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宿迁市旅游

宿迁市文物古迹介绍

  涧北遗址位于泗洪县魏营镇涧北村南800 米的农田中,东临车魏公路,东南为涧北窑厂,北距改涧路200米,西面紧靠涧北村,遗址由大小二墩组成,大墩在东小墩在西,紧密相连,二墩结合部有一条南北向的排水沟通过。墩高约2 米,东西长250 米,南北宽150 米,面积约3万平方米,地表陶片很多,有夹砂红陶及泥质灰黑陶。采集到的标本有鬲足、陶纺轮,罐、盆等残片。纹饰有细绳纹,指捺纹等。文化层厚约2.5 米,据采集标本特征分析属青莲岗文化遗存。涧北遗址是淮河流域保存较好的人类居住址,对研究新石器时期苏北聚落址的分布,淮河流域地区文明的起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该遗址现为市级文保单位。……[详细]
  地处丘陵岗地。1977年,中科院李传夔在泗洪松林庄调查,首先发现中新世古猿牙齿化石,1981 年在松林庄西北约0.5 公里的沙砾石坑周围发现古猿化石,后被命名为发“江淮宽齿猿”和“双沟醉猿”。这是继云南开远和禄丰古猿之后,发现的我国第三个古猿化石出土地点,为猿人的进化提供了新的资料。现为市级文保单位。……[详细]
243、雪枫堤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43 年秋,连续20多天的大雨使得淮水猛涨,四面临河的泗南县大柳乡(今四河乡)的河堤岌岌可危,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新四军四师彭雪枫师长率众筑堤抢险,为纪念彭雪枫,1945 年淮北行政公署建议将大柳巷四周白子河堤命名为“雪枫堤”。该堤土筑,高3 米、宽5 米,全长25 公里。老鼋口为当年彭师长抢险地段。……[详细]
  王迁遗址位于泗洪县梅花镇王迁村西20米,北距赵圩村1.5公里,南临村道,西距拦山河1200米。为新石器时期聚落址。遗址地处平原台地,中部隆起,四周渐缓降低,东西长180 米,宽150 米,面积27000 平方米。地表采集有夹砂红陶罐耳、泥质灰陶鬲足、罐、盆等残片,还可见白陶蛋壳陶片。文化层厚1.8米,内涵丰富。现为市级文保单位。……[详细]
  凤墩南遗址,原叫南墩遗址,位于泗洪县梅花镇凤墩村南,西邻黄泥村,东靠利民河,北邻金梅公路,北800米处有凤墩遗址。为平原台地,南北长约130 米,东西宽约110米,基本呈长方形。面积约1.5 万平方米,遗址中部较四周高1.5 米,文化层厚约1.5 米左右。土色为灰黑色,陶片数量不多,以夹砂红褐陶和泥质红陶为主。资料记载可辨器物有豆、杯、钵、罐等,另有少量石器,属青莲岗文化遗存。现为县级文保单位。……[详细]
  泗阳县瓦瓷滩遗址为高阜地貌,遗址及其外延总面积约225 万平方米,遗址高出地面2 米,文化层厚约3 米。地表采集标本有绳纹筒瓦、板瓦残片,有绳纹罐、大缸,有灰陶罐、豆、盘、瓿等陶器残片;有唐、宋、明、清时代的瓷器残片。遗址内出土过陶、瓷、铜、铁、金、银等质地器物。出土钱币有半两钱、五铢钱,唐宋及其以后的通宝钱,遗址内有水井4 面,分陶圈套榫和砖砌两种类型。遗址西侧有汉代土墩墓3 座。……[详细]
  泗阳县獾墩遗址为一处微微隆起的小土墩,东西宽约20 米,南北长约150 米,面积约3000 平方米。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时,地表遗物丰富,采集到鬲、鼎、罐、印纹硬陶等陶器残片,以及双孔石刀,顶上置銎的铁斧,碳化的稻粒、众多的兽骨等。今地表采集有鬲、鼎、绳纹罐等陶器残片。据采集标本特征分析,獾墩遗址属西周文化遗存。其成因有经搬运扰乱的表现。……[详细]
248、花井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花井,位于泗阳县南刘集乡花井村,旧属查陈村,因附近多嵇姓,故当地地名过去俗称“花井嵇”。该井有圆形石井栏,为火山石。井身上小下阔,深约10 米,井底向上约2 米由白色岩石构筑,其上为平砖圈砌,打捞落物时,有唐、宋时代遗物。……[详细]
  漫坡状土墩墓,墩上植有树木,葬有多座现代墓葬。宿淮公路的修建,其南坡被损,立有高速公路护栏设施。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墓冢高大,立于麦田中,今旧貌不复存在。……[详细]
  泗阳县王屋基遗址,湖滩地貌,南北长300 米,东西宽200 米,面积约6万平方米。成子湖大堤南北穿过遗址,遗址中心部分在大堤东岸,文化层厚约2 米,地表采集标本有鼎、鬲、豆、罐等陶器残片,以夹砂红陶为主,纹饰有粗、细绳纹,地表遗物与蛤蜊相杂,内有红烧土粒。2006 年,遗址西部出土有西周晚期铜鼎。……[详细]
  小土墩遗址位于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刘集镇东南任洼村,第二次文物普查时发现,是一处西周聚落址,为东南向的高岭地带,东北地势低洼,遗址位于岗岭的南缘,高出地表2-3米,现为农田,面积约2万平方米。文化堆积较薄,地表可采集到石斧、夹砂红陶鬲足等。本次调查未发现任何明显地表遗物。……[详细]
  城址所在地为平原地区,东距汴河1公里,南为村道,东为现代村落。据清光绪《泗虹合志》记载为隋时筑。城垣平面略呈正方形,高出地面2米,每边长约90 米,底宽25-30 米,残高约3 米,夯筑,城门开于南垣正中。城内外出土筒瓦、青瓷碗、壶、盘、杯、四系罐等器物残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