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西省 > 赣州市旅游

赣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赣州东津桥
  赣州古浮桥大名东津桥,全长400米,用100只木舟以铁索连环而成,舟面上横铺着木板作为桥面。此桥是修建在赣州的第二座浮桥,是公元1170年由时任赣州府知军的洪迈历时四年监造而成(当时称为建春门浮桥)。其余两座浮桥分别是北宋熙宁年间(公元1068至1077年)修建的第一座浮桥——西津桥,和南宋的淳熙年间(公元1174至1189年)修建在章江上的南河浮桥,不过这两座浮桥都没能保存下来。据说以前水运繁忙的时候,东津桥每天要断开两次,让来往船只通过,现在已经取消了这一惯例,只是在特定时候浮桥才打开,这一幕往往被戏称为“过河拆桥”!……[详细]
红军总医院院部旧址
  中央红军总医院旧址位于江西省兴国县鼎龙乡茶岭村李氏宗祠。1932年6月,学校重返雩都,恢复教学,同年8月,经中革军委主席朱德批准,学校迁到红军总医院所在地兴国县茶岭村继续办学。1931年——1934年,军医学校在茶岭驻扎期间先后招收了三期共580余名学员,每期培训一年左右,结业后分赴红军部队和地方医院工作,成为我军自己培养的第一批军医。1934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迁往瑞金。旧址建筑占地面积420平方米,座北朝南,砖木结构,硬山屋顶,板瓦覆盖,祠分上、下两厅,厅间有天井,穿斗式梁架。1999年2月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中共寻乌县委旧址
  中共寻乌县委旧址位于长宁镇西井东巷1号,始建于1920年,原为天主教教堂。1930年至1933年,中共寻乌县委机关驻此,1930年5月,毛泽东作寻乌调查时,曾在此举行座谈会,这里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寻乌政治活动的中心。旧址为土木结构瓦房,座西朝东,面宽15.8米,进深6.9米,高6米,占地面积109平方米,分前后两栋,前栋是平房,为天主教教堂,后栋是二层楼房,为住房,现已倒塌。1986年4月6日被寻乌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为旧址四周向外延伸10米,建设控制地带为保护范围四周向外延伸20米。……[详细]
李官山毛泽东旧居
  李官山红二十二师驻地旧址位于江西省会昌县站塘乡李官山村,离县城三十公里,该房是清代建筑,歇山顶,土木结构,正屋四周设回廊,有栏杆吊楼,楼上楼下,共十四间,面宽10.2米,进深19米,占地面积193.8平方米。 1934年4月21日,因中央苏区南线筠门岭失利,红二十二师退守站塘、中村、周田一带,师部驻李官山南山下。同年6月,毛泽东来此作过军事调查,在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导下,红二十二年师活动在会昌至筠门岭之间,阻止国民党粤军和地方铲共团的进攻,稳定下了南线局势。1934年10月16日,红二十二师从这里出发,编入红九军团参加长征。……[详细]
《健康报》社旧址
  叶坪《健康报》社旧址位于江西省瑞金市叶坪乡朱坊村石厅下。为“思柏翁祠”,已有200多年历史,座东南朝西北,砖木结构,硬山顶,二井一厅,面阔三间,内有14根圆木住,总面积为98.42平方米。《健康报》社于1931年秋创办,先由红一方面军前敌委员会总军医处主办,1931年冬中革军委总卫生部成立后,由卫生部宣传科负责出版。该报为油印单面小报,不定期出版,初期仅几百份,后向苏区各地方发行,印刷量不断增加。《健康报》社的创办为反“围剿”时期红军伤病员的健康和苏区人民防病治病发挥了积极作用。1934年红军主力长征后,该报社随军长征。……[详细]
下湾九厅十八井民居
  九厅十八井座落在营前镇下湾村黄坑口山脚下,始建于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坐东朝西,砖木结构,悬山顶,两边有翘角,呈长方形,进深二厅一天井32.2米,通面宽12间47.2米,整栋建筑共有九个厅十八个天井,五十多间厢房,占地面积1519.8平方米。门额阳刻:“杨誉莆田”四个大字,青石大门两旁阴刻着门楹曰“爽垲凝祥月映浮潮千顷碧;氤氲结秀峰回举岭万年春”,神龛、门墩雕刻精美,附属文物有:清代石磨、风车等。2008年维修,保持了原貌。2005年8月被县政府列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3月被省政府列为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江西省军区司令部旧址
  江西省军区司令部旧址位于宁都县梅江镇李子园村中,座西朝东,前邻水塘,后、左、右为居民房。1933年1月下旬,江西军区司令部由兴国迁入宁都县城,然后迁到这里,直至1934年10月。在此期间,陈毅、蔡会文、李赐凡先后任司令员,李富春、彭雪枫、曾山先后任政治委员,郭天民、陈奇涵、薛子正先后任参谋长,蔡会文、刘畴西、邓小平、罗荣桓、甘渴汉、黄志超先后任政治部主任。江西省军区司令部系全省地方武装的领导机关,它配合主力红军作战,掩护转移,开展游击战争作出了很大贡献。1959年公布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12月28日重新公布。……[详细]
信丰玉带桥
  玉带桥位于信丰县虎山乡中心村,亦既在隘高至龙州的虎山河上。因其弧形如玉带,飞跨在崇山峻岭之中,凌架在滔滔急流之上,故名。玉带桥为信丰县通往广东兴宁,和平的交通要冲,它以结构独特,气势雄伟而闻名赣粤。交通距离信丰县城30公里,可坐前往虎山乡的中巴,票价12元。因其弧形如玉带,故名。玉带桥为当地富翁余风歧募资建于清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又名“风歧桥”。玉带桥为二墩三孔屋楼式拱桥,桥身成弧行,桥长88.15米,是江南现存最长的弧形廊桥,它以结构独特,气势雄伟而闻名赣粤。留下了“远近闻名玉带桥,两岸峻峰入云霄。奔腾河水泻千里,玉带飞镇两山腰”的赞誉。地址:赣州信丰县虎山乡中心村类型:桥……[详细]
江西军区司令部旧址
  江西军区司令部旧址,位于宁都县梅江镇李子园村中,座西朝东,前邻水塘,后、左、右为居民房。1933年1月下旬,江西军区司令部由兴国迁入宁都县城,然后迁到这里,直至1934年10月。在此期间,陈毅、蔡会文、李赐凡先后任司令员,李富春、彭雪枫、曾山先后任政治委员,郭天民、陈奇涵、薛子正先后任参谋长,蔡会文、刘畴西、邓小平、罗荣桓、甘渴汉、黄志超先后任政治部主任。江西省军区司令部系全省地方武装的领导机关,它配合主力红军作战,掩护转移,开展游击战争作出了很大贡献。1959年公布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12月28日(重新公布)。……[详细]
赣州慈云塔
  慈云塔位于老城区东南、厚德路东段的厚德路小学院内。慈云塔是古代慈云寺的附属建筑物。从塔身上找到的铭文砖对造塔年代的记载,文物部门鉴定为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2年)所建。它是一座典型的楼阁式塔,其结构特点为穿腹绕平座而上。塔身外面原有木构的飞檐回廊,因遭雷击而梦毁,现仅存塔身部分。塔身为青砖构筑,9级6面,各层之间用砖叠涩出檐,并用砖雕装饰成梁柱和斗拱,塔身高度42米,顶部安装有莲苞形状铁塔刹。塔心六角形,中空,沿阶梯登临塔顶可览市区秀丽风光。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修复了慈云塔外飞檐回廊。地址: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厚德路……[详细]
会昌清凉寺
  会昌清凉禅寺,原名南禅寺,在县城南大街,志载始建于宋代,距今六百余年,文革期间夷为平地,改作他用,高楼林立,圣地匿迹。一九九三年,移地东郊茶果山,九五年大雄宝殿落成前夕,申报更名为清凉禅寺,近十年来相继建有地藏殿、观音殿、天王殿、念佛堂、客堂、斋堂、僧寮、客房、放生池、菩提桥等,建筑面积万余平米,整座寺院松林掩影、曲径幽深。尚待筹建的有藏经楼、罗汉堂、入山公路的硬化等,正在逐年的计划中。常住僧俗18人,皆以念佛为日课,间或应酬少许祛事,和合共处,乐守清贫。会昌县清凉寺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山脚下……[详细]
赣州光孝寺
  据《清同治赣县志》记载:光孝寺在郡城东南廉泉右。晋时建,后废,唐高宗时,指挥邱崇重建。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僧人成广募款重建光孝寺。嘉庆、同治年相继重修。原寺庙有三进,第三进后殿已废,仅剩一、二进。第一进有斗拱、彩画,正门两侧楷书题额“鹫峰”、“鹿苑”;第二进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内有藻井,上绘花鸟山水人物画及题诗。前殿与中殿之间有水池,为放生池,深约5米,内有鲤鱼、龟等。原是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建筑寺庙,后来市酱货厂从坛子巷迁驻于此,原貌已逐步废除,后为赣一中占用,改建高楼,原殿不复存,剩有光孝寺大门墙。……[详细]
叶坪红军烈士纪念塔
  叶坪红军烈士纪念塔位于江西瑞金县叶坪镇叶坪村,纪念塔塔高13米,塔座为五角形,塔身为炮弹形。布满塔身的一粒粒小石块,象征着无数革命烈士凝结而成。塔座四周分别镶着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博古、项英、洛甫、王稼祥、凯丰、邓发等领导人的题词和建塔标志共十块碑刻。塔的正前方地面上用煤渣铺写着“踏着先烈血迹前进”八个苍劲大字,与烈士塔形成一幅完整的构图,表达了苏区人民对先烈的无比崇敬和怀念。红军烈士纪念塔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为了褒扬先烈,永远纪念历年来在革命战争中光荣牺牲的红军指战员,根据中央人民委员会1933年7月11日第45次会议决定兴建的。由钱壮飞设计,梁柏台任工程指导。红军烈士纪念塔于1933年8月1日破土动工,工程刚开始,在中央苏区就掀起了一股自动募捐的热潮。中国工农红军残废院捐大洋……[详细]
正和谌氏祠堂
  正和谌氏祠堂位于全南县陂头镇正河村寨下,由院子和祠堂两部分组成。宗祠呈龙腾卷浪形,坐北朝南,壬生丙方位。据信全谌氏五修族谱记载,宗祠始建于1354年,距今660余年。院与石门牌坊于1907年为彰显驸马谌震的荣耀所建。总占地面积1815.28平方米。宗祠建筑采用砖木结构,穿斗式梁架,悬山顶。宗祠门廊左右两侧,一对威武凛然的石狮遥相呼应,炯炯有神。正门左右,立一对雕花石鼓。全祠由16根石柱及青砖砌成的马头墙支撑,石柱顶端雕刻有鳌鱼。栋高11.6米,面阔三间,二进三厅,祠堂占地面积1630.48平方米。……[详细]
月子圩红四军军部旧址
  月子圩红四军军部旧址(龙头圩毛泽东旧居)地点:定南县岭北镇龙头村肥丘组191号郭氏围屋保护范围:“月子圩红四军军部旧址(龙头圩毛泽东旧居)”大门(西面)外延4.7米至水塘边,后墙(东面)外延1.8米至土木民居,左墙(南面)外延2米至土木民居,右墙(北面)外延15米至2层土木民居边;面积:1613.8平方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各方向延伸距离:“月子圩红四军军部旧址(龙头圩毛泽东旧居)”建设控制地带各方向与保护范围一致;建设控制高度:6米;建设控制地带面积:1613.8平方米。……[详细]
圳下战斗旧址
  圳下战斗旧址位于寻乌县吉潭镇圳下村,始建于清代早期,原为刘氏宗祠(恭安围)。1929年2月2日,毛泽东、朱德率领的红四军主力在开辟赣南、闽西新的根据地时途经寻乌吉潭镇的圳下村,并在这里与尾追而来的敌军刘士毅的部队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为开辟赣南、闽西新的根据地,1929年1月14日,毛泽东、朱德、陈毅亲率红四军3600多人从井冈山出发,经遂川、上犹、大余、安远向闽西挺进,一路上与尾追而来的敌军刘士毅部队且战且走,2月1日,红四军到达四周群山环抱,中间有一块几百亩狭长田垄的寻乌吉潭镇圳下村宿营。当时,毛泽东、朱德估计尾随红军的赣省敌军刘士毅部队可能在第二天早上后赶到,便及早做了应变准备,根据圳下村的地理环境,毛泽东对军队的驻防作了以下部署:军部和政治部分别驻在田段中间的文昌阁里;红三十一团为左路,……[详细]
山堂古窑址
  黄陂山堂古窑址位于宁都县黄陂镇山堂村窑前排后山。1979年6月被发现,黄陂山堂窑岭由4个长条形堆积组成,平面作“山”字形排列。曾从窑岭中发掘出各式青白瓷碗,盘,钵,杯,瓶,壶及器盖等残片和粗大石钵,垫饼,垫柱,组合支圈,转轮釉臼等瓷器制作工具。其产品胎质坚薄,色泽光洁,造型别致,制作精巧。器物外壁常有流云,树叶,花卉,波涛,龙虎等生动活泼的刻划纹饰,技艺之高超可与景德镇湖田窑宋元时期的产品相媲美。当地群众口头流传“先有窑岭(黄陂窑),后有窑州(景德镇)”之说。1982年被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78、猫柜围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猫柜围
  猫柜围位于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里仁乡新里村,由吴明柱所建。呈正方形“口”字,占地361平方米,墙每边长20米,厚0.8米,高6米,四角有炮楼。因建于清代同治末年,时间不久,又因其细小,故当地人称“新围子”,或称“细小围”。围屋坐东朝西,建筑布局为“口”子形,四角建有三层炮楼,住房二层,楼上、楼下各有住房6间,两层住房共12间二楼设有走马楼。有小厅厦一栋,天井一个,水井一口。围屋建造坚固,严谨、石灰浇浆,石头结构造型古朴。猫柜围是最小的客家围屋。于2008年被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79、大通寺
大通寺
  大通寺坐落在县城东南安镇新建村惜母岭的幽深山坳中,距323国道约6.5公里。原名大通院、大通庵,始建年代无考,历经坍毁。现寺为1998年3月重建,有大雄宝殿、天王殿、僧舍等建筑,青瓦翘檐,殿顶饰“双龙戏珠”、“鲤鱼”彩瓷,从山麓人寺有333级片石水泥面台阶盘绕而上,大殿右后侧上方立祖师灵塔—座。据传,许真君在此追斩蛟龙,小蛟因回顾其母亦被杀,故名惜母岭。近代道教大师葛洪曾在山中炼过仙丹。大通寺临章江而建,枕靠庙背山形似睡狮,左右山脊更像五猴闹春,四周青山环绕,涧水潺潺,空气清新,环境幽雅。伫立寺庙门前,可见远山重峦叠翠,俯瞰山下村舍民居错落有致,炊烟袅袅,田野蔬果鲜翠,稻菽飘香,一幅优美的田园画卷尽收眼底。尤其是章江河水从寺前山脚盘旋而过,河面宽敞,水流轻缓,水质清澈,亦是泛舟嬉水、踏青游玩……[详细]
榭坊宗圣公祠
  榭坊宗圣公祠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全南县城厢镇县城西北方向4公里的镇仔村祠堂背村小组。公祠坐南朝北,据曾氏族谱记载:公祠建于明朝永乐二年(1404年),于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建成,是当地曾氏开基之祖荣千九郎为祭祀孔子思想的正宗传人——人称“宗圣”始祖曾子(曾参)而修建,至今已有600余年历史。公祠砖木结构,悬山顶,穿斗式与抬梁式混合梁架,整座祠堂由16根直径为0.42米和38根直径为0.22米、高7.4米的木柱支撑,面阔三间,二进三厅,栋高12米,建筑面积976.8平方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