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常州市旅游

常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21、约园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约园
  约园位于兴隆巷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全园占地近0.67公顷,俗称赵家花园,系明朝官府的养鹿场。清乾隆初,为中丞谢旻的别业,名曰谢园。后为清史学家、诗人赵翼之孙赵起购得,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改建,葺而新之,定名约园,含“约略成园”之意。道光、咸丰年间盛极一时,奇峰异石为全邑之冠。当年园中花木扶疏,清流回环,池边罗列奇石,每石题一峰名,有“灵岩”、“绉碧”、“玉芙蓉”、“独秀峰”、“巫峡”、“仙人掌”、“昆山片影”、“玉屏”、“朵云”、“舞袖”、“驼峰”和“飞来一角”,成为著名的约园十二峰。全园大致分为三大景区:西部为四面环水的绿洲,旧名“西园秋实”;东区聚约园精华,面积约占三分之二,以池为主,石岸将各景点串成奇丽珠链,可称“东池春华”;西园和东池间屹一黄石所造假山,三面环溪,古木参天,……[详细]
邹区兴隆桥
  兴隆桥位于常州市钟楼区邹区镇老镇西街,兴隆西街西首,东西向横跨在鹤溪河上,是一座单孔石拱桥。兴隆桥是目前邹区镇内发现的保存完好的唯一一座石拱桥,并且得到了很好的保护。石桥旁设置了钢架人行便桥,用于平时的交通之用,而石桥成为当地的人文景观。兴隆桥始建年代不详,据地方志记载:“兴隆桥原名平石桥。明代已建有平石桥,使东西两街相接,清初改建为石拱桥。乾隆五十一年(1786)重修。咸丰十一年(1861),河东桥背上建桥楼后,桥的金刚碑座被压断。经三乡合谋估算,此桥重修,需要资金贰仟多银元。有识人士王琴轩首解义囊,捐资较多,民众踊跃出资成数。光绪三十一年(1905)仲冬兴工,次岁丙午九月落成;民皆喜悦,同贺共庆。”现存桥梁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建,采用纵联分节并列法砌置,桥长22米,宽4.55米,……[详细]
朱家埭3号民宅
  朱家埭3 号民居位于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树新村委朱家埭3 号,是常州优秀乡土建筑代表之一。2011 年1 月,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朱家埭 3 号民居为朱一凡先生祖居,建于 1935 年,是当时苏南地区具有典型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的高档次厅式民宅。该建筑为硬山式砖木结构,坐北朝南,宽19.5 米,进深15.4 米,占地面积300 平方米,正厅五间一庭院,门楼高5.199 米,厢房高5.184 米,正厅高6.719 米。这是一座四合院式的居民建筑群,由院墙、门楼、二边侧厢及大厅主房构成,主房雕梁画栋,整幢建筑为清一色的青砖、灰瓦、木结构。现存一进院落,正厅五开间,东西各有厢房一间,庭院有石库门楼,朝北有石刻匾额,匾额上镶着“和气致祥”阳文贴金大字,朝南有“厚德载物”砖刻字,门楼后是……[详细]
恒源畅厂旧址
  恒源畅厂旧址位于常州市钟楼区三堡街141号运河五号创意街区(原常州第五毛纺织厂内),北临京杭大运河。现存有办公室、老厂房等民国时期建筑,占地面积346.375平方米。办公楼位于大门入口处,始建于1936年,抗日战争期间焚毁,1946年重建。建筑坐南朝北,面向运河,面阔五间,前后三进。总宽21米,总进深45米,西侧另有宽1.58米的廊檐,总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998平方米。第一进砖木结构,二层,进深10.6米,檐高6.7米,脊高9.8米,每间宽3.8米,东为楼梯间,宽1.46米。此进整体为江南民居风格,两坡屋面,硬山式,西部装饰增加了罗马柱、门窗套等欧洲建筑元素,结构上使用“人”字形梁,具有明显的时代特点。第二、三进连为一体,砖混结构,单层,宽19.5米,进深18.5米,中有水泥柱……[详细]
冯仲云故居
  冯仲云故居位于常州市武进区横林镇余巷村薛家前 16号,为我国东北抗日联军著名将领冯仲云出生地。冯仲云故居建造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左右,原有房屋三进,均为硬山式砖木结构。第一进平房,六楹三间,正中明间檐下为石库门,建筑面积70余平方米;第二进原为三间平房,现已改建为水泥混制楼房;第三进原为三间楼房,现改建为平房,屋后有一园,曾栽种花木,其东侧另有两间平房(原为厨房和猪舍)。整个故居建筑面积约为400平方米,占地面积近700平方米,现由其后人居住,目前第三进已建冯仲云纪念室。纪念室内陈列有冯仲云生平事迹介绍,还有他的著作、遗物、授勋、勋章等实物和照片,以及吉林省杨靖宇纪念馆、哈尔滨工业大学等有部门赠送的对联等。冯仲云故居曾接待了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包括赵尚志的外甥、赵一曼的孙女等东北……[详细]
大成一厂老厂房
  大成一厂老厂房位于大成一厂旧址的东端,刘国钧办公楼的北面,为单层工业厂房,坐东朝西,内框架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墙体用青砖砌筑,青砖留有模印阳文“★甸”等字样,房顶盖灰瓦。大成一厂的前身是刘国钧等人在1916年集资创办的大纶机器纺布厂。1916 年3 月,刘国钧与蒋盘发等人集资9 万元创办了大纶机器织布厂,新建工厂发展顺利,并于1919 年10 月重募资金,收购土地60 余亩,兴建了现大成一厂旧址的厂房,成立了新的大纶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卷土重来,日货大量倾销中国市场,国货纱布一蹶不振,大纶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亦是销路阻老厂滞,连年亏损,至1929 年时已难以维持。当时刘国钧因已独立经营广益染织两个厂,获得成功后打算扩大生产规模,于是在1930 年接盘大纶久记纺……[详细]
吕思勉故居
  吕思勉故居,位于常州市区化龙巷十子街新生里8-10号。吕思勉(1884-1957年),字诚之,常州人,现代著名史学家。故居为硬山造清代建筑,坐北朝南,共四进21间,头进为门屋,临十子街,二进为大厅三间,后有翻轩。三进为客堂,堂前天井,莳以花木,东西有卧室各一间。清光绪十年二月初一吕思勉出生于西首卧室,幼年即生活、读书于此。四进为楼房上下各三间,天井东首另有厢房一间通东卧室,存吕思勉所藏图书、字画及生活用品20余箱。红木横匾“吕思勉故居”由周谷城书写。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他的祖上是江苏常州一个“世代仕宦”的书香之家,世上曾有“四世科甲”、“五子登科”。 高祖、曾祖、祖父、先父均读书至仕,使吕思勉自幼受到家庭浓厚书香气氛的熏陶。吕思勉从小入塾,十二岁时,因家贫无力延师,由其父母授以史部著作,十五……[详细]
道台府(将军楼)
  道台府(将军楼)位于常州市区前后北岸历史文化街区东首,原县学街5-5(原13-1)号。2008年2月,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道台府最初为清顺治、康熙年间副都御使徐元珙宅邸。道光年间徐氏后裔为道台,并建造府第,故称道台府。后房屋易主,清末被售与清光绪浙江兵备道恽祖贻,民国年间其孙恽公樾(安庆知府恽毓龄之子)又将其售与蒋超雄。蒋曾任国民党浙江省军管区副司令兼浙东师管区司令,中将军衔,故又称将军楼。道台府为晚清建筑,硬山式砖木结构,主建筑坐北朝南,建在一条中轴线上,现存砖木结构清代建筑正屋三进及一些附属建筑。楼后(北向)曾建有大花园,种植名贵花木。徐元珙,字辑五,江苏武进人,清朝官吏。顺治十二年(1655)进士,授刑部主事,迁员外郎。典广西试,迁郎中。出为福建建宁道佥事,善于治盗。……[详细]
常州天主堂
  天主堂,位于常州东北约6公里的天宁区郑陆镇东青和平村委陈家自然村,是武进建堂最早,规模最大的教堂。1988年11月7日,武进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文物保护点。2008年2月26日,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据传天主堂初建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清宣统三年(1911)征地24亩,时黄辉烈神甫扩建教堂用房40余间。民国二年(1913)又新建圣堂6间,民国二十年(1931),翻建圣堂和钟楼,并进行大修。随着宗教界反帝爱国运动的开展,东青天主堂根据“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原则,排除外来干扰,教徒宗教活动正常。“文革-”期间,天主教活动被迫停止。1980年12月12日,中共江苏省委批准东青天主堂恢复开放。翌年2月,县人民政府拨款2.38万元资助修复教堂。同年12月25日举行开堂仪式……[详细]
瞿秋白故居
  瞿秋白纪念馆位于江苏省常州市延陵西路188号。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也是常州三杰之首。在他短短36年的生命里,曾写下500多万字的著作和译作,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瞿秋白纪念馆由故居和纪念馆两部分组成,纪念馆是仿明清建筑物,面积2282.19平方米,设展览大厅、学术厅、影视厅、资料室、贵宾厅等,陈列、收藏反映瞿秋白生平和思想的图片、影视、实物、文献和研究资料等。瞿秋白故居原为瞿氏家族侍祭奉祖宗的祠堂。1912年至1916年瞿秋白一家落魄之后借居于清光绪年间秋白叔祖父瞿庚甫捐资修建的城西瞿氏宗祠。住进祠堂之后,瞿秋白一家就完全靠借债典当度日,由于支付不起学费,秋白中学没有念完就辍学了,母亲对此感到非常的痛惜。生活的煎熬,社会的摧残,使母亲对未来完全绝望,选择了-的道路。……[详细]
大陆饭店旧址
  大陆饭店坐北朝南,上下两层,西侧为楼房,东侧为厢房,建于1916年,占地面积460平方米,建筑面积1094平方米,墙角有“慎俭堂金宅”界桩。大陆饭店是中西风格结合的民国时期建筑,保留有天井、小青瓦屋面、骑马楼等江南传统建筑特征,也有弧形拱券门窗、水泥平顶、欧式回廊、罗马壁柱、浮雕线条装饰、彩色玻璃等西方建筑元素,尤其是南立面的欧式风格雕塑,在常州地区仅见于此。大陆饭店的选址在城中心的乌龙庵,聘请国外设计师设计,总体结构为中国古典建筑风格,主楼、厢房、天井、回廊的布局井然有序,保留有青瓦白墙、木格窗棱、坡顶重檐的江南水乡建筑风格,同时又加入了大量西方建筑元素,中西结合,相当美观。 19世纪末,外国资本进入中国后,西式旅馆开始出现,接待对象主要是来华的外国人。其中上海的西式旅馆数量最多,如大东饭……[详细]
黄仲则故居
  清乾隆年间著名诗人黄仲则故居两当轩在常州市神仙观弄29—33号。现存建筑为黄仲则祖上所遗,是黄氏后裔分住的建于明清时期的建筑群。原占地约7亩,南临白云溪,东、北均以神仙观弄为界,西邻民居,为典型的江南民居建筑。黄仲则所居两当轩位于黄氏建筑群南首,为一封闭式四合院,其西厢房即诗人当年“沉酣经籍,融液子史,咳唾珠玉”的书斋两当轩。关于“两当轩”的出处有多种说法,提的较多的是《史通·隐晦篇》中“以两当一”,大致是说,有的文章言简意赅,如同用兵,可以一当百,有的文章思路不清,用词啰嗦,如“售铁钱者,以两当一”才卖得出去。不过常州文化名人羊牧之先生认为实则因黄仲则家贫,无书房,这西厢房既当书房,复当卧室,故名“两当”。黄景仁,字仲则,是清代中期诗人,自称为北宋黄庭坚的后裔。自仲则十四祖黄松轩起迁居武进……[详细]
唐氏宗祠
  唐氏宗祠为唐氏大宗祠,原位于常州市区青果巷西段北侧,存明抬梁式楠木厅3间,厅后有楼屋(享堂)上下各三间,壁间嵌倪瓒等书条石刻。常州唐氏于宋时即定居郡城,南宋末为避元兵之难迁居高邮,明初第三世唐伯成自高邮复迁归常州,之后世居青果巷,一门科甲鼎盛。据《唐氏家谱》记载,南宋时高邮人唐华甫官至翰林院检讨,因其姑妈嫁到武进白鹤溪夏家,而唐华甫跟随他的姑妈居住,于是他也成为了武进人,由此成为毗陵唐氏的始迁祖。毗陵唐氏,不仅是常州望族,也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族群。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民族英雄唐荆川的长子太常寺卿唐鹤徵捐田三百亩,捐金六百两,创办义学,让贫困的族人子弟都能上学。后来,他又有遗命给孙儿唐献可,再捐田百亩,“以厚黄门以下亲支并入唐义祠内”。对于唐氏族人如此义举,当时常州的地方政府也非常赞赏……[详细]
(于湛墓)石马
  (于湛墓)石马发现于金坛区城东经济开发区于湛墓遗址,原为于湛墓前的石刻,也称为石像生,后因时代的变迁而被埋入地下。汉代开始,墓前石刻已出现。此后,历代皇帝、贵族、官僚的墓葬神道两旁多陈列有文相武将、石羊、石马、石虎等石刻,以此来守卫陵墓,彰显墓主的等级身份地位。文革期间,由于大量墓葬遭到挖掘,于湛墓遭到了毁坏,石马被挖出。原有一对,挖出后一只被埋于东村东首楼房房基下,一只现存放于东村小学内。于湛,字莹中,明正德六年(1511年)进士,先后在多地担任地方官,曾先后出任兵部主事、职方郎中、陕西参议、江西布政使司右参议、贵州布政使司右参政、河南布政使司左参政、右副都御使等职务。他任职地方时政绩卓著,数次得到擢升,官至户部侍郎。嘉靖三十年(1551年),辞官归乡,后专心著述,撰有《素斋政书》6卷。正……[详细]
孟河马氏宅第
  孟河镇位于江苏省常州市西北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孟河医派中,孟河四大家中巢、丁两家的代表人物巢渭芳与丁甘仁皆受业于马培之;清末名医邓星伯亦是马氏门生。马伯藩(1864—1923), 别名蒋驰誉,号百凡老人,系孟河医派之马氏世家之马培之侄辈。父马日初为马培之堂兄弟。马伯藩得马培之真传,而偏于温补,治内、外科名驰各省,著有《柳溪别墅医案》,未刊行。马培之(1820—1903),清代名医,字文植。孟河医派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江南第一圣手”。其祖上自明代马院判起即世代业医,培之自幼随其祖父马省三习医,达16 年之久,尽得其学;后又博采王九峰、费伯雄等医家之说,融会贯通。他为晚清著名学者俞樾的治病经历,使其医名大噪;又应诏入宫为慈禧诊病,成为御医。慈禧称赞他“脉理精细”,手书“务存精要”匾额,赐三……[详细]
常州万安桥
  万安桥位于常州市武进区戚墅堰东街,跨老三山港,在京杭大运河北岸,是一座单孔石拱桥。万安桥是街东和街西的重要连接,站在桥上可以一览古运河的壮丽景色,桥西的东街自明朝以来就是戚墅堰重要的街道之一。万安桥东西走向 ,始建年代失考(有一说是明正统五年(1440)始建),明成化十四年(1478)同知吴桓修建,取名戚墅堰桥,又名万安桥,取万民安乐之意。明弘治八年(1495)及清同治十三年(1874)重修。民国二十六年(1937),万安桥遭日机轰炸,桥西北部被炸去一大片。抗战胜利后,由地方人士集资修缮,1954年经大修后恢复原样。万安桥条石拱圈,条石条台,单孔拱形花岗石结构,间有青石,纵联分节并列式,桥呈东西向,桥长 37.9米,宽 4.15米,梁底标高 5.62米,桥面标高 6.34米,单孔跨6.2米。……[详细]
西夏墅西河沿35号民宅
  西夏墅西河沿35号民宅坐落在常州市新北区西夏墅孟河西岸,南、西、北老街交汇处。2011 年1 月,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西夏墅西河沿35 号民宅为刘礼荣先生故居,坐西朝东,为砖木结构。现存一进两开间,二层房屋,有转角阁楼,是常州乡土建筑代表之一。民国时期,刘礼荣在此建造了最初的小阁楼,后毁于日本侵略者的一把大火。抗日战争结束后,刘礼荣于1948 年在原先小阁楼遗址的基础上重新修缮建造为一座极具当地乡土特色的两层楼建筑。时为西夏墅街面上最高的建筑,三里外便能清晰看到它的雄姿。前厢为店面,西北角由一个粗大杉木立柱支撑,店面西房分设排门,楼上两面玻璃排窗,新颖别致,后厢是厨房和居室,中间有过道通往后厢。建筑工艺别具匠心。从外部看,这座民宅青砖加瓦,石灰抹墙,底座采用水泥加固,墙上钉……[详细]
38、圆通庵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圆通庵
  圆通庵,坐落于金坛区金城镇城南村委城南风景区顾龙山西北侧,紧依玉皇阁,为尼姑庵堂。与宝塔禅寺一墙之隔,是顾龙山上最为古老的建筑。千百年间,几经变迁,直到20世纪80年代,政府保留宗教场所,1985年金坛县文物普查时发现并登记。1986年1月1日,金坛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3月经金坛市人民政府批准,开放为佛教活动场所。现寺占地4.1亩,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庵内建筑有山门、大雄宝殿、韦驮殿、圆通殿、地藏殿、西归堂、斋堂、僧房等30余间。圆通庵砖木结构,坐东朝西,现存建筑两进。据金坛县志记载:梁武帝大同年间始建,旧名为新兴院,历经战乱几经荒废,至宋末元初,由禅宗泰斗妙高禅师(1218—1293)再度兴建(一说此寺曾改名为“新兴寺”,金坛刘宰徙茅山书院于顾龙山新兴寺之……[详细]
39、翠华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翠华桥
  翠华桥位于常州市武进区横林镇江村村南,南北向,横跨横玉河,是一座三孔石柱石梁桥。翠华桥建于民国,具体纪年不清,据说是由清末著名实业家盛宣怀帮佣翠萍捐资建造,故称“翠华桥”。翠华桥,花岗岩石质桥身,桥长22米,宽2.1米,高4.8米,两侧实砌桥墩各有石阶8级。桥面各由3块长条石共计9块组成,桥基为条石叠砌,桥柱各由3块条石组成排柱,上压承重梁。护栏是民国时期典型的铸铁铁花栅,用生铁铸成,图案古朴典雅、形制独特。此种花栅一般应用于房屋的围墙上,作为桥护栏极为少见。翠华桥桥堍有一块介绍碑,字迹模糊难辨,桥墩两侧均刻有桥联。在桥的石梁上刻有“翠华桥”三个大字。桥的东西两侧有桥联。东联内容:“势如春夏群物向荣,时届秋冬万民咸乐。”西联内容:“吾道南行文光北曲,大江西至紫气东来。”1958年,大炼钢时铁……[详细]
材罩屋旧址
  材罩屋旧址位于常州市天宁区前后北岸历史文化街区东北角,又名四方楼,始建于清末至民国初年。现存建筑为民国时期,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共两进,内有院落和天井,总占地面积304.08 平方米。大门用青砖砌成半圆券,两侧为马牙槎, 形似罗马式拱形门。第一进为硬山式,砖木架构,三层楼房,一、二层三开间,总长11.26 米,进深13.78 米。阁楼宽3.5 米,进深5.5 米。四面坡瓦屋面,黄瓜环脊,为瞭望方便,日军在屋顶四面开有老虎窗,东、西老虎窗上方塑有象征日本的菊花图案。第二进为门房,砖木混合建筑,上下二层,面阔三开间,宽10.5 米,进深5.2 米。房屋采用立贴式杉木构架,柱径0.16 米。第一层沿街进门设有金山石门券,内院门券用砖砌成西洋花式。小青瓦屋面,黄瓜环脊,檐口下采用冰盘式檐花。材罩屋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