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莆田市旅游

莆田市文物古迹介绍

走墘胡氏宗祠
  走墘胡氏宗祠位于涵江区庄边镇走墘村,年代为清代,类别为古建筑。2020年12月,被公布为涵江区第九批文物保护单位。走墘胡氏宗祠始建于清代年间,屡有维修。为一进廊院式建筑,由埕、前廊、门厅、天井、正厅组成。该建筑坐东朝西偏南,通面阔五间18米,通进深21米,占地面积378平方米,门厅面阔五间,进深三柱,悬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正厅面阔五间,进深四柱,悬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保留清代建筑风格。正厅留有清翰林张琴题“湖学宗传——纪年丁丑年桂月重修”匾额,建筑内保留门枕石、柱础等石构件,该建筑保持莆田山区传统宗祠建筑布局,朴实简单,具有一定的历史科学价值,明确的纪年和文字可考,为早期建筑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借鉴。保护范围:东至自墙外延2米,西至自墙外延2米,南至村道外沿,北至后沟外山体。建设控制地带……[详细]
北象山陈氏忠祠
  北象山陈氏忠祠,位于仙游县菜溪乡北象山村象坑自然村202号。始建于明代中期,清代重建。坐北朝南偏西,占地面积约204.45平方米,单廊院式建筑,沿中轴线依次由埕、前厅、天井、左右庑廊、正厅及东西护厝组成,前厅面阔五间,进深五檩,中开三门;正厅面阔四间,进深九檩,敞口作厅,后设福堂。悬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遗留檐柱楹联“两朝忠孝山河壮,百代蒸尝爼豆新”和样式各异的石柱础,木构件雕艺精湛。保存基本完整,是研究仙游木雕工艺技术的重要实物资料,也是研究其宗族历史及祠堂建筑艺术风格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研究价值。2024年4月,被公布为仙游县第十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地址:仙游县菜溪乡北象山村象坑自然村202号。保护范围:东至自墙外1米陈东勇厝沟界;西至自墙外1米陈玉林埕界;南至自墙外7……[详细]
莆田三会寺
  位于仙游县城西5公里龙山下,相传古时有三龙相会于此,故名。唐景云年间(710-711年)创建,唐会昌年间(841-846年)遭火劫荒废,唐大中年间(847-859年)重建,恢复了旧时梵宇琼宫的堂皇面貌。虽几经损坏,但基本上保持了古时的建筑规模和风貌。现存寺院为明末清袜子重修,有天王殿、大雄宝殿、钟鼓楼、法堂、僧舍等建筑,规模宏伟。大雄宝殿的梁柱斗拱,基本上保持明代风格。寺内现存文物甚多,其中有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的石槽盆1个,石狮1对,以及元代大德九年(1305年)铸的大钟1口。寺内尚有明代和尚秋此(号超国)著的《影月集》以及清代康熙年间寺僧绎斯著的《东林集》等诗集。寺内还有清康熙十二年翰林学士黄起有撰写的重建三会寺碑文等。福建莆田市……[详细]
蔡襄陵园
  蔡襄墓位于仙游县枫亭镇铺头社区锦岭自然村。蔡襄(1012-1067年)字君谟,福建仙游人。宋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任泉州知州时,主持修建洛阳桥,对沟通福建南北交通起重要作用。工书法,为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有墨迹碑刻传世。生平著述宏富,后人辑有《蔡襄全集》。成书于嘉祐四年(1059)的《荔枝谱》,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荔枝专著。治平四年(1067年)卒于家。墓地始建于北宋明成化元年(1465),巡抚腾昭为之修墓、建祠、立碑。正德元年(1506)提学副使杨子器重修。1984年福建省人民政府拔款按原貌重修,周围砌砖墙保护。1998年,海外宗亲集资重修,并于墓前两侧增建碑亭、碑廊、仪门坊等。墓坐东南向西北,通面阔62米,通进深90.1米,占地面积5586.2平方米。平面呈“风”字形。石构分四级墓埕,……[详细]
65、鲤江庙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鲤江庙
  鲤江庙涵江鲤江庙,亦称城隍庙,创建于清康熙五年(1666)秋。座落在涵江鉴前路(古地名称凤岭),坐南朝北。鲤江庙南高北低,整体建筑依地形而建:殿堂节节升高,瞻之弥高,更显气势雄伟。1985年由侨胞捐资重修后,妈祖及其部属千里眼、顺风耳也成为涵江鲤江庙的重要神像。现为市、区人民政府文物保护单位。鲤江庙整体造型为单檐歇山顶,抬梁穿斗结构,大门内二进,有门厅、前殿,正殿面阔三间三进。每年的正月十九,鲤江庙举行一年一度的元宵庙会,庙内外点灯结彩,帷幕如云,雍容肃穆,中堂摆列斋菜供品,荤素兼备,制成飞禽走兽花样。中厅巧匠采撷百花制成百碟斋品,姹紫嫣红,好像一幅百花怒放图,春意盎然,雅俗共赏。庙内点亮重五斤以上的巨大红烛数百对,红烛描金龙凤,辉煌耀眼,插在古色古香的红铜烛台上,层次排列,雅称“烛山”,通……[详细]
66、石梯寺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梯寺
  石梯寺位于城厢区东海镇坪洋村,类别为古建筑。坪洋石梯寺位于东海镇坪洋村东南2.5公里,唐僖宗乾符四年(877)始建,后荒废。清末重建,近代重修。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分前、中、后三殿。前殿面阔五间,穿斗式木构架,悬山顶。中殿面阔七间21.7米,进深四柱13.2米,建筑面积325平方米,后殿面阔七间,均抬梁式木构架,歇山顶。前殿至中殿隔有大坪并有东西厢房,为僧舍和功德堂。寺内存有宋代石槽2口,石臼1只;明代鼓形柱础,明嘉靖钦赐“肇顺辅王”木匾额1方,明代状元柯潜书“凤巢有鸟皆成凤,龙潭何鱼不化龙”石楹联1对;清代石狮1对(长0.6米,宽0.26米,高0.38米),方形石柱1对,清光绪十八年(1892)铜香炉1只。石梯寺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西、北-各外延10米,……[详细]
莆田东岳观
  东岳观位于江口镇新街中心,整体建筑雄伟壮丽,布局齐整,前殿、中殿、后殿之间廊庑连接,石柱间立,浑然一体,显得古朴而典雅。前殿为主体建筑,单檐歇山造,面阔五间,殿顶龙脊凤檐,饰以彩色琉璃,金碧辉煌。中殿、后殿、十王殿、拜亭、报功祠、两庑等建筑物均保持清代特色。观内尚存明代思宗时礼部尚书曾楚卿亲笔书“东皇司命”巨匾,清代书法家郭尚先的对联,和清代监察御史江春霖题赠的“累世蒙庥”匾额,以及林森手书的“五岳独尊”题匾等文物。东岳观创建于元代至元二年(1336年),初时名“佑圣观”,明代永乐十一年(1413年)重修,后圮。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莆田县知县何南金重建,改名“东岳观”,至今。其后清代、民国又多次重修,近年来由海外人士捐资,全面修缮,古观面貌焕然一新。……[详细]
东桥郑炳晃故居
  郑炳晃故居位于仙游县榜头镇东桥村环城南街888号,郑炳晃,仙游科举史上最后一科秀才,仙游县首届政协委员、省文史馆员。故居始建于清末年间,坐西向东,占地面积约957平方米,为二进廊院式建筑,悬山造,中轴线上依次为埕、门厅、天井、正厅构成。门厅圭脚上垒砌三层较大素面条石,往上为红砖交错垒砌。南侧建筑后期改建,北侧护厝歇山顶,次间山墙搁檩结构。整个建筑规模宏大、完整,保持了清代仙游地区民居建筑风格,存有清代雕刻精美的檐梁、门枕石、圭脚、柱础等。该故居对研究其宗族历史和清代建筑风格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2020年12月,被公布为仙游县第九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地址:仙游县榜头镇东桥村环城南街888号。保护范围:东至水池自家围墙界,西至自墙外10米,南至自墙外8米,北……[详细]
湄洲岛文化影视园
  湄洲岛文化影视园坐落于风景怡人的港湾之滨———东环路东海岸港楼村,是38集大型神话电视剧《妈祖》的拍摄基地。景区内占地面积60多亩,建有风顺牌坊、渔村古堡、妈祖吉祥锁、影视放映厅、湄洲古韵、影视展厅、望海台、平安堡、林家大院、神祗、龙宫、海韵阁等多处景点,与园内的风车、古井、山径、石道、木桥、流水等周边环境相映成趣,构成一幅“积淀千年历史文化的宋代渔家村落”的壮丽画卷。随着大型神话电视连续剧《妈祖》的拍摄,让更多的海内外游客、信众蜂拥至湄洲岛游玩观光、朝圣,去妈祖文化影视园近距离感受妈祖文化是众多游客、信众必选择的路线之一。周末及节假日期间,来此的旅游团、自助游的游客络绎不绝,整个影视园内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详细]
大贤汤氏祠堂
  大贤汤氏祠堂位于涵江区新县镇大贤村旧厝村小组新三公路旁,年代为清,为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嘉庆廿二年(1817),现存为原建筑,近年局部修缮。为一进廊院式建筑,由埕、前廊、下堂、天井、正堂组成。坐北朝南偏西,通面阔三间10.26米,通进深17.38米,建筑面积178.32平方米,下堂面阔三间,进深三柱,歇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正堂面阔三间,进深四柱,悬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保留清代建筑风格。前檐柱留有“嘉庆丁丑年仲冬吉旦”铭文,正堂檐柱留有“嘉庆廿二年孟冬”铭文,有明确的纪年和文字可考。为研究清代宗祠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保护范围:东南至埕前沿外延1米;西北至建筑本体外墙外延2米;西南至建筑本体外墙外延2米;东北至建筑本体外墙外延2米。……[详细]
71、郑樵墓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郑樵墓
  郑樵墓位于白沙镇白沙村尖峰尾山近山腰处。墓原在白沙镇越王山下,宋乾道九年(1173)丞相陈俊卿迁郑樵墓于此,历有重修,清嘉庆丁丑年(1817)重修,1984年又修,并向东、西、南扩大保护性墓域。坐南朝北,呈环状,东西宽23.4米,南北深21.6米,占地约505平方米。前有三级墓坪,墓平面呈“风”字形,外墓呈方形,宽5.9米,纵6.05米,内墓呈椭圆形,宽3.4米,墓丘龟伏状,宽1.6米,纵1.87米,高1.2米,前置祭案,为三合土、石结构。墓围正中嵌墓碑,直下楷书阴刻“宋枢密院编修夹漈郑先生之墓”,落款“嘉庆岁舍丁丑阳春榖旦重修”。郑樵墓1985年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郑樵,字渔仲,号夹漈(1104-1162),今涵江区新县镇广山村人,宋枢密院编修,史学家,著作甚多,有《通志》二百卷行世……[详细]
东门石坊
  位于仙游县城东东门街,由鲤城巨富陈天高始建于清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石坊造型奇特,工艺精美,顶端双龙朝天,具有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特色,是古代石雕艺术的精品。碑坊高16米、面宽8米分为三层,上层正中嵌着“玉旨”牌座,左右翼以飞龙绕柱,庄严肃穆。中层中间横嵌着御赐的“乐善好施”横匾,匾下为三组浮雕历史人物,两旁置设两座玲珑精巧的小坊亭,精雕忠、孝、廉、节人物像,与上层的“玉旨”牌座交相辉映。下层是建坊者的题名匾,匾下飞龙花纹绣镶匾缘,缀以舞凤、金鳌、麒麟,文狮诸图案,雕刻精细,独具匠心。三层之下是四根方形坊柱,匝角磨光,顶托起巍峨的牌坊。牌坊四周有石栏围护,间架有致,结构匀称,堪称古代精湛的石雕艺术福建莆田市……[详细]
黄璞故居
  黄璞故居宋代,黄璞后裔把古官道边的建于唐代的黄璞故居重修。黄璞故居面阔五间,三进,占地面积达1000平方米。大门外一对明代抱石,刻有“猊貅”图案,刻工精巧。两边门门楣上各嵌一块石额,分别用楷书刻上“雾居”、“归隐”,字迹清秀,石色发黄,应是当年建房时的原物。黄璞号雾居,故居内雕梁画栋,气势恢宏,梁架、斗拱、金柱、柱础等物件很有特色,金柱下段用榫卯接上一节,考古专家认为这是抗震结构,在古建筑中有其独特的价值。故居历代均有重修,现存基本为明代建筑,清代重修。1987年6月,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由黄璞裔孙黄子秀、黄春富、黄春泉等倡议重新修葺,共花去四十多万元人民币,使古祠焕然一新。黄璞故居左、右横跨古驿道,有两道牌坊,富有古意,为这条古官道增色生辉。……[详细]
74、元龟寺
元龟寺
  元龟寺元龟寺坐落在秀屿区东峤镇下屿村南侧的红屿,是广化寺下属寺院。寺背靠满山树林的金莲山,面朝一望无际的盐滩。金莲山草木茂盛,鸟语花香,四周海滩环绕,气候湿润,空气清新。元龟寺创建于清代乾隆戊子年(公元1768年),由出家广化寺的善和禅师创建,奉祀释迦牟尼、观音等佛像。曾经拥有十多人僧众,因历史原因致寺院夷为平地。于1985年由广化寺侨僧圆明法师、定海法师助款重建大雄宝殿和大悲殿。元龟寺创建于清代乾隆戊子年(公元1768年),由出家广化寺的善和禅师创建,奉祀释迦牟尼、观音等佛像。曾经拥有十多人僧众,因历史原因致寺院夷为平地。于1985年由广化寺侨僧圆明法师、定海法师助款重建大雄宝殿和大悲殿。1993年后,由上辉和尚和下屿村等善男信女续建双侧护厝、围墙及山门,使寺院初具规模。……[详细]
闽中支队粮仓旧址
  闽中支队粮仓旧址位于莆田市涵江区大洋乡瑶山村三连自然村。1949年3月底,大洋度口街岗楼被拔除后,中共大洋区委书记蔡光宇在大洋小学主持召开区委会议,蔡光瑜、赖杜等参加。会议决定乘敌逃跑之机,打开国民党设在大洋的粮库。于是,大家分头下村发动群众,组织队伍,由蔡光宇带领,黄兴中率队配合,冲入粮库,仓管员闻讯逃跑,从而顺利打开仓库,将粮食分给贫苦农民,部分谷子运到水头宫粮仓加工成大米,供给闽中地委机关和游击队。闽中支队粮仓旧址为水头宫,始建于宋代,清代重建,坐东朝西,通面阔14.36米,进深18米,由前殿、天井、后殿组成,后殿面阔5间,进深4柱,梁木结构,占地面积258平方米,是奉祀忠顺圣王、姚氏夫人的宫庙。闽中支队粮仓旧址于2006年9月被涵江区人民政府公布为涵江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76、国欢寺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欢寺
  国欢寺唐名僧妙应禅师和他的俗家胞弟本寂禅师二兄弟都出家后,于其双亲墓西侧的旧居建庵奉佛,初名延福院,为囊山慈寿寺的属院。后梁开平元年(907),奏请赐额,适闽王王审知以孙王昶出生,因名国欢寺。明末清初,国欢寺住持超元(字道者,为雪峰亘信禅师弟子),于永历四年(1650)东渡日本-,住持长崎崇福寺,传“盘桂派”。今长崎、东京等寺法裔达数千人。回国后于清康熙元年(1662)圆寂于国欢寺,有《南山道者禅师语录》行世。他是莆田僧人出国传教的第一人。国欢寺坐落在松林掩映的国欢坡上,主殿重檐歇山式,抬梁结构,金柱高大,飞檐斗拱,古朴典雅。现有建筑系明代万历四十年(1612)黄起龙重建,曾奏请朝廷颁赐藏经。清康熙八年(1669)又重修。其建筑群基本保存完整,现被列为涵江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仙德游击大队驻地旧址玉山祠
  仙德游击大队驻地旧址玉山祠位于莆田市仙游县榜头镇望厝村棋杆自然村。1949年8月仙游解放前夕,仙德游击大队及-组奉上级指示驻扎榜头镇玉山祠待命,期间,中共仙德工委对游击队进行整训,组织大家学习《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宣布进城纪律。8月25日,仙德游击队接到通知,开赴城关与仙德工委书记刘佐周率领的永德仙人民游击队会师,浩浩荡荡进入县城接管政权,仙游宣告解放!仙德游击大队驻地旧址玉山祠,原名云山祠,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建于五昆头(今榜头镇光埔村),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移建此处。1979年10月,重建太子殿,1986年5月扩建两边护厝,1988年8月重建观音殿,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仙德游击大队驻地旧址于1984年12月被仙游县人民政府公布为仙游县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东岩山报恩寺塔
  东岩山石塔(报恩塔)位于荔城区镇海街道办事处英龙居委会东岩山报恩寺内。乾隆县志载,塔建于哲宗绍圣年间(1094~1098);又据林氏族谱载,塔建于隋开皇元年(581)。清代学者宋际春的《麟山开皇塔》诗中有“上有开皇砖”句,证知宋石塔前身唐塔为砖塔。三层八角楼阁式石塔,占地面积387平方米,边长4.40米,须弥座高1.20米,塔身通高约13米。须弥座的上下枭浮雕仰莲,上下坊浮雕覆莲,束腰浮雕37只形态各异奔狮。塔身各层叠涩出檐。每层四面开拱门,第一层塔门两旁俱有浅龛,内浮雕金刚武士,线条粗犷有力。底层塔室内壁嵌石级上通第二层,室顶作藻井式样,塔顶的相轮塔刹以8根铁链固定于塔顶角檐脊上。各层八角檐脊上置镇塔石佛1尊。东岩山石塔(报恩塔)1996年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7日,荔……[详细]
莆田大宗伯第
  大宗伯第位于荔城区镇海街道办事处长寿居委会梅园路边,明万历二十年(1592)建,为礼部尚书陈经邦府第。大宗伯第按明制一品官府第规格建造,坐西向东,通面阔29.1米,通进深59.1米,占地面积1724平方米,五进,共120间。为二进合院式建筑,由外大门、小埕、院埕和大院(前、中、后)三进院落组成。四、五进原为御书楼和花园,已毁。每进院落皆由院、厅、护厝组成,厅面阔五间,进深二间,穿斗式减柱造木构架,悬山顶。该建筑规模较大,是莆田地区研究明代建筑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大宗伯第2001年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陈经邦,字公望,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累官礼部尚书、赠太子少保。神宗曾御书“责难陈善”赐之,外大门的门额“大宗伯第”是明隆庆二年(1568)状元罗万化书。……[详细]
高阳中共福建省委旧址温氏宗祠
  高阳中共福建省委旧址温氏宗祠位于仙游县石苍乡高阳村,年代为1943年。简介:始建于清雍正年间(1723-1735),1996年修。坐北向南,通面阔16.3米,通进深24.72米,占地面积为403平方米,为单进廊院式建筑,沿中轴线依次为前厅、天井、正厅。前厅面阔三间,进深三柱带前廊;正厅面阔三间,进深五柱,悬山顶,抬梁穿斗式木构架。为粉碎国民党顽固派对闽北省委机关的围攻,中共福建省委机关决定将省委活动中心南移到闽中,1943年10月至12月,中共福建省委机关和闽中特委机关在高阳村活动,10月7日,省委在这发出《关于开展整风运动的决议》。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2018年,高阳中共福建省委旧址温氏宗祠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