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运城市旅游

    运城市文物古迹介绍

    马村砖雕墓
      马村砖雕墓位于山西省稷山县城西4公里的马村西部,墓群年代当为宋金时期(公元960年-1234年)。马村砖雕墓总面积约为1.6万平方米。马村砖雕墓以砖雕的形式表现了墓主人生前居室的布局样式,一般多为前厅后堂、左右配置厢房的四合院结构,再现了当时的建筑风格,为宋金时期建筑史的研究提供了翔实的实物资料。该墓地出土的戏曲乐舞砖雕,再现了当时的戏楼结构和戏剧表演的舞台形式,是迄今所发现的最为重要的戏剧史实物资料之一。同时,该墓地发现的二十四孝立体雕塑,造型生动,体态优美,也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马村砖雕墓的砖雕精美丰富,对研究宋金时期的建筑、戏剧、社会风俗、伦理道德和宗教信仰都有重要价值。……[详细]
    南阳村寿圣寺塔
      寿圣寺塔位于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里望乡南阳村学校内。平面呈八边形,占地面积约60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据形制判断为宋代建筑。塔通体十一级,楼阁式砖塔。塔身八角形,高约30米,一层边长2.8米,直径6.6米、高5米。一层的塔檐砖雕仿木结构斗拱,二层以上皆出叠涩砖檐。除九和十一层,其他各层正南面均有砖券拱门。各层高度由下至上逐渐收缩,塔刹已毁。塔旁遗有金代铁钟1口,蒲牢形纽、圆肩,金大定十二年铸,高2.35米,直径1.65米,厚0.05米,四周铸有铭文,为原圣寿寺遗物。1996年1月12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南阳寿圣寺塔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3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东下冯遗址
      东下冯遗址(第五批国保)时代:新石器至商地址:夏县县城北约15公里的东下冯村遗址位于东下冯村东北的青龙河南、北两岸台地上,面积约25万平方米。1959年春考古调查时发现。从1974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历史博物馆与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联合进行了发掘,历时5年。遗址共分六期,其中一至四期属东下冯类型文化遗存,遗迹有灰坑、房子、墓葬、水井、沟槽、陶窑等。遗物以陶器为主,陶质有夹砂灰陶、夹砂褐陶、泥质灰陶、泥质褐陶及其他杂色陶。纹饰以绳纹为主,此外有弦纹、附加堆纹、素面陶、篮纹等。主要器型有:鬲、鼎、深腹罐、小口尊、大口尊、单耳罐、深腹盆、器盖、折肩罐、甑、敛口瓮、蛋形三足瓮、杯等。东下冯遗址一至四期在年代上与二里头文化一至四期基本上一致,为二里头文化东下冯类型或东下冯类型文化。东下……[详细]
    上亳城址
      上亳城址(第五批省保)时代:战国-汉地址:运城市垣曲县王茅镇上亳村村东50米上亳城址为战国至汉的一处城址。城址面积120万平方米,分东西二城,现存北墙、南墙、东墙,中墙为二城合用。北墙长1530米,南墙880米,东墙890米,中墙600米。是一处战国早期—汉代的一座古城址。西城墙西段有部分残留,残长26米,残高1.5米。城基宽近15米,夯土层厚0.04米-0.15米。夯窝直径为0.07米,内含杂物有夹砂灰陶绳纹、泥质灰陶陶片、麻点绳纹瓦片,红烧土、铜镞等。该城址遗物丰富,分布范围较大,文化层堆积厚,时代为战国早期至汉代,在同类城址中保存较为完整,价值更为突出。……[详细]
    禹王城遗址
      禹王城遗址(第三批国保)时代:东周至汉地址:夏县西北7.5公里中条山麓古城址有大、中、小三座城垣。大城平面近似梯形,周长约15.5公里,总面积为13平方公里。北墙、西墙和南墙的西段保存较好,一般高出地面1—4米,西墙最高达8米。东墙大部分仅存断续残基。在西墙北段之外有宽约30米的护城壕痕迹。出土春秋战国遗物有鬲、盆、罐、浅盘豆、盖豆、甑、筒瓦和板瓦等,还有汉代的卷云纹瓦当、绳纹板瓦等。据初步研究,大城可能为战国时期魏都安邑,中城为秦汉时期的河东郡治,小城使用年代最长,可能为原安邑的宫城,建于东周,至北魏仍沿用。……[详细]
    苏阳稷王庙
      苏阳稷王庙(第五批省保)时代:元、清地址:运城市新绛县阳王镇苏阳村苏阳稷王庙坐北向南,一进院落布局,东西宽32.6米,南北长50米,占地面积1630平方米。原平面布局保存不完整,现仅存正殿及东西配殿。正殿又叫后稷殿,东西配殿分别设为武圣殿、慈恩宫。后稷殿为元代遗构,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当心间梁架为“三椽栿对后搭牵,用三柱”,次间梁架为“平梁对前后剳牵,前后用四柱”。当心间辟门,前言铺作共7朵,柱头、补间各一,形制均为五铺作双下昂,出卷云耍头。庙内有千年古槐1株,开出花朵呈五种颜色,人称“五色槐”,枝叶繁茂,有较高的社会知名度。……[详细]
    固镇瓷窑址
      固镇瓷窑址位于运城市河津市樊村镇固镇村西及西北,年代为宋、金,类别为古遗址。固镇瓷窑址时代:宋、金地址:河津市樊村镇固镇村、古垛村、北午芹村一带填补了山西省制瓷遗迹的空白,为研究宋金时期山西的制瓷流程、烧窑技术、装烧方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例证。保护范围:东自G209南北线中向西959米,南自G209东西线中向南1788米,西自G209南北线中向西1955米,北自G209东西线中向北320米。建设控制地带:自保护范围圈起,向东、南、西、北各延伸200米。2021年8月,山西人民政府公布固镇瓷窑址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芮城清凉寺
      清凉寺清凉寺(第五批国保)时代:元地址:芮城县东北25公里西陌镇坡头村西清凉寺是一座元代名刹,坐落在美丽的甘枣山下寺里村,著名的恭水潺潺而来,从寺后一分为二,环绕寺周到山门前又二水合一。走下山门,茂林修竹,绿阴蔽天,鸟语呢喃;放眼望去,寺周围院落参差窑洞错落;再往远看,甘枣山奇峰峭立轻岚缭绕,梯田层叠果林如带,整个寺庙与山村相互辉映融为一体,远离闹市尘嚣,保持着古朴而恬静、幽雅而适意的田园风光最是一个休闲的好去处。倘若此处的空气能拿出去卖美元,怕也价格不菲呢。清凉寺除了保存有元、明、清各代价值颇高的数十幢石碑外,现存的大雄宝殿也历经岁月沧桑,仍是原汁原味的元代建筑,殿宇设计气势磅礴,造型巍峨壮观,斗拱古朴壮美,梁架粗狂豪放。为扩大殿内实用面积而使用“减柱造”手法,大爬梁自前檐斗拱后尾直接挑承……[详细]
    上冯圣母庙
      圣母庙圣母庙(第三批省保)时代:元、明、清地址:夏县埝掌镇上冯村上冯圣母庙位于夏县县城北向15千米的埝掌镇上冯村委会院内,始建于元延祐三年(1316年),庙宇坐北朝南,现存有圣母殿、配殿、香亭各一座。圣母殿为元代建筑,香亭为明代建筑,配殿为清代所建。圣母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当心间立柱采用八楞柱,柱头有卷刹,斗栱为四铺作单下昂,蚂蚱形耍头,当心间有补间斗栱一朵,并出45°斜昂,稍间无补间斗栱,前檐柱头斗栱后尾设斜栱挑承垂莲柱,四架椽屋四椽栿通檐用二柱。四椽栿与平梁之间设驼峰支撑,平梁上设脊瓜柱和双叉手,屋顶用椽为六楞椽,殿内四椽栿后部设立柱支撑。后墙保留有神龛泥塑痕迹,殿内两山面保留有悬塑空中楼阁,前檐栱眼壁正面画龙纹图,背面画人物山水图。香亭即献殿,由前檐歇山顶抱厦一间与后部的……[详细]
    干樊三官庙
      三官庙位于永济市城东干樊村,坐北朝南,南北长45米,东西宽25米,占地面积1125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原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分布有山门、二门、三门、戏台、牌楼、献殿、娘娘殿,现仅存戏台、献殿,均为明代建筑。1985年1O月1日被县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时代:明代地址:永济市城东街道办事处干樊村保护范围:东自献殿东山墙外皮向东13米,南自戏台后檐下向南32米,西自献殿西山墙外皮向西 6.9 米,北自献殿后檐下向北25米。建设控制地带:自保护范围圈起,向东延伸45 米,向南延伸9.7米,向西延伸 44 米,向北延伸 27 米。……[详细]
    老窑头瓷窑址
      老窑头瓷窑址位于运城市河津市下化乡老窑头村南,年代为明、清,类别为古遗址。时代:明、清地址:河津市下化乡老窑头村该窑址群遗存丰富,为研究山西明清瓷器烧制技术、该窑口瓷器行销走向、瓷窑分布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例证。保护范围:东自馒头形窑东侧向东304米,南自馒头形窑南侧向南242米,西自方形残窑西侧向西267米,北自馒头形窑北侧向北126米。建设控制地带:自保护范围圈起,向东延伸165米,向南延伸200米,向西延伸200米,向北延伸237米。2021年8月,山西人民政府公布老窑头瓷窑址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樊村戏台
      樊村戏台樊村戏台(第二批省保)时代:明地址:河津市樊村镇樊村东街西口亦称戏楼,原为关帝庙附属建筑。创建于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明成化、清康熙、乾隆年间均有修葺,基本结构仍为明代建筑。戏台坐南朝北,筑于高1.5米的砖砌台基上。面宽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梁架结构为四椽栿后乳栿,通檐用三柱,前檐设檐柱四根,两檐柱向两侧移动,使明间较为宽敞。檐柱上承阑额、普柏仿。前檐置三踩单昂平身科斗栱五攒。两山及后檐筑砖墙,左侧开壸门一道,台内后金柱将戏台分为前后两台,前台为表演区,后台为化妆区。前台两侧设有八字形墙。……[详细]
    万荣稷王庙
      万荣稷王庙万荣稷王庙(第五批国保)时代:金地址:万荣县城西北7.5公里的稷王山麓太赵村北隅相传上古时后稷始教民稼穑于此,因名稷神山,俗称稷王山,为纪念后稷而建庙。始建年代不详,现仅存中轴线上的正殿、戏台。正殿是稷王庙的主殿,金元时期建筑,坐北朝南,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建筑面积252平方米。单檐庑殿顶,殿顶筒板瓦覆盖,脊刹、吻兽完好无损。殿内中柱一列,直通平梁以下,大梁分前后两段、穿插相构,无通长梁栿,当地称之为“无量殿”。殿内后壁上镶有元至元时创修舞台碑碣一通。为研究稷王庙历史沿革和当地戏曲史提供了宝贵资料。……[详细]
    河津张氏祠堂
      河津张氏祠堂位于僧楼镇小张村,年代为清道光十一年(1831),为河津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名。张氏祠堂位于河津市僧楼镇人民村。坐北朝南,南北长 22.5 米,东西宽 11.53 米,占地面积 259.43 平方米。据梁脊板记载,创建于清道光十一年(1831)。一进院落布局,现存南房、北房、西厢房,东厢房已毁。北房砖砌台基,宽 11.53 米,深 7.32 米,高 0.20 米。面宽三间,进深三椽,单檐硬山顶。四檩前出廊结构,檐下施有雕花斗栱,明间施隔扇门,两次间设隔扇窗。 为研究运城祠堂式建筑提供了最原真的实物资料。……[详细]
    河津台头庙
      名称:河津台头庙(第七批国保)时代:元至清类型:古建筑地址: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简介:河津台头庙又称西岳庙,位于河津市城区新耿南街与龙岗路交叉十字路口的东北隅。据现存碑文记载,明成化四年(1469年)和九年(1474年)、清道光十年(1830年)均有重修。现存庙址东西宽80米,南北长360米,面积近3万平方米,现存建筑面积1000余平方米。台头庙现存10座殿宇,自南向北轴线依次有大门、中门、献殿、东岳殿;两侧配有后土祠、西岳殿、东西过殿、东西耳殿。大门和中门为元代遗构,皆面宽五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施素板筒瓦。前后檐下皆施横跨当心间与两次间的粗圆木大额枋,两稍间施板枋承置于大额枋上。额枋与板枋之上皆置四铺作单下昂、蚂蚱形耍头斗栱。献殿面宽三间,进深三椽,单檐悬山顶。前檐柱头科为斗口出麻叶头……[详细]
    西侯度遗址
      西侯度遗址(第三批国保)时代:旧石器地址:芮城县风陵渡镇西侯度村附近1961年和1962年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作过两次发掘,发现石制品、烧骨、带切痕的鹿角和动物化石。其时代属早更新世,据古地磁断代初步确定,年代为距今180万年,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旧石器时代遗存之一。西侯度遗址位于黄河中游左岸,高出河面约170米的古老阶地上。文化遗物和动物化石集中分布在平均约1米厚的交错砂层中。动物化石主要是22种哺乳动物,包括巨河狸、剑齿象、平额象、步化羚羊等。哺乳类中绝大部分是草原动物,也有适于草原和森林生活的动物。文化遗物共发现石制品32件,包括石核、石片和经过加工的石器。石器原料多为石英岩。遗址中发现了带有人工砍砸或刮削过的鹿角和用火烧过的动物化石,大大提早了人类用火的历史。……[详细]
    匼河遗址
      匼河遗址位于芮城县黄河东岸的合河村附近。为河湖相沉积,东北高西南低,冲沟多作T字形,与黄河相接。在北起独头北构、南迄洞口南沟的长达13.5公里内,有石器地点十一个,石器分别发现于距地表20多米的红色土之下的砂砾石层和泥灰层中。合河遗址是目前华北地区已发现的最早的一处旧石器文化遗址,由于石器的一定组合特点代表一定的文化性质,故合河遗址被命名为“合河文化”,系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国内外考古学术界所瞩目。合河文化上与西侯度文化、下与丁村文化有一定的渊源关系。其地质时代、为中理会新世早期,约与陕西蓝田猿人时代相当。在北起独头北构、南迄洞口南沟的长达13.5公里内,有石器地点十一个,石器分别发现于距地表20多米的红色土之下的砂砾石层和泥灰层中,由于石器的一定组合特点代表一定的文化性质,故。匼河遗址……[详细]
    裴祠石刻
      在山西闻喜县城东北25公里礼元车站北隅。礼元镇古名木兰镇相传为古代巾帼英雄花木兰抗击侵略者的铁栅关。裴氏祠建于此。裴族人才辈出,享有盛名。裴秀创“制图六体”,裴松之注《三国志》;裴度平藩镇,恢复唐中央集权。祠建于唐贞观三年(公元629年),迭遭兵火,历代得修,现存古碑数十通,在史料与书法艺术上多属有价值的石刻。北周《裴鸿碑》,书法稳健,唐玄宗书《裴光庭碑》,行笔豪放,字体俊美;殷令名书《裴镜民铭》,既近颜风,又含柳意,端庄凝重,笔力挺拔;金大定至清代谱序,书法劲健,刻工洗炼,为氏族遗物之精华。……[详细]
    吕洞宾故里
      永乐镇,传为吕洞宾的出生地,它北靠峨嵋岭,东临玉簪山,南依滔滔黄河,境内有“凤凰翅”、“玉溪涧”、“舜王井”等旅游景点。永乐镇原有寺庙观庵30多座,元初将吕公祠改建为永乐宫。唐代诗人李商隐留恋永乐仙境,与会昌四年(844年)从河南沁阳移家于永乐镇,写下了许多不朽诗篇。港、台等外地许多信奉道教的游客都来此吊古觅宗。道教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笔极有价值的财富,洞宾故里的开发对弘扬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目前,芮城县委、县政府已成立了洞宾故里开发的专门机构,热情欢迎国内外各界人士前来投资献策。……[详细]
    120、杨博墓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博墓
      杨博墓杨博墓(第一批省保)时代:明地址:永济市蒲州镇王庄村东北300米杨博(1509—1574年)蒲州新乐庄人,字惟约,明嘉靖八年(1529年)进士,历隆庆、万历两朝,累迁蓟辽总督吏部尚书兼理兵部事等职,谥襄毅。墓地东西长300米,南北宽150米。原有十三冢,巨碑24通。地面建筑原有内墙,为砖石结构,外墙为夯上修筑。墙内前有山门,中有石象生、献殿、左右配殿,后为墓地,两侧为桃园。有13个墓冢,历史上多次被盗,兵燹中建筑物被毁。墓室大部分遭严重破坏。现地面建筑无存,仅留部分残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