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湛江市旅游

湛江市文物古迹介绍

  南天宫——调风地下交通联络站旧址位于雷州市调风镇调风圩老街东侧,东经110°14′44″,北纬20°45′50″。1943年,中共遂南区特派员沈斌派吴明远协助李再东组建交通站,首先在南天宫内组织培训舞狮“锣鼓班”开展革命活动,20多位进步青年参加锣鼓班学习。1946年10月,吴明运带动锣鼓班青年,发传单揭发国民党苛捐杂税等罪行。国民党在调风圩街头街尾设岗哨,检查来往怀疑的人员,防止共产党进入。锣鼓班人员活动繁忙而又紧张,积极完成各项任务。1947年2月,调风交通联络站在南天宫成立,站长李永贞。交通联络站主要任务是,宣传共产党的方针政策,掌握敌情,开展革命斗争活动。1947年3月,为了加强调风人民斗争力量,中共海康县特派员沈斌、海康县中区片负责人欧汝颖从东海岛调来陈兆飞、黄明、王信、黄玉、唐学……[详细]
  天竺庵位于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雷城镇关部前街175号,是雷州市最古老的庵堂,始建于唐朝。南眺南渡河,东接南洋万顷良田。系浙江省普陀山普济寺高僧创建的属寺,法脉系临济宗。据庵册记载,天竺庵始建于唐宪宗元年(公元806年),系浙江省普陀山普济寺高僧创建的分支,为临济正宗,目前是雷州最古老的庵堂。庵宇坐北向南,占地面积2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50平方米,属三进二庑合院式布局,计八幢、四进、二庭院、三殿、二堂、五阁、三厅、十九间宿舍。其构建风格独具明清遗风,庵宇焕然一新,宽敞清静,佛像宏伟庄严,游客络绎不绝。据清咸丰元年比丘尼广和法师撰《庵史传》载∶唐宪宗年间创建。时仅庵宅一间,内设佛殿供奉一小尊木雕莲花座释迦佛,其四周竹林青绿荫凉,风景幽雅。又据庵内石碑记载∶明嘉靖元年(1522年),殿宇崩塌,……[详细]
  徐闻潮州会馆位于徐闻县徐城镇民主路。始建年代不详,清光绪年间重修。坐西向东,三进四合院式布局。原有门楼已于1939年被日本飞机炸毁。现仅存中堂、后厅和右廊房。中堂面宽、进深各三间,穿斗式梁架,硬山顶。梁架间驼墩、瓜柱和圆盆形座斗,精雕细刻,具有明显的潮州建筑特点。1999年湛江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淡水元墓 位于雷州市东里镇北边村水鬼岭。1976年清理。墓长3.5米、宽1.4米,墓室用青灰色砖砌成,青石板盖顶。出土陶俑1个,刻像砖32块(仅存29块)。俑高25厘米,戴圆平冠,长衣宽袖,瞠目张口,双手交叉胸前持笏。刻像砖青灰色,长23厘米、宽12.5厘米、厚2厘米,上方有一小圆孔,供悬挂。刻像分人物与动物二类,刻线流畅,各有题名,计有十二时辰各1件,四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各1件,勾陈、地轴、金鸡、玉犬各1件,墓门判官、张坚固、篙里父老、覆听、左屈客、右屈客、东叫、西应、唤婢、川山、伏尸等人物各1件,还有1件持笏人物坐像,题名残。据《大汉原陵秘葬经》,动物刻像反映时间、方位观念并有压胜之意。人物服饰各异,有官服官帽人物、常服折巾人物、平民服饰包头包髻男女。这批明器反映了元代南方葬俗……[详细]
  蟹坡墓群位于雷州市雷城镇西面蟹坡。墓地范围近18万平方米,墓葬密集。上层为明清墓葬,下层多属宋元墓葬,已发现100多座。有砖室墓、石椁墓和火葬墓三类,以火葬墓为多。砖室墓作长方形,以青灰色砖砌墓室,石板盖顶,随葬器物有宋钱、买地券、青瓷器、褐彩瓷枕等;石椁墓长方形,以青石板砌筑,随葬品与砖室墓类同。曾清理一座元大德五年石椁墓,出土买地券1方、青釉瓷瓶1对,铜镜1面、宋钱6枚、十二生肖画像砖10余块;火葬墓是近方形墓坑,多以青灰色砖砌筑,以青釉褐彩罐为葬具,内装骨灰,有的在罐旁置宋代铜钱。雷州市博物馆在该墓地已收集到出土文物200多件,其中以青釉褐彩瓷罐、瓷枕为珍贵。青釉褐彩瓷罐,分有耳与无耳两种,饰弦纹、卷草、铜钱、莲瓣纹。腹部四、六、八开光均有,内绘折枝菊花、莲花、凤鸟或人物,或书写“长命……[详细]
  雷祖公馆碑刻位于湛江市雷州市白沙镇麻扶村,年代为清-民国。2019年4月19日,雷祖公馆碑刻被公布为第九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宫保牌坊位于湛江市郊区硇洲镇上街村前。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奉旨为福建水师提督窦振彪建。为四柱三间冲天式石牌坊,通高4米、通面宽5.48米,明间宽2.8米、次间宽0.7米。方柱宽0.32米,平琢浑磨,无纹饰。坊檐下栱板浮雕二龙争珠图案。明间顶部镶“圣旨”石牌。四柱正面镶对联2副,内柱对联字迹已漫漶,外柱对联清楚可读:“麟阁勋崇万里鲸鲵皆摄魄”;“羊碑思永八闽貔虎尽铭恩”,落款为“道光三十年小春旦园继会题”。背面亦镶对联2副,内容与正面联相同。1991年湛江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28、医灵堂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医灵堂位于雷州市白沙镇白沙村公路村北边。堂二进,中有拜亭,主殿硬山顶,面宽进深各三间,内祀炎帝神农氏。神农赏白草,俗称医灵大帝,庙创于宋。明万历26年知县秦懋义重建,后经道光,同治年间先后重修。1984年群众又集资重修。堂左侧设“扬功阁”,纪念南宋雷州知府何庾、戴之邵。何戴但导筑堤开沟,兴修水利,引西湖水灌溉白沙洋田,农感其德,立阁纪念,永垂后世。堂内保存明清碑刻13块,内容丰富。医灵堂的建筑面积大概有400多平方米,四合院式布局,共二进,面宽进深各三间,为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庙宇轩昂,庄严肃穆。庙门上方是“医灵堂”三个金黄大隶字,是中国当代大书法家沈定庵先生所题。门口的楹联有云“医理神明妙济八方恩光远,灵丹圣力精施百姓福泽长”,赞扬神农氏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福泽百姓,是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详细]
  姑媳同贞牌坊 位于雷州市英利镇竹园村。清同治五年(1866年)为旌表海康县潮溪村监生陈式程妻莫氏及其长子陈卜世妻梁氏而建。坊坐北向南,四柱三间三楼全石结构。硬山顶,通面宽8米、通高6米。脊端置石刻鳌鱼,石雕狮子托枋,枋下石雕如意斗栱。明间正面石额浮雕“圣旨”二字及“奉旨旌表”,左右浮雕“加官”人像。其下刻“姑媳同贞”,左款“潮溪村陈莫氏偕梁氏节孝坊”,右款“同治五年岁次丙寅兰日彀旦仝立”。背面明间额文与正面同,右次间额刻“清风两代”,左次间额刻“冰洁一门”。坊现保存完好。 1992年海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洪周氏节孝牌坊 位于遂溪县建新镇库竹渡北岸。清道光三年(1823年)为旌表本县潭畔村洪维屏妻周氏孀守不嫁,抚子成才而建。系四柱三间三楼硬山顶石牌坊。通面宽6.7米、高4.8米。装饰图案雕工精致。明间顶层正背两面均刻有“奉旨恩荣”四字,四周浮雕龙纹。顶脊端刻鱼吻圆雕。明间枋额阴刻“洪周氏节孝坊”等字。右次间枋额刻周氏事迹,左次间有联名报请朝廷旌表者的任职及姓名。背面分别刻“玉壶冰清”、“清标彤管”、“瑶池雪白”。整座建筑基本保持完好。 1985年遂溪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邓邦鉴夫妇墓位于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城北乡文丰园行政村下井村北境岭,坐东北向西南,为交椅形墓,宽5米,深10.3米,占地面积为88平方米。青石砌筑。墓园前有石柱围栏、墓门两侧石狮一对,咸丰元年地界碑各一通,中有石祭台一个;墓园中部有石牌坊一座,上有匾,前面题刻“年高德邵”,后面题刻“百岁藏台”四字,两侧楹联为“北境大开世界,南阳壮起规模”。坟包前有墓志铭碑二通,保存完整,墓碑正文为“皇清颐化例授布政使司经历纯正邓大府君之墓”,墓主为邓邦鉴(清乾隆乙戌年-道光庚戌)享年九十二岁。其右侧5米处有邓公原配夫人墓一座,坐西北向东南,宽2.6米,深7.4米,占地20平方米。墓碑文阴刻“顺化邓正母和俭吴安人坟”,纪年为嘉庆十四年八月吉旦。邓邦鉴夫妇墓构造奇特,富有地方特色,是研究粤西地区埋葬习俗的珍贵实物……[详细]
  洪周氏节孝坊位于遂城东南30千米的建新库竹渡北岸。它是三间四柱牌楼式的石碑坊,宽6.7米,高4.85米。正匾题刻“洪周氏孝坊”,左匾刻文记述周氏节孝事迹,右匾载上联名报请立坊者姓名。背面刻字“玉壶冰清”、“清标彤管”、“瑶池雪白”。二层正中正反面均刻“奉旨恩荣”四个大字。牌坊四角飞檐各有鲤鱼石雕,中间顶点有一尊石雕葫芦,梁柱间有小石狮支托。这些雕刻成双对称,牌坊正面和背面共有8幅浮雕,刻有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形象栩栩如生,工艺精湛,七夺天工。此坊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为潭畔村洪屏之妻周氏而建。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33、公益窑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公益窑位于雷州市纪家镇公益圩旁。年代为宋至元。1984年发现。1986年发掘。属龙窑。清理一座残长18.7米,其中火堂2.68米,窑室残长16.02米。火膛与窑室之间有火墙相隔。附近有含陶瓷片的堆积,最厚达3.36米。出土窑具有匣钵、垫环、压锤、石碾槽等。瓷器有碗、盘、碟、炉、杯、钵、壶、瓶、罐、枕等,胎灰白色,施青白釉或酱褐釉,有的呈冰裂纹。部分碗的内底模印莲花纹、菊花纹,有的碗内底有四个垫烧痕迹。瓷器中以釉下褐色彩绘最具特色,如口部绘卷草纹的钵;口沿点褐彩的碗;罐类的肩部与腹部绘莲瓣纹、钱纹、卷草纹、折枝菊花纹等,有的还题写“金玉满堂”、“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等吉祥语;枕类作如意形,边饰卷草纹、钱纹,中部饰折枝菊花或花鸟。这些褐彩瓷器与雷州市宋元墓葬所出同类器完全相同,应属同一时期及同一窑……[详细]
  东汉—唐 遂溪 西边山村墓群 位于遂溪县界炮镇西边山村后林地,墓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1985年文物普查时发现并清理暴露的墓葬15座,估计墓区内有墓葬百余座。有砖室墓,作长方形,砖小而薄,色淡红,平面印有方格纹,年代属东汉,雷州半岛常见,随葬物少,清理的多座砖室墓仅见铁刀1件。又有瓮棺葬墓,数量比砖室墓略多,年代跨度自东汉至唐。葬具用陶瓮、罐或釜,相套平放,个别竖放。多为二次葬,也有小孩一次葬墓。陶瓮类葬具表面无釉,刻划弦纹或水波纹装饰,个别有堆塑蛇纹,瓷器葬具则施青黄釉或黑釉,极少随葬品,仅见个别瓮棺葬墓有1件白陶壶随葬。西边山村墓群,可能是汉至唐时期雷州半岛土著族属的墓区之一。1985年遂溪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唐菽林家族墓群位于雷州市唐家镇柯山岭。有宋元明清历代唐氏家族墓葬52座,大多数为方坛形石墓,其中宋代石墓6座、元代石墓17座、明代石墓6座、明清土丘墓23座,总面积约1平方公里。最早为唐氏入雷始祖唐菽林墓,全墓以青石条砌成,长2.28米、宽1.26米、高1.17米,呈6级方坛形。墓碑文为“宋故十三上舍唐公之墓咸淳五年乙巳”。《唐氏族谱》载,唐菽林,字宜民,号深山,原籍广西桂林,南宋咸淳间任雷州推官,卒于官,赠光禄大夫,葬柯山岭。1999年湛江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