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江门市旅游

江门市文物古迹介绍

赤坎旧镇近代建筑群
  赤坎骑楼是西方古代建筑与中国南方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一种建筑形式,是一种商住建筑。骑楼这个名字描述的是它沿街部分的建筑形态。它的沿街部分二层以上出挑至街道红线处,用立柱支撑,形成内部的人行道,立面形态上建筑骑跨人行道,因而取名骑楼。开平赤坎镇的骑楼相当有规模,这些成规模连片的骑楼和一座座中西合璧骑楼门面共有600多座延绵3公里,距今有350年历史,是上世纪初建成的最具代表性的岭南旧城,建筑风格有哥特式、古罗马券廊式、巴洛克式、伊斯兰式和中国传统式。如今这里的骑楼一条街已经成为为赤坎影视城,即是一个开放式的影视城,也是当地人居住的地方和通行的一条街,市井生活全部呈现在这条街上。2002年7月17日,被列入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用时参考半天-1天门票免费开放时间全天景点位置开平市牛圩路赤坎古镇……[详细]
吴光集墓
  时代:宋代地址:恩平市良西北部二十四行的龙潭九凸恩平吴姓(渤海郡)的始祖吴光集,原籍福建莆田县人氏,是宋朝进士,南宋乾道元年(1165)被委派到恩平,任南恩州知军州事(辖今恩平、阳江市)。随着历史发展,吴氏开枝散叶,繁衍壮大,成为恩平最大姓之一,吴光集因此成为恩平地区吴姓(渤海郡)居民的始祖。吴光集去世后,其墓始葬于牛江镇的云岫山,后迁葬于良西北部二十四行的龙潭九凸。墓坐西向东,深圆形,墓手左右两边前伸相环拥抱,整体用石块、石灰、泥沙砌成鱼鳞状,墓地面积14.16平方米,后壁最高处为2.1米,前壁为0.36米,墓前拜坛长4.75米,宽3.1米,封土堆也用三合土夯筑。坚实简朴庄重,结构坚固。这是一座历史最长、保存最好的古墓葬。2007年1月恩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霞路百岁坊
  霞路百岁坊,又称“百岁流芳石牌坊”,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古井镇霞路村东联里。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以旌表乡贤赵源进(宗籍)百寿。坐西向东,以花岗岩石构筑,三间四柱三楼仿楼阁式,通面阔8米,通高6米。三楼均为石雕鰲吻檐石顶,正楼中央饰以火焰宝珠顶。各柱为方形切角状,柱垫为方形台基,下部均为抱鼓石支撑。正面明间坊额阳刻“圣旨”及“百岁流芳”等字,次间横额刻有“东方进颂”、“南极增辉”等字。背面明间坊额刻“恩荣”及“升平人瑞”等字,次间横额刻“霞山寿巩”、“天水源长”等字。赵宗籍(1815-1909),是古井镇霞路人,字源进,生于清朝嘉庆二十年(1815),卒于清朝宣统元年(1909)。该牌坊是新会仅存的古代牌坊建筑之一,具有重要文物价值。1995年新会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立轩宋公祠
  立轩宋公祠位于广东省江门市鹤山市雅瑶镇昆东赤龙村。坐西南向东北。建于清代道光年间,原有三路建筑布局,现存中路,依次为头门、中堂、后堂三进,总面阔12.2米,总进深44米。硬山顶,青砖墙,花岗岩勒脚。各个建筑物的梁架、斗栱、驼峰、雀替、封檐板、屏门、柱础、栏板等,分别运用木雕、砖雕、石雕和鎏金等民间工艺手法,以传说神话、历史典故、花卉鸟鱼以及岭南佳果为题材,雕刻细腻精致,构图巧妙严谨,栩栩如生。祠前还立有七对桅杆夹石。头门两间七架,四塾台,前后廊檐的虾公梁,内置屏门。中堂为三间十二架,前施轩廊。后堂为三间十二架。天井两侧施四架卷廊。除后堂中、后槽为瓜柱梁架外,余以柁墩、斗栱隔架抬梁。立轩宋公祠保存较好,总体布局合理,结构严谨,木雕精美,对研究广府木雕和地方家族史有重要价值。……[详细]
宏文社学
  宏文社学,又称“奎阁”,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会城街道茶坑村。建于清代。坐西北向东南,通面阔7.2米,通进深7.7米,建筑占地面积55平方米,三层,通高13.3米。砖木结构,歇山顶,筒板瓦屋面,青砖墙身。阁身首层外侧设廊,四根圆石柱承托飞檐。阁身面阔5.08米,深5.8米。首层正门石匾额阴刻“宏文社学”四个篆字,两侧石楹联为“党痒塾序式于古;智水仁山在此堂”。二层外墙石匾镌刻“奎阁”二字。三层正面外墙有圆形窗。首层高4.1米,地面铺阶砖,木楼梯。二层高2米,木地板楼面。三层地面铺大阶砖。梁启超少年时代曾在此读书,接受爷爷的教导,奎阁上 书-法皆为梁启超手迹。宏文社学是一座典型的清代文昌阁,是著名历史人物梁启超活动场所之一,具有重要文物价值。1983年新会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陈垣故居
  陈垣故居位于新会县棠下镇石头村坑塘。建于清代。坐东南向西北,前有晒地,后有山岗。是一座砖木结构平房,一厅四房,有天井和伙房、杂物房。建筑面积124平方米。陈垣(1880━1971年),字授庵,著名史学家、教育家。十四岁中秀才。后入博济医学院学习,曾与友人创办光华医学校、《时事画报》、《震旦日报》。1912年当选为众议院议员。次年定居北京。致力教育和著述。先后任北京师范大学、燕京大学教授、辅仁大学校长、北京图书馆馆长、中央研究院院士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历任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常委。有《史讳举例》、《元西域人华化教》、《通鉴胡注表微》等著作传世。1995年新会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7月17日,被列入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中共恩平县委旧址
  时代:1938年地址:恩平市牛江镇东边朗村1938年11月,中共西南特委冯燊在这里召开会议,传达中共广东省委中共西南特委的指示,并宣布成立恩平县工作委员会,书记由冯燊兼任,副书记兼组织部长由郑锦波兼任。1939年3月改为中共恩平县委员会,书记郑锦波。1945年2月26日,原中共广东省临委委员连贯,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政委罗范群、政治部主任刘田夫率部队100余人在旧址所在的东边朗村驻扎,补充给养,受到当地人民群众的热情接待。部队转移后,留下10多名伤病员隐蔽治疗。受到村民无微不至的照料和保护,直至伤愈归队。旧地为郑锦波故居,建于民国初年,二进深布局,前为二层楼房,后为平房,建筑面积130平方米,1982年维修。1984年7月恩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杨太后陵
  杨太后陵,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古井镇官冲村永安里。葬于宋末,为杨太后的陵墓。杨太后(1244-2279),名巨良,宋度宗的皇妃、宋端宗的生母,宋端宗即时尊为皇太后,被后世誉为国母。南宋行朝在新会崖山建行朝草市、行宫30间,杨太后在慈元殿主持政事。宋元崖门决战中宋朝灭亡,杨太后赴海殉国,太傅张世杰仓促之间将其葬此。坐西北向东南,宽7.98米,深11.9米,占地面积74平方米。享堂为圆形,直径6.9米。坟头以鸭屎石雕刻,六角形,高0.6米,宽1.2米,形如竹笠。二级拜台,直角踢靴,护墙和山手以蚝壳夯土砌筑,高0.8米。1986年重修时墓面铺混凝土。杨太后陵是宋元崖门史迹的重要文物,是新会现存身份最高的著名墓葬,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1979年新会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洪婆山沙丘遗址
  洪婆山沙丘遗址(440705-0037),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南部的崖门镇梁黄屋村洪婆山脚的一片沙地上,西北靠古斗山脉的洪婆山,东南临崖门海口和黄茅海。该遗址于2008年8月文物普查时发现,分布面积约20000平方米,遗址上采集有少量的陶片和磨制石器,陶片质地为夹砂陶和泥质陶,器形有陶釡、陶罐等,石器有石斧、砍砸器等。在遗址上发现散落较多水晶的碎片和柱状晶体。部分地层中可见有一层细小的白色砚壳。按采集的文物和周边地理分析,该遗址应是新石器晚期的沙丘遗址,与附近的礼乐围沙丘遗址同在一条沙堤,与崖门对岸的炮台山沙丘遗址、下沙沙丘遗址以及珠海、台山的沙丘遗址相近,年代距今约4000年以前,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因大量取沙和挖塘养鸭,对遗址破坏较大,裸露出来的文物较少。……[详细]
70、白石塔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石塔
  白石塔,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会城圭峰山玉台寺内。建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中华民国时期被日伪军拆毁,1956年修复。塔东南向,平面六角,为七层仿木结构楼阁式石塔,以白色汉白玉雕造,中间空心,通高5.84米。塔基须弥座施仰覆莲瓣,基周4.6米,六面分雕龙、凤、熊、象、狮、独角兽、麒麟等动物图案。第一层塔身每面设有海棠瓣形大门一个,门楣上施仿木构额枋,刻有仰莲式图案。塔檐刻有莲花纹滴水,瓦当上刻有类似海棠花图案花纹。第二至七层,形制结构与第一层相同,逐层递减,每面均设券门,层层出檐。塔顶端施仰覆莲两层,承托九级相轮与长尖形葫芦刹。该塔用材考究,精雕细刻,造形装饰优美,记载详实,具有重要文物价值。1979年新会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郑念二墓
  时代:宋代地址:恩平市大田镇坳田村后背君子山前(又名“珍珠吊帘”)。郑念二墓葬于(1310年—1320年)间,是宋朝刺史,该墓位于大田镇坳田村后背君子山前,海拔约700米,该墓坐东向西,深圆形,墓穴两边双弧群结构,坟墓内围用沙灰青砖人字花装饰砌成,墓地面积48平方米,墓首两边向前伸拱抱,拜坛长6.9米,宽4.2米,墓地面用沙灰平铺,后壁高1.1米,左右弧群(又称山手)最低处0.4米,墓碑文用花岗岩块制成,墓碑刻有“宋诰赠刺史,恭人四世祖翁念二郑公,妣宋氏恭人墓”,该墓于光绪三十年重修,墓建筑坚实简朴保存完好。郑念二墓葬于“珍珠吊帘”至今约680年,其后裔已蕃衍30多代占恩平郑氏人口80%,分布恩平150多条村,其后裔约8万人,有省军级干部郑锦波,郑玛等,后人远居海外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9万……[详细]
仙涌寺碑刻
  仙涌寺碑刻,即“仙涌寺地藏院碑”,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罗坑镇罗坑医院仙涌寺遗址。仙涌寺始建于唐咸通十二年(871),僧法迎建,宋庆历年间重修,明成化十五年(1479)僧真光重建,毁于20世纪50年代,仅存此碑。北宋庆历年间重修该寺地藏院时刻下《仙涌山地藏院碑记》,现立于仙涌寺遗址,建有碑亭保护。碑高1.95米,宽1.05米,厚18厘米,碑面面积2平方米。正面碑额刻篆书“仙涌山地藏院碑记”,正文为楷书,约900多字,记录重修仙涌寺内的地藏院经过。背面碑额刻“开山主持先师迎大德用衣钵钱壹百贯文求记并置石”,正文刻各捐款人芳名及数量。该碑是研究佛教在新会发展和当时经济、姓氏分布的重要文物,具有重要文物价值。1979年新会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石山摩崖石刻
  石山摩崖石刻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恩平市大田镇石山村委会石山东北坡。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刻,坐西南向东,呈正方形,石刻周边刻有云纹,高1.65米,宽1.55米,总面积2.56平方米。全文共762字,竖刻48行,每行16个字,楷书。内容主要记述通判吴元良(今恩平市沙湖镇上凯岗村人)“平定瑶乱”的情况。1983年6月恩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由广东省文化厅拨款在磨崖石刻上建造占地总面积58平方米保护亭,摩崖石刻对研究恩平少数民族史有重要参考价值。注:1983年6月15日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6月17日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巫公岩摩崖石刻
  巫公岩摩崖石刻位于台山市海宴镇通亨村西面的巫公岩(又称西岩)。巫公岩由三块巨石相倚而成。洞高5米、宽6米、深3米。岩洞上盖刻“巫公岩”三字,每字径0.15米,字的四周刻有方框,字横书在方框内。洞右侧一块横卧巨石上刻有《西岩行》(共308字)和《西岩诗》(共56字)两首诗,字迹清楚。《西岩行》、《西岩诗》为岫云书镌。在巫公岩南边大石刻有“洞天”二字,左旁有“岫云书”三字。岫云即巫岫云,字正得,海宴通亨村人,生卒年月不详,曾任南宋州级官吏,宋德祐二年(即景炎元年,公元1276年),元兵入粤时弃官隐居于巫公岩。在岩北边群石上刻有“回顾”、“渐入”、“眠云”、“泽有”、“自酌”、“棋局”等字,无书写年月及书写人姓名。宋景炎元年刻。……[详细]
陈献章墓
  陈献章墓 原在圭峰山天子地,明正德辛巳年(1521年)十一月十二日改葬于新会市杜阮镇席帽峰下鸭嘴丘。墓地纵深16.8米、宽13米,裙墙作太师椅状,墓面全用三合土夯成,墓 上修成馒头状坟堆,高1.3米、直径1.8米。正面出一券门,嵌楷书阴刻墓碑一方,碑文直书三行,左起“明正德辛已仲冬庚申”、“翰林检讨白沙陈先生墓”、“孝子景云泣血立石”。墓手修望柱宝珠顶,墓面逐级降低,分三级,两侧有台阶,设拜台。1994年重修。陈献章(1428~1500年),字公甫,号石斋,世称白沙先生。明代著名学者,理学家。万历十三年(1585年)诏从祀于孔庙,成为岭南入祀孔庙的第一人。1995年新会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平塘村三驳桥
  时代:中华民国地址:恩平市恩城街道办事处平塘村委会平塘村。平塘村三驳桥兴建于中华民国时期,东北至西南走向,桥全长12.79米,每驳长4.26米,桥面宽1.1米,高3米,共三驳,三驳桥跨越阳桥水,由花岗岩组成,每驳有三条花岗岩并排构成,石板长4.26米,宽0.35米,厚0.32米。桥架共4个,基本呈等距离分布,中间两个,两端各一个。桥架以两根石柱略呈八字形支撑上部石横梁承托桥面石条。石柱与石横梁之间以榫卯结构套合。三驳桥是平塘村和平三村的连接之地,方便了村民彼此间的往来。此桥是恩平目前保存尚好,为数极少的石桥之一。对研究恩平石桥建造艺术有一定参考价值。2012年1月恩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名宦家庙
  名宦家庙坐落潮连街道卢边村,始建于明代,原名为文林郎公祠。清光绪五年(1879年),该祠改名为名宦家庙。此后经过清嘉庆、光绪时期多次重修改建,整座建筑呈现清代建筑风格,结构完整,面貌壮观。庙共三进,面宽12.5米,深58.55米,占地面积732平方米,建筑面积709平方米。前、中两座为堂庙式,分别为三柱和四柱穿斗式梁架结构,两座之间建有一座亭台,布满装饰精致的浮雕木刻;后座为庭院式二层结构的“玉杯楼”,传说昔日朝廷聘任文林郎的聘贤玉杯藏于此楼,故得名。历史年代:始建于明代,清嘉庆、光绪时期重修改建占地面积:725平方米建筑面积:709平方米建筑层数:1层建筑门类:宗祠建筑……[详细]
司徒美堂故居
  清 开平 司徒美堂故居 位于开平赤坎镇中股村牛路里。建于清末,是一座三廊二房一厅的青砖墙、瓦顶建筑,面阔三间,建筑面积86.78平方米。保存较好。司徙美堂(1868 ━1955年),开平赤坎中股村人。为著名爱国侨领,洪门致公党的创始人之一。14岁赴美,17岁加入洪门致公堂。追随孙中山参加辛亥革命,帮助筹款。组织安良堂,担任总理长达30年,致力保护华侨在居住国的权利,深得美洲华侨爱戴。抗日战争时期,积极发动华侨筹资捐款,支持祖国抗战。建国后回国,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等职务。1989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新鹤人民抗日游击队大队部旧址(松山炮楼)
  松山炮楼,即“新鹤人民抗日游击大队部旧址”,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司前镇白庙村松山里。炮楼建于中华民国初期,由村民梁世荣等兴建。1944年中共新鹤县委组建的人民武装——新鹤人民抗日游击大队在此成立,1945年在炮楼上抗击日伪军的进攻,安全撤退。1994年维修,现已空置。炮楼坐西向东,混凝土结构,占地面积55.8平方米,通高13米。楼身三层,每层四周均设铁窗及枪眼,墙身弹痕累累。挑台为平台式露台,四面有栏板,四角有半圆形碉角台。楼顶中间为小楼梯屋,平顶。楼内为水泥楼板,木楼梯上落。该炮楼是新会革命历史重要纪念地,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1979年新会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昆东宋氏大宗祠
  鹤山宋氏大宗祠——中共鹤山支部、鹤山县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广东江门鹤山雅瑶镇昆东村,始建于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砖木结构,建筑面积625.5平方米。1924年11月,中共鹤山支部在此成立。为配合广州起义,1927年12月上旬,中共五邑地委、新会县委决定在鹤山县建立苏维埃政权。随后组织了一支300多人的农民赤卫队。12月13日,按照地委的部署,吕棠、施展等人组织赤卫队和昆东等地农民,在宋氏大宗祠举行大会,公开宣告鹤山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后遭国民党镇压,鹤山县苏维埃政府成立第三天夭折。鹤山县苏维埃政府是全国最早建立的一批苏维埃政权。现为鹤山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和江门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图/宋庆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