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省 > 池州市旅游

    池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榉根关古徽道
      时代:唐至清榉根关古徽道,坐落在皖南石台、祁门、东至三县交界处的仙寓山上,古称“徽饶通衢”。它是徽州通往江西饶州的一条省际大道,亦即古时的“国道”。自唐以来徽道一直是中国南方商旅往来、文武张弛的咽喉要地。遗址始建于唐代,迄今遗存最完整的路段,全长7.5公里,共有台阶1.8万步。古徽道属文化路线遗产,是一条具有较高综合价值和整体价值的文化、商贸、军事、生态之道。古道沿线和坐落的仙寓山保存有大量的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古长城、古墓葬、古亭、石碑、石刻、石雕和古战场、寺、庵等古遗址。2001年以来多次进行调查。榉根关古徽道用青石板铺设,蜿蜒曲折,穿行于峡谷林荫之中。最完整的路段,保存在石台县仙寓镇珂田村境内,古道全部用青石板铺设。全长75千米,用长约13米、宽06米、厚01米的长方形青石板铺砌……[详细]
    42、陶公祠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陶公祠
      陶公祠位于在距县城26公里的东流镇,又名陶靖节祠,坐落在东至县东流镇的鳖石山上,它是为纪念东晋大文学家、诗人陶渊明建立的始建于宋代初期,陶渊明,名潜,别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江西浔阳柴桑(今九江市)人,东晋义熙二年(公元406年)秋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余日,逢退督邮来县,须束带揖见,陶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来,折腰向乡里小儿”乃自解印绶而去,回到故里,隐居田园,读书种菊,东晋时今东流地域属彭泽县,相传陶渊明辞官后,为避州、郡官吏的纠缠,曾乘舟下东流,隐居种菊,因此东流留下了不少关于陶渊明种菊的传说,并传下“菊圃”。……[详细]
    池州慈云禅寺
      介绍 慈云禅寺座落在距石台县城东北7公里处的慈云山中,寺旁有洞曰:慈云。此山、寺、洞在《石埭县》中均有记载。据传济颠和尚曾云游此山寺,并于慈云洞中打坐修行。 “山不在高,有寺则灵;水不在深,有洞则名”,由于慈云禅寺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四面环山,瑞气氤氲,慈云洞中之水常年不断,恰似游龙出洞护道流经于寺前,真可谓是:“寺前流水声声笑,寺后青山步步高”之风水宝地、景致极佳,历来素有“山中佛国”之美誉。 慈云禅寺是石台县唯一的合法的宗教场所,2002年9月修复后对外开放,现被尊奉为地藏王菩萨道场安徽池州市……[详细]
    梅山摩崖石刻
      梅山摩崖石刻分为碑刻、摩崖、墓志等类型。梅山接壤江西,安徽的西南门户。因山而名的参禅古寺,前来探幽访胜,咏诗作赋,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摩崖石刻和碑刻。既有千言大观,也有一字之惊;既有达官显贵遗墨,也有无名之辈狂书;既有数丈摩崖,也有盈尺小碣;正草隶篆,代不绝书,琳琅满目,瑰丽多姿。其中主要的有普门岭摩崖石刻、聚宝摩崖石刻、聚宝石记摩崖石刻、《古木》绝句摩崖石刻、《龙泉记》碑刻、梅山东石刻、神仙遗迹摩崖石刻等。这些石刻大大丰富了梅山的文化内涵,形成了一座天然的书法艺术宝库,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保护范围:以石刻中心点为圆心,半径为10米的圆。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四周20米。……[详细]
    姚依林铜像
      姚依林铜像纪念园座落在池州市风景秀丽的百荷公园百牙山上,总投资405万元。铜像基础分上下两个椭圆形广场,由98级台阶相连,栏杆及广场全部用花岗岩辅砌,广场间植有草坪花卉,四周雪松挺立,翠柏常青,地灯、庭园灯及泛光灯流光溢彩,姚依林同志铜像以慈祥坐姿安放在广场上。姚依林同志是党和国家优秀领导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国经济工作的领导人,是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同志是池州市贵池区刘街乡人。生前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建设,深受家乡人民尊敬和爱戴。1994年12月11日,姚依林同志在京逝世。……[详细]
    东至金氏宗祠
      金氏宗祠位于东至县花园里乡金家村。是一处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汉族祠堂建筑,属于汉民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全称南溪金氏大成祠,由金和璧为首的二十公矢勤矢慎,敛费厘规,以成盛举。该祠三进深,抬梁兼穿斗式大木构架,建筑面积981平方米。共有顶梁柱88根(不含瓜柱),最大柱子粗(周长)1.7米,高9.1米,最大磉礅周长2.65米。中进明间宽6米,次间依次渐窄。梁枋、敞卷、余轩、雀替、磉礅,细部制作(含雕刻)玲珑剔透,整体组合气势恢宏,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艺术创造力。保护范围:东至公路,南至沟渠,西、北各2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南同保护范围,北至公路,西至滨河石板路。……[详细]
    九华山甘露寺
      甘露寺位于九华山化城峰半山腰,与祗园寺、东崖寺、百岁宫同为九华山“四大丛林”之一。寺建于清朝康熙六年(1667年)玉琳国师奉旨进香九华,见此地山水环拱,于是在此立寺。传说动工前夜,满山松针尽挂甘露,人称奇迹,又因《法华经.药草喻品》中写道:“释迦说:我为大众说甘露净法。”阿弥陀佛又有“甘露如来”、“甘露王”的称号,他化身说法时就有“澍甘露之雨”的话,遂定名“甘露寺”。甘露寺地处山腰,又是北路朝山必经之地,寺院宽宏,佛像众多,茂林修竹,环境优雅,因此香火十分旺盛。洞安和尚曾在此两度登坛说法。乾隆年间住持僧优昙开坛传戒,成为丛林。道光十六年(1836年)住持僧青莲扩建。咸丰三年(1853年)圣传僧住持,时寺遭兵燹。八年(1858年)住持僧恩浩重修。同治三年(1864年)复遭兵燹,次年住持僧法源等……[详细]
    48、回香阁
    回香阁
      回香阁,安徽省重点寺院。始建于明代,原名华严庵,后改“华严禅寺”,清初才改名为回香阁,位于东岩南端华严岭上,华严岭是由九华街蹬石级上天台必经之地,所谓回香,乃是朝九华的佛教徒从天台朝拜归来,到此烧香,顶礼膜拜,表示朝遏九华山活动将要0结束的最后仪式。明代高僧智旭在此修持多年,潜研华严经义,著述颇丰,“人来合意高谈道,客去清闲即俑经”,描写了智旭大师清静安详的修持生活。清时香火旺盛,咸丰年间寺毁于火,从此一蹶不振。后由住持僧长发复兴,对外开放后,住持僧应观新建两幢配殿,后因故修复计划落空。1933年住持僧宗行。1942年住持僧宗辉。1949年住持僧智度。1979年拆毁大殿,仅存寮房数间。1988~1990年住持僧应观在华严岭西新建两幢配殿,坐北朝南,前后两殿,宫殿式,建筑面积414平方米。19……[详细]
    育英学校品字楼
      育英学校品字楼位于青阳县陵阳镇东郊,年代为近现代。类别为古建筑。为池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育英学校位于陵阳镇东郊招隐山下陵阳河东岸,依山面水,环境清幽。该校建立于1917年,传为陵阳所村籍在南京大学地质系任教授的陈其伦先生所设计,1923年,宁又程等人招集陵阳八大姓族长,募集银元若干于崇真观新建校舍,翌年落成。1926年更名为县立第二小学,1941年10月,改名为省立池州师范学校。1983年9月改为县农业职业高级中学,2005年由现在育英学校私人业主收购原陵阳中学。……[详细]
    荡里姚氏宗祠
      荡里姚氏宗祠为三进,台梁架砖木结构,平面呈长方形,进深长39.8米,面阔16.3米,高8.87米,占地面积592平方米。宗祠基础随着山势逐渐升高,正中是大厅,大厅两侧为厢房。柱础石为青石质,有圆形鼓腹,六、八边形、四方裙兜形。粱枋、雀替均有雕刻。前进天井为长条形,中进天井为长方形。宗祠正面设广场,其顶端筑有半月形放生池,并立有唐代李白到此而作《宿虾湖》诗句现代碑刻。该宗祠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池州傩戏傩事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祠堂的柱、柱础、梁等框架保存基本完整。保护范围:大门前延伸8米,东、南、北各2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北各5米,西、南各10米。……[详细]
    九华山聚龙寺
      安徽省重点寺院,位于九华街北原三天门处,与华天寺相邻。清康熙年间为化城寺东序寮房之一,现有大殿、山门殿和禅房数间,为民居式四合:。1992年起,住持尼慧莲整修殿宇,新塑佛像,香火日盛。她精进修持,积德行善,关爱生命,从1995年起先后在该寺门前拾到11名弃婴,其中男婴员名、女婴10名。她精心照料,日夜辛劳,多方打听孩子的父母。现被父母领走1人,7人送人抱养,寺内还有3人。这些孩子大多有了归宿,一个个聪明伶俐,经常到寺庙看望慧莲,认她为”师傅妈妈”。……[详细]
    刘冲崖刻
      刘冲崖刻唐—清末九华山北麓九华乡柯村境内的少微峰下该地为一面积约1平方公里的狭长盆地。盆地周围由五老峰、双峰、少微峰、天香岭环绕,高阳河流经境内,自然风光秀美。自唐代费冠卿在此隐居后,历代均有仿效者隐于此地,筑室读书、著作。宋代青阳隐士刘放在陡壁上刻“清隐岩”3字,字径近1米,笔力刚劲。此后慕名参与题刻者不绝,遂形成了摩崖石刻群。刘冲石刻群从唐末至清,绵延1200余年,石刻刀工精细,苍劲有力,是不可多得的书法精品,具有较高的书法研究价值。……[详细]
    天台摩崖石刻
      九华山天台古摩崖石刻群二十余处,分布于海拔600~1340余米天台沿线的山崖石壁上。九华山天台古摩崖石刻群二十余处,分布于海拔600~1340余米天台沿线的山崖石壁上,分布在长约5公里的天台沿线石板道路旁。凿刻时间跨明、清、民国三个时代。主要作者有清康熙安徽巡抚朱作鼎、民国安徽省长许世英、国民党集团军司令孙元良、唐世遵等知名人士。文字有隶书、行楷等。刻法有阴刻、阳刻和浮雕刻法。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是九华山旅游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文化资源。保护范围:上至“一线天”、天台正顶石刻群,下至朝阳庵“即是仙界”石刻止,周围50米内。建设控制地带:崖刻周围100米内。……[详细]
    观山岭古道
      观山岭古道位于东至县尧渡镇东村村,年代为清,类别为古遗址。2020年3月4日,池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池州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从现存古道两旁各向外延伸2米(东侧终点GPS:N30°02’54”,E117°0’45”),岭头是以石亭中心点为圆点,半径4米的圆。建设控制地带:古道以其保护范围为基线再向外延伸2米,岭头以其保护范围为基线再向外延伸1米。……[详细]
    星火吴氏宗祠
      星火吴氏宗祠位于石台县大演乡新火村一组星火古村落北部,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为池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吴氏汗公自高田迁至泮巷时兴建,是池州境内保存最为完好的古祠,龙身屋脊,大门头,正门的双石鼓石雕辗转高田,失而复得,重置与原址。吴氏宗祠为三进、两天井,面宽16米、进深30米,面积约480平方米。1995年吴氏后人将毁坏严重的吴氏祠堂基本按照原貌重新修缮一新。……[详细]
    榜上章氏宗祠
      榜上章氏宗祠位于贵池区里山街道办事处晓岭村三友、团结、三荣村民组,年代为清代,类别为古建筑。2020年3月4日,池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池州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宗祠墙基为基础,分别向东、西、南、北外延至0.8米、5米、1米与0.8米范围内。建设控制地带:以宗祠墙基为基础,分别向东、西、南、北外延至1米、28米、1.5米与1米范围内。……[详细]
    枣林湾遗址
      枣林湾遗址位于安徽省东至县合镇乡香隅村与同心村交界处。为新石器时代遗址。枣林湾,又名神山头,。1983年7月,县文物普查时,发现遗址。东西长350米,南北宽35米,面积12250平方米。西为丘陵,东、南、北三面环田(旧为沼泽地),地面耕地层暴露有:石斧、石石奔、夹砂红陶鼎足、素面夹砂红陶鼎足、红烧土块等大量标本,是县内发现最早最完整的古遗址。保护范围:北至山脚路、田,西北至香隅粮站、公路,西南至同心村枣林湾自然村庄大路,东南至山脚村民住宅,东至山脚稻田。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南、西、北20米。……[详细]
    石台汪氏宗祠
      汪氏宗祠位于石台县兰关乡琏溪村。汪氏宗祠,建筑平面呈侧凸形,通面阔24.4米,通进深32.7米,7开间,总面积约800平方米,前有围廊,中有天井,门前有抱鼓石。从柱网结构看,属“满堂柱”建造,柱子粗大,呈棱形,主要柱础为覆盆式。前檐及廊檐采用明代鸳鸯交首做法。丁头拱眼雕琢考究,层次分明。从宗祠梁架、柱形、斗拱的结构和特征看,具有晚明建筑特征。……[详细]
    青阳天主教堂
      青阳天主教堂位于青阳县蓉城镇,年代为清。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为池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天主教堂建于蓉城镇九华东路。建于清光绪六年,民国25年进行了扩建,总面积978.95平方米。教堂共两幢,坐西面东,中间有房子连接,浑然一体。每座圆锥形钟楼共四层,上圆下方,第四层是钟楼,模仿钟的造型。这两座西式圆柱穹顶的塔楼并肩耸立,巍峨壮观,直插云天。……[详细]
    赵家洋房
      赵家洋房位于池州城区,年代为1919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为池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二层中西合璧建筑、面阔五间、座东朝西、砖木结构。长21.8米、宽10。7米、拱门拱窗、中间为楼梯、西部二层为木构走廊。房主赵胜1919年建造,北伐期间蒋总住过二天。抗日期间被日军作为临时指挥部。建筑工艺精细、真材实料。……[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