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泰州市旅游

泰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茅山东岳庙位于茅山镇镇区东部,东经120°00′25.7″、北纬32°44′30.5″,明建清修。茅山东岳庙现存正殿三间,梁架结构及墙体完好,另有部分配套建筑,布局规整,用料精美。茅山镇是江苏省特色文化之乡,民俗文化和宗教文化传承久远。宋以前山丘曾建有三茅真君观,相传为“三茅”(茅盈、茅衷、茅固)修道之地。茅盈又为道教故事中东岳大帝的原型,因此元、明之际曾建有天齐庙(东岳庙),并于每年农历三月十八举办声势浩大的东岳庙会,传习至今。茅山东岳庙不仅为研究里下河地区明清寺庙建筑提供了实物依据,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同时对研究茅山地区以及我国海岱地区对泰山的民间崇拜、茅山地区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的发生、发展,都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2009年,兴化市人民政府公布茅山东岳庙为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302、迎新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迎新桥位于沙沟镇时堡村,东经119°42′42.3″、北纬33°07′06.1″,建于清代。为单拱石拱砖身桥,拱高约2.2米,桥面宽2.6米,长15.8米。拱券顶部到桥面0.6米。石拱由五组桥拱拼接组合而成,每组桥拱又由七块拱石构成。上砌青砖,桥身坚固、优美,结构科学。迎新桥是一座保存较为完好的清代桥梁,拱形优美,结构科学,桥身坚固,用料考究,砖石结合,较为罕见,造型美观,见证了时堡历史上的繁荣,同时为研究里下河水乡地区桥梁发展史提供了实物依据,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2009年, 兴化市人民政府公布迎新桥为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鱼市口石板街位于沙沟镇镇区前大街与南大街交汇处新大街104号,东经119°43′15.0″、北纬33°09′04.2″,明代建筑。鱼市口石板街现存30米,由108块棕色条石铺就,每块条石长1.15米,宽约0.36米,南北走向,呈“T”型。石板街两侧皆为店铺,基本保存了明清及民国时期建筑物。明代中期以后,鱼市口及石板街逐渐发展成沙沟古镇商贸最繁华的地段,一度成为里下河地区淡水产品最大的交易集散地。由于水路交通发达,沙沟商业、手工业发展迅速,石板街两侧曾经有过周记鞋店、姜记碗店、潘记广货店及酱园、灯笼店等老字号108家。鱼市口“石桥春涨”曾被列为“古盐城八景”,历代诗人多有吟咏。鱼市口石板街是明代中期以后资本主义萌芽、“金沙沟”逐渐形成的实物见证,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2007年,兴化市……[详细]
  兴化县政府旧址位于安丰镇肖家村254号,东经120°08′47.4″、北纬33°08′08.7″,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兴化县政府旧址现存一进三间,坐北朝南,七檩,东西走向。房屋前有天井,原为四合院。解放战争期间,我军主力北撤,敌100军及还乡团占据县城及主要交通要道,中共兴化县委和兴化县民主政府坚持原地斗争。1947年至1948年间,兴化县政府、翻身中学曾在此办公。期间,因游击战争的需要,溱潼县政府、高邮县政府及苏中二分区《苏中日报》社等也曾先后转移到附近办公。在这座简陋的民房中,兴化县政府领导人民群众开展武装斗争,组织筹集粮草等民政民运工作,翻身中学则为我党我军培养了大批革命干部。兴化县政府旧址为解放兴化乃至整个解放战争作出了特殊贡献,是中国革命的历史见证,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2……[详细]
  石梁古码头位于沙沟镇石梁村冰房巷河畔,东经119°43′17.0″、北纬33°09′01.8″,是一处清代古建筑。石梁古码头用青条石构建,整体呈“八”字形,出水九级石阶,每级宽50公分、高14公分,条石表面粗糙防滑,完整无缺,码头两侧建有石头驳岸,用料考究,做工精细,坚固耐用,目前仍在使用。石梁古码头是里下河水乡地区保存较好的清代码头,较为罕见,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独特性,具有一定的历史和科学价值。2009年, 兴化市人民政府公布石梁古码头为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华中二分区革命烈士纪念塔位于安丰镇陆宴村,东经120°04′58.7″、北纬33°07′59.4″,始建于1947年,1978年重修,1997年再修。安丰镇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战争年代,苏、鲁、皖边区(华中二分区)曾在这里开辟革命根据地,领导革命斗争。所属机关、军队、学校、军工厂均驻扎在中圩若干村舍里。二分区地委设盛家庄,司令部驻成其甫庄,专员公署在大杨庄。另外,报社、交通站、疗养所、被服厂、-厂、修枪所等也分布在中圩境内。1946-1947年间,面对敌人的四面包围和反复“清剿”,华中二分区在这里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无数革命先烈为建立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献出宝贵的生命。1947年冬,为了纪念革命先烈,党和人民政府在当时的华中二分区司令部驻地——原中圩乡盛家庄,建立了“华中二分区坚持敌后斗……[详细]
  姜雨仁祖宅位于沙沟镇镇区后大街34号,东经119°43′08.9″、北纬33°09′07.8″,清代民居建筑。姜雨仁祖宅坐北朝南,由东西两组建筑构成,两组建筑均为三进两天井,自成院落,占地面积180平方米。大门两侧安置石鼓,院内建有“福”字照壁,主屋房间天花板吊顶,两侧厢房门窗镶不规则七彩玻璃。姜雨仁祖宅始建于明末,清中期及清末各大修一次。姜雨仁祖宅体现了清代里下河集镇古民居独特的建筑风格,对研究兴化尤其是沙沟地区清代民居建筑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2009年,兴化市人民政府公布姜雨仁祖宅为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益民巷古民居群位于沙沟镇后大街益民巷两侧,东经119°43′08.9″、北纬33°09′07.8″周围。全长约100米,南接镇区,北临后河。两侧青砖黛瓦、小楼耸峙,座座屋脊高翘,门前墙砖浮雕,狭窄幽长、古色古香,多为清代和民国间建筑。益民巷形成于清嘉庆二十年(1780)前后,原名儒学巷,曾于巷北张仙祠中设立儒学,为古镇文人会文之所。民国初年因设邮局,又称“邮局巷”。建国后改名益民巷。益民巷古民居群,共有16户,百年以上民居有13户。其中有 5户房屋布局呈四合楼,中间一方天井,木雕、砖雕精美,集中体现了明末清初的建筑风格,具有典型的里下河水乡建筑风貌。且目前大都数房屋保存基本完好,是研究水乡建筑史的最佳历史实物,非常难得。2007年,兴化市人民政府公布益民巷古民居群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任大椿读书楼位于市区昭阳街道儒学社区儒学街儒学广场,东经119°50′13.3″、北纬32°56′08.0″。占地面积16平方米,建筑面积28平方米,砖木结构一间二层小楼,明建清修,为任大椿祖父任陈晋和任大椿读经处。现增设了门楼、天井、围墙,形成青砖黛瓦古色古香的独立院落。任大椿(1738-1789),字子田,又字幼植,清代兴化人。乾隆三十四年(1769)登二甲第一名进士(传胪),授礼部主事。36岁主修《四库全书》,49岁迁郎中,52岁授陕西道监察御史。任大椿是清乾隆、嘉庆年间形成的扬州学派的代表人物,著名的经学家。其祖父任陈晋是清代“乾嘉学派”的先期重要人物。究心注疏,精邃于《易经》研究,“六十四以之堂”及读书楼就是他博览群书、专心研习《周易》等经籍之所。日夕揣摩《周易》,著成力作《易象大……[详细]
  状元坊位于市区昭阳街道文峰社区东城外大街,东经119°50′40.6″、北纬32°56′08.1″。石质,双柱,单门,跨街而立,上立重檐。皆为明代建筑。嘉靖二十六年(1547)李春芳廷试鼎甲第一,奉旨于故居(今名状元巷)巷南跨街建“状元坊”。石柱高大,上镌“圣旨”,额题“状元坊”。李春芳(1511-1585),字子实,一字石鹿,别号华阳洞天主人,明代兴化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状元,四十四年(1565)入阁为次辅,隆庆二年(1568)升任首辅,兴化籍“明代三相国”之一,后人为旌表李春芳,制匾“状元宰相”悬挂在四牌楼上。嘉靖四十四年(1565),李春芳入阁,俗称“阁老”或“元老”,故在城内东大街另建元老府(相府)。其时府门朝南,悬“元老府”黑底金字匾额,入门为火巷,巷两侧多为府内宅院。庭院……[详细]
311、县丞署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县丞署位于市区昭阳街道英武社区城内东大街,东经119°50′15.0″、北纬32°56′13.6″。县丞署初建于北宋淳化年间(990-994)。北宋天圣初年(1023)范仲淹任职兴化,理政其间,筑有小梅岭,亲植腊梅,故被称为“景范明堂”而被列入“昭阳十二景”。历经宋元。明初因在原址西侧另建县署,旧署降格使用,“明为主簿署、清为县丞署”。至清道光十四年(1834),因县丞建制取消而改为文正书院,民国间改为中学,建国后为政府相关部门办公处。1986年,在仪门壁间发现《重修兴化县丞署碑记》,因而兴化县人民政府以“县丞署”命名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县丞署建有正门、谯楼、仪门、正堂、两庑、戒石亭、迎翠亭、小梅岭等。内部设施基本依县衙规制还原陈列,并在两庑设立“范仲淹纪念馆”,对外开放。1986年,兴化县……[详细]
  黄界田遗址位于姜堰区溱潼镇洲南村。类别为古遗址。2024年6月,被公布为第二批泰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三里泽遗址位于姜堰区溱潼镇三里泽村。类别为古遗址。2024年6月,被公布为第二批泰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刘状元府址遗迹位于姜堰区三水街道状元社区。类别为古遗址。2024年6月,被公布为第二批泰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虹桥位于沙沟镇虹桥巷北首,大士禅林南侧,东经119°43′24.9″、北纬33°09′10.0″,南北向,建于明代,原名“三仙”桥。虹桥主体为石结构,南北走向,全长15.5米,宽2.66米,正桥长4.5米,两边斜坡分别长5.5米。桥的结构为一孔方形,桥面、桥桩、踏坡台阶及护栏均为棕色花岗条石,两边引桥用青砖砌接。整个石桥呈梯形,桥下是东西向的市河,东接下官河。清道光十九年(1839),因大士禅林复修,方丈福安禅师重筑“三仙”桥并改名“虹桥”。因桥下溪水横流,“虹桥卧波”成沙沟一处胜景。虹桥是沙沟镇众多古桥中唯一保存至今的明代古石桥,其建造年代久远,结构精巧,用料规整,质地坚固,风格独特,至今仍在使用,实属罕见。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2007年,兴化市人民政府公布虹桥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详细]
  江苏省泰州中学的前身是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在宋代著名教育家胡瑗创建的泰州学堂,至今校园内还有安定书院和胡公祠遗迹。20 世纪 50 年代初,在校园的东部新建三座中西合璧的二层教学楼。1 号楼位于最南面,东西长 23 米,南北宽 15.2 米,地面全部铺设木地板。2 号楼东西长 40.1 米,南北宽 9.1 米,砖砌方形廊柱。3 号楼结构与 2 号楼相同。……[详细]
  张淦清(?— 1927),字汉卿,清宣统三年(1911)任泰州商团管带,同年 11 月泰州光复,张淦清任军政司令部司令,是民国早期泰州第一任最高军事长官。故居占地面积约 520 平方米,前后三进,正屋面阔五间 17 米,进深七檩 7 米,硬山屋面,抬梁式构架。……[详细]
  现存房屋六进,约 30 余间,明、清建筑。韩师愈(1911—1937),江苏泰州人,国民党空军飞行员,革命烈士。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执行了对日军旗舰“出云号”的轰炸,重创了日本海军。 1937 年韩师愈完成太原作战任务后,奉命到洛阳休整,因黄河北岸战事紧张,他主动请缨驾侦察机侦察敌情,后悲壮殉……[详细]
  为清代住宅,现有房屋五进。沙学浚(1907-1998),字道夷,江苏泰州人,地理学家,中国政治地理学先驱。1930 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1933 年入柏林大学修读地理学,归国后先后在广州中山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央大学任教,抗战期间任重庆国防研究院研究员。沙学浚以坚定的地理学基础,旁征博引发表了《钓鱼台属中国不属琉球之史地根据》的著作论述,驳斥了日本妄图侵吞--的阴谋,有力地捍卫了中国的固有领土。……[详细]
  凌文渊,原名渊,号植之,泰州人,曾任知县、知州、布政使。民国成立后,历任南京临时政府临时参议院议员、财政部参事、代理财政部次长、暂代财政部总长等善书、画,尤长花鸟,笔劲墨湛,气势磅礴,颇似陈道复、徐渭。与齐白石、陈半丁、陈师曾齐名,时称京师四大画家。宅现存花厅、厅屋、厢房、堂屋等,改动较大,但主体建筑仍存。……[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