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旅游

连云港市文物古迹介绍

海峡巷朱氏民居
  海峡巷朱氏民居位于连云港市连云区连云街道办事处海峡巷6号。民国建筑,系连云港建港初期朱家自建别墅,分东、西两宅:东宅为单体别墅,东西径深12.1米,南北面阔16.2米;西宅为四合院,东西径深16.6米,南北面阔19.5米,高5米,建筑总面积520平方米。整个房屋为石木结构,室内木质吊顶,木质地板。该建筑对研究连云港市民国建筑提供重要的实物资料。2010年被公布为连云港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朱氏民居四周5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10米。……[详细]
宿城仙人屋石刻
  仙人屋一名“半半居”,又名“瓢崖洞”,位于连云区宿城乡万寿山南坡,洞内有门,有窗,有案,佳境天成,自古就是东海胜景之一。仙人屋石刻共有四处,镌于洞内外的石壁上。其中“仙人屋”、“玉女窗”题刻和“仙人屋”诗,刻于“道光乙未(1835年),为两江总督长沙陶澍题;“半半居”题勒为宿城法起寺住持裕通书。陶澍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经济学家。他于道光乙未年间巡视云台,督办海运,整理盐政,仙人屋诗刻便是他此行中留下的石刻之一。因此,此石刻有很重要的历史价值。1982年公布为连云港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公布为连云港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西50米,南至公路,北50米。……[详细]
海州碧霞宫
  碧霞宫位于海州区白虎山东麓,曾为海州砂轮厂仓库。碧霞宫现存二进院落,有大殿、后殿各东西三间,系砖木结构。据东南大学潘谷西教授鉴定,基本上保持着明末清初的建筑式样和风格。其西壁嵌有一块清顺治六年的《灯油田记》碑,可能是清初修理此建筑时砌入的,为考定碧霞宫的建筑年代提供了佐证。我市康熙七年大地震前的建筑已极为少见。碧霞宫是不可多得的古老建筑,它对研究明末清初的建筑技术有重要的价值,也为进行抗震防震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实物资料。1992年碧霞宫大殿因需要前移20米。1982年公布为连云港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赣榆刘少奇旧居
  刘少奇旧居位于连云港市赣榆区黑林镇大树村,为抗日战争时期旧居。1942年6月17日至7月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华东局书记、新四军政委刘少奇(1959年当选为国家主席)在这里住了25天,指导抗日革命斗争。现存当年刘少奇同志住过的草房五间,1942年至今,旧居保存完好,2003年曾修复过。2006年被公布为赣榆县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被公布为连云港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熊传明、熊正波家西墙,西至松树林,南至熊方军家北墙,北至熊方柱家南墙。……[详细]
黄谭庙遗址
  黄谭庙遗址(清)黄谭庙遗址位居墟沟街道龙头顶,东西两侧为深涧,南与墟沟南山雁门峰相对,北与烟墩山相连,下瞰墟沟港区。黄谭庙始建于清初,重修于道光丁未年(1847),单开间,面阔4.2米,进深3.5米,高2.6米,廊宽1.8米。硬山顶。屋面由7块石板叠铺而成,无梁。石门额刻“黄谭庙”三字,屋内尚存祭坛,祭坛两侧有石刻楹联。门额楷书,楹联皆为楷书,门前有影壁,用砖砌筑,高2.3米,宽2.8米,单檐,壁内有龛,高60厘米,宽40厘米,深40厘米。黄谭庙独立山顶,人迹罕至,保护良好。……[详细]
连云区碉楼民居
  连云区碉楼民居位于连云港市连云区朝阳街道、中云街道和云山街道。共有9处,其分别是黄崖村何氏民居碉楼、黄崖村张家大院、大金湾王氏民居、新县孙家炮楼、金苏顾氏民居、黄岭村汪氏民居、黄岭村大巷24号金氏民居、黄岭村大巷30号金氏民居、云门寺陈氏民居。建筑多为四合院,全石结构,在院落的边角处筑有一个(少数有两个)碉楼,多为民国时期建筑。2010年被公布为连云港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碉楼民居四周5米。建设控制地带:碉楼民居本体四周外30米。……[详细]
墟沟天主教堂
  墟沟天主教堂位于连云港市连云区墟沟街道舍利山下。建于1905年,为天主教上海教会徐州教区派法籍神职人员来墟沟选址所建。故又名“法国人教堂”。教堂为欧式,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局部二层,余一层。至今保存完好。现为铁道部职工疗养院用。该建筑对研究连云港地区近代天主教的传播和建筑艺术有一定参考价值。2010年被公布为连云港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四周以建筑本体外墙为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四周以建筑本体外墙为准,外延20米。……[详细]
李汝珍纪念馆
  李汝珍纪念馆位于海州区板浦镇职业中学院内,原为清“板浦盐课公司衙门”之一部分,名“盐课司门”,为一宅两进的徽式建筑。历史上[李汝珍纪念馆]曾是淮盐的重要集散地,曾出过二许(许乔林、许桂林)、二乔(乔绍侨、乔绍傅)等著名文人,古典文学名著《镜花缘》的作者李汝珍,19岁随哥哥李汝璜来到板浦镇,在这里娶妻生子,并花了半生精力完成《镜花缘》、《李氏音鉴》、《授子谱》等传世著作。当年李汝珍住处附近的一座庭院,被辟为李汝珍纪念馆,经过修缮和扩建,已于1992年9月正式对外开放。纪念馆为晚明建筑,清静幽雅,院中古木名花,青草绿苔,颇有当年著书时的遗韵。……[详细]
西长街大石桥
  西长街大石桥位于连云港市灌云县伊山镇繁荣社区西长街西侧5米。西长街大石桥以繁荣社区西长街命名,属清代“伊山八景”之一。石桥为三孔石拱桥,总长35米,桥面宽5.6米;中孔净跨6.1米,矢高2.8米;东西两孔为净跨4.9米,矢高2.7米。横跨山前河,桥体古朴,河道两侧为石护墙。1949年后,灌云县人民政府按照原有石结构拨款重建。2010年被公布为连云港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桥四周1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20米。……[详细]
班庄红领巾水库
  班庄红领巾水库(1957-1958年)红领巾水库位于连云港市赣榆区班庄镇前集村北,是1957-1958年由江苏省中小学生捐款七万余元建造的库容量为440万立方米的综合性水库。1957年12月30日《新民报》以“江苏红领巾支援四十条”为题报道,毛泽东看到后批示乔木:红领巾新闻可阅,并可参看江苏报纸,由新华社写一条新闻播发。1958年1月10日新华社播发。水库东岸小山上有水库纪念碑一座,上有亭防护。为我国第一座以红领巾命名的水库,建成以后,全国各地纷纷效仿。……[详细]
111、老君井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老君井
  老君井(明)老君堂古井位于连云区云山街道老君堂村云山中心幼儿园院内,南距云宿公路300米,西临山涧与连云港警备区步兵营驻地相连,东南方与云山水库相望,背依倒崖山。老君井深8米,井口内径40厘米,外径65厘米,井檐口高25厘米,宽13厘米。为老君堂之配套设施。老君堂为明代庙宇,二战时毁于战火,20世纪60年代改为老君堂小学,现尚存明时银杏树两株及东道院石刻一通。崔应阶《云台山志》载:“北老君堂在万金湖北,沃壤山下,清幽邃丽,万木丛生,湖北第一仙境也。……[详细]
连云港石穴岩画
  连云港石穴岩画主要分布在连云港市海州区锦屏山、连云区中云台山、海州区南云台山、灌云县大伊山和东海县马陵山等地。这些石穴岩画多是由一个个人工磨制的圆形石穴组成,部分周围还刻有方形棋盘图像。部分图案疑似天空星象,故俗称“星象石”。有专家认为石穴岩画为新石器时代祭祀所用。2010年被公布为连云港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单体石穴岩画为中心向四周延伸20米。建设控制地带:以单体石穴岩画为中心向四周延伸50米。……[详细]
门楼河东桥
  门楼河东桥(1891年)门楼河东桥位于连云港市赣榆区门河镇柳沟村东,为清代小石桥,建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坐落在“河东”北赣门公路与朱稽交叉处,建国初期仍在使用,后公路南移,桥梁逐渐废置。门楼河东石桥长14米,宽2.4米,桥面由25块条石组成,现缺一块,条石大小基本一致,长2.3米,宽0.4-0.5米不等,厚0.28米,桥墩五组。门楼河东桥为晚清建筑,造型美观,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对研究赣榆地区近代建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详细]
朱麻村招信军石刻
  朱麻村招信军石刻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云台街道朱麻村西约400米处。刻面宽68厘米、高95厘米、字径7厘米。刻文共四行,左起竖行阴刻,楷书。该石刻刻文0-现“招信军”字样,字迹清晰可辨,落款为宝祐二年十二月日刊。此石刻对连云港市宋代交战遗迹研究的进一步拓展具有重要意义。2010年被公布为连云港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石刻为中心,向四周各延伸20米。建设控制地带:以石刻为中心,向四周各延伸50米。……[详细]
三元宫会议遗址
  三元宫坐落于云烟缥渺和绿树浓郁的花果山之中。1929年海属地区工农运动正在兴起,中共东海中心县委决定利用农历四月初八“浴节”赶庙会机会,于三元宫西飞楼召开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东海、灌云、赣榆、沭阳等县党的骨干数十人。中共徐海蚌特委也派人前来参加,会议由中心县委书记李超时主持。特委代表传达了中共“六大”的会议精神,李超时就海属地区的形势和任务作了报告。这次会议从5月6日一直开到22日。会后海属地区党组织深入工农群众,为进一步发动和组织群众进行斗争奠定了基础。……[详细]
太白涧摩崖石刻
  太白涧位于连云区朝阳镇新县村。相传诗人李白曾游此,故名。涧内有一巨石,上镌“太白石”三字,无款。摩崖诗刻为七律四首,刻于:“太白石”上,为民国初年新县张百川题并书。石刻高300、宽450厘米,24行,宇径10厘米。诗的内容主要记太白涧的四时风景,诗刻的右上角被毁,余皆完好。乌龙潭石刻位于太白石西北二十余米处,五律四首,内容咏雾崖四时风景,光绪三十二年十月新县张百川题并书。诗刻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1982年公布为连云港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海州古墓葬群
  海州古墓葬群位于海州区朐阳办事处,西自海州白虎山,东至孔望山,北起玉带河,南至锦屏山麓。自五十年代以来,这一地区屡有汉代木椁墓、石椁墓和宋代砖石墓出土。出土文物丰富,有些文物是全国罕见的艺术珍品。如西汉侍其繇墓、霍贺墓,其报告都已在《考古》杂志上公开发表,近年,还出土了早期的汉画像石墓和明代的墓志铭。目前,这一带的地下还埋有大量古墓葬。海州古墓群对研究古代的葬俗、典章制度以及海州的历史,都有很重要的价值。1982年公布为连云港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孔望山,西至白虎山,南至锦屏山,北至玉带河。……[详细]
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民国校舍
  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民国校舍(1943年)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民国校舍建于1943年,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解放西路99号(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老校区)校址西南隅。其中,南排校舍为砖石结构,占地约277平方米;北排校舍为砖木结构,占地约221平方米;两排校舍及园地总面积约为2100平方米。两排校舍迄今已有70余年历史。目前,两排校舍基本结构完好。同时,两排校舍建筑风格独具韵味,为明清学堂风格,吸纳了南、北方建筑特征,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详细]
塔山古道
  塔山古道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朐阳办事处吴窑居委会南塔山,由北向南穿过林木扶疏、古老幽静的山谷。古道依山地的自然形势铺筑而成。地势低平处铺以块石,斜坡处凿成台阶,高岗处劈成凹槽形路面。路宽2.6米,现长450米。根据古道旁的《新设山路记》石刻,其铺筑的年代为金明昌二年(1191年)。塔山古道是我省首次发现的唯一有确切记年的古道,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1982年被公布为连云港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公布为江苏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纯阳庵摩崖石刻
  纯阳庵摩崖石刻(宋)该石刻地处云山街道白果树村大庵,背依苏文顶麓,南望五羊湖平原,西去2000米与李庄仙人洞相连。刻面高0.67米,宽1米,字径25厘米。文曰:“纯阳庵,咸淳庚午(1270)严溪门人孙慧谨志。”该题刻于南宋咸淳六年(1270年),系严溪道长门人孙慧彰为纯阳庵题勒,是我市现存最早的道教提名石刻。该庵与仙人洞、老君堂均为后云台山道教圣地,在道教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为研究我市道教起源与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