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泰州市旅游

泰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黄桥旧时有四户显赫的人家,分别是丁、何、朱、韩,这四个世家都在古镇黄桥留下了他们生活过的印记,韩氏故宅便是韩氏家族旧时的居所。韩氏故宅位于黄桥镇王家巷内,是典型的明清时代建筑。故宅座北朝南,前后共有六进,原有房三十三间,现存二十四间,占地面积655.6平方米,建筑面积答504.6平方米,规模宏大,现基本保存它原来的模样。第一进有房五间,西面是为店铺和大门堂,门前铺着青石台阶,颇有“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意趣。门堂东侧是一明两暗三间对厅,有一角门和大门堂相连,若是夜间有事,阍者便于开大门。故宅的第二进是三间敞厅,前有格门十八扇,后有屏风六扇。这第二进里有一别致的西廊,廊上有一门通过道,廊下两侧有卍字花栏杆,梁上有直径二十公分的挂灯铜饰。现今站在廊上,仿佛还能感受到旧时的灯光点亮今日的走廊。……[详细]
  黄桥镇上的王家巷里有一座建于清朝中期的何家宅,在晚清的时候这座宅院被卖于了朱家,一代传奇人物朱履先就出生在这座宅院里。这座宅院现在已经改名为朱履先中将府,这是因为它的主人朱履先曾任中华民国陆军中将。整座中将府现存房屋二十八间,占地1367平方米。中将府大门堂中央悬挂着孙中山先生亲笔题字的匾额“中将府”。西侧是朱德泰钱庄,由朱履先的祖父朱光华创建,“朱德泰”名号寓意“行善积德,和顺安泰”。钱庄的诚信经营使朱家资本日益雄厚,慢慢积累了几百亩良田,成为地方上有名的殷实之家。步入中将府,府中西侧有一对厅,对厅里面是图文展览室,展厅全面介绍了朱履先将军辉煌的一生。朱履先将军自幼聪明好学,立志报国。19岁就留学日本,就读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接受先进思想,此期间,他结识了黄兴、孙中山,并加入了中国革命同盟……[详细]
403、致富桥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致富桥,早先并不叫致富桥,而叫知府桥。因为明代初建的时候这座单孔拱桥位于广平知府的墓园前,所以人们给它取了知府桥这个名字。清代咸丰年间人们对它进行重新修建,还换了一个更为吉祥的名字“致富桥”。致富桥是一座单孔石拱桥,优质花岗岩早就,桥长13.8米,宽3米,桥的两边设有栏杆,两头各有十级台阶至三米长的桥顶平台。致富桥有没有给黄桥人民带来富裕呢?史料上记载着一段几十年前的往事,那还是黄桥战役期间的故事。致富桥在黄桥决战时起过关键作用,陈毅、粟裕麾下的大将、时任第三纵队司令陶勇曾在此桥上挥动马刀率部与顽敌浴血奋战,保障了支前道路畅通。正是有了新四军官兵的顽强抗敌,黄桥烧饼等支前物资才能从致富桥上源源不断运往前沿阵地,为黄桥战役的全面胜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致富桥,是黄桥人民拥军支前、不怕牺牲、无私奉……[详细]
  1940年,那一年的10月,黄桥镇被战火笼罩,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新四军在黄桥与国民党江苏省主席韩德勤展开了决战,最终新四军以少胜多取得了黄桥决战的胜利,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党中央提出的“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坚实基础,打开了华中抗战的新局面。为了缅怀在黄桥决战中牺牲的新四军战士,1989年在泰兴市黄桥镇东首姜八公路和如黄公路的交汇处建起了这座新四军黄桥战役烈士纪念塔。纪念塔塔高24米,主体为混凝土浇铸,汉白玉贴面,塔基由花岗岩铺设。纪念塔的造型抽象与形象相结合,犹如两面相互缠绕着的红旗,这既象征着八路军和新四军的胜利会师,又代表着军队和人民的团结。塔的正面有用金箔嵌贴的十四个大字“新四军黄桥战役革命烈士纪念碑”,这是粟裕同志为纪念塔亲笔题写的名字。塔的背后是陈毅同志的手迹“江淮河汉……[详细]
  晚年的时候,粟裕将军对夫人楚青口授遗嘱,希望把骨灰撒在曾经频繁转战的江西、福建、浙江、安徽等八省市的土地上,与长眠在那里的战友们永远长眠在一起。1984年4月,粟裕的夫人楚青、儿子粟寒生以及秘书朱楹护送他的骨灰来黄桥。骨灰安放的地点选在了黄桥公园后面的高垛上,当时泰兴市委市政府在这里举行了隆重的安放仪式。黄桥粟裕墓整个墓基呈圆形,直径达8.3米,墓身底层呈正方形,边长2.1米,顶层呈八角形,墓碑高2.17米。墓碑正面是管文蔚题写的“粟裕骨灰安放处”,背面是泰兴市政府撰写的碑文。墓地四周16棵苍松翠柏象征着粟裕同志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粟裕墓的周围是黄桥决战中牺牲的同志的骨灰安放处,墓碑上的字是由黄桥战役中新四军第一纵队的司令员叶飞将军亲笔题写。黄桥公园专门辟了一块区域,取名“穆园”,正如粟裕将军……[详细]
406、法轮塔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泰兴民间有一个最为神秘和脍炙人口的传说,这个传说就和矗立在泰兴宝塔湾内的0-塔有关。宝塔湾位于泰兴城西五里处,因0-塔而得名。清顺治中,邑人宝莲抛妻别子,捐献房产,皈归三宝,在成延珍等善信资助下,于葫芦湾“庇材鸠工”,建“宝莲庵”,并“募旃檀香成菩萨像”。清康熙二年,邑人季式祖在宝莲庵旁筹建0-塔。0-塔塔高七层,内形方正,外形八角,十余里外可见,《0-塔碑记》曾记载,登塔“可以远眺长江”。但这些都不是它的最特别的地方,0-塔最奇特之处在于这个七层宝塔没有塔顶。至于0-塔为什么没有顶,众说纷纭,从清至今不知道流传了多少带着神秘色彩的传说,比如二郎神怒送无顶塔、李天王神塔降赑屭、巧神工气走丹阳城、宝塔镇鱼精、张邋遢背宝塔等等,每个故事都精彩纷呈。但传说毕竟是传说,如今最为可信的说法是0-塔这……[详细]
407、古三井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江苏泰兴,没有人会不知道三井口。这个始建于明代的古井,默默地伫立在闹市区的车水马龙里,至今还在用甘洌清澈的泉水滋润着一方百姓。旧县志里记载,明崇祯时期一位僧人用化缘而来的钱修浚了这个奇特的井。说它奇特,因为与普通的水井相比它有一个与众不同之处,它的井身只有一柱,上面却有三个井口。一井有三口,一井映三月,在月朗星稀的夜晚,从井口往水面望去,三个井口里各倒映着一汪明月。曾有诗唱和此景:“一月照千井,井井有明月。”这“一水三月”是泰兴城著名的十景之一,但三井口对泰兴人的意义却并不止于此。传说清朝有一位季姓驸马,因得罪了权贵被贬泰兴,他带着他的公主妻子就住在这三井老巷里。每天他都会带着公主在三井口梳妆打扮,公主就坐在最矮的那一口井边。虽不再有锦衣玉食,可每每到此,不苟言笑的公主总是会笑靥如花。传说……[详细]
  五千年前,泰兴地区是一片茫茫大海,长江入海口还在镇江、扬州之间。到西汉,泰兴老龙河以北地区才形成了一片沙洲,地属海陵县界。该地历经千年江岸变化、陆面浮沉,古称泰兴“襟江带海”也正是缘出于此。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李升登位升海陵县为泰州府,设海陵济川镇建县,取“国泰民安,百业兴旺”之意,取名“泰兴”。泰兴为一弹丸之地,多系江中之洲组成,全境之水,源于长江,人们祈求安宁,取“泰兴”之名,即为祈求国泰民安、年岁祥和之意。南宋绍兴初年,因为县境中的延令村为龙开河所环抱、利于防守,遂迁县治于延令村。初筑为土城,城外环以濠河。绍兴三十一年,为防御金人侵扰,知县尤袤增筑外城。元明之交,连年的战乱造成泰兴垣堞残毁,明弘治五年,筑四城门,东名寅宾,西名迎恩,南名南薰,北名拱极。嘉靖十一年,于城西南隅增辟一门,题名……[详细]
409、储巏墓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道光·泰州志》记载,储巏的墓地位于泰州西郊九龙河东侧的唐楼庄。明成化十五年,储巏生母王氏病故。储巏在西郊九龙桥买地一块,用以葬其母。储巏去世后,也葬在了这块土地上。据《储氏族谱》中“谕葬图”所绘,墓地原有三个高大的封土堆,左为储巏夫妇合葬墓,中是储巏父信、生母王氏、继母董氏合葬墓,右系储巏弟嵃墓,三座墓从东南往西南依次排列。墓地前有神道、神道碑、御葬碑,两边有石翁仲、石羊、石马、石虎,还有明堂、享堂。后来享堂移至墓后,改为土地祠。整个墓地南北长一百一十丈,南宽十丈,北宽四十九丈,占地约五亩,其间遍植松柏、银杏,清幽宁静。储巏,字静夫,号柴墟,他是泰州历史最具有传奇色彩的才子名宦了。他出身于一平民家庭,先世是毗陵人,传为唐代诗人储光羲之后。至元时,其族迁来泰州。储巏小时侯聪明好学,有“神童……[详细]
  仙鹤湾曾是泰兴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最集中、最优美、最深厚的地区。明末清初御史季开生、季振宜筑有喜树园放鹤,仙鹤湾此地大概因此而得名。仙鹤湾西为广福寺,寺废,今尚遗有洗钵池,洗钵池乃唐高僧伏虎禅师洗钵之处;仙鹤湾北边是儒学,有奎文阁、泮池、大成殿;仙鹤湾西北则是古延令村,从宋代开始,延令村就是县治所在之处;除此之外,仙鹤湾周边还有如嘉树园、东园、凤凰天等诸多名胜古迹,这些名胜古迹犹如一颗颗耀眼的珍珠点缀在仙鹤湾之中。只可惜在岁月消磨,这些古迹大多只留下点星痕迹尚存。2003年,仙鹤湾风光带恢复重建,北起鼓楼中路,南止国庆东路,南北长约290米,东西最宽处约110米,呈狭长带状,总用地面积约2.7万平方米。有文记载道:“壬午春,市府以此地地美适中,人文荟萃,乃计议拓而建为风光带,朱东润故居、大会堂……[详细]
  黄葆年讲学处位于姜堰区罗塘街道东街社区,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黄葆年讲学处为第二批泰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泰兴市宣堡人曾写有一篇《踏莎行》来赞扬自己的家乡宣堡,词曰:“县治南唐,镇缘宣秉。--代代英雄领。粟谭谋略建邦功,沈涛积厚流光炯。银杏林悠,德卿塔挺。春风又唤桃花醒。高擎时代创新旗,聚焦聚力扬帆竞。”词中说道“德卿塔挺”,这德卿塔就是说的宣堡镇一代表性古墓葬的盐场大使曹公德卿墓。“自古煮海之利,重于东南,而两淮为最。”历史上的泰州一直是淮南盐的主要产地,是一个盐业生产历史悠久,盐税文化底蕴丰厚的城市。泰州现存与盐税文化有直接关联的遗址、遗迹多达40余处,其中就包括隐匿在宣堡银杏村里的盐场大使曹公德卿墓。康熙二年曹德卿生于曹家汪,自幼聪慧,颇得师长赞赏。康熙二十八年中举人,先后担任广陵知县、盐场大史、盐通御史。官至盐通御史时,曹德卿倍受康熙宠爱,专门负责监管全国各大小盐务官,为清朝的盐务管理发……[详细]
413、引秀桥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乡村小道间总有一些被荒废的小桥,人们不一定记得它们是什么时候建造的了,也许是十年,也许是百年,也许它们在繁华时承载过无数的喧嚣,但如今它们在风雨中默默寂静。在泰兴市姚王镇封垈村三组的一条小河上就有这样一座桥,这座桥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引秀桥”。建造它的时候人们一定寄予了它非常美好的期望,将天下之秀美尽数引进这个村庄。但现在它只是一个孤零零地立于于河道内的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清代小桥。引秀桥的桥身上清晰可见刻着的“引秀桥”三个大字,只是在开发、扩建河道的时候大部分主体都被拆除了,只余一个桥身突兀地横隔在竹岸港河中央。无闻了几十年,人们终是没有忘记它、1962年引秀桥曾经经过一次维修,多年来村民们也一直自发地对引秀桥进行保护,不允许在石桥周围挖河泥。可引秀桥终究失去了它作为一个桥的作用,盛了名副其……[详细]
  战争年代总是英雄辈出,哪怕是平日里不起眼的小人物,也总会散发出令人敬佩的英雄光彩。在解放战争时期,有一个小小的游击队队长,他最初只是万千游击队中的一员,直到1948年他们因为遭到叛徒的出卖而被围剿。这位游击队长带着他的队员们殊死搏斗,奋力抗争,但终归是突然来袭,又敌强我弱,实力悬殊。眼看着胜利无望,这位队长用尽了剩余的弹药,只留了一颗子弹给自己。“人谁不死,但愿死得其所尔。”这位队长不愿落入叛徒、落入反动派手中,也不愿抛下他牺牲的兄弟,他愿用一腔热血报效为之奋斗的革命事业。但这颗子弹没能终结他的生命,他还是被国民党反动派俘虏,最后被拉出去活活打死。这位英勇的队长就是江苏省泰兴市元竹镇人孙佩璜。为了纪念孙佩璜烈士,1957年在他的家乡元竹镇建立了孙佩璜烈士墓。烈士墓由墓碑和墓组成,四周围有水泥……[详细]
415、测绘塔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测绘塔,又叫测绘标志塔,是国土测绘的标志。泰兴的这座测绘塔位于泰兴市元竹镇潘元村十六组,也就是原来的小元村。塔身由三角铁搭建而成,成六面状,下宽上细,底宽直径3.5米,上宽1.8米,塔高15米。测绘塔建于上世纪60年代,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都是一座数一数二的高建筑。测绘塔是解放后在那物资非常匮乏的年代,为了国土测量的需要,由我们的解放军战士肩扛着沉重的三角铁,拧着一个个螺丝,一层层的建起来的。正因它的特殊意义,塔身上挂有专门的由江苏省公安厅、司法厅、测绘局、军区司令部出示的保护标志牌《测量标志,受法律保护》。2006年,泰州市国土资源局专门为它只坐了水泥石碑,上面刻着“国土测量标志,严禁碰动,IV角小元岱。泰州市国土资源局宣,2006”的字样。祖国土地幅员辽阔,而遍布祖国各地的这些测绘塔就……[详细]
  东岳行宫万年台(古戏台)位于姜堰镇东岳庙巷、姜堰实验小学西校区南侧路北。原为东岳庙里的戏楼,建于东岳行宫(东岳庙管迎会,所以又叫东岳行宫)大殿对面,清乾隆年间(1726-1795年)僧化成募建,民国8年(1919年)重建。后东岳庙拆毁,戏楼却至今保存完好。古戏台座南朝北(古时看戏的为尊,面南;做戏的称戏花子为贱,面北)上下两层歇山单檐。东西三开间宽13.6米,戏台面宽4.8米,南北进深3.6米。上为戏台,台面北东西三面有雕花半截护栏;戏台下为走道,与门楼明间相连;台顶正中平棋天花,彩绘盘龙;戏台屏风南边三间通屋为演员兼化妆室。从空中鸟瞰,为向北突出的凸字形,突出的那部分二楼即为戏台,戏台顶棚上是松鹤朝阳图案,戏台台面上方贴檐处是“龙飞凤舞”篆字匾,戏台东西翘檐下分别悬挂“层楼耸翠”“飞阁流丹……[详细]
  上溪观音阁,位于华港镇上溪村,始建于明代中期,清初整修,1985年再修,修旧如旧,保存较好,阁上常演乡戏。该阁建于楚沟桥上,占地面积近100平方米,建筑面积76平方米,通高6.4米,砖木结构。平面呈正方形,每边长6米,立柱贯通上下两层,重檐歇山顶,楼檐翘角,饰以风铃,四周飞檐斗拱连接吻合。上层观音菩萨面南盘膝,稳坐莲台,一条张着大口的孽龙蜷缩在座盘下。阁的上顶及西侧悬塑以日、月、星辰和南天门等天景,正面塑南海景色。是为村民祈求观音菩萨镇孽龙避水患,保佑平安之神仙阁。下层塑像为本土道教抑或儒家人物。小小观音阁,释、道、儒相容,体现了水乡人民开阔的胸怀。楚沟桥为独拱砖券结构,四道镶边纵横砖砌。相传当年李元霸引兵船经过桥下,因潮涨船高,一时难以过桥。李元霸手托桥拱内顶壁,一声大吼,撑压船身下沉,兵……[详细]
  溱潼安乐巷民居位于泰州市姜堰区溱潼镇城北社区安乐巷1-7号,始建于明末清初,延续到民国时期,后来不断发展成目前状况,形成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古建筑群,几经历史沧桑,几易其主,现仍保存完好。建筑群规模较大,特别是东部建筑,大部分为清代晚期建设,内外部装饰风格特征一致,历史文化信息储存较多。一号宅和七号宅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古建筑,均为青砖小瓦,抬梁式砖木结构,屋脊有马头墙,设纹饰,天井内有照壁,门头上亦有纹饰、门外有石质台阶,特别是一号宅门前有长方形石鼓一对,石鼓上雕以万字形连环纹饰和花卉纹饰,具有溱潼古民居传统特色,保持了溱潼特有的文化古韵,是溱潼至今保持比较完好的古建筑群之一,极具保存价值。此二民居较完整地保存了溱潼古民居的特有风格。据当地人回忆,安乐巷在民国时期叫童家巷,此名来自于当时巷子内有……[详细]
  溱潼山茶院坐落在泰州市姜堰区溱潼镇城北社区人民路25号,占地面积33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平方米。古山茶院原为溱潼王氏家族住宅,建于清代。该院并排坐北朝南9间房,苑门面西,设花卉纹砖雕。苑内设重门。西苑两进7间,前4后3。后3间面阔11、主间4.2、次间为2.8、檐高2.4米,主间8扇花格落地长窗,次间方窗设砖细窗套。东苑2间面阔8.6米。总体建筑分东、西两部分。西部正厅三间,照厅四间;东部正厅二间,正厅檐下全部设有落地花窗。照厅中间一室檐下设落地花窗,两侧墙上设砖细套窗。立柱下置石础。屋檐下为纹饰猫头滴水,脊檩设花卉纹灰塑,脊端置马头墙和防火墙,是典型的水乡古建筑,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品位和生活功能。照厅东山墙为正厅之间设重门。东厅南面为茶花园,靠照厅东山墙植宋代山茶树一株,在原住户的精心……[详细]
  中山纪念塔,顾名思义,为纪念我国革命领袖孙中山而建立。在泰州市有一座和泰兴一模一样的中山塔,这是和泰兴市的中山塔基于同一图纸施工的孪生兄弟。泰兴的中山纪念塔建于1928年,呈正方形,每边长五米,共有四层,俱为红砖砌成。底层前后无墙,是进出县府的通道;二层南面开窗,三面环墙,西北拐角处有条铁梯上下;三层四面设门,并有四方水泥小平台突出于外,铁条梯设置于东北拐角处;四层四面均安有罗马数字的计时钟面;塔顶为平台,有小亭一座。底层与二层接界处的正面原有“泰兴县政府”五个大字,三层与四层之间有“天下为公”四个大字,传为我县书法名家蔡宝廉先生手迹,苍劲有力,堪称一绝。最高层的正面有“中山纪念塔”五个大字。中山纪念塔早年位于泰兴老市政府内,在解放前中山塔还是城内部分的最高建筑,登上塔顶可以俯视全城。那时候……[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