容量175万立方。 蛮陂头水电站是广东省较早建成的水力发电工程,也是中南地区第一座水力发电站,因而,被喻为台山第一颗水电明珠,曾制造石膏模型送广东省水利厅和中央水电部展览,吸引了不少业内人士和大批海内外游客前来参观,名噪一时,蜚声海内外。 蛮陂头水电站始建于1948年,当时由华侨集资捐建,于1952年4月竣工建成,最早引进美国制造水轮发电机组一台,机组功率为175千瓦,架设10千伏输电线路至台城,长度为18公里,主要供居民生活和照明用电。后又引进德国制造水轮发电机组一台,机组功率为180千瓦。其后,又陆续安……[详细]
缉熙堂祠堂
  时代:清代地址:恩平市圣堂镇歇马村四巷与五巷之间缉熙堂乃清朝嘉庆年间梁君杖的十一个儿子为他所建的祖祠。嘉庆四年(1799)动工,次年竣工。该祠堂布局为三进两天井,青砖结构,杉瓦盖顶,宽10.45米,进深26.8米,占地面积280平方米。巨木为柱,抬梁坚固,构件雕刻精美,彩绘壁画清晰,原汁原味,充分体现出清代中期岭南建筑的艺术特点。建此祠堂时,因梁君杖健在,按俗礼讳死,故不称祠堂,为弘扬祖德,发扬家族“忠信仁义,尊师重道”等优良传统,故起名缉熙堂。缉熙堂建成后,成为梁君杖家族议事,喜庆的活动场所,并以超前的意识,物尽其用,利用它开辟成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书院。梁君杖四世同堂,四代共育男丁107人,其中有功名的81人,监生、贡生、举人及进士70人;二品官员4人;四品以上官员6人;五品以上10人……[详细]
陈白沙祠
  陈白沙祠系为纪念明代理学家陈献章(白沙先生)诏建于万历二年(1574),建成于万历十二年(1584)。该祠为四合院式布局,共四进,依次为春阳堂、贞节堂、崇正堂、碧玉楼,每进之间有庑廊相连接,山墙搁檩,青砖土瓦,绿硫璃剪边。梁架结构严谨,造工精细,各朝代均有修葺。贞节牌楼位于江门市郊区白沙村仁贤里白沙祠正前方的木石牌楼。是明成化十三年(1448年)新会县为表彰陈白沙母林氏的贞节事迹而建,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奉旨重修。贞节牌楼是一座十二柱三间三楼的木石结构牌楼。明楼为布瓦庑殿顶,次楼为布瓦歇山顶,均为绿琉璃剪边,均以四跳如意斗栱出檐。明楼正面上悬竖刻阳文“圣旨”二字的木匾,枋额厚板横刻阴文“贞节”二字,背刻“母节子贤”阴文正楷。脊饰陶塑变化和双龙抢珠。整座牌楼结构严谨壮观,保存完好。19……[详细]
29、慈元庙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慈元庙
  慈元庙遗址,原称“慈元庙旧址”,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古井镇官冲村崖山祠。明代遗址。南宋末年,南宋王朝逃亡至新会崖山,建行朝草市,奉杨太后于慈元殿,宋元崖门海战后南宋灭亡。明代邑人先后兴建大忠祠、慈元庙、忠义坛(祠)等祭祀宋室君臣,历代多次维修、扩建。1943年日军侵华时被毁后,遗址上遍布柱础、石柱、地基等建筑构件,还有多座明清古碑。1959年以后县政府在遗址上重修,至1989年重建有慈元庙、全节庙、大忠祠、诗碑廊、后寝宫、望崖楼等建筑,合称崖山祠。该遗址是宋末崖山行朝草市的地方,见证宋元更替的历史,历代建庙祭祀纪念,具有重要文物价值,为新会历代著名文物古迹。1979年新会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慈元庙又称国母殿。奉祖为宋朝尽节之杨太后。原庙建于1491年,是由陈白沙向布政司刘大夏建议……[详细]
开侨中学旧址
  开侨中学旧址位于开平市长沙街道侨园路开侨中学内,由广东省知名教育家吴在民先生牵头发动华侨捐资60万元港元办学,由开平新业堂出地。该楼于1927年兴建,1933年竣工,耗资38万港元,余款用于香港购置两幢楼宇作为永久校产,收租办学,以楼养校,成为了当时全国唯一的在香港拥有固定校产的侨校。该建筑占地2248平方米,建筑面积共5979平方米。坐北向南,中轴对称,南楼中部为4层钢混结构平屋顶建筑,东西两边为3层钢混结构平屋顶建筑,楼额“开侨中学”由何香凝女士题写。小礼堂为单层建筑,总高16米,东西面阔18.5米,南北进深22米,钢筋“金字架”、绿琉璃瓦顶;两层阶梯式座位,共有116张长座椅,696个座位。南楼主要用作教师办公和课室,小礼堂主要用于会议和文娱活动。南楼及附属小礼堂中西合璧,带有哥特式、……[详细]
张将军家庙
  张将军家庙,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双水镇豪山村。建于清光绪十年(1884),光绪帝表彰张其光立军功赏银而建。抗日战争时期县政府曾搬此办公,后用作校舍,现已空置。坐西南向东北,三路三进,由中路建筑及东西两路建筑组成,通面阔25米,通进深58.6米,占地面积1465平方米,后堂高7.96米。硬山顶,筒板瓦屋面,灰塑龙船脊,人字封火山墙,青砖墙身。头门前有前院,地面铺石板,曾设有一对石狮(现在会城人民会堂),立有石栏围墙。头门石匾阴刻钟德祥书写的“张将军家庙”等红色楷字,前立面麻石勒脚,两侧有石包台。前天井中间为甬道,地面铺石板。两庑卷棚顶,承6檩。中堂前部有月台,三面踏跺上落,石栏杆。中堂三间三进,为十五步架,前廊卷棚顶,后部设高屏风。中堂两侧有二层角楼,歇山顶。后天井两侧为两廊,卷棚顶,承6檩……[详细]
礼乐围沙丘遗址
  礼乐围沙丘遗址(440705-0038),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南部的崖门镇崖南农林场六祖庙沙的沙堤,东南临崖门海口和黄茅海。该遗址于2008年8月文物普查时发现,分布面积约100000平方米,遗址上采集有较多夹砂陶片,有黑陶和灰陶两种,器形有陶釡、陶罐等,器表饰以刻划纹、编织纹、细绳纹等,火候不高。亦有少量褐红色的米字纹硬陶碎片,火候较高,估计年代较晚。地层隔层可见多处细小白色砚壳层。按采集文物分析,该遗址应为新石器晚期沙丘遗址,与新会附近的炮台山沙丘遗址、下沙沙丘遗址与附近的洪婆山沙丘遗址同在一条沙堤上,年代距今约4000年以前,并延续较长时间,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遗址所在地曾大量取沙,形成低洼地,后种植农作物,遗址破坏严重。(位于韶关市始兴县马市镇远迳村民委员会黄竹塘村背的棋子窝。采集……[详细]
冯燊故居
  时代:1988年地址:恩平市圣堂镇天村我国出生的工人运动先驱冯燊出生和成长的地方。冯燊(1898——1970)早年投身广东工人运动,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广东-委员会航务处党代表及特派主任,恩平县工委书记,粤中区委特委特派员,上海海员全国总工会执行局社会救济部副部长,1929年出席在苏联莫斯科召开的第五届工人代表会议。1934年长征期间任红一方面军兴国师组织科长。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中共恩平县工委书记、西南特委副书记、西江特委书记。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广南分委书记、粤中临时区党委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中纵队政委。建国后任广东省委委员、省交通厅厅长、监察厅厅长、省委交通部部长。广东省第三届政协副主席、政协党组副书记。1970年6月27日在“文革”中受“--”极左路线破孩-死于粤北犁市监狱……[详细]
上凯岗革命烈土纪念碑
  时代:1985年地址:恩平市沙湖镇上凯岗村东边的乞米石山。上凯岗是革命老区,早在抗日战争爆发不久,就发展了共产党员,建立党组织。在党的领导下,全村有32人参加抗日游击队。解放战争期间,该村吴宽、吴介盛、吴进法、吴亦阜、吴文显等七位烈士献出宝贵生命,有部份骸骨葬在这纪念碑内。纪念碑位于沙湖上凯岗村东边的乞米石山上。始建于1950年,座北向南,原是砂灰建造,与民间坟墓相似。1970年扩建,整座碑由底到高分成三大级,级与级之间,有碑阶,最高一级为碑坛,四周有栏杆,碑坛前有两根石柱,柱顶各立一只石狮子,碑墓建在碑坛正中,碑墓由碑座、碑阳、碑额三部份组成,高4.7米,碑阳上写“解放战争革命烈士纪念碑”,碑为水泥结构,四周树木掩映,显得肃穆。1985年再次重建,占地面积288平方米,由碑坛、碑座、碑阳组……[详细]
司谏进士坊
  司谏进士坊,又称进士石牌坊,位于江门市江海区荷塘镇南村。建于明嘉靖六年(1527年),明世宗为表彰正德辛巳科进士余经所立。据《广东通志》记载,余经为当地南村人,字朝纲,号石龙,明代正德年间考取进士,曾任刑部给事中、福建漳浦县丞、瓯宁县令等官职,为官清廉,正直无私,弹劾奸臣,深受世人称颂。牌坊为四柱三间三楼的科第坊,仿木结构,全石砌筑,悬山顶,檐楼间加饰6赞斗拱,通高8米,面宽10米。正楼竖匾上镌刻“恩荣”二字,额枋镌刻有 “司谏”、“大行”等楷书大字及“正德辛正巳科进士余经第”及“嘉靖六年丁亥岁仲春吉日立”等楷书小字,饰以麒麟图案。牌坊等级和规格较高,目前为我市唯一明代石碑坊,具有较高的文物历史价值。1995年,进士司谏坊被新会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第三批新会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详细]
林锵云故居
  林锵云故居及故居展览室位于江门市新会区罗坑镇下沙村委会大来里。林锵云故居一房一厅30多平方米,是清朝时期的大合园建筑民居群,共用屋内的大厅,住所分户居住。2010年,罗坑镇党委、镇政府、下沙村党群服务中心对林锵云故居进行全面修缮。林锵云故居厅堂室内陈列着关于林锵云同志简介、生平事迹、廉洁故事等图片介绍,以及曾经工作的部分珍贵照片。2014年,下沙村党群服务中心经多方集资,把原下沙村大来里生产队队址改建为林锵云故居展览室。林锵云故居及故居展览室于2014年12月被中共新会区委宣传部公布为新会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6年8月被中共新会区纪委公布为反腐倡廉教育基地;2016年12月被中共江门市委党史研究室公布为江门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2017年1月29日被江门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江门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宋宗室亲臣赵公祠(耿光堂)
  宋宗室亲臣赵公祠(耿光堂)坐落在新会古井镇霞路村,是一座建于明末清初,具有皇族风范的典型的岭南厅堂式建筑,建成起,逾360多年历史。耿光堂占地面积约31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76平方米,原为四进三天井,现存三进两天井,梁架及石构件雕刻工艺精湛,是现今保存得较为完好,是一座颇具特色的典型岭南厅堂式古祠堂建筑。耿光堂正门前的阶梯两边有圆形抱鼓石,大门口有方形门墩石,花岗岩门匾上刻有“宋宗室亲臣赵公祠”八个刚劲有力的大字,大门两边的墙壁上还绘有七幅色彩斑斓的瓷彩壁画,其中的双龙戏水图,画工精细,栩栩如生,大有呼之欲出之势。耿光堂后座,正面供奉祖宗,两侧悬挂宋朝历代皇帝肖像,末代皇帝是赵昺。1279年,南宋在新会崖山--,陆秀夫背少帝赵昺投海殉国。宋太宗赵匡义的第十一世孙、上柱国大夫赵逊崖投海殉国……[详细]
冯如故居
  冯如故居位于恩平市牛江镇杏圃村。建于清代,为青砖砌筑的平房,一房一廊半厅(另一半为别人居住),屋宽5.5米、进深9.5米,建筑面积52平方米,硬山式,瓦木顶盖。现保存完好。冯如(1883━1912年),恩平县人,我国第一位飞机设计师、制造家和飞行家。在此诞生,1894年随家人到美国三藩市谋生。1907年9月,在华侨集资支持下,在美国奥克兰市设厂研制飞机。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努力,于1909年(宣统元年)9月制成第一架能够载人的动力飞机。在此基础上,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先后经历6次失败和挫折,克服资料贫乏、工厂火灾、资金奇缺等种种困难,终于1910年制成第七架双翼飞机,试飞成功,受到孙中山和旅美华侨的赞扬。1911年2月,他将在美创办的飞机制造公司,迁回广州燕塘,致力发展祖国航空事业。1912年8……[详细]
恩平学宫
  时代:清代地址:恩平市第一中学内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知县陈圣煜认为学宫原址“卑狭”,难出人才,故拟迁徙。并接纳诸生梁之峰、郑孟闻等倡议,迁学宫于现址(今恩平一中内)。它为纪念春秋时代儒家创始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而建。是座红墙绿瓦,单檐昌歇山顶,抬梁与穿梁混合结构的园林古建,蔚为壮观。恩平学宫规模之庞大,在当时的建筑群中屈指可数。占地面积近千平方米。建筑以大成殿和崇圣殿为主体,殿前为月台,左右为两庑,两庑左右为竖碑厅各一间,中间供奉孔子圣象。月台南侧是戟门,门左为名宦祠,祠左为文宦厅;门右为乡贤祠,祠右为武官厅;外为泮池、架以石拱桥;池前为文明门,再往前则是青云路了。乾隆四年(1739)知县何达善建明伦于附近,用作学署。一九六三年开始,因某种原因,学宫大量建筑物被拆毁,现遗留的只有……[详细]
40、秋官第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秋官第
  时代:清代地址:恩平市圣堂镇歇马村七巷1号“秋官第”是清朝道光年间(1826)梁日蔼所建,次年竣工。是梁日蔼在此接待达官贵人,读书潜修,切磋学问的寓所。因梁日蔼的三个儿子梁世煦、梁世柱、梁世液(梁元桂)及两个孙梁缵韩、梁缵富曾在刑部四川司和贵州司担任要职,回乡后均在此相议国家大事,故冠以“秋官第”一名。建成后至民国时期,它一直是梁日蔼家族探讨育人大计,促进教育发展的重要场所,解放后被充公,成为当时供销社供应点。后落实政策,归还梁世煦的后人,现由梁立培代管。秋官第是歇马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厅内曾挂有清朝道光年间榜眼何英冠的草书条幅及广州知府陈望曾等名人的字画。它虽经历了百多年的风雨洗礼,依然古韵犹存,青砖结构,杉瓦盖顶,宽7.25米,进深9.3米,占地面积67.43平方米。该建筑冰棱窗完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