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宿迁市旅游

宿迁市文物古迹介绍

江上青烈士墓
  江上青(1911-1939),江苏扬州人,1929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和武装斗争。在皖东北积极开展抗日宣传,推动创办皖东北军队干校,培养了一大批抗日干部。1939年3月,中共皖东北特委成立,杨纯任特委书记,江上青为特委委员,进一步推动了皖东北国共合作团结抗战局面的形成。1939 年8 月29 日,在开辟新四军皖东北抗日根据地,同敌顽斗争中牺牲,时任中共皖东北特支书记。原葬孙园镇,1982 年迁入今址泗洪县烈士陵园,并树碑立传,右张爱萍同志撰写碑文。墓坐西向东,水泥、砖结构,呈柱形,半圆顶,高3 米,直径8 米,-为矮花墙,门前立有纪念碑。现为市级文保单位。……[详细]
下草湾人遗址
  下草湾人遗址位于泗洪县双沟镇东南八公里处。南临淮河,东滨洪泽湖,是河湖间的岗岭地带,海拔44.4米。由于滨湖湾,且有广泛的水草资源,故称“下草湾”。下草湾地层被称为“下草湾高岭土地层”。是地质年代中新世的典型地层,故地质专家把同类地层统一命名为“下草湾系”。1954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杨中健教授在下草湾发现一段人类股骨化石,经研究确定为旧石器时代的智能人,被命名为下草湾人,距今4—5万年,为江苏省首次发现的人类化石。1981年,南京博物院考古人员在下草湾东南一公里的火石岭发现与下草湾新人同时期的旧石器遗址,面积1500平方米,出土有刮削器、尖状器等。……[详细]
吴苓生烈士墓
  吴苓生,字松仙,曾用名吴丽石。沭阳县颜集镇人。生于1899年。1920年在北京汇文大学读书,曾参加“五四”运动。1923年2月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就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先后担任过哈尔滨特委书记、中共北满地委书记、中共东北三省特派员、中共满州党委组织部长、山东省委书记等职。1930年由于叛徒出卖,在济南被捕。1931年4月5日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济南。1962年,沭阳县委将烈士迁入县烈士陵园,并立碑以作纪念。吴苓生烈士墓为圆形,水泥构造,墓台四方形,四周有短墙围护,墓前树碑石一块,高4米,宽1.3米,正面镌刻着“吴苓生烈士墓”,背面为碑文。……[详细]
凌城遗址
  凌城8公里的史集1公里。遗址东西长约500米,南北长约300米,面积在15万平方米以上。1962年由南京博物院尹焕章等在田野考古调查时发现,2011年被列入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2017年4月份开始,南京博物院联合宿迁市博物馆、泗阳县博物馆对该遗址进行勘探发掘,至9月底结束,历时五个多月。发掘面积1700多平方米,发现古城墙和城内瓦片堆积,出土板瓦、筒瓦、瓦当、花纹砖、陶罐、瓷碗等器物标本和大量陶瓦片,初步判断为距今2000多年汉代诸侯国泗水国的都邑凌城古遗址,为研究凌城古城布局、城墙构造、汉代诸侯国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详细]
侍岭古井
  侍岭井,唐代,县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侍岭镇圩东村侍岭污水处理厂西侧,一废弃厂房院内(原砂砖厂),侍岭街西北。井台直径1.7米,内径0.75米,圆形井盘,近似椭圆形内圈,井圈用水泥砂浆修补过,井壁楔形砖券砌,上部修补过,井腹径约1.2米、深约10米,常年不涸。以前南边来龙镇附近村民都在此处取水,自上世纪90年代建砂砖厂后,井便废弃不用。该井东侧、南侧、西侧为村落,北侧约20米处有一条东西路,路北为田地,东南约600米处为原侍岭中心小学(现为幼儿园),西侧有一水塘,南侧约0.5公里处为晓侍路(侍岭通往宿迁城区和湖滨新区)。……[详细]
宿迁大王庙
  大王庙,又称金龙四大王庙,位于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东关口,“金龙四大王”不仅为黄河之神,而且还是漕运之神,商业之神,最初被明太祖朱元璋敕封为黄河之神。这位“金龙四大王”并不是无名神祗,他就是晋代的谢绪(?——1276),其先祖为东晋太傅谢安。他弟兄四人,谢绪排名老四,又隐居于金龙山,故敕封“金龙四大王”。后朱元璋与蛮子海牙大战于吕梁洪,敌人驻兵上游,明军居军下游,形势极为不利,忽然见风浪大作,席卷河水北涌,淹没敌军,这才使海牙大败。当时朱元璋正梦见有一儒生素服拜谒说:“臣谢绪也,上帝命为河伯,会助真人破敌。”明太祖醒后遂封谢绪为黄河之神,并立庙于黄河之上。宿迁现存的大王庙始建于康熙年间,为船民祭祀而建。坐西朝东,占地面积783平方米,建筑面积288平方米。大门三间,面对运河,正殿三间,北屋三间……[详细]
47、逍遥厅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逍遥厅
  逍遥厅位于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沭城镇虞姬公园(原城北公园)内,是一座民国时期的仿古建筑。整个建筑为砖木结构,坐北朝南,一进三开间。抬梁式架构和歇山顶构造古色古香。前后有廊,匾上“逍遥厅”三字为当时县书法高手司志奇所写,为颜体书法,遒劲古朴,可惜毁于“文革”,2001年由薛伯愚重新题写,柳体书法,大雅庄重。逍遥厅自外部测厅长11.5米,宽5.9米,厅前后廊各3.6米,长14.55.米,至檐高6米,厅下地面基石高0.74米,前阶长4.58米,宽1.22米,后阶长4米,宽0.99米,墙壁厚0.46米。逍遥厅是沭阳现存不多的民国建筑之一。……[详细]
极乐律院
  敕赐极乐律院位于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幸福中路,据史料记载,该寺院始建于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原名马神庙,因当家和尚以“极乐世界”为佛教显词,改为极乐庵。继又因法名“占一”的主持僧人宗承佛教“律”派,又将极乐庵改为极乐律院。光绪年间,该院获得皇帝加封,赐《藏经》一部,并赐封号为“敕赐极乐律院”。极乐律院从清朝康熙年间开始大规模增建。其房屋建筑形制,初起沿中国传统的三院九进制,后不断增置殿宇,逐渐打破这一形制。历经嘉、道,至清末,发展到鼎盛时期为五进院落,占地数十亩,房屋近千间,常住僧众六七百人,城外拥有耕地十万亩。庙内院落,每进除主殿楼外,左右各有配殿楼,其高低宽长与正殿相适应,建筑宏伟,殿宇楼台鳞次栉比,蔚为壮观。偏院及路南建有库房、香橱、僧塔院、园林、茶园以及草园、马厩,布局合理、结构……[详细]
双沟惨案公墓
  双沟惨案公墓坐南面北,墓前有石碑一通,为1995年5月双沟镇人民政府立石,镌隶书“日军侵华双沟惨案遇难同胞公墓”。1940年中秋节,侵华日军对双沟镇进行扫荡,共烧毁房屋4000余间,杀害居民500多人,其中有400多具尸体已无法辨认,泗南县人民政府决定在镇北建造公墓,安葬死难同胞。原公墓为土封墓,1995年重修改为砖石混凝土墓,呈覆斗状,高约4米,周长20米,并配属纪念碑亭、纪念馆等附属设施。现为市级文保单位,并被列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和江苏省红色旅游基地。2005年6月,被公布为宿迁市第二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新盛街古墓群
  新盛街位于幸福路东、马陵路南、洪泽湖路北,始建于明神宗万历年间,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宿迁市仅剩的和保存较为完整的老街区。为配合新盛街城市改造,从2017年3月底,南京博物院联合宿迁市博物馆对该遗址进行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工作。清理古墓葬11座,其中1座砖室墓,其余均为土坑墓。出土器物20余件,主要为陶器、瓷器、铜钱以及少量银质饰品。墓葬时代分汉代和宋元明清时期两个历史阶段。通过此次发掘,初步掌握了该地区文化层和墓葬分布情况,为后期深入开展整个新盛街片区历史研究和保护的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详细]
泗洪涧北遗址
  涧北遗址,位于泗洪县魏营乡涧北村南。2009年8月,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发现。遗址由东西两个墩子组成,大墩在东,小墩在西,东墩高于地面2米左右,西墩略低,两墩紧密相连,结合部有一条南北向的水沟。东西长250米,南北宽200米,面积约50000平方米。地表可见陶片、鬲足、鼎足、陶纺轮等文物标本。纹饰有细绳纹、指捺纹等。局部文化层厚约2.5米左右,遗址上部为商周文化层,下部为新石器文化层,是淮河流域保存较好的人类居住遗址,对研究新石器时期苏北聚落址的分布,淮河流域地区文明的起源,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详细]
古汴河文化遗址
  古汴河文化遗址古汴河,在隋大业元年开凿,有北汴、南汴之分,泗洪古汴河属南汴河的一段,在南汴河的下游,当时也称通济渠、汴水、汴渠。全长650公里,自河南荥阳的板渚出黄河,经泗洪至盱眙入淮河。通济渠连接了黄河和淮河,贯通了西安到扬州,作为当时最大的交通动脉。历隋唐至金元八朝代,通航720年,之后黄河经常泛滥,泥沙淤堵,至元代湮塞。通济渠泗洪段全长31公里,保存最为完整,沿岸古迹有青阳镇唐宋时期的花园遗址、隋代麻胡城遗址、陈圩乡的清代城北井等。2009年与大运河文化遗址-在一起,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详细]
53、曙红桥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曙红桥
  曙红桥,现代桥梁建筑,位于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沭城镇虞姬公园(原城北公园)内。汤曙红,男,汉族,江苏灌南人,中共党员。193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被任命为团长。7月5日,他率领3团战士,在盐河、涵养河的交汇处五里槐,伏击日本侵略军,歼敌多人,击沉击翻日军汽艇、木船多艘,打响了东灌沭地区民众抗日第一枪。1939年7月17日,他为谋求团结抗日,只身前往汤沟乡公所谈判时,被国民党沭阳县长谋杀,时年24岁。沭阳人民为了纪念汤曙红烈士,特把虞姬公园内一座拱桥命名为“曙红桥”,以作纪念。……[详细]
泗洪浮山堰遗址
  浮山堰遗址,位于泗洪县泗河乡潼河村南,现存的部分在淮河的河床上。清光绪《泗虹合志》记载:梁天监十一年(514),梁武帝在淮河上修筑长达4.5公里的浮山堰,以抗拒北魏入侵,灌寿阳《梁书》记载:浮山堰工程浩大,动用20万人,历时两年。堰长9里,下阔一百四十丈,上广四十五丈,高二十丈,深十九丈五尺。遗址现存长约300米,黄土夯筑,宽15-50米,高约4米左右,出土铜箭头、铁剑等。堰的剖面是夯土层,现残存的部分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浮山堰遗址对研究古代水利工程、战争和军事设施等都有重要的意义。……[详细]
李楼老墩遗址
  李楼老墩遗址位于宿城区仓集镇李楼村,遗址呈包状,中间有一隆起的长形土包为晚期墓葬,遗址偏西部有一条南北冲沟。遗址东西长约150米,南北长约200米,面积约30000平方米,经勘探文化层最厚处约2米,最薄处约0.8米,冲沟的断面可见明显的文化堆积且有大量的红烧土块。地表采集有夹砂陶片、鬲足、鼎足、罐、豆、钵等陶器残片。据采集标本的特征分析,为新石器时期至汉代的遗址。李楼老墩遗址是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新发现的保存较为完好的新时器时代遗址。该遗址对于考证这一地区的史前文化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详细]
泗洪赵庄遗址
  赵庄遗址位于泗洪县城西北15公里的梅花乡赵庄村,南距淮河约40公里。遗址东有重岗山,南有古河道,东北部地表平坦,西北部有一被圩沟环绕的高约3米的土墩,俗称“龟墩”,墩体为商周遗存,地平以下为新石器时代遗存。遗址面积约lO万平方米。1962年发现,1982年南京博物院进行发掘,面积225平方米,遗址主要堆积为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和西周文化地层,并有少量商代早期地层。大汶口文化遗存,包括房基、灰坑和墓葬。房基4座,均为平地建筑,平面有矩形和椭圆形,有细砂土居住面;墓葬10座,有合葬墓,单人墓及瓮棺葬,葬式有侧身屈肢和仰身直肢两种,出土的器物较丰富,陶鬶、杯、豆、盆、鼎和背壶都明显具有大汶口文化晚期阶段的特征。西周文化遗存,发现房基3座,平面近方形或曲尺形,居住面铺细砂,并混杂小卵石、砂礓及虾壳层……[详细]
吴圩烈士陵园
  吴圩烈士陵园,近代,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侍岭镇吴圩村街道北侧约200米处,侍岭镇第二中心小学(吴圩小学)东约50米处。1946年11月建造,1986年树“革命烈士纪念碑”,碑高2.2米,宽1.1米,厚0.5米,水泥结构,碑座高1.2米,宽0.8米,水泥结构。陵园占地22亩,四周有圩沟、防护林带;陵园中分四个墓区,数百名革命烈士长眠在这里。园区遍植松柏,与烈士英灵相伴;四季鲜花绽放,气氛肃穆芳馨。凭吊这座烈士陵园,使人自然忆起宿北大战的动地风云。宿北大战以国民党六十九师被全歼、中将师长戴之奇被击毙而全面告捷。战斗结束后,当地群众在村干部领导下,把在战斗中牺牲的我军烈士的遗体,集中运到圩东南一公里处,选择一块平地,开挖多个集体墓穴安葬。1950年,宿迁县人民政府决定划地拨款修……[详细]
皂河龙王庙
  皂河龙王庙在宿迁市西北皂河镇南,紧靠古大运河,西临黄河故道。龙王庙建于清康熙间(1662一1722),嘉庆十八年(1813年)重修。1983年修复。龙王庙由南至北是禅门、钟楼、鼓楼、御碑亭、怡殿、东廊房、西廊房、大王庙、灵关殿、东滚龙脊、西滚龙脊、大禹王庙、东宫、西宫等,均按北京清代官式建造,内亦有清代官式彩画。 庙的四周筑围墙,有三进院子,在灵关殿和大禹庙之间还有围3米多、高10多米的大柏树。御碑亭内乾隆御碑,刻有4个不同年代的乾隆御笔碑文。……[详细]
双沟遗址
  双沟遗址位于泗洪双沟镇双沟老酒厂内,东临中大街,南近淮河。2017年8月,受江苏双沟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委托并报经省文物局同意,宿迁市博物馆组织对该公司酒厂旧址部分地块进行考古勘探。发现了一处砖石建筑遗址,采集到瓷片、砖块、瓦片、陶片(砂缸胎)、玻璃瓶等。初步判断该建筑遗迹当为明晚期或清早期。该遗迹与文献记载的“双沟酒业始创于1732年(清雍正十年)”相吻合,有可能是双沟酒厂的前身全德槽坊旧址,对研究双沟酒厂历史、开展工业遗址保护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详细]
洪泽湖斗争烈士陵园
  洪泽湖斗争烈士陵园位于泗阳县裴圩镇三和居委会,年代为1956年。为宿迁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墓园方形,坐北朝南,四周有砖砌围墙,园中间有一道东西砖墙将墓园分为前后两部分,纪念碑、烈士墓均在后半部分。“洪泽湖斗争烈士纪念碑”立于1986年,砖混结构,碑高10米,宽2.2米。墓地有墓90余座(其中包括一些曾在这个地区工作战斗过的老干部的墓葬)。这些烈士均牺牲于1946年10月25日,在洪泽湖与成子湖交汇处大台口湖面上与国民党反动武装的战斗中。……[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