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辽宁省 > 鞍山市旅游

鞍山市文物古迹介绍

巨型玉石造像
  坐落于玉佛阁内的“释迦牟迡-渡海观音”玉佛,由1960年发现于玉乡——岫岩的玉石王琢成,重260.76吨,七色一体、色彩斑斓、雕琢细腻、光泽瑰丽,当之无愧为世界第一玉佛。玉在中国之珍贵犹如金之于西方,是神奇和极具象征的自然之宝,将沉睡32年的玉石请出深山,并由120名玉雕师历时18个月精雕细琢成举世仰目的玉佛,其本身就是一项壮举。玉石王的发现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而玉佛的雕琢则是人们以非凡的智慧赋予自然之体以灵性和气质的过程,其间充满了传奇色彩。保护范围:以玉佛为基点,四周15米以内。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45米以内为一类建设控制地带,一类建设控制地带外20米以内为二类建设控制地带。……[详细]
岫岩宝泉寺
  宝泉寺座落在岫岩镇北3.5公里的兴隆街道办事处洋河沿村,位于兴隆山半山坳处,北倚青山,面临大洋河,风光秀丽,景色迷人。宝泉寺原寺建于1835年,即清道光15年,当时由40多名会首集资兴建。寺下院前有一泉池,水势旺盛,水质清澈,甘甜爽口,经检测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元素,是稀世宝泉,故寺以宝泉命名。寺中原只建有一座供奉玉帝的大殿,故俗称“玉皇庙”。后又陆续建起大雄宝殿、灵宵宝殿、千手千眼佛堂、弥勒佛堂、会经堂等。县佛教协会设在寺内。该寺每年四月十八举行庙会活动,吸引大批僧众、居士和游人前来,香港、台湾僧人和居士也常光顾。宝泉寺已成为岫岩县内旅游观光的好去处。……[详细]
海城仙人洞遗址
  海城仙人洞遗址位于孤山镇白云山风景名胜区,又名“玉洞”,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古人类生活遗址,距今40000年至20000年。早在清咸丰七年《岫岩县志》中就有对仙人洞情况的记载:“土人结队笼烛而入,内有万象罗目的石乳,行数里后抵一河对岸是石门,有光射入,洞内时有恶风鼓盈”。海城仙人洞遗址是一石灰岩洞穴,已发现石制品近20000件,包括大量的石核、石片与废片。石器主要是石英加工的各类中、小型的刮削器、尖状器、钻具及雕刻器等,装饰品类有穿孔兽牙与贝壳等,还有晚期智人的牙齿化石发现于下文化层。已发现的动物化石有27种哺乳动物,以及鱼、鸟类及蚌类等。地层内厚层灰烬及大量烧土与烧骨是早期人类长期居住的结果。孤山仙人洞岩溶洞穴景观与古人类活动遗址,处于白云山风景区的环……[详细]
英城子山城
  英城子山城,位于辽宁省海城市八里镇英城子村,是中国辽东地区比较重要的高句丽民族文化遗址。1999年10月22日-11月7日,辽宁省考古研究所、鞍山市博物馆进行了一个月的试掘,确定是一处高句丽时期地下石构建筑,发掘出了大量的遗物。该遗址及周围环境保存较完整。是文化遗物分布较丰富的高句丽中晚期的山城。遗址周长2472米。遗址的文化堆积层可分为2个层面,上层出土了大量的箭镞、铁刀、铁剑、铁矛、炮石,下层出土了唐开元通宝铜钱、石臼、红绳纹板瓦、方格瓦砖等建筑构件。遗址主要出土方格纹夹云母灰陶瓦片,宽9.5厘米、高7厘米、厚度0.6厘米。绳纹夹云母红陶片,宽10厘米、高7.5厘米、厚度0.5厘米。素纹夹云母陶片,宽13厘米、高9厘米、厚度0.6厘米。另外还有唐开元通宝铜钱和一些兵器。海城英城子山城遗址……[详细]
海城关帝庙
  海城关帝庙  关帝庙位于海城市内,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代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后经来海的山西商人捐资修缮,作为山西会馆。前殿是悬山式建筑,砖木结构,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前有抱厦,有转角、补间双生昂五铺作斗拱,昂嘴雕云纹。青石鼓形柱础,柱和横额之间嵌木雕龙凤去板,施彩绘。后门有小卷棚,有转角、补间单昂三铺作斗拱,柱额之间嵌木雕花卉板。后门两旁各开六角菱形小窗一个。正脊砖雕游龙,脊中间插“穿天戟”三根,脊的两端有大吻。斜脊砖雕跑兽。整个建筑造型宏伟别致。前殿两旁修建东西配房各五间,均为硬山式。后殿为硬山式建筑,面阔五间,前有回廊,梁枋之间嵌有燕尾木雕,施彩绘。山门为歇山式建筑,面阔三间,中间开门。有转角、补间单昂三铺作斗拱。门上悬挂“关帝庙”牌匾。门外有大、小石狮各一对。山门两……[详细]
26、福隆寺
福隆寺
  福隆寺,座落在台安西佛镇西,是台安颇具规模的佛教寺院。高大的寺门上,“福隆寺”三个大字熠熠生辉。门旁耸立着高高的大旗杆,朱红的围墙古色古香。寺院雄伟壮丽,环境幽清,彩绘鲜艳,暮鼓晨钟,法香远溢,它以笃诚的信仰,丰富多彩的文化,迎接着各方的朝拜者。 福隆寺,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距今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几经风雨,几度兴衰。1994年经鞍山市人民政府批准复建。重建后的福隆寺由大雄宝殿、念佛堂、地藏殿、天王殿、钟鼓楼、般若楼等部分组成。……[详细]
岫岩双泉寺
  双泉寺位于岫岩满族自治县雅河街道办事处双泉村龙凤山半坡上,距岫岩镇10公里,该寺以南山附近有两泉而得名。双泉寺原寺始建于1787年,即清乾隆52年,有大雄宝殿3间、禅房3间。1859年(清咸丰9年)曾进行过大规模维修,后来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屡遭破坏。1992年到1993年,恢复并重建了大雄宝殿3间、偏殿3间、禅房3间,并在双泉处建新房1间,塑龙王像,1993年举行开光典礼。双泉寺是岫岩县内一处香火极盛的宗教场所和旅游胜地。……[详细]
姑嫂石石棚
  姑嫂石石棚位于岫岩县城东北5公里的兴隆街道办事处兴隆村薛家堡境内,石棚座北朝南,由四块巨型石板组合而成,左、右、后壁各一块,顶盖一块面积约20平方米,后壁一块被人为砸破。在距该棚400米处的洋河沿村大榆树村民组南坎子大地里,另有一形制相同的小石棚,遥可相望。民间传说石棚是为姑嫂二人成仙而修。实际系青铜时代“巨石文化”的遗迹,可能是古人的墓葬,距今约4000-5000年左右,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石棚四壁正中心为基点,东、南、西、北四面各向外50米以内。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50米以内为一类建设控制地带。……[详细]
鞍山古城
  位于鞍山市中心南5公里。鞍山古城因其东、西两侧有两座形状象马鞍子的山峰而得名,鞍山市的名字来源于此。古城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早在燕秦时期就是兵家必争之要塞。现存明清院落四处,唐代、辽代古井各一处,古庙碑五块,战国、秦代冶铁采矿洞两处,为国内独有,是东北地区冶金文化的摇篮。它一向为国际冶铁史学者们所关注。不到鞍山城,辽东空此行。 ……[详细]
小孤山人类遗址
  又称“仙人洞”。座落鞍山海城东南45公里处,是天然石洞。洞口宽敞,洞宽4.9米,纵深22.5米。洞门上方刻有王洞二字,据查是明万历年间所立。洞中挖掘出旧石器时代晚期与新石器时代文化遗迹和遗物,距今约4万年至1万年,与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文化相似,填补了鞍山地区旧石器时代文化空白。……[详细]
昭和制钢所迎宾馆旧址
  昭和制钢所迎宾馆旧址位于今鞍山市铁东区迎宾街21号。修建于20世纪30年代,砖混结构。旧址呈“⊥”形,该建筑为地面二层,地下一层,建筑内为地板地,木质楼梯扶手,建筑面积2350平方米。这里建成后作为昭和制钢所经理办公及住宿的地方,还作为高级俱乐部使用。现为鞍钢集团公司老干部活动中心。……[详细]
海城银塔
  银塔位于海城接文镇西塔子沟村北山上,从建筑风格、砖雕人物的装束上看,具有辽金特点,明代大修,部分也呈现明代特点,高15.58米,为六面九级密檐实心式砖塔。银塔的塔身为白色,故名银塔,此塔造型挺秀,塔四周有砖砌围栏,栏板雕有鹭鸶、虎、荷叶、水草等花纹,塔座与塔身间雕有莲花瓣花纹,塔顶砌有莲花瓣宝瓶。银塔是辽宁省迄今保存较为完好的辽代密檐实心式砖塔之一,从银塔的雕塑艺术、时代风格、建筑技术和规模上看,都具有较高的科学、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价值。保护范围:塔基外5米以内。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45米以内为二类建设控制地带,二类建设控制地带外30米以内为三类建设控制地带。……[详细]
琉璃影壁
  座落于海城析木缸窑岭,1962年迁至海城公园内。该影壁原为“黄瓦窑”门前的一座琉璃影壁,座为须弥座,上有复瓣花纹。束腰部分有各种花卉雕饰,壁身两面镶有鹤鹿同春、麒麟望目、连升三级、封侯挂印等雕饰,造型逼真,色彩绚丽。壁顶为人字形,镶嵌绿色琉璃瓦。明末清初,侯振举在缸窑岭村兴建侯家窑,烧制绿釉碗。当时正值满族首领努尔哈赤崛起,后金天命六年(1621年)窑主侯振举精心烧制3000余个绿色彩碗、罐等,亲自送到辽阳。努尔哈赤见了大加赞赏,赐侯世袭五品备御官,赏银20两,并将侯家窑纳入官府。此后,努尔哈赤于后金天命七年(1622年)兴建东京城(辽阳东四公里),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迁都至沈阳兴建宫殿,所用的琉璃砖瓦都出于侯家窑的精心烧制,侯氏家族世代为朝廷尽忠竭力,屡受恩赏。侯家窑从1621年归入……[详细]
卧龙山山城遗址
  位于岫岩杨家堡的卧龙山山城遗址是隋唐时代为防止大唐进攻而在山上筑的石城。古城南端筑有点将台,北城墙制高点上有烽火台,设有四门,古城内有娘娘庙。2019年,卧龙山山城遗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娘娘城山城位于辽宁岫岩县杨家堡镇境内,距县城15公里。是一座隋唐时期高句丽的军事防御山城。据史料记载,晋、隋时期,高句丽族人割据辽东,在岫岩境内构筑山城20多座,娘娘城是其中最大的一座。此城原名后皇城,为高句丽宰相盖苏文之妹盖苏贞所占据,因而被称为娘娘城。山城四周设有东、西、南、北、西南5个门,东部谷口为正门,是主要进出口,宽3米,进深4米,两侧门门基大条石至今保存完好。城南端设有点将台,北城墙制高点上设有烽火台。是一座易守难攻的军事要塞。相传当年盖苏贞曾在烽火台上点燃狼烟,试探其兄是否能发援兵相救,盖苏文见报警便派援兵,结果是一场虚惊。后来唐太宗征东发兵攻城,盖苏贞再发狼烟却得不到援军,最后孤军奋战死于此地,兵丁们将其身首葬于城内南隅,后人称娘娘坟。相传清代道光年间在此建凌云寺,庙内塑盖苏……[详细]
  鞍山制铁所一号高炉旧址1916年4月,满铁在兴办振兴铁矿无限公司的同时,开始鞍山制铁所的建厂筹备工作。鞍山制铁所于1917年初开始动工,4月3日按日本风俗举行了修建高炉的“地镇祭”开工典礼。1918年5月15日,鞍山制铁所正式成立,八田郁太郎任鞍山制铁所所长,建厂工程大部分于1918年底完成。1919年3月,炼焦厂开始生产焦炭。4月29日,1号高炉点火,标志鞍山制铁所正式投产。1933年4月日本政府在军部支持下将原定在朝鲜新义州建的昭和制钢所改迁鞍山,由满铁全额出资,在鞍山制铁所已有基础上,兴建制钢厂、轧材厂,成为钢铁联合企业。株式会社鞍山昭和制钢所为日本法人,属满铁的子会社,社长为伍堂卓雄。昭和制钢所成立前与满铁签订了继续雇用原鞍山制铁所全部工作人员的协议,从而兼并了鞍山制铁所。1936年……[详细]
  北沟遗址是个冬暖夏凉的向阳坡,黏土层较厚,而且居住地还被大洋河环绕,是个依山傍水便于渔猎的好地方,非常适合生存和居住。该遗址经北京大学考古系C-14实验室测定,距今4500年左右,从出土的文物和房址还可以推断出,四五千年前这里是个较大的氏族聚落,而且是一个比较富裕的聚落,人们狩猎、捕鱼,过着富足的生活。但是奇怪的是,这里迄今为止尚未发掘到墓葬,也没有发现人的骨头等。保护范围:以北沟里西坡耕地西角(东经123°15′35.8″,北纬40°17′34.2″)为基点,东400米,南、西各900米,北120米以内。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100米以内为Ⅰ类建设控制地带,Ⅰ类建设控制地带外200米以内为Ⅱ类建设控制地带。……[详细]
  这两根古石柱据考证为青铜时代遗物,堪称史前的华表,远古先民的图腾。青铜时代正是父系社会文明鼎盛时期,有考古资料表明,目前在岫岩地区发现的青铜文化遗址已有二三十处之多。这足以表明,四五千年前,已有大量先民在此居住活动。穿越千古时空,我们可以确信,这里应当是远古先民群体联欢用来宗教祭祀的重要场所。还有很多人相信,这两根古老神秘的石柱和万古长流的瀑布,正是先民们祈求衣食丰足,生命繁衍,族群兴旺的神圣象征。保护范围:以东侧石柱子为基点,东、西、北各150米,南70米以内。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西、北各60米,南80米以内为Ⅰ类建设控制地带,Ⅰ类建设控制地带外50米以内为Ⅱ类建设控制地带。……[详细]
  井井寮旧址位于辽宁省鞍山市铁东区五一路58号,曾经是昭和制钢所的职工宿舍,目前为五一路手机市场的一部分。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业遗产专项普查中,被列为工业遗产名录。据《鞍山市建筑工程志》记载,旧址建成于1920年,当时是日本职员宿舍,外形属俄式建筑。据《昭和制钢所二十年志》记载,旧址是由东京建筑会社建造。解放后,井井寮被作为鞍钢第一职工宿舍使用。原来共有类似的建筑三座,现在只剩下这一座。其总占地面积为3163平方米,地上三层、地下一层,砖混结构。北京方面的专家曾多次来鞍对这栋建筑进行考察研究,发现这栋楼具有浓郁的俄罗斯新艺术运动特征。该楼始建于上个世纪初,是原沙皇俄国兴建的中东铁路的职工宿舍。日本侵略者进入鞍山后,将这座楼作为昭和制钢所的职工宿舍。后来又成为鞍钢第一职工宿舍。上世纪90年代这……[详细]
  海城同泽中学位于鞍山海城市区。1928年,张学良在沈阳召集海城的知名人士,辞行备建设。1929年4月,同泽中学破土动工。1930年6月,召开竣工典礼。1931年正式验收使用。抗日战争时期,同泽中学为师道学校。国民党统治时期,国民党强迁省第三师范学校在同泽中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同泽中学为开办高中至今,曾用名海城联合中学和海城一中。1984年恢复同泽中学名称。保护范围:校园围墙内及围墙外墙基外20米以内。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50米以内为二类建设控制地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