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莆田市旅游

莆田市文物古迹介绍

  延寿陈云章墓位于城厢区龙桥街道延寿村西头自然村,年代为清,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咸丰年间。坐西向东偏南,通面阔8.35米,通进深17.5米,占地面积146.13平方米。墓主体平面呈“风”字型,墓丘石构,墓丘龟背形,墓碑上款阴刻“咸丰二年(1852)岁次壬子冬月”“皇清赐进士奉政大夫江西 宁都直隶州知州淇阳 秋河陈公墓”下款小字“孝男椿龄、乔龄、瀚龄等立石”,墓埕分三级,第二级墓埕两侧存有柱狮1对,墓壁存精美石刻浮雕,明确的纪年有文字可考。墓整体结构保存完整,基本保持莆田地区清代墓葬风格,是莆田东阳村十一进士墓地仅存的一座,对了解莆田地区清代墓葬风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陈云章(1779-1850),清代书法家,字君兴,号秋河,莆田东阳村人。保护范围:东至以墓碑为中心向外延……[详细]
  莆田县国民政府机关及门楼位于荔城区镇海街道文献社区荔城区政府机关大院,年代为1949年,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1949年。坐北朝南,通面阔26.8米,通进深13.6米,总建筑面积364.48平方米。为和风式建筑,歇山顶,土木结构。面阔九间,进深二间,上下两层,基础石砌,主体角砖。前廊大门石雕雕刻较精美。该建筑处于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范围内,现作为区人大常委会办公楼使用。为研究莆田民国建筑提供了宝贵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保护范围:东至外墙滴水外延1米,西至外墙滴水外延1米,南至主厅前廊滴水外延30米,北至外墙滴水外延1米。……[详细]
  后黄碉楼位于荔城区西天尾镇后黄村,年代为民国,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民国,由黄福志建,以防地方土匪抢劫。坐南朝北,通面阔4.5米,通进深4米,总面积18平方米。四方形四层,第四层为半楼,可做观察台。一至三层设枪眼。钢筋水泥结构。为研究民国时期碉楼建造艺术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保护范围:东至外墙滴水外延0.5米,西至外墙滴水外延0.5米,南至主楼滴水外延2米,北至外墙滴水外延1米。……[详细]
524、光裕坊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光裕坊位于荔城区镇海街道文献社区金桥巷,年代为明,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代,为明代中期陈钟、陈伯献所立。陈伯献为明弘治十二年(1499)进士,官广西提学副使,以陈奏刘瑾罪罢官,善绘画,精文学。该坊是城内仅存的木牌坊,坐北朝南,单间,方柱,面阔4米,进深3.8米,高5.4米,歇山顶,正脊两端为鳌鱼形吻。为研究莆田明代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见证,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保护范围:四周以木坊建筑外墙滴水各外延1米。……[详细]
  溪南进贤宫位于城厢区常太镇溪南村洋下自然村,年代为清,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代,清代重修。为一进廊院式建筑,由宫埕、前廊、门厅、天井、正殿组成,坐西北朝东南,通面阔10.4米,通进深17.99米,建筑面积187.10平方米。门厅面阔三间,进深二柱,明间减金柱,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柱,悬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保留清代建筑风格。内存纪年光绪元年(1875)“进贤宫”匾额一块及“康熙六十年岁次辛丑叁月”石碑一块。为研究莆田清代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见证,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保护范围:东南至埕沿外延1米;西北至自外墙外延8米;西南至自外墙外延8米;东北至自外墙外延8米。……[详细]
  集奎万寿桥位于涵江区白塘镇集奎村,年代为宋,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南宋初,由南宋李富募捐而建。东北至西南走向,为传统平梁石桥,8墩9孔梁桥,跨于白塘湖汊上。全长47.35米,宽2.1米,桥墩高约5米。方型墩,桥面以石板做梁,大小不一的石块铺设成八卦形状,桥栏杆用条石以榫卯相接。桥东北端有桥亭1座,清代建,现代重修,二层,面阔4.9米,进深7.6米,高7米,歇山顶,内立修桥志铭。该桥是莆田兴化平原南北洋现存的同年代保存最为完整的古石桥之一,至今仍保持行人交通作用。为研究莆田宋代桥梁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见证,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保护范围:东北至桥头二层桥亭;西南至桥头小路外延6米;东南、西北以桥梁本体外沿各外延20米。……[详细]
  郑良士墓位于仙游县鲤南镇横塘村郑墓头山东侧,类别为古墓葬。郑良士墓为仙游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墓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详细]
  横塘圣源堂位于仙游县鲤南镇横塘村横塘,类别为古建筑。横塘圣源堂为仙游县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西、北至建筑外墙各延长0.5米;南边至李明勇围墙。……[详细]
  洋尾古坊群位于涵江区白塘镇洋尾村李角自然村,年代为宋、明、清,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洋尾古坊群由佥判第坊、科第坊和栢府归荣坊三座古牌坊组成,均是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洋尾村灿烂的历史文化精髓。佥判第坊:始建于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邑人广东惠州佥判李廷耀建,2001年矫正修缮。坐西朝东,建筑面积15.2平方米,面阔一间3.95米,进深三柱3.85米,高4.8米,歇山顶,砖木结构。形制古朴,四角为门头阙。科第坊:始建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清代重建,2001年修缮,保持明清风格,保存明清石柱、柱础。坐北朝南,建筑面积47平方米,单体建筑,面阔三间11.25米,进深四柱4.2米,悬山顶,穿斗式木构架。坊内记“自宋至清上科第者有监察御史以上官员及进士举人等计408人”。……[详细]
530、延宁宫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延宁宫位于涵江区涵西街道延宁社区,类别为古建筑。始建于清初,20世纪80年代修。坐东北朝西南,单进合院式。通面阔20.5米,通进深21.9米。土木结构,悬山顶。中轴线上依次分布前殿、天井、大殿。大殿面阔五间,进深四柱,抬梁式木构架。主祀妈祖。延宁宫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旺菜池外延2米,西至宫墙外延1米,南至宫埕外大路内沿,北至延宁居委会办公楼南墙外延2米。……[详细]
  南渚林天枢宫位于秀屿区东峤镇渚林村,年代为清,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为清咸丰六年(1856)重修。坐东朝西,通面阔10.92米,进深20.32米,占地面积222平方米。由前殿天枢宫和后殿净慈阁组成,带天井。天枢宫面阔三间,进深五柱带前廊,悬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柱、梁用材硕大,柁墩、雀替简约古朴,檐柱上阴雕行书对联“权握北辰位高列宿,灵昭南渚泽沛群生”。净慈阁面阔三间,进深三柱带前廊,悬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存有清代抱鼓石1对、石柱础6对、坨墩等,保留清代建筑风格。为研究清代宫庙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保护范围:东至建筑本体外墙外延8米,西至前廊外沿外延6米,南至建筑本体外墙外延4米,北至建筑本体外墙外延4米。……[详细]
  平海师中贞吉亭与去思德政碑位于秀屿区平海镇平海村东至自然村,年代为明。始建于明代。坐西南朝东北。通面阔2.86米,通进深2.5米,总面积7.15平方米。为四柱石构亭,歇山顶。额刻“师中贞吉”四字,正面横梁浮雕双狮戏球及龙首图案,石柱阴刻对联1幅。中立明万历己未年“去思德政碑记”一通,圆首,碑高2.86米,宽1.05米,厚0.47米,碑额高0.85米,顶部横刻楷书“皇明”,其下竖刻三列篆书“兴化郡二守远心沈侯去思德政碑记”,旁阴刻龙纹、海水纹。碑文竖刻十八列,楷书,落款为“明万历己未中秋吉旦”。为研究明代建筑、抗倭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保护范围:亭四周各外延5米。……[详细]
533、吉了港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吉了港位于莆田市东埔镇吉城村。即今东吴港,据《仙游县志》记载:“宋击蓼(在今忠门吉了)、湄洲之间,为闽市辐辏之所”。古称鸡了港,鸡了城,明正统九年(1444年)扩建成为船舶停泊港,明代海禁开放后,港口经济迅速繁荣起来。据《秒岩管斑录》和《奉郡守先生论筑城书》记载:“人烟万三,居民约千家,皆以渔为业”,“商船巨舟”,头尾相联,自秀屿至前运、东沁一带,帆船连接长达3000米,形成商业集镇。现存有古码头遗址一处,长约数十米,全是大石条砌成,和吉了寨城墙属同一时期建筑。码头附属东岳庙,前后两进,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现存建筑为沿海特色石结构风格,庙前有口方井,井口用四块白玉石合成,上刻“万历庚申年立”,俗称“安福井”,离海岸不足八米,井水却清甜爽口,古为码头船民汲水的重要水源地,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详细]
534、吉了寨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吉了寨位于莆田市东埔镇吉城村。位于东埔镇吉城村,原名蓼城,也称吉江城,寨距山面海,条石砌筑,创建于宋熙宁四年(1071),明洪武二十年(1387)为防倭重建,设巡检司,简写寨名字为“吉了”。今残存寨城墙一段,长约115米,宽3米,高3.3米,寨后为金鸡庙,庙背紧挨山崖,崖上有刻字,难见字内容,山上有旗杆石1对,金鸡庙前左侧立有嘉庆凭据石碑1通。该寨址为涉台文物之一,为研究明代抗倭史具有重要的价值。附属吉江城隍庙建于明洪武年间,明嘉靖年间毁于倭患,后又几经募资修建,现存建筑为文革后重修,有正殿二层檐,飞檐翘角,雕梁画栋,保持明清风貌。……[详细]
  山边旧石器时代遗址 位于城厢区华亭镇南湖村山边自然村东南100米 ,年代为旧石器时代晚期 。为木兰溪流域考古调查项目新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地理坐标:北纬25°21´45,东经118°52´22,海拔40米,相对高度8米,分布面积约600平方米。山顶平坦宽阔,有砖砌民房,局部种植龙眼树、蔬菜。东坡和西坡略陡,开垦成阶梯状,种植龙眼树;南坡低缓,有稀疏的龙眼树,其间种植蔬菜;北坡低缓,种植龙眼树。在东坡断面上发现旧石器时代砾石层,采集到石片、砍砸器、刮削器等石制品3件,并在距地表30和100 厘米处各采集土样1份。山边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有明确的地层关系,属莆田地区首次发现,填补了莆田旧石器考古的空白,把莆田地区有人类生存活动的历史至少提早到距今2万多年前。 保护范围:东至山……[详细]
  英龙英惠社 位于荔城区镇海街道英龙社区英惠巷 ,年代为明-清 。始建于唐代,宋大观初重修,明代重建,清代重修、增建。坐东朝西,处于三叉道路中心点。平面呈梯形,由前殿、拜亭、正殿和正殿右偏殿组成。悬山顶,抬梁、穿斗混合土木构架,基本保持明代风格。保存有石经幢、“嘉庆丁卯重修”古井、古匾。为研究莆田城区明、清里社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保护范围:东、南、北三面至外墙滴水各外延1米,西至前殿滴水外延2米。……[详细]
  望厝陈台墓位于仙游县榜头镇望厝村棋杆虎头山上,类别为古墓葬。望厝陈台墓为仙游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墓区四周向外延伸1米。……[详细]
  北大顶墩桥 位于荔城区西天尾镇北大村顶墩自然村 ,年代为明-清 。始建年代不详,明天顺七年(1463)和清光绪十五年(1889)两次重建,1961年重修,近年再修。三孔两墩石梁桥,南北走向,跨于北大溪上。长17.3米,宽3.56米。二座舟形墩,桥面施石栏杆。为研究莆田明、清桥梁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保护范围:东、西、南、北四周以桥本体各外延1米。……[详细]
  望厝玉山书院位于仙游县榜头镇望厝棋杆,类别为古建筑。望厝玉山书院为仙游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建筑本体四周向外延伸2米。……[详细]
  冲沁沁安宫位于荔城区北高镇冲沁村上沁安自然村 ,年代为清 。初名沁江宫,清代易名沁安宫。始建于明代,清代重修,近代再修。坐北朝南。通面阔6.4米,通进深13.1米,建筑面积约83平方米。单进廊院式建筑,由石埕、前殿、拜亭、主殿组成。主殿面阔三间,进深五柱,悬山顶,抬梁、穿斗混合土木构架。主殿补间铺作二朵,斗拱作二斗三下昂,具宋代做法样式。保存有明、清妈祖神像、神龛和清末张琴书写的匾额等。为研究莆田沿海地区明、清宫庙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保护范围:东、西、北三面至外墙滴水外延1米,南至石埕沿外延2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