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东省 > 泰安市旅游

泰安市文物古迹介绍

  双塔位于梯门镇双塔村西北的双塔山顶,东平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上原有两座古塔,故称双塔,山亦名双塔山。自古民间传为东平州城的镇城塔,又称“风水塔”。两塔皆为两层全石建筑,东西排列,塔门南向,高2丈有余。始建年代不详,清代曾多次维修。“文革”时东一塔被炸掉,仅存残石堆。现西塔残存,顶已被破坏。原塔门有刻字题额,上层为“玉皇阁”,下层为“娘娘殿”。塔外有石阶可登至塔顶。塔前现存清代碑刻4方: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重修玉皇阁碑记”,碑高220厘米,宽85厘米;乾隆五十年(1785年)“重修碑记”,碑高178厘米,宽70厘米;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重修双塔山玉皇阁碑记”,碑高197厘米,宽72厘米;嘉庆十五年(1810年)“重修双塔山玉皇阁碑记”,碑高115厘米,宽142厘米。4方碑的碑……[详细]
  华岩洞石窟造像位于梯门镇西沟流村西北凤凰山之阳,是山东地区较为有名的一处佛教造像石窟,现为泰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该石窟系自然石洞稍作加工而成,一进一处两洞口,呈“凹”形,俗称“牛鼻子洞”。洞宽3米,高3.5米,洞长近50米,造像分布在洞内两边石壁上,共有浮雕造像大小近百尊。造像内容有三佛像、西方三圣像、菩萨像、天王像、十王像和罗汉像等。佛像穿着双领下垂式袈裟,施不同手印,菩萨像衣着华丽,缨络繁缛,面部丰圆饱满,雕刻细腻。其中位于洞口南壁的关羽像,身着盔甲,一脚下踏,一脚横置,双手握披巾抚于膝部,长鬓垂至胸前,仪态威严,豪气冲天,右边周仓持青龙偃月刀侍立。十八罗汉像,或站或坐,或卧或侧,有的手持兵器,有的双手扪天,肚腹凸圆,姿态各异栩栩如生。据考证华岩洞石窟造像内容和分布的情况,此洞窟造像俨如……[详细]
  龙山摩崖造像位于东平街道龙山之阳龙山书院旁,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造像居于悬崖上,高3.6米,高浮雕站立像。肉髻,宽圆脸,眼部呈凸起状,未刻眼线,厚唇,颈饰蚕节纹。胸部略鼓,左手下垂五指伸开贴于体侧,右手屈肘上举,掌中托一圆珠。身著双领下垂式袈裟,衣纹刻线较粗。身体丰满健壮,具有唐代造像的风格特点,应为唐代造像。像外有后人垒起的石屋,门上有一赞诗曰:“无始以来不记年,万代第一是龙山。诸君弃舍皇宫院,却奔深山作茅庵。好景致,有井泉,佛殿山门在中间。太子看了心中喜,松柏长得伴春天。”落款是“云峰道人题 嘉靖二十二年 岁次癸卯”。像右有两处呈碑状的题记,惜因风化已难读。……[详细]
  清泉寺摩崖刻字位于县经济开发区尚庄村西杨山之阳,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处原有寺曰“清泉寺”。据光绪《东平州志》载:“清泉寺,旧志作杨山口寺,在县治东北三十里金螺山下,去杨山迤东三里许有清泉,水甚甘美,因以清泉名寺。金大定二十三年重修。”今寺院建筑已无。解放初在寺址上建麻疯病人医院,今已废。寺西有明代和尚塔残石。此处摩崖刻字共有4处。寺后近于山顶处刻“层峦叠翠”四字,字径1米,隶书,字体雍荣华贵。“仰止”2字,字径0.8米,篆书,字体遒劲潇洒。近山脚处在一突兀的大巨石上刻“抱璞”2字,字径0.4米,篆书,字体古朴苍劲。其东在一大石斜面上刻“大块文章”4字,字径0.5米,隶书。此处刻字年代不详,仅“仰止”2字首题“卯仲夏”“层峦叠翠”4字右有一处刻字题记,已漫漶难辨。落款均为“怡延年”,志中对此人……[详细]
  灵泉寺及其摩崖造像位于梯门镇东沟流村北凤凰山之阳,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灵泉寺占地约8000平方米。周围群峰环抱,岩石突兀参差,翠柏枫林,枝虬蔽翳。寺后悬崖上雕有唐代佛像10余尊以及3处禅窟。寺边山泉叮咚作响,景致极为秀丽优雅,是东平县较为有名旅游圣地。据光绪《东平州志》载,灵泉寺始建于唐代初期。原建筑有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钟鼓楼、旗架及僧房等。现仅存大雄宝殿3间,坐北向南,长12米,宽7.5米,高4.2米,砖石结构,起脊灰瓦顶,背上有砖雕龙、凤、花卉图案等。殿内布满壁画,多为佛教内容。原山门殿仅存8根高大的八棱石柱,上有金代题记,其前有6个大型的莲花柱基,直径1.5米,可见当时寺院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原正殿前有唐开元十九年造像碑一方,雕一佛二弟子像,皆体态丰腴,面部丰满。主佛像……[详细]
  光明东村正觉寺位于新泰市刘杜镇,年代为明至中华民国。2013年10月10日,光明东村正觉寺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范明枢墓位于泰安市竹林寺景区,年代为一九五〇年。1992年6月12日,范明枢墓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88、永济桥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济桥 俗称南大桥,位于州城街道南关村南邻,横跨小清河,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永济桥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由东平州人邢整奏请创建,计18孔;明万历四年(1576年)知州邱如蒿于桥两侧添砌桥栏。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州人王元臣募款重修,时桥的长度为全县之冠。1970年,1桥孔局部塌陷,县公路站进行修补,桥面两侧加垒石墙。桥为石基砖拱结构,全长98米,宽7米;现存13孔,跨径4米,孔径高2.5米。永济桥是今东(平)靳(口)公路必经桥梁,现存状况仍保留着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的原貌。自元代开通由东平至临清的会通河后,京杭大运河流经东平,使东平成为漕运要枢,历时600余载。永济桥紧靠京杭大运河,横跨小清河,成为沟通南北交通枢纽的主要桥梁,它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有着辉煌的过去。……[详细]
  清凉山山寨遗址位于肥城市仪阳街道办事处荣华村,年代为明。清凉山山寨遗址为泰安市第五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须昌故城须昌为商周至宋时故城。唐代称郓州,后唐称须城,位于东平县的西部。金山东南,土山以东,埠子村旧址以西。现位于东平湖中,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商代,须昌曾为东平境内须句国的国都,秦时置须昌县属薛郡。西汉属东郡,东汉属东平国。西晋,东平国都由寿张迁至须昌,改东平国为东平郡。南北朝北齐时,废东平郡,须昌县移治宿城。隋开皇十六年,须昌县治从宿城迁回须昌城,属郓州。唐贞观八年(634年)郓州治所从郓城迁至须昌,曾一度成为天平节度使使治机关,郓州州治机关,东平郡郡治机关。除此以外,许多著名诗人、文学家先后在这里留下他们的足迹和不朽的诗篇。诗人李商隐曾任郓州参军;李白写有《送梁四归东平》;高适住东平时,曾写诗《东平路中大水》;文学家韩愈写《郓州貉堂诗序》;柳宗元写有《贺东平表》的奏文。这是须昌(亦即东平……[详细]
  东平国故城位于东平街道宿城村,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城址大体呈长方形,东西长1600米,南北宽1300米。城址的西北角、东南角和东北角还有残存的汉代城墙。特别是西北角的城墙,高度在3米以上,东西长180米,宽15米,现夯土层、柱洞十分明显,为研究汉代城池建筑工程提供了重要依据。城址内残砖碎瓦和石质、陶质建筑构件随处可见。表明当年城内曾有较大规模的建筑群落。历年来从群众动土的断面上考查,可知文化层厚度达2米以上,包含物十分丰富。文化层大致分三层,中层的为汉代文化层;底层为商周文化层;上层以隋唐文化层为主。汉代文化层包含物最为丰富,主要有灰陶路钉砖、简瓦板瓦、泥质五铢钱范、灰陶豆、罐、缸瓮和铁质的锄、犁等。1972年,遗址的北部也曾出土大量新莽时期的货泉、布币等。皇城区位于城的西南侧,原高出地面2……[详细]
  旧县三村遗址位于旧县乡旧县三村东南的霸王墓周围。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为山坡台形地,长80米,宽150米。土质为粘土、冲积沙土的混合土,呈灰褐色。从南面东西向大山水沟冲刷断面上观察,文化层厚约6米,南部被山水冲刷比较严重,暴露物十分丰富,其中有:蚌片,少量瓮罐残片和其它陶片。东侧有一土建民房,墙壁上布满许多蚌片和陶片。在遗址西部,村民盖房动土时,曾发现许多烧灶圆形遗迹,内有红色烧结土块。从附近采集的标本有:蚌片(跟屯村铺遗址采集质地一样)、泥质夹砂红褐鬲足、泥质灰陶瓮罐口沿、泥质灰陶,外有绳纹的残陶片等。文物工作者根据采集标本和现场调查分析,确定此遗址是一处商周时期的村落遗址。……[详细]
  屯村铺遗址位于旧县乡屯村铺村东北1.5公里、洪顶山之间的东风水库内。其范围东西长500米,南北宽50至200米不等,基本为呈扇形的台地。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三面环山,长年经受山水冲刷,遗留文化层很少,暴露物十分丰富,大部分都被冲到西大坝内。特别是当时东风水库及拦水大坝的修筑,对遗址占压,破坏较为严重,因而使遗址面积逐年减少。从对遗址冲刷断面考查所知,文化层厚度约1至2米之间,土质为山区粘土、淤积沙土的混合土,呈灰褐色。遗址区内有两处较为重要的残存文化层堆积,皆位于库区和山脚下,其中发现有大量的蚌片和陶器残片,主要有灰、红色绳纹陶鬲和印纹灰色陶罐等生活器皿。根据拣选到的标本和文物工作者的调查分析,该遗址当属商周文化遗存。……[详细]
  朱桥遗址位于老湖镇朱桥村东侧。整个遗址座落在土坡岗上,为一高出四周的台形地。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60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考古队曾对该遗址进行过发掘,确定为商周时期的村落遗址(1961年《考古》杂志第二期)。该遗址由于靠近村庄,村民整地建房对其破坏比较严重,文化层已暴露出地面,其范围南北长200米,东西宽150米。观察群众(挑)剜土的断面,文化层深度不一,一般在50至100厘米左右,内包含有红色烧土块、陶罐、陶鬲、陶钵残片,以红陶、灰陶、黑陶为主,还有一些烧骨、蛙片等。从该遗址拣选的主要标本有:绳纹的夹砂红陶鬲足、素面红陶钵口沿、方唇绳纹的灰陶罐口沿、附加堆纹的夹砂灰陶口沿等。据当地村民反映,在此还发现过一些石斧、石铲和土圹墓。这说明该遗址应是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的历史文化遗址。……[详细]
  丁坞遗址位于大羊镇丁坞村西北处,是东平县比较重要的一处古文化遗址,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面积约2.4万平方米,属山坡台形地。从断面观察,文化堆积厚约1米-2.5米。土灰褐色,内包含有红烧土块。从文化层内的包含物看,上层为龙山文化层,下层为大汶口文化层。地表露出物主要有夹沙红陶鬲足、夹沙灰陶瓮罐残片和灰黑陶罐残片等。从捡选的标本分析,龙山文化层主要有鼎、盆、罐、豆、杯、石器、觚等器物。1993年,县文物所工作人员在此遗址地区东南处发现一龙山文化时期的墓葬。该墓为土坑竖穴墓,葬为单人仰身直肢葬,头略向北偏东(未全面清理)。在头部发现有蛋壳灰陶高柄觚一件,高18厘米,喇叭形口,壁薄如蛋壳,细长圆形柄饰以竹节纹,圆饼形座,座下有三支形足,座底上有刻划纹。此觚是龙山文化的典型器物,色为灰黑色,应属于龙……[详细]
  东街清真寺位于新泰市放城镇,年代为明至中华民国。2013年10月10日,东街清真寺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97、孙复墓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孙复墓位于梯门镇东瓦庄村东南1000米处的山峪内,墓北、东、南三面环山,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孙复墓现存封土堆高6米,直径约30米,因周边筑坝修堤对封土有所破坏,但未接触到墓室。从自然断面上观察,封土层不很明显。孙复(992年-1057年),宋晋州平阳(今山西临汾)人,字明复。举进士不第,退居泰山,学《春秋》,也称泰山先生,石介等皆师事之。为范仲淹、富弼等推重,除秘书省校书郎,国子监直讲。仁宗亲临太学,面为迩英阁祗候说书,讲说多异先儒。罢出为州县佐官。后复入,迁殿中丞。他研治《春秋》,强调明诸侯大夫之功罪,以考时之盛衰,而推见帝王之治乱,著作有《春秋尊王发微》《孙明复小集》等。……[详细]
198、三官庙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官庙位于泰山区邱家店镇后燕庄村,为明代建筑,2005年重新修缮,庙内现存有最负盛名的三朝元老、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萧大亨撰文碑刻,另有创建和重修三官庙碑刻数块,都具有独特的考古价值。……[详细]
  西台里清真寺位于宁阳县堽城镇西台里村,建筑面积1566平方米,该寺为二进院落,设有沐浴室、讲堂等。进入二门为主体院落,西间为大殿,坐西面东,为三券式样,采用“勾连搭”做法,有前厦、中殿、后殿相连组成,面阔各三间,前厦卷棚顶,木架结构,北墙内壁镶有康熙五十八年《清真寺碑记》一块,青砖灰瓦。中殿为硬山顶,后殿正脊饰吻兽,墙体砖雕精美。2004至2005年投资21万元进行了维修。……[详细]
  玉泉灌渠位于东平县接山镇常庄村,年代为近现代。玉泉灌渠为泰安市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