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莆田市旅游

莆田市文物古迹介绍

闽中游击队珠江中队旧址
  闽中游击队珠江中队旧址位于莆田市秀屿区东峤镇珠江村5组。1927年2月,莆田党组织在珠江开展活动,成立农会,进行抗捐抗税斗争。同年10月,建立了中共渚林(珠江)支部。1929年11月,中共莆田县委委员陈兆芳、吴承斌等在莆田沿海地区建立一支四五十人-的游击队,陈兆芳任队长、吴承斌任副队长。在游击队活动过程中,陈兆芳采取了“分散从事生产、集中打击敌人”的斗争方式,在当地土地革命战争初期的抗捐反霸斗争中起了良好的作用,有效地发动并锻炼了群众。经过一段时间的活动,游击队在当地建立了月塘、濑垞、珠江等10多个革命基点村,从此,珠江村成为莆田革命活动的重要据点。1946年,莆田党组织负责人杨杞松在忠门地区秘密串联发动,重建游击队。同年11月,中共闽中特委派林汝楠回到莆田沿海协助杨杞松恢复和扩大沿海地区的……[详细]
闽中革命烈士陵园
  福建省闽中革命烈士陵园位于莆田市区中心的繁华地带,现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园区占地面积63712平方米,始建于1957年12月,其前身为“莆田县革命纪念碑”,1983年莆田建市后由市政府接管,并改称为“莆田市烈士陵园”,2000年8月报经市政府批准更名为“闽中革命烈士陵园”,现有工作人员10人。该园于1990年被列为福建省烈士纪念建筑物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5年4月被确定为福建省第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近几年,我们立足于“以人为本、完善服务”的工作理念,努力把我园建设成为富有影响力的革命传统教育阵地。在原有一座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建筑风格完全按照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模式建造的革命英雄纪念碑的基础上,……[详细]
莆田县第一届农民协会代表会议会址
  莆田县第一届农民协会代表会议会址位于莆田市荔城区镇海街道文献路中段。莆田在建党初期就注意开展农-动,在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时期,1926年7月陈国柱从广州回到莆田后,主动同国民党左派人士曾天毅、郑炳炎、陈震、郑春荣、林海川、郑秀毓等合作,秘密酝酿成立中国国民党莆田县党部筹备处,12月北伐军攻克莆田之后,县党部筹备处便在城中心的“鼓楼顶”(即古谯楼上)公开挂牌办公,得到广大农民和城镇中下层知识分子的拥护。在农-动比较活跃的北路(城郊)、涵江、江口、广业、常太等区亦相继成立了区党部筹备处,公开登记发展党员,并送县党部筹备处统一制发党证。1926年12月下旬,国民党福建省党部筹备处任命陈国柱、林清汉为莆田农-动特派员,负责筹建莆田农民协会。于是,陈国柱便以县党部筹备处的名义通知全县各区推举农协代……[详细]
闽中第一个中共支部——莆田党团混合支部成立旧址
  闽中第一个中共支部成立旧址哲理钟楼位于莆田市荔城区镇海街道仓后路7号。1925年底,中共中央派莆籍共产党员陈国柱回莆田进行建立地下党的工作,哲理钟楼就成为地下党的革命活动据点、中共莆田地方组织的诞生地、闽中革命的摇篮。陈国柱奉中央指示回莆后,应聘在具有光荣斗争传统的母校哲理中学任教,住在哲理中学钟楼二层。1926年2月,陈国柱在钟楼宿舍内召集经过培养和考察的进步学生开会,宣布代表党组织接收他们加入青年团,同时成立莆田党团混合支部,书记陈国柱,组织委员陈天章,宣传委员陈德来,直属党中央领导,使闽中成为福建省最早建立中共地方组织的三个地区之一。同年6月,陈国柱将原发展的团员全部转为中-员,发展为中共莆田支部。支部改建后,积极向农村发展党员,在斗争中物色发展对象,吸收骨干分子入党,建立农村党支部。……[详细]
中共仙游上宫支部旧址
  中共仙游上宫支部旧址位于莆田市仙游县游洋镇兴山村上宫自然村。1927年4月8日,莆田发生国民党---事变,中共莆田特区委机关被查抄,区委书记陈国柱经莆田常太转移到仙游兴太山区上宫掩蔽。陈国柱到上宫后,利用当地农民生活艰辛、反抗意识强的有利条件,进行革命宣传,开展建党工作。他先后吸收了当地进步农民林锦棠、林步庭等8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于1927年4月底在上宫馨山书院成立仙游境内第一个党支部——中共上宫支部,书记林锦棠,隶属中共莆田特区委领导。中共仙游上宫支部成立后,通过创办夜校进行马列主义教育,向农民宣传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统治的革命思想,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和思想觉悟;发动农民组织农会,开展减租抗税斗争,开创古邑第一个红色基层村,为推动仙游革命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中共仙游上宫支部旧址馨山书院,始……[详细]
省三小学交通站旧址
  省三小学交通站旧址位于莆田市涵江区梧塘镇沁后村过山自然村。省三小学(现沁后小学)创办于1910年。1929年,莆田地下党在该校秘密开展革命活动。同年秋,蔡拱北接任校长后,在该校建立了秘密交通站,负责接待护送往来的革命同志、传送情报等任务,是山区与平原之间的重要联络点。1930年底,外坑苏区反“围剿”斗争失败后,福建省委巡视员兼特委书记邓子恢等同志在外坑乡苏维埃政府主席马备带领下往白沙东度老区转移到王纪修家,再由王纪修派8名红军战士护送到梧塘沁后省三小学交通站。同年12月29日,邓子恢在该校召开中共莆属特委扩大会议,决定撤销红军第二支队,张威等4位军事干部仍回闽西苏区。莆田工作由王于洁、蒋声、郭寿銮负责。为了保证省委巡视员的安全,王于洁等力劝邓子恢暂离莆田,由地下交通员护送,经江口去福州,转赴……[详细]
鹅尾山神石园
  鹅尾山神石园景区位于湄洲岛的最南端,是距今一亿三千多年时间风化形成的独特奇景,被地质专家称为世界罕见的海蚀地貌。公园因其形似鹅尾、岩石奇特而得名。这里众多的奇石神形俱佳、形象生动、引人入胜,蕴含美丽动人的妈祖传说和丰富的地质科普知识。神石园的景观由“金山坳”、“洞里洞外”、“海门”、“狮子山”和“神石冈”五部分组成,分布着海龟朝圣、仙佛照镜、飞戟洞、斧劈崖、鲤鱼十八节、海门、妈祖书库、龙洞听潮、情侣蛙、松海听涛等数十个景点。在这里,你可欣赏怪石嶙峋,惟妙惟肖,浮想联翩;远眺海天一色,鹭霞齐飞,心旷神怡;领略惊涛拍岸,飞花溅玉,惊心动魄;倾听渔舟唱晚,如诗如歌,如吟如啸。景点位置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文甲码头湄洲岛东南端……[详细]
莆禧古城
  莆禧古城位于忠门半岛南端,离市区约38公里,与湄洲岛隔海相望。古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为明代抗倭遗址。现存古城墙长1335米,东北两座城门保存完好,西南城墙地段存有古城基遗址。城内宫庙年代久远。有城隍庙、天妃宫等古迹。城外有八卦井和戚继光石像。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莆禧古地名“浮日希”,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福建沿海开始建筑防倭军事城堡,当年拆了莆田东角、遮浪两处“镇海堤”石料,筑了平海城和莆禧城。莆禧城建城垛1049个,警铺24个,城门4座;城门上还建有城楼。城内建有“千户所衙门”和粮仓等。抗日战争以前,莆禧城一直保存较完整,1939年该城被毁,现在尚残存东、北二座城门和月城,以及古城墙,城内青石铺设的十字街和城隍庙保存尚好,隐隐透现出了莆禧古城的历史厚度。早在1956……[详细]
仙游党组织革命活动据点旧址
  仙游党组织革命活动据点旧址位于莆田市仙游县榜头镇后庄村竹庄自然村。榜头镇竹庄小学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从五四--以后,一批地下党人和进步教师在竹庄小学,以教书为掩护,从事革命少活动,为建立新中国作出了贡献。1928年4月下旬,中共仙游县委在东乡组织农民反抗烟苗捐斗争,竹庄小学师生是这场抗捐斗争的一支重要力量。5月4日,该校青年教师黄今秀带领学生踊跃投入由王于洁、林步云、郑珍等组织的捣毁坝下烟苗税馆、斗争捐税员的农民暴-动-行列。国民党仙游县政府于同年5月10日派兵镇压东乡农-动,黄今秀不幸被捕,于同月11日被秘密杀害。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员林步云、欧元青等进步教师在竹庄小学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上级党组织介绍新四军干部、参加过上饶集中营赤石暴-动-的季音,以及柯昆山等人在竹庄小学隐蔽。解放战争……[详细]
黄石宁海小学旧址
  黄石宁海小学旧址位于莆田市荔城区黄石镇桥兜村林墩自然村。1927年夏,初步接受革命思想教育的黄元从福建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毕业后,回到家乡林墩村,在林墩戚公祠创办宁海小学,从事农村教育,向学生宣传革命道理,以实现他教育救国的理想。1928年夏,黄元因资助办学的老板要篡改他的办学方针而停办学校,随后考入上海中国公学大学,1929年底回莆田参加革命,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并由县委选送到闽西中央苏区的中国红军大学学习。1930年10月,从中央苏区回莆田,被任命为福建红军游击队第2支队教导队副队长,参与领导广业外坑苏区的创建工作。同年底,莆田外坑苏维埃斗争失利,他并不灰心失望,同其他同志一起继续战斗。1931年6月根据省委指示,恢复中共莆田县委,黄元任县委委员兼军事部长。同年9月,被派到仙游协助县委书记郭……[详细]
仙洞赏春台
  仙洞赏春台位于莆禧城东北角约二里路程的普陀山麓。这里古榕参天,绿树成荫,山泉叮口当,怪石嶙峋,摩崖题刻比比皆是。这是一处鲜为人知的胜景佳迹。步入山门,“洞天”二字赫然入目。“紫霄洞”、“望仙门”、“叮咚洞”、“普陀庵”等景点各具情趣,漫游其间,雾霭缭绕,似梦似幻,如入仙境一般。北面有一巨石,如墙矗立,-“赏春台”三个大字,笔力苍劲不凡,相传是明代御史所书。伫立“赏春台”上,观不尽春花烂漫,田畴如锦;赏不完舟楫如梭,港湾似镜。据说古时名人骚客,多会于此,论古谈今,下棋作赋,好不闲情逸致。并在这里流传着许多仙洞“乞仙梦”的传说。……[详细]
莆田塔斗山
  塔斗山位于枫亭镇东北面,海拔118米,面积700多亩,其山形似螺,亦称青螺峰。山顶矗立一座建造于宋代初期的石塔,名天中万寿塔,俗名青螺塔,也叫望海塔,塔形像西班牙国王阿育王王冠,名闻海内外。该塔于1981年被省政府列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塔西有建于唐宋年间的文昌阁、会心书院、崇正祠等。登上塔斗山山顶极目远眺,惠安的南庄、莆田的东沙、枫亭镇区历历在目;海水、礁石、沙滩、红日、渔舟尽收眼底;枫慈溪和沧溪会流,似白带环腰。塔斗山北背梅岭,西犄大帽,南望天马,东临大海,似鹤立鸡群。民族英雄戚继光在枫亭抗击倭寇,曾登目斗山揽胜,纵观沧海,挥笔赋诗。南宋理学家朱熹在隐晦合讲学,并手书敬义堂匾额。明朝三保太监下西洋曾两次在太平港避风。宋端明殿学士蔡襄、宰相蔡京,……[详细]
闽中抗日义勇军集训旧址
  闽中抗日义勇军集训旧址位于莆田市涵江区庄边镇尚书桥村坑头里小组。1934年至1949年间,闽中地下党组织和游击队领导人王于洁、刘突军、雷光熙、邱子国、方子明、黄国璋、苏华、林汝楠等都曾在庄边赤石宫组织群众开展地下革命活动,并以垵口村、安马洋村、半岭村作为革命活动据点。抗日战争爆发后,闽中国共两党经过多轮谈判,于1937年9月达成合作抗日协议,双方商定:闽中抗日义勇军正式点编前先在莆田庄边赤石垵口村集中整训。谈判结束后,闽中抗日义勇军陆续从莆田、仙游、福清、永泰边境开往赤石宫集中,中共闽中工委着手从政治、军事、文化三方面对部队进行整训。由刘突军等工委领导人负责对战士们进行政治形势和革命纪律教育;由抗日义勇军司令员吴德标任军事总教官,带领战士进行刺杀、格斗、射击等训练;由文化程度较高的翁鸿镗等人……[详细]
中共上宫支部旧址
  中共上宫支部旧址位于福建省仙游县游洋镇兴山村。民国16年(1927年)4月中旬,中共莆田特区委书记陈国柱(廖华),在兴太上宫馨山书院建立仙游县第一个党支部——中共上宫支部。该书院系清代建筑物,土木结构,位于馨山山顶。1989年11月,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游洋镇的兴山村有一座古香古色的书院——馨山书院。馨山书院始建于明初,是为了纪念南宋文天祥和岳飞而建。历史悠久,是兴化地区兴学的摇篮,它是莆田市北部山区创办最早的一所书院,也是莆田市四大书院之一。它又是闽中著名的革命的圣地。馨山书院屡经劫难数次遭到破坏,经后人数次重修现仍处于兴角山下,并保有良好面貌。当地政府、党委对其实施各种重点保护,并被命为爱国教育基地。中共仙游县第-支部于1927年4月在馨山书院内成立“中共上宫支部……[详细]
龙华双塔
  时代:宋清地址: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相传隋朝游僧叶惟胜云游四方,见龙华地界之宝幢山烟花茫茫,景色秀丽,就在山下结茅为庐,修禅悟道。因德行高尚感动七佛现形下听。为广泛弘扬佛法,叶惟胜奉命奠基建寺。经过六十载营造,建了佛殿、戒坛、法堂、金刚殿、天王殿、护界祠、藏经阁、伽蓝殿、山门等九座殿堂。因有“双龙献花”之奇,遂定名为龙华寺,龙华之名也由此而来。宋徽宗大观年间(1107—1110),邑人郭勇为母祈寿,于母古稀,八秩大寿而两次在龙华寺前捐资兴建石塔两座,以表孝母之心,于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竣工。此双塔称龙华双塔。气势雄伟壮观,构造巧夺天工,在古建筑史上可称奇绝。东塔和西塔都是仿木楼阁式建筑。经丈量西塔底层八面,每面宽3.7米,塔身正东西外径为8.8米,正南北同,求得塔身占地面积为64.5平……[详细]
过山蔡氏大宗祠(省三小学交通站旧址)
  过山蔡氏大宗祠(省三小学交通站旧址)位于涵江区梧塘镇沁后村过山自然村159号,年代为民国,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20年12月,被公布为涵江区第九批文物保护单位。过山蔡氏大宗祠主体建筑始建于民国时期,近代重修,坐东北朝西南。原为蔡氏宗祠,后改为原莆田县沁后小学,今仍作为沁后蔡氏大宗祠使用。1929年,莆田地下党在该校秘密开展革命活动并建立了秘密交通站,是山区与平原之间的重要联络点。1930年底,外坑苏区反“围剿”斗争失败后,福建省委巡视员兼特委书记邓子恢在该校召开中共莆属特委扩大会议。此后闽中党组织领导人王于洁、王纪修、蔡文焕、黄国璋、苏华等都曾来校开展革命工作。解放前夕,为迎接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解放莆田做了许多革命宣传工作。省三小学交通站在革命斗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11……[详细]
德兴张英故居
  德兴张英故居位于仙游县大济镇坑北村德兴 5~6 号,张英(1919~1984年)字千子,仙游人,曾任福州工艺美术研究所研究员,福州第一脱胎漆器厂技术员,福州画院画师,拜闽派代表画家李耕先生为师,创作大型漆画《松青鹤白东方红》、《松鹤》等,擅画人物、山水、花鸟。故居始建于清道光 十二年(1849年),由上下座建筑组成,上座建筑坐东朝西,占地面积约 473.61 平方米。悬山顶,山墙搁檩结构,下座建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1995.75平方米。悬山顶,山墙搁檩结构。上下座建筑廊墙均保留清代博古、花卉纹等精美红砖雕,前廊有清代雕刻精美的门簪、垂莲悬柱和檐梁,以及门枕石、石圭脚和石墙裙等。建筑内布局大小 18 个天井,建筑规模宏大。虽有重修,基本保持原样式原风格,是研究仙游地区民居建筑的重要实物资料,……[详细]
38、梅峰寺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梅峰寺
  梅峰寺位于城厢区龙桥街道兴安社区,类别为古建筑。兴安梅峰寺创建于宋元丰八年(1085),崇宁二年(1103)赐“梅林佛国”匾,崇宁三年(1104)赐额“崇宁”,政和元年(1111)改天宁万寿寺,绍兴七年(1137)改极恩广孝寺,十二年(1142)改光孝。绍兴二十五年(1155)名匠蔡通铸钟,声闻20公里。明永乐年间(1403-1422)重修,嘉靖年间(1522-1566)焚于倭乱,万历年间(1573-1620)重建。清代屡修,文革-期间遭浩劫后陆续修复或重建、扩建。现寺总面积15450平方米,坐西北朝东南,通面阔65.8米,通进深234.8米,依次为山门牌坊、天王殿、拜亭、大雄宝殿、法堂(上层中间为藏经楼),左侧为望海楼、卧云轩、大悲殿、钟楼、尊客堂、斋堂(楼上为库房、左为香积寮)、僧舍、功……[详细]
39、巩溪宫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巩溪宫
  巩溪宫巩溪宫位于涵江区新县镇广宫村洛阳山麓,创建于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由进士黄彻发起兴建,历代均有重修。正殿保留宋代典型梭形瓜楞柱、盆唇覆盆莲花柱础、抱鼓石等主要构件,梁架结构与福州华林寺基本相同。这些石构件,雕工古朴,线条流畅,尤其梭形瓜楞柱直径较大,莲花柱础具有早期工艺特点,四角线刻出柿蒂纹,古意盎然,是不可多见的文物艺术珍品。1997年被列为莆田县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又被列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巩溪宫坐西朝东,由前殿、天井、正殿组成,面阔5间,南北宽18米,进深3间,东西长26.5米,建筑面积477平方米。宫庙建筑为抬梁式,单檐歇山顶。门前有双阙,殿前砖埕宽18米,深9米,占地面积162平方米,铺黛色薄方砖,砖边长20厘米,砖面刻有骏马、仙鹤、扇子等图案,为古建筑之罕见。不……[详细]
莆田南少林寺遗址
  南少林寺遗址位于福建省莆田县西天尾镇九莲山林山村,距市区约17公里。九莲山中有座林泉院,始建于南朝陈永定元年(557年),至北宋嘉佑年间(1056-1063),此寺已形成很盛的武风,成为我国东南沿海武术活动的中心。相传河南嵩山少林寺13武僧帮助唐太宗统一中国后,唐太宗赐于“僧兵”,并准许在全国各地建立十座分寺。据考,莆田县九莲山的林泉院,就是少林寺十座分寺中较早创建的分寺之一。因为规模宏大(占地约三万平方米),武风鼎盛,影响南中国,故称之为南少林寺。据考,该寺于清初被清兵焚毁。1986年至1988年,原莆田县在文物普查中,发现了这座湮灭了几百年的寺院遗址,经过认真发掘,发现了5个刻有“僧兵”、“诸罗汉浴煎茶散”等文字的北宋石槽。史载,只有少林寺才能冠之以“僧兵”二字。1986年,莆田市在西天……[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