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江门市旅游

    江门市文物古迹介绍

    台城通济塔
      台城通济塔1995年,市政府决定利用城南洗布山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建设占地面积60亩的通济公园。公园的山顶新建了一座高108米的观光塔。通济公园集游览、观光于一体,乘着登上塔顶的观光电梯,台城的风光尽收眼底,成为俯瞰台城新貌的最佳处。……[详细]
    台山县政府大楼
      台山县政府大楼,位于中国广东省台山市台城街道中山路三巷,1933年建成,为民国时期台山县政府所在地。台山县政府大楼为中国保存至今的民国时期县署建筑之一。2002年7月17日,公布为广东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现作为台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地。……[详细]
    庙边学校旧址
      庙边学校旧址位于台山市端芬镇。建于1922年的庙边学校,主体是一座主楼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西方古典式建筑物,它装饰精美,手工精致,代表近代乡村华侨建筑的较高水平。2015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恩平碉楼
      据2005年恩平市博物馆的不完全统计显示,恩平市原有碉楼780多座,保存完好的有460多座,其中包括孕育出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以后第一位联合国副秘书长唐明照的唐氏碉楼。据了解,恩平市政府已计划将唐氏碉楼列为恩平市文物保护单位。这些碉楼群资源急需保护和开发。以前,大多数人只知道开平、台山有碉楼,却不知道恩平也有碉楼。其实,恩平不仅有碉楼,而且数量还相当可观。据悉,今年8月份,恩平市博物馆根据省文物专家提议,组织考古人员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碉楼普查。调查发现,在恩平城乡各地保存了大规模的碉楼群。据不完全统计,恩平全市现有碉楼780多座,保存完好的有460多座,残缺的60余座。碉楼相对比较集中在君堂镇,有216座;有的古村碉楼多达7座,有四五座碉楼的古村比比皆是。碉楼历史悠久,据考证,恩平的碉楼,有的……[详细]
    外海陈氏五大祠
      外海镇多姓陈,自元至正十年(1350年),陈氏先祖迁到外海定居,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陈氏家族人丁繁衍,历代人才辈出,外海的别名“龙溪”也是陈姓人为纪念曾避难于福建漳州龙溪深山而命名的。从前外海的祠堂,星罗棋布,最宏伟的是“外海镇陈氏五大祠”,五大祠位于外海东部的赤泥山下,因而乡下人多称其为“东头祠堂”。陈氏五大祠是外海陈氏宗亲的祖祠,始建于清朝咸丰年间,五间祠堂紧密相连,横列成排,气势不凡。始祖朝列大夫莘隐陈公祠坐落在赤泥山下,泉石祖祠和筠轩祖祠在其右侧,桃溪祖祠和定息祖祠在其左侧。祠堂占地约4100平方米,为三进并列而建,采用单檐布瓦硬山顶,蓝琉璃瓦剪边,抬梁与穿斗相结合梁架结构,保有鲜明的清代建筑艺术风格,建筑规模宏大,形态壮丽,布局严谨,结构精密考究,以莘隐陈公祠为中轴线,左右对称……[详细]
    146、中坚楼
    中坚楼
      中坚楼位于开平市蚬冈镇东和村村后右侧,始建于1918年,是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碉楼。因其外形酷似机器人,故有“机器人碉楼”之称。用时参考半小时景点位置开平市蚬冈镇东和村……[详细]
    金牛山华侨义冢
      金牛山华侨义冢位于江门市新会区会城街道仁义村。在新会区会城紫华路东侧的一个坡地上,有一处特殊的墓地坐落于此。沙灰色半圆形墓冢、以红阶砖作为墓碑、墓碑上甚至没有墓主的真名……这里是金牛山华侨义冢,是目前江门现存义冢中规模最大的一处,自被发现以来一直被视为江门海外华侨落叶归根、魂归故里、爱国爱乡的佐证。华侨义冢,即收埋无主华侨尸骸的墓地。华侨在国外去世后,侨居地的华侨社团捡拾其骸骨,运回中国家乡,由死者家属认领。无人认领的,则由当地慈善机构集体安葬,是为华侨义冢。从史学角度看,华侨义冢是血泪斑斑的华侨史的有力证物。作为第一侨乡,江门华侨义冢规模之大、墓穴之多、先侨原侨居地之广,均为全国仅见。江门市外侨局侨政科介绍,自1992年以来,全市陆续在新会区和台山市发现大规模华侨无主墓群共7处,共计有华侨……[详细]
    大洲湾遗址
      大洲湾遗址位于上川岛大洲村委会大洲湾,即上川岛西北部新地村前的海滩,它还有个美丽的名字—“花碗坪”遗址,是明代外销瓷遗址,因沙滩遍布带花瓷片而得名,由于长时间海外贸易而自然形成的瓷器残片堆积。2004年1月,台山市博物馆在这发现了明代瓷残片堆积区,从中采集到残片标本300多件。遗址范围从方济各·沙勿略(第一个随海上丝绸之路来华传教的西方传教士)墓园南侧海岸开始,延伸到朱家庄村外海岸的北侧,东西宽200米、南北长450米。据考证明朝正德9年至嘉靖36年期间的景德镇的民窑产品。明朝当时对外是实行海禁政策,葡萄牙商队曾一度航行至上川岛并在此开始0贸易。上川岛成了澳门开埠之前葡萄牙人进行贸易活动的一个重点据点,而此处遗址让对研究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以及明代对外政策的变迁具有重要价值。2014年11月……[详细]
    陈白沙钓鱼台旧址
      陈白沙钓鱼台旧址位于江门市钓台路路口,建于乾隆三年,相传为陈白沙当年闲暇垂钓之处,新会知县王植曾作诗句以咏其台:“江门风月一台收,放眼高空远近舟。碧玉谁当窥意趣,潭云我欲问源头。虹竿直到天根处,道饵不随水面流。壁轴何须求肖像,先生神在古冈洲。”故址内有“岭南一人”横匾一块,据说陈白沙死后,朝廷为彰其风范,诏从孔把,其牌位列山东曲阜孔庙,与历代王朝圣贤同受祭祀。能在孔庙受祭把的广东古代名贤,仅陈白沙一人,故有:“岭南一人”之说。正中有白沙云石雕像一座,为民国年间重修旧址时所立。原钓台为三进结构,直达江边,1926年开辟马路,毁前二进,现钓台旧址仅余后座。市文化馆文物组辟为文物展览处,内有陈白沙先生书法、诗词复制品、白沙茅龙笔、东汉陶器、白石乡出土保存完好的女尸处理现场时的照片、历代陶瓷珍品、名……[详细]
    杜阮一品夫人米氏墓
      在蓬江区杜阮镇叱石山下的三和里,有座掩于浓浓榕荫下的巨大墓穴,墓穴右后方竖立着一方“奉天诰命”石碑,彰显出墓主人地位的显赫。原来,这是诰封一品夫人的米氏太婆的墓地,这位显赫的人物是杜阮人黄姓的开族始祖。杜阮人虽然有众多姓氏,但8成以上的居民姓黄,所以,米氏太婆基本上可以说是杜阮居民的始祖了。据墓志记载,米氏太婆出自书香之家,朝夕勤恳,每日在家洗麻织布,还擅长风水之道,她死后下葬于毕纳圆(土名),她的墓地便是自己所选定的。据杜阮人说,800多年前,米氏太婆随丈夫黄源深从南雄珠玑巷来杜阮开基立业,在三和里定居。米氏太婆的丈夫黄源深,号云山,居正公长子,南宋孝宗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进士,曾先后任徐州知府和浙江都漕运使等职。谈起米氏太婆,上了年岁的杜阮人无不眉飞色舞,十分兴奋,说米氏太婆精通医……[详细]
    大凹关帝庙
      鹤山境内曾有20余座关帝庙,目前保存尚好的只有共和大凹村的一座。它是清光绪丙申年(公元1896年)由当地绅民集资在旧庙基础上重建,并在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修葺过的。庙宇包括主座、左右青云巷及左右厢房,面积357平方米。其营造法式与佛山祖庙相仿,体现清代后期岭南庙宇的建筑特点。这座小小的关帝庙汇集着建筑、雕塑、书法、楹联、图书等艺术,成为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1994年,市人民政府把它定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台山县立中学
      台山县立中学位于台山市台城镇纱帽山。2008年11月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公布第五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通知》,台山县立中学被列入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方济阁墓园
      介 绍 建于1552年,是西班牙籍天主教神父方济阁·沙勿略的坟墓,是一座具欧洲风格和浓厚天主教宗教色彩的古典式墓地教堂。广东江门市……[详细]
    周源李公祠
      李周源何许人也?据传,宋靖康之变时,四川人氏李师道避难来到荷塘村住了下来,成为该村的始祖,李周源是他的第15代子孙。周源李公祠,座落于江门市蓬江区荷塘镇篁湾村。清咸丰年间,当地篁湾村李周源(生于嘉庆年间)的后人兴建了这座祠堂,以祭祀先祖李周源。兴建工程历时18年,直至同治年间才建成使用,距今130多年。历史上,该族李姓族人中考进士、举人等功名者达20余人。录记其考取功名的石杆夹有20余座,立于祠堂前面的广场。周源李公祠是一座规模宏大、工艺精湛的典型清代祠堂。它坐北向南,范围达5000余平方米,现存建筑长54.39米,宽43.40米。由主体建筑和东南各两排厢房组成,以四条青云巷相间,前面有宽大的广场,后面有花园、文阁等附属建筑(已废)。主体建筑由山门、二进(主殿)、后进组成,间以宽大的天井,后……[详细]
    文楼吴氏宗祠
      文楼吴氏宗祠位于新会区古井镇文楼村委,年代为清代。2010年12月,被公布为江门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画阁留芳
      铁夫画阁位于鹤山市雅瑶镇陈山村,它是为纪念著名爱国画家李铁夫先生而于1983年兴建的。李铁夫先生是一位富于正义感而有节操骨气的爱国者,早年投身革命,曾先后加入兴中会和同盟会,并亲自担任同盟会纽约分会书记达六年之久。孙中山先生曾撰文称他为东南亚巨擎,他为推翻封建帝制,建立共和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详细]
    开平适庐
      适庐位于百合镇厚山村委会虾边村村中,建于20世纪二十年代,是开平第一个农会——虾边农会及0地方党组织的活动据点。该楼的标准层3层,顶部亭阁2层,第4层正面为柱廊式,四角均有一个“燕子窝”,窝内均设有枪眼。顶层为欧洲城堡式。适庐古色古香,堪称“三合土”碉楼的代表作。时参考30分钟交通包车前往门票不对外开放,只能-参观景点位置开平市百合镇厚山村委会虾边村村中……[详细]
    小坪黄家祠
      小坪村位于司前镇东南方,距离镇政府约1.78公里。黄家祠现保存较好,规模较大,建筑上保存明末清初的特点,具有较重要的文物价值。黄家祠始建于明成化七年(1471),清乾隆十六年(1751)重建,光绪三十三年(1907)维修。坐西北向东南,三路三进,通面阔19.2米,通进深41.7米,占地面积800平方米,后堂高6.8米。祠堂为砖木结构,硬山顶,卷尾龙船脊,筒板瓦屋面,青砖砌墙身,头门木匾额刻“黄家祠”,高台基,两侧有红砂岩石包台,门廊梁架雕刻精美。门厅有屏门挡中,两侧为耳室。耳室墙上还嵌有两碑,记载着乾隆及光绪两朝时重修祠堂的历史。……[详细]
      兄弟义士坊位于鹤山市址山镇四九村委会凌村,年代为中华民国。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代表性建筑。1983年8月15日,被公布为第1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仙涌寺地藏院碑位于新会区罗坑镇罗坑医院,年代为宋。1979年4月25日,被公布为江门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