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忻州市旅游

忻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荆芥玉皇庙
  荆芥玉皇庙,位于原平市楼板寨乡荆芥村西北玉皇卯山顶。坐北面南,东西长11.6米,南北宽15米,占地面积174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详。据庙内碑文记载,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嘉庆六年(1801)、同治四年(1865)、光绪十八年(1892)均有修葺,现存建筑为清代风格。一进院布局,中轴线建有正殿、两侧建有配殿。正殿面宽一间,石质券洞,门窗不存。庙内存碑19通。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平型关堡
  平型关堡,位于繁峙县横涧乡平型关村。平面呈矩形,周长1050,米,占地面积6.5万平方米。保存情况一般,此堡设有三门,即东门、南门、北门。东门已全部损毁。南门现存底部情况:宽2.5米,高3.4米,进深5.6米,现存城楼残高5.1米,建筑情况不明。此堡南北门外均有翁城,南门瓮城已毁,北门瓮城保存较好,门板尚在,瓮城开东门,为一进二券式。属明代遗存。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峰台梁遗址
  峰台梁遗址,位于五寨县砚城镇周家村东南约200米处。东西长约1000米,南北宽约为800米,分布面积约80万平方米。遗址处于临河台地上,北部隆起向南逐渐降低。南部断崖发现灰坑1座,底残长约1.5米,顶部残长约1.2米,深约2米。地面散步有大量陶片,采集有属新石器时期的夹砂灰陶、泥质灰陶陶片,器表分别施蓝纹、绳纹等。2001年11月,五寨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代州衙署
  代州衙署,位于代县上馆镇东北街村东大街北县政府院内。据清光绪《代州志》载,建于明洪武十年(1377),后明清多次重修、扩建,现存建筑为清代遗构。坐北向南,四进院落布局,占地面积1202平方米。中轴线上有两进院落,现存二堂和三堂,两侧为厢房。此外轴线西侧还有两进侧院。二堂三间、三堂五间,皆单檐硬山顶,前檐设廊。1984年,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西松彰关帝庙
  西松彰关帝庙位于原平市苏龙口镇西松彰村中。坐东面西,东西长24米,南北宽22.8米,占地面积547.2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详,据梁架题记,清乾隆三年(1738),乾隆五十四年(1789),光绪十二年(1886)均有修葺,现存建筑为清代风格。一进院布局,中轴线建有山门、正殿,东西有龙王殿、财神殿和钟鼓楼。关帝殿石台基,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前檐设廊。殿内有三国故事壁画约8平方米。……[详细]
五寨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
  五寨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位于五寨县杏岭子乡鸡房村中。1940年五寨县在鸡房村建立抗日民主政府,在抗战最艰苦的时期,中共五寨县委在此领导全县人民,取得了抗日斗争的全面胜利,1945年抗日民主政府迁到了五寨县西街。旧址坐北朝南,南北长36米,东西宽28米,占地面积1008平方米。为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建有正窑五孔,西侧村西窑二座各三孔。窑洞全部用条石垒砌,平顶,大门位于一进院东面,单檐硬山顶。……[详细]
上石寺塔
  上石寺塔,位于原平市崞阳镇上石寺村西300米处丘陵台地内。据碑文记载,建于明正德十二年(1517),六角单层喇嘛石塔。通高7米,坐北朝南,塔基平面呈六边形,上置两层束腰须弥座,高2.3米,束腰部浮雕仰覆莲。塔身单层,为圆形覆钵体,南侧辟尖拱形眼光门。塔刹为六角形相轮五层、上承华盖、仰莲、宝珠。1985年,原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东寨摩崖石刻
  东寨摩崖石刻,位于宁武县东寨镇东寨村楼子山雷鸣寺西的岩壁上。宋元祐六年(1091)造。石刻为长方形,长约1.1米,宽约0.8米,上有“重修雷道禅寺”“元祐六年秋七月口巳”和“修造人张徹庵”等字样。碑文记载宋代军政各位官员游汾河源头,酒酣奏乐的情景,并记述了同游人员。字为楷书,大小约0.2~0.3米。其他字已不可识。1985年,宁武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迎新崞山寺遗址
  迎新崞山寺遗址,位于原平市大林乡迎新村(又名南神头村)西约500米处。根据光绪版县志记载,始建于南北朝齐世祖永明八年(490),宋、元、明、清重修二十二次,是原平市著名古寺。崞山叠翠为崞阳八景之一。“文革”期间被毁,现存明清寺庙遗址。遗址位于崞山山腰,两侧临季节河,南北长约150米,东西宽约80米,分布面积约1.2万平方米。现存石碑18通,石狮(残)3尊。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二十里铺堡址
  二十里铺堡址,位于代县枣林镇二十里铺村内。东墙上东门保存基本完整,门南侧有一段16米长的堡墙。堡南墙、西墙及西门早已毁弃不存。堡北墙基本完整保存,长150米,基宽5.5米,顶宽2.4米,高5.2米,其外面包砌的石、砖外墙壁早已被拆毁,其北墙上现有居民房占据。属明代遗存。为县境内三十九堡十二联城之一。2004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311、圣寿寺
圣寿寺
  圣寿寺,位于宁武县东寨镇三马营村中。坐北朝南,东西9.15米,南北6米,建筑面积约55平方米。创建年代为隋代,现存建筑为清代。现存圣寿寺天王殿(山门),面宽三间,进深四椽,硬山顶,檐下有装饰性斗栱。据新编《宁武县志》记载,原传为隋炀帝避暑处,金天会年间更名为圣寿寺,明成化年和崇祯年、清光绪年均有维修。现存清光绪年间碑1通。圣寿寺现为三马营小学占用。(《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寇村戏台
  寇村戏台,位于定襄县南王乡寇村中。坐南向北。东西长12.5米,南北宽13.1米,占地面积约164平方米。据梁架题记载,建于清道光十八年(1838)。戏台主体保存较为完整,屋脊、兽头破损,主体结构较为稳定。戏台为石砌台基,台基宽12.5米,深13.1米,高0.8米。面宽三间,进深五椽,单檐悬山顶,六檩架结构。1997年,定襄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贾村文殊寺
  贾村文殊寺,位于代县峪口乡贾村村中。创建年代不详。据寺内碑载,清咸丰十一年(1861)重修,现存为清代遗构。坐北向南,占地面积660平方米。 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仅存正殿,两侧为东配殿及东西耳殿。正殿石砌台基,基宽10.4米、深9.7米、高0.45米。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七檩前廊式构架,前檐明、次间施四扇六抹格扇门。寺内现存清重修碑1通。(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段村堡址
  段村堡址,位于代县枣林镇段村村中。平面呈长方形,东西约320米,南北约180米,分布面积约5.76万平方米。四面墙体残存,基宽2.4~4.5米,顶宽0.9~3.2米,残高2.9~7.2米。墙体土质夯筑,夯层厚0.07~0.20米。现存马面1座,角楼3座,属明代遗存。为县境内三十九堡十二联城之一。2004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毛泽东故居陈列馆
  位于五台山塔院寺方丈院内。1948年春天,毛泽东率领0中央机关离开延安,路经晋西北,开赴河北省西柏坡,期间曾居住在这里。后院正房的左间,就是毛泽东当年的住室。室内按原样陈设,炕上铺一床军被,地上摆一张木桌,放有砚台和插着毛笔的竹筒,桌子前有一把木椅,木桌和炕沿中间的方台上放火盆,上架一只铜茶壶。后院东房三间,中间是堂屋,左右两间分别是-和任弼时当年居室。山西忻州市……[详细]
阳蒿塔遗址
  阳蒿塔遗址,位于岢岚县岚漪镇阳蒿塔村东南约1000米处。东西约400米,南北约300米,分布面积约12平方米。遗址地处岚漪河与南川河交汇台地。地势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分布,南侧临沟。文化层厚0.4~0.7米,采集有新石器时代的夹砂灰陶和泥质灰陶片,器表饰有绳纹和篮纹,器形不详;汉代的泥质灰陶片,器表饰有绳纹或为素面,器形不详。1984年,岢岚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峨口遗址
  峨口遗址,位于代县峨口镇峨西村南约100米处。东西约300米,南北约200米,分布面积约6万平方米。遗址地处峨河西岸高台地,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分布,西临水冲沟。 地表采集有新石器时代的夹砂灰陶和泥质红褐陶片,器表饰有绳纹和蓝纹,器形不详;东周时代的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片,器表饰有绳纹,器形不详。1984年,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宁武神阁
  神阁,位于宁武县化北屯乡坝门口村中。坐西朝东。占地面积45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为清代建筑。二层楼阁式建筑,通高6米。基座平面呈正方形,长、宽均为6.6米,高3米,基础石砌。中设券洞,南北贯通,洞额北面刻“古”南面刻“慈航”。阁的上层为木结构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周围回廊,保存完整。据题记记载,民国年间维修。1985年,宁武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泥湾村石刻
  泥湾村石刻,位于宁武县涔山乡沤泥湾村南约1000米处。坐北朝南。面积约5平方米。明代石刻。现存一块通高3.4米,宽1.45米,长方形岩石上,竖刻“紫塞长城”四个隐形楷体大字,每字径约0.6米。题首竖文隐刻小字“张凤翔”,落款竖文“大明正德……”小字风化难辨,经考证为明正德七年(1512)兵备张凤翔题。1985年,宁武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射虎川二喇嘛僧舍
  射虎川二喇嘛僧舍,位于五台县石咀乡射虎川村台麓寺西南角。二喇嘛本名依什棒搓,为黄庙台麓寺主持。 在清末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时,曾代表清政府同八国联军德国统帅默什拉进行谈判,并签订了停战合约。僧舍为清代建筑,坐西朝东,占地面积85平方米。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顶,青瓦布顶,堂二屋,堂前设厅,木雕券口,明间、两次间为隔扇窗,额枋施彩绘,屋内铺木地板。(《忻州文物荟萃》)……[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