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徐州市旅游

徐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下邳故城是一座湮没于地下的历史名城。春秋时,建于岠山东南6华里的沂水、泗水交会处。据郦道元《水经注》载:“泗水又东南径下邳县故城西。东南流,沂水流注焉。故东海属县也。……城有三重,其大城中,有大司马石苞、镇东将军胡质、司徒王浑、监军石崇四碑。南门谓之白门,魏武擒陈宫于此处矣。中城,吕布所守也。小城,晋中兴北中郎将荀羡、郗昙所治也。……县为沂、泗之会也。”下邳城有三重,大城周围12.5里,宋襄公时筑.三国时吕布又筑中城周4里.晋时中郎将荀羡、郗昙又筑小城周2里许。北周时置邳州,州城为金朝宣定五年,完颜仲德任邳州刺史时所筑,西北离直巨山3里许,东距下邳古城3里,明洪武十三年,王恒在州城旧址上扩建,加砖筑高2.9丈,周5里20步,城门3座。明正德七年加固西北、东南两隅。明嘉靖十五年,清顺治八年,多……[详细]
  吕集烈士陵园位于古邳镇东南10公里,吕集街北首。1948年11月6日,淮海战役碾庄战斗开始,碾庄战斗是淮海战役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及军区部队在江苏省徐州以东地区对国民党军的一次大规模围歼战。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重心是集中兵力歼灭位于徐州以东新安镇地区的国民党军黄百韬兵团。距离碾庄圩仅30公里的吕集村,华野某部在此设立了第三战地伤员转运站。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女107位伤员在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中有营长1人,排长2人,年龄最大的不足30岁,最小的刚18岁,有位烈士刚结婚2天就参加战斗。战后有25位烈士遗体,由其家人运回家乡,尚有82位烈士长眠于此。1949 年后建陵园,占地面积8000 平方米,坐东面西,园中立纪念碑一座,塔基呈长方形,分2层,碑高12.8 米,宽1.8 米,砖混结构。碑阳……[详细]
  岠山原名葛峄山,海拔213 米。葛峄山是一座历史名山,《禹贡?徐州》云:“羽畎夏翟,峄阳孤桐,泗滨浮磬”。《段注说文》第九卷山部“峄”注解:“葛峄山也,《地理志》:东海郡下邳,葛峄山在西。古文以为峄阳。《郡国志》:下邳国下邳县葛峄山,本峄阳山,按今在江苏省淮安府邳州西北六里。”葛峄山为古邳八景之一,康熙年间进士季运隆所辑的“八景”诗中有“沂武交流泗水通,岠峰独秀耸长空。”古时,葛峄山上有寨,寨内有“泰山行宫”, 内有葛仙洞,洞中有葛洪汲水炼丹之葛仙井。岠山是古代堪舆学中的风水宝地,在山脚至半山腰处分布着许多汉代墓葬群,多为土坑竖穴墓,穴深5—7 米,墓室面积约在4 平方米。出土铜剑、铜镜、漆器、陶器等汉代时期文物。1992年,岠山汉墓出土的玉剑首,直径5厘米。剑首安装于剑柄末端,形状为圆饼形……[详细]
  刘集车村私塾始建于1935年,创建人为胡兆辩,人称四先生,曾留学日本.民国时期任江苏省协理员、议员、国大代表。学校为两栋共六间,各长十米,宽六米,高约四米,里外青砖到顶,白灰填缝,拱形门窗,屋面为檩条笆砖小瓦,上面为龙形屋脊兽,建筑规模当时为铜山县第二,时称洋学堂。大革命时期被改为青年学校。2015年5月被列为徐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205、燕子楼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燕子楼位于徐州市泉山区云龙公园内,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北分别至公园现有游步道,西、南分别至水塘岸。建设控制地带:东至公园现有游步道西侧,西、南、北分别至水塘岸为界。……[详细]
  玄帝庙碑为清代康熙五十年(1711)所立,位于徐州市丰县宋楼镇孙洼村村路北。孙洼村属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处于平原。位于丰县中部,丰城南郊,系平原坡地,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面高程最高处42.5米,最低处39.5米。主要有砂土、碱土、粘土。镇内水资源丰富,有复新河、苗城河、新沭河等主要水系,为工农业生产提充足的水源。以农为主,兼搞工副业。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雨热同期,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之中春、秋季短,冬、夏季长,气候资源较为优越,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碑位于村庄内,碑两侧有一村级路,周围为民房,居民多从事果树种植,主要种植麦、稻、棉、果、菜五大类作物。玄帝姬颛顼,又名乾荒,为上古五帝之一。他是黄帝之孙,姬姓。其父乃黄帝次子昌意,封于若水,娶蜀山氏之女昌仆为妻,……[详细]
  白衣庙记碑为清代所立,具体时间不详,位于徐州市丰县宋楼镇戚庄村庄南200米大田地里,碑南50米是复新河,碑西有张小集,东北方向有华楼,位于丰县南部,丰城南郊,地处平原,地势南高北低,东高西洼,但起伏不大,西部为粘土地,东部为砂碱地。东北与套楼乡接壤,东南与岳庄镇交界,西北面和刘王楼乡相邻,西南与安徽砀山县接壤。丰黄公路从境内通过。以农为主,兼搞工副业。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雨热同期,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之中春、秋季短,冬、夏季长,气候资源较为优越,有利于农作物生长,适宜果树及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农作物的种植。白衣大士为观世音菩萨化身之一,身穿雪白衣裳,手执杨枝净瓶,即人称的白衣观世音菩萨,白衣观音大士的信仰在民间极其普遍,故而白衣庙原供奉观世音菩萨。清……[详细]
  徐州钟鼓楼又称观火楼,始建于1930年,次年建成。楼高18.8米,四面五层,底宽顶窄,塔式结构,平顶。门窗结构为西式风格,建筑面积约120平方米,是当年徐州城内最高的建筑,用以观望东、南、西、北四区火警。抗日战争爆发后五楼上又装上了防空警报器,负责全城的防空警报任务。钟鼓楼原来有两座钟,一个机械钟,一个铸铁钟,铸铁钟因为年代久远腐蚀的比较厉害,摔坏以后无法再挂,2011年徐州市政府重新仿制一个钟,挂在上面(楼顶),原来的钟准备放在二楼陈展。机械钟是上世纪德国造的,年代久远,已经不准了,修复过后走时准确。1930年,时任铜山县长佘念慈倡议在当时徐州中心位置建一座观火楼,并责成大彭市(当时的徐州市区)负责工程建筑,一年多后楼建成,高约20米是当年徐州城内最高的建筑。此楼用于观望东、南、西、北四区……[详细]
  花园饭店建于1916年,现仍作宾馆使用,主楼为浅褐色西式二层楼房,坐北向南,有10多个房间,20多个高档床位,保存完好,楼外已被贴上瓷砖。1916年,苏州籍英美烟草商人吴继宏、吴继昌两兄弟出资两万银元,从上海请来建筑技师,仿照当时最时兴的德式别墅样式,兴建了花园饭店,厅堂内设红木家具,房内设施壁炉取暖,设有西式卫生间,同时雇请南北名厨,主理中西餐点。典雅华贵的西式设施,各式中西精烹美食,使花园饭店一时名噪省内,成为当时国内军阀权贵、士绅名流们来徐后入住、宴请首选之地。这座饭店从她在1916年建成之日起,就不断经历着中国近现代的变幻。1916年,“辫帅”张勋曾在此筹谋复辟大业。1927年,著名的“徐州会议”在这里召开。1937年,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以花园饭店为行辕司令部,指挥对日军的……[详细]
  1983年在清理黄河故道时,在黄河故道坝子街桥东南地下8米处发现。石碑保存完好,碑题为“汉留侯张公讳良字子房墓道”,明嘉靖18年(1539年)直隶徐州知州陆时望等立。出土后存放于徐州博物馆内,1997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该碑被移至出土地点重立。张良(约公元前250-前186年),字子房,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张良是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臣,与韩信、萧何并列为“汉初三杰”。他以出色的智谋,协助汉高祖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最终夺得天下,被封为留侯。他精通黄老之道。不留恋权位,晚年去向鲜为人知。汉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评价他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死后葬于留城附近的微山岛上,现微山岛上有张良墓及墓碑。在墓道碑出土地点同时出土有清雍正六年的渡口禁碑。可知……[详细]
  “云龙山”碑刻位于徐州市泉山区云龙山北麓,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上山石阶西侧,西、北、南分别至石刻本体向外5米。建设控制地带:东至上山石阶东侧,西至山间陡坡东侧,南至本体向南7米,北至本体向北5米。……[详细]
  湖山杨氏石刻现存徐州博物馆碑园内,刻石共有86方青石质,其中有摹刻苏轼书《前后赤壁赋》和《楚颂》、岳飞书诸葛亮《前后出师表》、欧阳询书《阴符经》、米芾书七言诗《重九回郡楼》和虞世南书《道德经》,另有唐寅、祝枝山等人所书的跋文。这批刻石原为道光十一年(1831年)山西绛州杨映权珍藏,保存在徐州南二十余公里的安徽褚兰镇湖山村的湖山杨氏帖园内。1951年杨氏家族捐献给国家,先置于云龙山顶兴化寺内陈列。后移至徐州博物馆建碑园镶嵌。杨氏石刻及杨氏帖园的主人杨映权(1761—1835年),字纬中,号兰圃,铜山县人。清嘉靖年间曾任山西绛州知州,58岁丁忧还籍,不复为官。扬映权爱好书法碑帖,在任期间,收集到一批明代晋府所藏唐宋名家书帖,为使书帖留存后世,扬映权扩建帖园,出重金聘请一代金石良匠,刘永清、郭成恩……[详细]
  北宋元丰元年(1078),时任徐州知州的苏轼为庆祝战胜洪水而兴建黄楼,九月九日重阳节,苏轼主持盛典,庆祝黄楼落成。并将《黄楼赋》碑立于楼中,碑呈方柱型,文满四面。《黄楼赋》碑文是苏辙撰写的长赋,由苏轼亲笔书写刻制成碑。宋碑已毁,现存为明代摹刻碑,青石质,高2米,四面,每面宽0.54米,文33行,满行35字,楷体。楼内另存碑刻13通。1987年重建黄楼,遗存的20多块碑刻皆镶嵌在楼内。北宋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四月,苏轼由密州调任徐州知州。七月十七日黄河在澶州决口,洪水波及徐州,大水围城,水深二丈八尺。苏轼身先士卒抢筑大堤,夜宿城上巡查险情。临危时刻,以诗言志“坐观入市卷闾井,吏民走尽余王尊。”一旦堤防溃崩,他甘愿像汉代东郡太守王尊那样,以身填堤,力挽狂澜,确保百姓和属下脱险。抗洪保城的奋……[详细]
  兴化寺北魏石佛位于徐州市泉山区云龙山兴化寺内,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北魏石佛东侧石台东边界,西至饮鹤泉向西7米,南至招鹤亭基座南侧,北至放鹤亭基座北侧。建设控制地带:包含整个兴化寺及放鹤亭平台所在位置。……[详细]
  熊耳山墓群位于车夫山镇北2 公里,韩寺村北200 米。为漫坡状土石山,山上种植少量松树,在山坡四周为当地农民开垦的农耕地。地表可见大量汉砖及汉陶片,在山顶部有多处石室墓,出土有陶器、铜器、玉器等文物。车夫山位于汉代武原县附近,这一带汉墓群发现较多,徐州汉画像石馆收藏有车夫山出土的汉代浮雕墓窗等文物,反映出这一地区与汉代武原县的密切关系。该墓群2011年公布为徐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云龙山“造林兴学”石刻位于徐州市泉山区云龙山北麓,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本体以东5米,西至上山石阶东侧,南至本体向南6米,北至主体平台北边界。建设控制地带:东至本体向东11米,西至山体53米等高线,南至山体68米等高线,北至山体53米等高线。……[详细]
  重建三官庙碑为明碑,位于徐州市丰县宋楼镇祝楼村周大庄组村西路北,祝楼村位于丰县南部,丰城南郊,地处平原,地势南高北低,东高西洼,但起伏不大,西部为粘土地,东部为砂碱地。东北与套楼乡接壤,东南与岳庄镇交界,西北面和刘王楼乡相邻,西南与安徽砀山县接壤。丰黄公路从境内通过。以农为主,兼搞工副业。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光能资源丰富,热量资源充裕,年际交变幅度大,降雨较集中,但时空分布不均,兼有海洋性和大陆性、南北气候之长,四季分明,气候资源较为优越,适宜果树及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农作物种植。三官庙后毁于洪水,重建三官庙碑经黄水多次冲击淤于地下一米多深处,1983年,农民挖红芋窖时发现出土,出土时碑上半部和下半部均斜断致残,形成三段。2008年经修复,立于天师府院内,碑青石质,通高1.57米,宽……[详细]
  饮鹤泉位于徐州云龙山上位于放鹤亭西侧10米处。1997年疏浚时,有泉水涌出,测得井深25.74米。井壁系穿凿岩石而成,圆形,井的直径上部1.2米,下部2米。据推测此井与山上北魏石佛系同一时代凿成,(唐时已有此井)明嘉靖戊申年重新疏浚。因井靠近放鹤亭而将其更名为饮鹤泉。明天启三年(1623年),户部分司主事张璇疏浚后立碑于井南。碑圆首、方座,通高1.77米、宽0.81米,额题“古迹”,竖书明天启三年(1623年)徐州户部分司张璇题写的“饮鹤泉”三字楷体。井四周环筑方形石护栏,青石质,长2.5米、宽2.5米、高1.2米、石栏间距0.6米。北宋年间苏轼好友张天骥寓居于此,在此养鹤,建有放鹤亭,饮鹤泉位于放鹤亭西侧,曾有“放鹤亭前水冷冷,放鹤亭上云晶晶”的诗句,泉亭相依已愈千载。旧方志记载:“饮鹤泉……[详细]
  招鹤亭距放鹤亭南20米,建在高耸之处。招鹤亭为砖木结构,四柱挑檐,檐角欲飞,小巧玲珑,是登高远眺的好地方。招鹤亭是因《放鹤亭记》最后的招鹤之歌而得名。苏东坡在招鹤之歌中写道:“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饱汝。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久留。”放鹤歌音韵和谐,抒情婉转。表达了苏轼本人及对张山人超凡拔俗,-,过着如野鹤闲云逍遥日子的赞颂和向往。为千古所传颂。为此云龙山上既有放鹤亭又有招鹤亭,同样为人所瞩目。保护范围:东至北魏石佛东侧石台东边界,西至饮鹤泉向西7米,南至招鹤亭基座南侧,北至放鹤亭基座北侧。建设控制地带:包含整个兴化寺及放鹤亭平台所……[详细]
220、倒马井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倒马井位于泉山区光明社区明理街路口,开凿时间,大约在明末清初,为徐州较为出名的古井之一。在明理街路口的东北立有一碑,上 书-刻——倒马井三字,三字被涂成红色。这便是徐州古井之一的倒马井。古井被矮墙和铁栏围圈着,井口在2000年前后经过改造,井口上砌上了井沿,呈长方形,长1.2米,宽0.7米,井身为圆形,直径约1.3米。井筒砌碹,整个井上方下圆,似隐有随方就圆之意。倒马井的由来,传说不一。一说,清乾隆年间,乾隆皇帝起马路过此地,井边地湿苔滑,马倒人未倒,故名倒马井。另一说法,此处距西门外校场(现徐州医学院)较近,校场是兵马操练之处,人马渴了,来此饮水,饮毕即回。由于日久成习,主人便放马独自来此井饮水,老马识途,竟自己也知饮后倒转身躯返回,久而久之便称倒马井。虽为传说,但如今,城市里若有水井,已……[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