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宁德市旅游

宁德市文物古迹介绍

薛令之故居遗址
  闽东廉溪,溪水如玉带绕着一座古村落,这里是福建第一位进士薛令之的故里廉村。廉村位于福安市溪潭镇,原名石矶津,说起因何改村名,还有一段久远的往事。据薛氏宗谱记载:唐神龙二年(公元706年),薛令之“文破八闽之荒”,考中进士,官至左补阙兼太子侍讲。唐肃宗即位后,为嘉奖恩师薛令之廉洁刚直的高风亮节,赐村名为“廉村”,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由皇帝敕封以“廉”字命名的村庄。沿溪徜徉于古城堡,有道长约1200米的古城墙,勾画出当年古村的磅礴气势,两座完好的用条石构筑的拱顶墙门巍然屹立。走进村里,古村道以3条纵向平行铺排的光洁条石为骨架,中间有序地镶嵌着拼花的细小鹅卵石。薛令之之后,一个村子就出了24名进士。这里的许多古迹依然完好,古民居、古官道、古码头……祠堂、民居大厅正中悬挂的块块牌匾,有许多珍贵文物。“……[详细]
东源古建筑群
  东源古建筑群位于柘荣县东源乡东源村,年代为清、民国。简介:由吴氏宗祠戏楼、古书堂、培凤亭、古井、粉墙厝和吴成故居组成。吴氏宗祠戏楼建于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通面阔16.11米,占地面积458.33米。由观众厅、戏台及两侧廊庑组成,硬山顶,匡斗山墙,东、西门楼开在戏楼与宗祠间内庭埕左右山墙上。附属文物“千秋祖产”碑记,碑高1.82米。古书堂建造时间与吴氏宗祠戏楼相同,由前后两组建筑组成,建筑面积262平方米。前部“心远堂”,为穿斗式硬山顶两层楼;后部建筑由门埕、门楼、主楼组成,主楼“琢玉楼”为穿斗式重檐硬山顶两层建筑。培凤亭现存建筑为民国二十三年(1934)失火后在旧址重建,通面阔8.85米,占地面积80.09平方米,歇山顶式路边亭,四角立8根方形石柱,条石铺设地面。古井于清嘉庆十年(1……[详细]
23、齐云寺
齐云寺
  古田齐云寺被宁德市委定为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列入宁德市旅游局闽东苏区山海红色旅游景点,2005年省委省政府决定把齐云寺作为红色旅游景点对外开放.齐云寺已经成为集革命文化,自然景观,古代建筑和宗教文化于一体的闽东旅游好去处.齐云寺建于北宁三年(1066年),位于凤埔与平湖交界,离古田新城20公里,地理条件优越.东靠古田翠屏湖,毗连宁德三都澳;北接屏南白水洋,延伸周宁鲤鱼溪,是通过古田火车站对接黄山、武夷山国家红色旅游线路必经之路。这座千年古刹,寺宇巍峨壮观,殿亭布局合理。建有大雄宝殿,地藏殿,韦伏殿,观音堂、积善堂、客堂,还有莲池宝塔,放生池。去年又增设了红色革命据点纪念堂。寺内塑许多金光闪闪的佛像。寺前竖有清乾隆三十八年福州府古田县正堂的“仁谳”石碑;寺门两柱刻制“齐皆积享先三宝,云可霖福四方……[详细]
凤岐吴氏大宅
  时代:清地址;福建省宁德市柘荣县乍洋乡凤里村凤岐自然村,距柘荣县城20公里该宅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坐北向南,依山而建。内、外两重围墙,四周花园,通面阔76米,通进深99.1米,总占地面积7531.6平方米(11.3亩),其中建筑占地面积2391.52平方米。第一级台基宽56米,深9.5米。单檐砖木构穿斗式硬山顶门楼,三开间。二门为青砖三合土混合结构,三楼牌坊式顶盖,横额正面行书“凤岐聚秀”,内面行书“仁义为庐”。第二至第五级台基上建四座相隔一定距离的横向楼房,两旁建厢房,正中天井两旁建纵向单扇窗阁式廊庑,将横向楼房隔成三个纵向大院,第三级台基与第四级台基之间横向建空斗防护砖墙,将建筑群分隔成前后两大区域。主体建筑均为木构穿斗式,双层重檐歇山顶,面阔各11间,进深各3间,其中……[详细]
后龙古建筑群
  后龙古建筑群位于屏南县屏城乡后龙村,年代为明、清。简介:由龙津桥、柏舟遗烈坊、张氏宗祠、慧光寺等四处古建筑组成。龙津桥为木拱廊桥,建于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桥长33.5米,桥身东西走向,拱跨23米,桥屋面阔十三间,悬山顶,桥面鹅卵石铺砌,桥头天后宫为附属文物。“柏舟遗烈”石牌坊,建于清道光十年(1830),坐北朝南,通高5米,两柱一间三楼式,葫芦顶刹,中嵌圣旨牌,横匾中刻“柏舟遗烈”、左右各刻旌表内容,额坊浮雕精美图案。张氏宗祠于清嘉庆六年(1802)重建,同治十二年(1873)重修,坐北朝南,中轴线上依次有戏台、天井、大厅等,占地面积382.8平方米。大厅面阔三间,抬梁穿斗混合式木构架,硬山顶。慧光寺在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崇祯十六年(1643)及清代均有重修,主体建筑正殿等保……[详细]
林公忠平王祖殿
  时代:明至清地址:中国福建省宁德市周宁县玛坑乡杉洋村,该殿创建于明正德八年(1513年),清嘉庆十年(1809年)增建太子亭.该宫坐南朝北,面宽17.27米,深24.38米,总建筑面积为421平方米.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穿斗式(金柱抬粱式),土木结构.殿前太子亭为三檐歇山顶,顶上有“赐封林公忠平王祖殿”石匾额和建造宫碑,皆为明代遗存。左右为钟、鼓楼,建筑形式为穿斗式双檐歇山顶,瓦栋上有泥雕,保存完好。林公宫殿顶正中高悬“赐封林公忠平候王”牌匾,宝殿中间,有林公和诸神的塑像,神态各异,可见当时塑像工艺之精美。殿中石柱径达30多公分、长丈余,殿沿青石板每条都达丈余,表面光滑,可见当年建造此宫殿时所费财力之巨大。大殿朝前的,是一溜浮雕,上面刻有人物、花卉、亭台楼阁等,这些浮雕表面光滑……[详细]
文峰古建筑群
  文峰古建筑群位于宁德市蕉城区虎贝镇文峰村,年代为清至民国。简介:由陈惧斋祠、黄礼鉁故居、环水宫、闽东红军石堂集训指挥部旧址组成。陈惧斋祠于明清两代多次重修,现存清代建筑风格,祠主祀理学名家陈普,占地面积292.6平方米,单进合院式,门额书“陈惧斋先生祠”,厅堂面阔五间,单檐悬山顶。黄礼鉁故居建于清道光至咸丰年间(1821-1861),为一代戍台名将黄礼鉁居住地,故居由门亭、天井、正座、前后廊庑及偏座组成,占地面积335.2平方米,正座面阔3间,前廊带卷栅轩顶,穿斗式木构架。环水宫为古石堂三十六村共同奉祀奶娘陈靖姑的场所,创自宋元,于清乾隆九年(1744)重建并起戏台,由门厅、戏台,大殿组成,占地面积约380.5平方米。正殿面阔三间,抬梁穿斗混合式木构架,正中顶部做八角藻井,悬山顶。闽东红军石……[详细]
平湖回龙寺
  平湖回龙寺,据《古田县志·名胜志》(民国版)记载:“回龙寺在十八都下墩里清同治间建。”迄今将近200年历史。该寺占地面积计8亩(约480平方丈),地处平湖镇新舫村西南,离平湖镇新开发区仅1里左右。早年,这里依山傍水,建有正殿一座,巍峨宽敞,寺后三面青山古木参天,林荫蔽日,寺前绿水回萦,潺潺流淌,环境清幽,深邃宁静,曾是僧侣参禅修道,前清秀才生员潜心求学,信士进香礼佛胜地,香火历久不衰,故被收入县志记载篇内。抗日战争时期,闽东北人民游击队,也曾在这里过路驻足。百年来,经过多次重修,不断扩充,该寺先后续建有观音楼、弥勒厅、大厅、僧房、香客宿舍、厨房、卫生间各一,建筑面积共623平方米。寺内佛祖、观音、弥勒、十八罗汉金身璀璨,一切设备较为齐全,可供数百人同时进香、会餐。目前,由释印铨法师住寺主持,……[详细]
福安黄氏祠堂
  黄氏祠堂位于阳头,始建于宋代,明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重建。清顺治十三年焚于火,仅留后近。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仿明建筑重建,乾隆十六年淹于水,乾隆三十三年再度重修,现为清仿明代建筑,是不可多得的宝贵文化遗产。祠堂坐西向东,占地面积2516平方来。从东至西,依次为石牌坊(今已不存),仪门(仅存北端门),北宋古井、半月池、照壁、宗祠正门、戏台、大厅堂、祖宗堂、后院。建筑为砖木结构,单檐、双坡顶、以马头墙和廊屋组成封闭式建筑,别具一格。祠堂分三进,深57.3米,宽18米。戏台屋顶建有牌楼式太子亭,飞瓦重檐气势磅礴。祠内14根大柱分两列挺立,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大厅堂祖宗堂之间天井雨亭别具一格,是明清建筑中上乘之作。祖宗堂正中设太祖龛,两侧廊室设各设支派祖龛。堂后有院,南则有祀房。宗祠……[详细]
汶洋土楼
  汶洋土楼,又称寨里厝。位于黄田镇汶洋村,建于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土楼坐北朝南,东边临溪,主建筑物位两层,方型结构,建筑面积1352平方米,2003年汶洋土楼被古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传,清嘉庆年间,汶洋村有一位廖氏财主,拥有土地上百亩,每年可收田租五百多担,生有7子2女,7子分别取名为长铭、长照、长祥、长云、长庆、长培、长发,一家人生活过得十分富足。然而,他们经常遭受外来土匪的侵扰。为抵抗土匪的侵犯,便修建了这座易守难攻的寨式土楼。土楼最大的特征是具有防御性,一是土楼墙体厚约2米,第一层无窗口;二是楼外一边临溪,溪边砌有6米高的护坡,其余三边离土楼10米处,建筑一条高约2.5米的围墙;三是在房屋一角构筑有向上凸出的炮楼,炮楼四边设有一排排枪眼,遇到外敌入侵,土楼……[详细]
31、资国寺
资国寺
  资国寺,建于唐咸通元年(860),为唐冠庄庞叶兄弟所建,鼎兴于宋代,明朝中兴。在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波澜起伏,兴圮交替。资国寺位于福鼎县东南部,距县城5公里的资国村莲峰山上。是福鼎佛教曹洞派始祖发源地。该寺依山傍海,山水秀丽,景色宜人。峰顶一片平地,四周峦山环拱、林壑幽静,逢董江朔望涨潮,浮现水面,壮如莲花;当东方黎明泛白,远眺莲花峰上,酷似一朵浴水而出、蓓蕾初开、婷婷玉立于江波之上的碧莲。月朗风清之夜,仿佛可见瞻宫,向有“莲花曙月”的雅称,为福鼎近郊一大旅游景观。现古建筑群,雄伟壮观,工艺精湛,木构大雄宝殿、法堂均为明代建筑物;祖师殿、伽蓝殿为1753年重修。相传宋代全盛时期有九井十三墩;现存有唐井、宋泉、石器、法堂基石,明代的梁、栋、柱以及千年铁树(1985年开始开花,每年花期达6个月……[详细]
莲池三贤祠
  莲池三贤祠位于福安市城南街道莲池社区,年代为清道光四年(1824),类别为古建筑。位于福安市城南街道莲池社区七圣路10号对面。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始建,现存为清道光四年(1824)重建。祀福安历史名人唐薛令之、宋谢翱、郑虎臣三贤。坐北向南,为砖木结构合院式建筑,通面阔11.3米,通进深17米,祠占地面积192.1平方米。依次有大门、天井(两侧廊房)、祠厅,周以砖砌空斗墙。祠厅为双层楼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楼前中间石铺甬道,两侧廊房,庭前门廊紧靠门墙。大门中间墙体高出两侧墙体,并饰做单楼歇山顶屋面,门额上方饰做灰雕横匾,内书:三贤祠。原祠内有三贤塑像,毁于“文革-”期间。该建筑为研究福安著名历史名人提供一个重要实物资料,而且三贤的廉洁、忠勇、爱国情怀将永远不失时代……[详细]
东门刘氏祠堂
  东门刘氏祠堂位于福安市城南街道东风社区,年代为清雍正年间(1723-1735),类别为古建筑。该祠堂位于城南东风社区三姓路。始建明代弘治年间(1488-1505),清雍正年间(1723-1735)依明代旧制重建,民国初重修。坐西北向东南,为砖木结构廊院式建筑,进深45.5米,面阔14.6米,占地面积664.3平方米。该祠堂依坡地之势自低而高,层层递增,为穿斗抬梁式梁架,青瓦双坡顶,顶脊两端为鹊尾翘角,两侧马鞍形山墙前衔接门楼山墙,后接人字院楼。祠共三进,由戏台、天井、廊楼、拜庭、天井、祖堂、寝房组成。祠祖堂为三间,前廊柱以三跳斗拱挑檩出檐,整个屋架以明式构架斗拱。透出清代华丽、精细的雕饰。祠内现存一清光绪四年(1878)的青石碑一通,记载着祠堂历史及认捐事宜。该祠为研究刘氏史渊及福安地域历史……[详细]
昭明寺观音阁
  昭明寺观音阁位于福安市湾坞镇宝林村,年代为清代,类别为古建筑。原名昭明庵,位于福安市湾坞镇宝林村昭山自然村东侧100米处。宋代始建,历代均有修建。观音阁现存建筑为清代所建,坐南向北,为砖木结构廊院式建筑,通面阔26.35米,通进深为17.6米,占地面积465平方米。观音阁重檐歇山顶,面阔五间带两廊进深三间七柱,圆通殿(观音阁)为寺院最后一座,地表比前一座大雄宝殿高出2米,前廊过道边沿设有石栏杆,两侧设17级石阶与前殿相通。明间举架较高,内顶施八角形藻井,檐下施垂柱。斗拱、雀替、垂柱等木构件雕刻精美。整个寺院昭明寺由门楼、天王殿、大雄宝殿、天井(放生池)、圆通殿组成,面积为1111.1平方米。天天王殿、大雄定殿为新建水泥建筑。对研究我市宗教建筑、雕刻技艺和宗教文化发展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200……[详细]
秦溪连氏祠堂
  秦溪连氏祠堂位于福安市城阳镇秦溪村,年代为始建明万历四十年(1612),类别为古建筑。祠堂位于城阳镇秦溪洋村中。始建明万历四十年(1612),清嘉庆十四年(1809)重修,光绪5年乙卯年(1879)造建前座太子殿。坐南向北,为砖木结构廊院式建筑,通面阔16.8米,通进深51.2米,占地面积666.25平方米。由木牌楼、戏楼、天井、主厅、天井、及后殿组成三进式穿斗减中柱梁架建筑。祖堂面阔五间,进深七柱,内顶为圆形藻井并饰彩绘,次间通透,两侧梢间与正厅内侧均作为神龛,供奉神牌。为城阳镇秦溪洋现存最为完整的宗祠建筑。现祠内还保存有“是用孝享”碑一通。为大清雍正七年岁次乙酉林钟三月立,记载着宗祠地界及财产、认捐情况。该祠堂对研究福安历史人文提供一个非常重要的实物,也对研究连氏的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详细]
漈下建筑群
  时代:清地址: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甘棠乡漈下村漈下村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是清朝虎将甘国宝的祖籍地。漈下建筑群类型丰富、数量众多、规模较大,沿漈水溪两岸布局,主要有明城墙、路亭、水井、庙宇、祠堂、古桥等,一般有彩画、题刻等装饰,形成一个古建筑群体,构建精美,是传统古村落公共建筑空间分布与数量配置的典型代表。村庄坐东朝西,庐舍依山沿溪构筑,整个古村建筑成“臼”字形布局,四面环山,双溪夹流,山清水秀,风景秀丽。漈下村不仅景致宜人,而且人才辈出,于是也就留下了许多人文景观:明代古城楼,马氏仙宫,花桥、峙国亭等。古建筑颇有特色,走进村子可以感受到浓浓的明清遗风。更可贵的是村中习武健身之风代代相传,久久不息,民间称之为“拳头窝”,雅称“武术之乡”。甘氏还有独特的“过半年”、“迎马氏真仙”等民俗活动,引来……[详细]
圆瑛法师故居
  圆瑛法师故居位于古田县平湖镇端上村,年代为清、民国。简介:由故居、私塾、学堂组成。故居为圆瑛法师出生和少年-的地方,私塾是法师幼年求学的地方,学堂则是法师为家乡募捐兴办。故居始建于明崇祯年间(1628-1644),现存为清代建筑,两层,坐北朝南,面阔五间,占地面积约150平方米,穿斗式木构架,悬山顶。私塾为二进院落,占地360平方米,由门廊、前天井及两侧双层的子院(带侧天井)、主厝、后天井及两侧双层披屋、后厝组成,建筑均为二层,主厝面阔三间,双层,两侧做跌落式山墙。学堂是圆瑛于1940年代为家乡募捐兴办,为上下二层土木结构,夯土墙体,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内部面阔七间,进深三间,三角桁架结构,四坡屋面。圆瑛法师是民国时期及新中国佛教协会的主要领导人。2018年,圆瑛法师故居被福建省人民政府……[详细]
杉洋蝉林祠
  蝉林祠首建于宋景德四年(1007年),历经元至大年、明正统二年、清咸丰二年重建,前后已历经千年,是该县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以来虽经多次修缮,但因财力不足,祠内残破不堪。去年初,杉洋余氏家族由余兰山牵头,以改革发展态势,引进外资150万元,全面修缮该祠,重建蝉林祠文物馆,充袍了从唐代到清代的瓷器、名人字画,在祠旁修建了宾馆、会议厅、游泳池、小灵通接收台。山上山下修建了下马亭、观景亭、喷泉、祠后还修通千级石阶直上狮岩山自然景区。从杉洋村通往蝉林祠的途中还竖立起路标宣传牌,下马亭至蝉林祠还饰以华灯。同时还引来水质达矿泉水标准的清水,使得祠下800亩抛荒10多年的望天田变成良田;通过垦复,狮岩山千亩生态林得到保护。修缮一新的蝉林祠引来了县内外旅客。  由于狮岩山自然景色绝佳,蝉林祠文化底蕴深厚,……[详细]
阳上李氏宅
  阳上李氏宅位于福安市阳头街道阳上社区,年代为清咸丰年间(1851-1861),类别为古建筑。位于阳头街道阳上社区杨厝下28号。始建清咸丰年间(1851-1861)。坐东向西。砖木结构合院式单进建筑。通面阔24.83米,进深27.81米,占地面积690.5平方米。依次有门墙、门廊、天井、两侧廊房、厅堂和后天井,周以封火墙。厅堂面阔七间,进深三间,穿斗式木构架,重檐悬山顶,明间以插屏分隔为前后厅。前檐柱施三跳插拱,承挑檐檩。前廊轩顶。门廊左右山墙圆顶。封火墙由砖砌空斗墙。该建筑用材硕大,墙体高厚坚实,代表着阳头这块商贾之地富有人士的建筑理念。对研究清代后期民居建筑和历史人文皆有一定价值。2004年由福安市文化体育局公布为福安市首批文物点。2013年2月20日,福安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五批市级文物……[详细]
阮伯淇烈士故居
  阮伯淇烈士故居位于福安市潭头镇棠溪村上官巷路12号,年代为道光年间(1821-1850),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阮伯淇烈士系福安市潭头镇棠溪村人,1932年投身革命,历任中共福安市委委员、书记等、中共闽浙赣区委城市工作部闽东临时工委副书记、中共闽东地委副书记。该房子座落于福安市潭头镇棠溪村上官巷路12号,始建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坐北向南,为砖土木结构,合院式建筑。整体平面布局为正方形,占地面积为1070.4平方米。主要由门弄、天井两厢房,主屋、后天井两厢房及抱厦组成,主屋穿斗抬梁混合式结构,悬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七柱,明间彻明造,饰假屋面。两侧稍间设私厅,前有小天井,显得温馨雅致。现在房子还有一户人家在住。2013年2月20日,福安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五批市级文物……[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