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忻州市旅游

忻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忻州玉清观
  玉清观位于忻府区三角镇观里村西约1000米处。坐北向南,占地面积约360平方米。据观内石碑记载,建于元至元二年(1336),明永乐年间(1403-1424),弘治十六年(1503)和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均有重修,观内现存正殿和东西偏殿为清代建筑。正殿面宽三间,进深三椽,单檐悬山顶。偏殿东西各一间为单体建筑。院内存有明、清、民国时期碑共7通。2007年6月6日,忻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五台徐继畬故居
  徐继畬故居位于五台县东冶镇东街朝元巷。此巷基本保持清代原貌。一条幽深而平整的青石道向内延伸,将两旁的深宅大院连为一体。清代时故居占地很大,原来的大宅院现已被分隔成小的一家一户,住户多为徐姓,大部分是徐氏后人。巷北尽头有两座院落,向东为“传清白”,即书房院;向北为“惠迪吉”,是一处两进院,正房是二层小楼,是徐继畬的堂叔徐寅第在道光初年修建的。外院已建有现代水泥浇制的小屋,在进入里院处建有精致的大门,从外面、从里面看各具特色,玲珑别致。……[详细]
二郎庙代县
  二郎庙,位于代县峪口乡峪口村东南。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为清代风格。坐北向南,占地面积720平方米。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建有戏台、献殿和正殿,两侧为东西配殿。正殿与献殿相连,屋面呈勾连搭式,台基共用,基宽12.1米、深11.5米、高0.6米。面宽三间,进深四椽,正殿单檐悬山顶,五檩无廊式构架,前檐明、次间施四扇六抹格扇门,献殿单檐卷棚悬山顶,四檩无廊式构架。2002年,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下永兴遗址
  下永兴遗址,位于繁峙县集义庄乡下永兴村北20米的滹沱河北岸一级台地上。遗址所处地形北高南底,呈缓坡状。南北长400米,东西宽250米,分布面积10万平方米。断崖上暴露有文化层和灰坑,文化层厚0.5~1米;灰坑口宽1.2米,深0.6米,圜底。采集有夹砂、泥质绳纹灰陶片,可辨器形有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时期的鬲。依据采集物判断,是一处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时期和战国时期的遗址。1985年4月15日,繁峙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代县青山寺
  青山寺,位于代县新高乡口子村西。创建年代不详。据寺内碑载,清乾隆十五年(1750)、道光十四年(1834)重修,现存为清代遗构。坐北向南,占地面积593平方米。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建有戏台和正殿。正殿砖砌台基,基宽8.5米、深7.9米,高0.45米。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五檩前廊式构架,前檐明、次间施六抹格扇门。寺内现存清重修碑2通。2002年,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246、集福寺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集福寺
  五台山集福寺,位于五台县台怀镇东庄村东北约600米。坐北朝南,东西长153.72米,南北宽105.10米,占地面积为1.62万平方米。据清《五台县志》记载,建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现存建筑除天王殿、大殿、文殊殿、钟鼓楼、配殿为清代遗构,余皆为新建。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依次建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文殊殿和藏经楼,其中藏经楼为2001年新建。两侧建有钟、鼓楼及配殿等,主院两侧新建一偏院,为闭关房、居士楼等,东院也新建一偏院,为僧舍、五观堂等。大雄宝殿石砌台基,宽14.3米,深9.9米,高1.4米,面宽五间,进深六椽,单檐庑殿顶,七檩前后廊式构架,顶设方格平棊,前后檐明间施四扇六抹隔扇门,隔扇裙板上浮雕团龙。殿内中央佛台上新塑一佛二弟子像,两山供奉十八罗汉,殿内共有新佛像24尊。两侧为……[详细]
顿村温泉度假村
  顿村温泉度假村位于忻州市区北境的秦城乡顿村,地热面积13平方公里,温泉水温50C,系含氡、氟、硫化氢、硅酸盐等十几种矿物质超级复合矿泉水,其泉水珍贵、奇特,矿物质丰富,有极高的医疗、保健价值,被中外浴者称为“祛病泉”、“不老泉”。神奇的水,与忻州市秀美的山、奇妙的洞珠联璧合,形成旅游业中最富地方特色的“水连洞”格局。是一处集温泉疗养、度假、旅游、娱乐于一体的多功能保健娱乐区域,并修建有世界民族园、滑雪滑草等娱乐区。……[详细]
东岗南寺
  东岗南寺,位于五台县台城镇东岗村东南。创建年代不详,据碑载,清乾隆五年(1740)重修。坐东向西,四合院落式布局,占地面积1168平方米。 东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硬山灰瓦顶,当心间隔扇,两次间窗,石砌台基。北殿面宽五间,进深五椽,中三间前出廊,两尽间塾屋,当心间隔扇,两次间格扇窗。南殿面宽五间,进深五椽,前出廊,硬山顶。现存乾隆五年碑2通。1985年7月,五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原平慧济寺
  慧济寺,位于原平市中阳乡练家岗村中。据明碑记载,创建于唐,重建与宋、金、元、明历代均有修葺。坐北朝南,东西长30米,南北宽114米,占地面积3420平方米。一进院布局,中轴线建有观音殿和大佛殿(文殊殿),两侧建有伽蓝殿、东西配殿和钟楼、寺内存宋塑10尊,明清木雕及塑像55尊,(其中39尊存市博物馆),观音殿现存壁画约16平方米,重修碑5通。1986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紫府庙遗址
  紫府庙遗址,位于代县峨口镇峨西村东南。创建年代不详。据现存碑载,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重修,民国二十四年(1935)修葺。庙毁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现仅存遗址,为清代遗存。依山而建,坐北向南,占地面积2379平方米。遗址西侧崖壁上题有“山壁拱秀,间出奇英”摩崖石刻1.6平方米,楼烦觉山道人书。遗址内现存清铁钟1口,清功德碑2通,民国功德碑1通。2002年,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原平岱岳庙
  岱岳庙,位于原平市东社镇上社村中。坐北朝南,南北长58米,东西宽19.8米,占地面积1148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据戏台梁架题记清康熙四十年(1701)、乾隆四年(1739)多次重修,现存正殿为明代遗构,余为清代风格。该庙为三进院布局,中轴线依次分布有戏台、牌楼、正殿。正殿砖砌台基,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歇悬山顶,斗栱三踩,平身科每间一攒。1985年,原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石湖龙王庙
  石湖龙王庙,位于神池县烈堡乡石湖村中。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为清代建筑。东西宽5米,南北长6.5米,占地面积32平方米,坐北朝南。龙王庙筑于山岩之上,片石砌旋,泥沙勾缝,单拱券,平顶,片石滴水,为清代本地做法。窑内正面石垒供坛,高1米,宽0.8米,北、东、西存彩绘壁画,共约20平方米。北面为人物,东西两面为龙王布雨图,人物造型逼真传神,工笔线条婉转流畅,应出自当地高手之作。该建筑是当地传统石窑寺庙的典型实例。(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原平泰山庙
  泰山庙,位于原平市崞阳镇平定街村。坐北朝南,南北长52.3米,东西宽31.8米,占地面积1663平方米。据清《崞县志》记载,创建于元至治三年(1323),明、清均有修葺。现存建筑为明清风格。中轴线仅存正殿,两侧为配殿、耳房。正殿及配殿为明代遗构,余为清代遗存。正殿石砌台基,面宽五间,进深五椽,单檐悬山顶,六檩前廊式构架,斗栱五踩,单翘单昂,前设月台,上置勾栏。正殿前建有报厦三间,单檐歇山顶。(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东章堡址
  东章堡址,位于代县峪口乡东章村中。平面呈长方形,东西50米,南北65米,分布面积3250平方米。四面墙体断续残存,现存东墙残长4米,南墙残长10米,西墙残长47米,北墙残长15米,基宽0.7~2.5米,顶宽0.3~1.2米,残高0.5~3.9米。墙体土夯筑,夯层厚0.08~0.15米。现存角楼1座。属明代遗存。为县境内三十九堡十二联城之一。2004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下庄奶奶庙
  下庄奶奶庙,位于代县峪口乡下庄村中。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为清代风格。坐东向西,占地面积1385平方米。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建有戏台和真武殿,两侧为奶奶殿、观音殿、文昌殿、财神殿及钟鼓楼(底层为侧门)。真武殿石砌台基,基宽9.8米、深9.6米、高0.15米。面宽三间,进深五椽,单檐硬山顶,六檩前廊式构架,前檐明、次间施四扇六抹格扇门。2002年,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重修太平院碑
  重修太平院碑,位于定襄县南王乡寇村中。庙毁存碑。碑为青石质,螭首座佚,碑高2.4米,宽0.9 米,厚0.19 米。额篆“重修太平院碑”,首题’重修太平院记”。碑文楷书,共15 行,满行59 字,记载太平院的由来和重修经过。元至正十七年(1357)立石。贾守一撰文,吉祥书丹,贾纯希篆额,郝从、郝信刊刻。该碑现风化严重,字迹大部分已剥蚀不清。1981年,定襄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三井战斗遗址
  三井战斗遗址,位于岢岚县三井镇三井村中。1938年3月10日,八路军120师358旅、359旅的两个团在村干河北岸,伏击由岢岚县城由五寨方向撤退的日军,歼敌300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其中缴获的“九零”火炮一门现陈列于中国军事博物馆。这是八路军120师抗日战争中缴获的第一门大炮,贺龙亲自命名为“功臣炮”。遗址东西约500米,南北约1000米,分布面积约50万平方米。2001年,岢岚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仙人涧券洞
  仙人涧券洞,位于岢岚县岚漪镇东街村东北约500米的东山石涧中。据券洞题记载,现存为清代建筑。坐东向西。占地面积125平方米。分布有上、下两洞,相距76米,上洞顶宽7米、深5米,洞楣上额嵌“青峰洞”石匾,清乾隆十四年(1749)款;下洞顶宽9米,深10米、洞楣上额嵌“仙人洞”石匾,同治二年(1863)款。两洞均为片石券筑。下洞南侧崖体上有蜀人吕统元题“蓬莱仙境”四字。1984年,岢岚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北元护城楼
  位于河曲县北城墙下的北元村中。城楼单体建筑,坐北朝南,东西长21米,南北宽20米,高12米,为砖石结构。楼门前有一约高三米的大月台,楼内结构为九窑十八洞。楼顶长18米,宽约17米,四周均有垛口和了望孔。楼顶原有寺庙一座,其大部已拆,现存照壁一通,其正面雕一大“佛”字,背面雕一大“镜”字。并留有“乾隆丙戌岁”等款式。护城楼为晋西北唯一留存之精华,其造型之朴实,结构之严谨,艺术之精湛,确系古代砖石建筑之结晶。护城楼位于晋西北黄土高原的东部边缘,明代“土木堡之变”后,朝廷为了抵御瓦剌鞑靼的入侵,先后在甘肃、宁夏、固原、延绥、大同、宣府、蓟州、辽东、太原“九边”地区派重兵把守,并沿线即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筑起13000多里的长城,河曲护城楼就是明长城上的军事防御设施——敌楼。清入主中原后,战事平息……[详细]
王伯唐烈士墓
  王伯唐烈士墓,位于定襄县晋昌镇王进村西约300米处。王伯唐(1901--1935),名继尧,定襄县王进村人。历任中共北方局直属支部书记、中共山西特委书记等职。1935年7月牺牲,同年于村西建墓,面积约70平方米。1966年4月,立纪念碑,高1.6米,正面题刻“烈士王伯唐之墓”。1994年村委会对其封土堆用砖混进行了修缮,直径约3米,高约2米。1981年,定襄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