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重庆市 > 渝中区旅游

渝中区文物古迹介绍

重庆苏联大使馆
  重庆苏联大使馆位于渝中区枇杷山正街104号旧址,时代为1938-1946年。在渝中区枇杷山正街,现在的第三人民医院内,有一栋爬满青藤的小洋楼,楼体有着美丽的石膏门楣与窗楣,蓝、绿、黄、银四色配搭的窗户玻璃,透出异域风格。这栋建筑就是重庆珍遗的抗战遗迹——前苏联大使馆。这栋四楼一底的欧式仿巴洛克不对称别墅,见证了抗战期间,中国和前苏联的深厚友谊。2000年,重庆苏联大使馆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罗斯福图书馆旧址
  坐落在两路口长江一路11号的罗斯福图书馆(暨抗战时期的中央图书馆)与重庆市少儿图书馆紧邻,为一栋三层楼高的老建筑,共有房舍40间。整座建筑依山而建,灰砖黛瓦,古朴无华,周边绿树环抱,显得幽静、肃穆。罗斯福图书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以外国总统名字命名的图书馆,并被指定为联合国资料寄存馆,是我国保存联合国资料最早的图书馆。2019年10月7日,罗斯福图书馆旧址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红岩公墓
  在红岩山沟的深处,这里两山环抱,满目青翠,四季常绿,十分幽静。一条山溪将大山一分为二,一边向左伸向市中心,一边向北伸向嘉陵江。在伸向嘉陵江这支山脉的山脚下,有一块人工挖掘出来的、约三、四十平方米的小平坝。平坝中央的石基地上,安放着一个用汉白玉雕凿成的圆形花环,平坝后面是一扇约七、八米长的弧形红色石壁,上面镌刻着这座公墓的由来和墓中安葬人员的姓名和简历。整座墓体座西向东,望出去十分开阔。花环后面俯卧着一座用汉白玉大理石砌成的墓室,墓室正面的汉白玉大理石上镌刻着四个大字:红岩公墓(陆定一题)。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南方局、办事处和《新华日报》在重庆八年多的艰苦历程中,先后有十余位同志和家属不幸逝世。其中有周恩来的父亲和邓颖超的母亲,有原上海中央局书记黄文杰和周恩来的英文秘书李少石等同志。当……[详细]
罗汉寺古佛崖摩
  罗汉寺古佛崖摩崖造像(含罗汉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渝中区民族路。罗汉寺始建于北宋治平年间(1064——1067年),原名治平寺。寺因罗汉洞而建,罗汉寺内长20多米的古佛岩,存有宋代摩岩石刻佛像400余尊,其中卧佛涅像(俗称“睡佛”)、观音像和供养人像等,风格颇近大足宝顶山石刻。2000年,罗汉寺古佛崖摩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暨文化工作委员会旧址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暨文化工作委员会旧址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所属机构在重庆的一处办公地点,也是当时郭沫若的居所和工作场所。旧址在重庆有两处,分别是位于渝中区七星岗的天官府旧址和沙坪坝区西永镇的香蕉园村日址。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于1938年4月1日在武汉成立,主管抗战宣传,由郭沫若任厅长,下设办公室、第五处、第六处、第七处。2013年5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暨文化工作委员会旧址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苏军烈士墓
  苏军烈士墓位于渝中区鹅岭公园。是为纪念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牺牲的苏军飞行员卡特洛夫上校和斯托尔夫上校修建的纪念碑。墓碑有两层楼高,碑体呈竖立长方形,下有规则云海饰纹,上有中俄两国文字书写的烈士名字,碑顶是鎏金的前苏联国徽,旁边还有一块独立的石刻说明,碑的四边有围栏,周边是树木和花坛。……[详细]
太平门至人和门段城垣
  太平门至人和门段城垣位于渝中区望龙门四方街、长滨路139—153号凯瑞大厦西北角,时代为南宋—清。含太平门城门及城墙、人和门城门及城墙及有关地下遗址。2019年,太平门至人和门段城垣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重庆沈钧儒旧居
  重庆沈钧儒旧居位于渝中区枣子岚垭马鞍山118号,时代为1939-1949年。2000年,重庆沈钧儒旧居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国民政府军政部兵工署旧址
  国民政府军政部兵工署旧址位于渝中区中山二路枇杷山巷,时代为1938年。2019年,国民政府军政部兵工署旧址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中苏文协旧址
  中苏文协旧址位于渝中区中山一路162号,时代为1938-1947年。2000年,中苏文协旧址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重庆天主教若瑟堂
  天主教是降生成人的天主子耶稣亲自创立的至一、至圣、至公、从宗徒传下来的圣而公教会。天主教英文TheRomanCatholicChurch,拉丁文EcclesiaCatholicaRomana,直译为罗马公教,意译为罗马天主教。这个教会由伯多禄的继承人—罗马教宗及与此继承人共融的主教们管理。直到耶稣基督的再来,这个教会在首牧伯多禄及其继承人—教宗领导下,保持信仰与生活的共融,迈向天国的0。天主教最早传入重庆,可溯自清咸丰八年(1858年)。天主教若瑟堂位于渝中区民生路,占地面积1700平方米,正中经堂面积约500平方米,可容纳1000余人。若瑟堂经堂内,两排大柱托着乳黄色厅顶,华灯高悬,烛光交映,正中有彩塑耶稣、圣母、若瑟像,两壁有十四耶稣苦修油画像。陈设典雅华丽,气氛庄重肃穆,若瑟堂每个主日……[详细]
  药材公会位于渝中区储奇门羊子坝16号,年代为民国。重庆开埠之后,外商云集,为了规范药材市场,建立了药材十三帮。1926年,重庆药材同业公会组建,重庆药材公会大楼随即开建,这栋三层巴洛克建筑风格的洋楼——药材公会旧址,一时成为药材业豪商名流的聚集地。解放后,中药材全部收归国家经营,昔日的储奇门走向衰落,仅留下一座药材公会旧址,向世人彰显当年药材业在重庆举足轻重的地位。药材工会旧址建筑面积991平方米,左右对称,做工华丽,气势沉稳。2009年,药材公会被列为第二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菩提金刚塔位于渝中区观音岩金刚塔巷6号,时代为1930年。位于通远门外七星岗上的菩提金刚塔是为镇邪安魂修建的,是中国内地唯一由西藏--来亲自主持修建的佛塔。说到菩提金刚塔,它的背后还涉及一段重庆的传说。相传明末清初时,张献忠攻打通远门,被杀百姓的尸体就弃在通远门外的七星岗。上世纪20年代末,进行扩城施工时,从七星岗挖出许多的尸骨。为安抚民心,才建造了这样一座“使死者超度,生者安宁”的金刚塔。因为集汉藏,中西风格为一体的独特建筑形式,再加上塔上还有许多的藏文,使得菩提金刚塔格外的神秘,也因此金刚塔甚至成了小说家笔下的神秘藏宝地。这是百姓们供奉在塔下的观音像,因为金刚塔的传说不断,周围的居民时常将自己家的观音像放在塔下以求得庇佑。2000年,菩提金刚塔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详细]
  重庆谢家大院位于渝中区太华楼二巷2号,年代为清。2009年,重庆谢家大院被列为第二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重庆状元府位于渝中区桂花园12号,年代为清。2009年,重庆状元府被列为第二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佛图关石刻位于渝中区鹅岭公园佛图关园区,年代为宋、清、现代。含邓小平题词石刻。2009年,佛图关石刻被列为第二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汪全泰号位于渝中区白象街142号,年代为1850年。建于1850年的汪全泰号旧址在白象街142号。它于1850年由美国大来公司修建,之后成为汪全泰号的丝绸商铺,如今“汪全泰号”四字匾额依然依稀可辨。2009年,汪全泰号被列为第二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中法学校旧址,原名懋园,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人民路121号,是大革命时期中法大学四川分校的重要遗址,建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中法学校,全称中法大学四川分校,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重庆地方党组织在重庆创办的三所学校(重庆公学、中法学校、重庆高中)之一。中法学校旧址坐西向东,建筑轴线东偏南26°,占地面积260平方米,建筑面积248平方米,通高10.7米,共有大小厅室6间,为近现代风格二层砖木结构建筑,平面呈矩形。基础为条石,外墙为淡黄色调,屋顶为单檐歇山式,素面小青瓦,屋架为人字形木屋架,木构架上置檩、椽和瓦件,室内为木质结构及夹壁墙。2009年12月,中法学校旧址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重庆海关监督公署旧址,简称渝海关,位于重庆市渝中区解放东路,为清末重庆海关监督公署署址,建于19世纪末。重庆海关监督公署旧址为四栋建筑组合而成的宅院,四栋建筑屋顶形式各不相同,分别为悬山顶、歇山顶、庑殿顶和四角攒尖顶,建筑形式主要为中式风格,兼具西式建筑元素。总进深约18米,面阔约32米,建筑面积约1278平方米,占地面积约576平方米。重庆海关监督公署旧址是中国及重庆海关历史文化的集中诠释,包含了海关文化的演变历史。2009年12月,重庆海关监督公署旧址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